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钢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钢结构,空间,空间结构,桁架,大跨度,过程,结构。
空间钢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向阳,吴夏筠[1](2019)在《大空间钢结构转换桁架吊装分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因其建筑功用及外观效果,出现越来越多下部大跨度空间设计。为解决上部结构的荷载合理传递问题,钢结构转换桁架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逐渐推广应用开来。通常情况下,桁架的结构由钢构件几何拼接吊装,进而组成完整的空间结构体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当前的大空间结构转换桁架吊装质量控制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袁斌[2](2019)在《超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及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大跨度结构的定义在国内外均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体系,现行规范将跨度60m作为大跨度结构的判别依据,相应的超限计算和构造均有严格的特殊规定。目前我国以预应力钢索和钢材做成的索膜结构(混合空间结构),单体跨度已到了320m,而跨度100~250m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案例也已实施了许多。国内超大跨度空间结构起步晚但发展飞速。超大跨度空间结构采用高强度钢材为承载材料和多维空间结构设计体系。已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结构体系。本文主要就超大跨结构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该类型结构设计的特点,为今后的设计探索一点小方向。(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3期)
谢晓凯,罗尧治,张楠,沈雁彬[3](2019)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应力实测缺失数据修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而在长期监测的实践中,由于设备故障、信号中断等各种原因,数据丢失问题不可避免.数据的缺失可能对进一步结构分析和安全评估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根据某体育场钢结构屋盖长期实测应力和温度数据的特点,基于神经网络建立测点应力数据间、应力与温度数据间的相关关系模型,从而达到修复缺失数据的目的,并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9年03期)
万成,朱奕锋,汪敏吉[4](2019)在《灵敏度分析在空间钢结构抗连续倒塌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andey的灵敏度方法分析结构的冗余度是基于线弹性结构,通过结构中各杆件的应力变化程度来判断结构的冗余度。Pandey的灵敏度方法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结构的冗余度和鲁棒性,但从抗连续倒塌的角度,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不足。利用拉、压杆的应力、应变曲线,结合两个计算实例,模拟结构的抗倒塌过程,分析和比较Pandey的灵敏度方法分析空间结构的冗余度在抗连续倒塌方面的不足,说明压杆的屈曲和卸载对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并在Pandey等提出的基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大跨空间钢结构的结构特性和荷载特点,提出基于频率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来判断大跨空间钢结构的关键构件。该方法不仅概念清晰,而且简单易行。(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08期)
张桂钦,谢自力,谭富祥,袁春雷,刘红波[5](2019)在《天津茱莉亚学院复杂空间钢结构拼装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茱莉亚学院作为音乐学院的典型代表,其跨度与悬挑均较大,结构形式极为复杂,在拼装的过程当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结构的施工安全,同时不合理的拼装顺序也会对结构的正常服役造成影响。针对其在拼装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研究了不同的临时支撑布置方案,临时支撑的卸载顺序以及防屈曲支撑的安装顺序对结构造成的影响,探究出一种较为合理的拼装顺序,最后对此拼装顺序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数值模拟,验证此拼装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19)
刘影,刘德贵[6](2019)在《抗震约束下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计中支吊架的合理选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计中,合理选取支吊架对建筑的抗震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设计过程中未考虑支吊架组合后的抗震性能。综合选取适用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支吊架结构,使其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首先给出目前应用较多的叁种结构,其次给出一定的抗震约束条件,如承载力、应力应变与拉伸变形等。在条件约束下,给出具有抗震能力的支吊架选取模型并给出具体计算示例,选取和组合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吊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随机支吊架选取方式,具有抗震能力的模型下支吊架核心钢结构抗震水平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喜恩[7](2019)在《现代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建筑工程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本文分别从钢结构的划线,切割,放样,焊接,组装以及安装工艺流程展开现代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9年05期)
