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_刘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经济学,环境,资源,人口,学科建设,案例,教学改革。

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娜[1](2019)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教学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文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目标、开展模式、考核方式叁个方面,阐述了几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搜集材料、PPT演讲"和"实地问卷、报告撰写"。最后,对未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认为在今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中,应该创新性地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配合相应的考核方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7期)

邵红梅[2](2019)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践探讨——以非经济学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方法是适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为基础,介绍非经济学专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案例教学过程,并结合对学生调查获得的反馈信息,总结当前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案例库建设、教学环节设计、课堂管理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童玉芬,周文[3](2018)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年回顾:发展与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多个方面回顾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创建二十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对该学科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阻碍该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并在实践层面上为该学科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作者研究发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自创建以来在学科建设、学科队伍、以及学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建设在全国呈现"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与此同时,多项与该学科相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立项,使得相关重大理论问题得以深入研究。但是,当前该学科的各分支学科依然缺乏更高层次的融合,学科发展缺乏自己特有的基本理论,更缺少共识,具体表现在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体系不严谨、缺乏特有的支撑理论、专门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究其根源,又主要因为该学科的学科渊源导致在整合其他学科上存在困难;同时,各分支学科所属专业领域跨度大,学者难以驾驭;另外,一直以来组织建设滞后、缺乏相应的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成为了阻碍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文章从实践层面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应尽快建立起相应的专门学会,提供相关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其次,应当重视教材建设,尽快组织具有相当造诣的专家学者,编写一系列高质量的教材,以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再次,注意在相关一级学会年会中设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题研讨会,相互邀请相关交叉领域里学者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学科交融和良性发展。最后,在相应的学术期刊开设专门栏目,推动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1期)

张培丽[4](2018)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学者们仍然主要沿着过去的传统分别研究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方面,主要集中研究了劳动力流动、人口结构和人口政策;资源经济学方面,从过去以研究能源为主开始向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林业资源等更多资源领域延伸;环境经济学方面,在继续深化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和环境规制研究的同时,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渗透到环境经济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绿色发展路径。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已经设立20周年之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未来方向。(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8年62期)

邹莉娜,张正萍[5](2018)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量经济学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结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特征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分析了资环专业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指出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资环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32期)

支援,黄效白[6](2018)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不仅重要,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在于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知行转化。该课程忌空洞说教,适宜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的理论意义在于启发认知、引导实践;案例教学的运行原则为价值主导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平等交流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该课程案例教学针对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培养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经济观、培育环保精神、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所赋予的内容学生乐于接受,对学生有积极、长效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张利国,张琴[7](2018)在《地方财经院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财经院校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培养资源有限、培养模式特色不足、优质生源比重不高、学科研究对象不明确等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完善博士生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博导第一责任、拓宽博士生培养平台资源等,取得了提升博士生科研胜任力和学习满意度等显着成效。(本文来源于《南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赵时亮,李大悦[8](2017)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历史、现状与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从1997年正式设立至今已经有20年了,作为一个新学科,2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被给予了很大的期望。通过最近几年该领域博士生导师所发表的论文来看,学科当前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征,首先是研究的领域在拓展,其次是研究队伍的来源多样化,其叁是这个学科的研究依然没有解决条块分割的现象,最后是很少有人还在关注如何建设这个新学科。通过分析学科研究现状,可以发现虽然经过了20年的建设,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依然不能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人口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这叁者的关系来看,很难融合成一个新的学科,而将这叁个学科分开来的话,可能对彼此的发展会更有利。(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7年S2期)

周丹丹[9](2017)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其当下及下一步走入社会的行为方式,大学课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具备先进的教学意识,结合所授课程性质及内容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本文根据"资源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提出教师应具备并可向学生培养渗透的资源环境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7年10期)

李咪[10](2017)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国内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梳理资源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全方面分析了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大气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讨论:严格控制区域内各规模城市用地的扩张问题,因地制宜,合理调控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关系;水资源是当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绿色化理念评估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探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治理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方法是适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为基础,介绍非经济学专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案例教学过程,并结合对学生调查获得的反馈信息,总结当前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案例库建设、教学环节设计、课堂管理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娜.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

[2].邵红梅.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践探讨——以非经济学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9

[3].童玉芬,周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年回顾:发展与挑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

[4].张培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8

[5].邹莉娜,张正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

[6].支援,黄效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法探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8

[7].张利国,张琴.地方财经院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

[8].赵时亮,李大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

[9].周丹丹.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10].李咪.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国内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天津市南开区某小学文化遗产相关课程...第四部分 改革与发展学科建设与规划(1)第四部分 改革与发展学科建设与规划(2)第四部分 改革与发展学科建设与规划(3)第四部分 改革与发展学科建设与规划(4)第四部分 改革与发展学科建设与规划(6)

标签:;  ;  ;  ;  ;  ;  ;  

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_刘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