黄迪[8](2019)在《基于火灾随机性的高大空间钢结构建筑多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大空间钢结构建筑越来越被广泛运用于新型建筑中,如超级商场、会展中心、体育馆、高铁站等。其存在规模大、面积广、空间高、结构特殊、人员密等特性,这对火灾预防和扑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和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衡量火灾风险。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是火灾发生后建筑内环境达到人员无法生存的时间,生存威胁主要包括高温热损伤、烟气的生理毒性和建筑坍塌造成的机械伤。必需安全疏散时间是指从火灾发生开始,人员逃离至安全区域的时间,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时间、人员预动作时间和疏散行动时间叁部分。基于火灾过程中的物质交换与热量交换,本文建立起烟气填充模型、烟气温升模型和钢结构温升模型。然后通过全尺寸实验、钢结构传热实验和FDS、Matlab与Fluent软件耦合模拟的方式验证理论的可靠性。6次实验与9次模拟显示烟气温升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14.51%,烟气填充的平均误差为12.55%,钢构件升温的平均误差为18.67%。基于火灾中人员疏散的行为特征和建筑特性建立必需安全疏散时间模型,具体为火灾报警时间模型、人员预动作时间模型和疏散行动时间模型。然后通过Pathfinder软件模拟疏散行动过程,理论值与模拟值平均误差为9.59%。这表明可以使用上述模型评估火灾风险,但是火灾的发生、发展和人员疏散过程同时具备确定性和随机性。一方面,其遵循火灾理论和统计规律,另一方面,其受到许多不确定参数的影响。本文将火灾增长系数和过火面积作为随机性参数,输入至火灾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Maltab软件经过拉丁超立方抽样运算,建立起火灾中单风险和多风险因素影响下的概率模型。抽样结果显示:仅考虑单风险影响,烟气填充导致建筑存在伤亡的可能性为17.75%,高温导致建筑存在伤亡的可能性为12.04%,结构坍塌导致建筑存在伤亡的可能性为2.54%。若考虑多风险影响,该建筑存在伤亡概率为18.13%。把建筑中每一个体疏散过程独立分析,建筑中所有人员伤亡概率为3.97%,最终依据抽样结果建立起随机性风险的分布函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熊帅[9](2019)在《基于BIM平台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客站站房、站台雨棚多采用大型化、复杂化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形式,造成了监测系统复杂、监测数据海量等问题。如何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充分利用并及时准确地交互、解析及显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结构特点以及BIM技术在信息集成化、叁维可视化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BIM平台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集成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监测信息数据库集成、监测信息可视化、BIM模型与有限元模型信息交互和监测数据解析四个方面开发健康监测功能模块,具体开展以下工作:(1)以海口东站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为实际工程背景,利用SAP2000分析了共83个工况下该结构的静力和动力特征,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该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此外,以理论最不利工况响应值及设计规范限值作为预警阈值的设立依据,提出了根据杆件类型进行预警的方法。(2)建立针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库监测信息与BIM模型集成,利用RevitAPI对监测信息可视化各功能模块进行开发,分别为传感器测点查询、监测数据查询、监测曲线显示、实时自动预警和后台管理模块。(3)利用SAP2000API和RevitAPI对有限元软件与BIM软件数据交互功能进行开发,结合集成化的监测信息数据库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实时分析;此外,为解决上述功能通用性不强的问题,开发BIM模型与SAP2000结构模型转换接口并基于海口东站项目验证该转换接口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实现BIM模型杆件与结构分析模型杆件之间的自动映射。(4)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钢网架屋盖结构的温度、应变实测数据为实际工程背景进行监测数据解析研究,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杆件温度和应变变化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温度效应预测和风荷载识别。最后利用Matlab接口,开发基于BIM平台的神经网络程序,提供自定义神经网络训练操作界面,可用于大风环境下重点待检测杆件的确定,指导监测人员对结构进行检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1)
李文娟,张丹丽,谢强[10](2019)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拆撑过程仿真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昌体育中心游泳馆屋盖采用大跨度空间钢桁架结构,为了对其施工拆撑过程中的应力和挠度进行研究,确保拟定的施工方案满足施工要求,基于等效杆端位移法,采用MIDAS/Gen有限元软件对其拆撑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实际施工方案,将拆撑过程分为4个阶段,详细分析了屋盖及临时支撑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化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施工方案不会引起钢结构挠度和应力的突变,满足设计及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空间钢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大跨度结构的定义在国内外均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体系,现行规范将跨度60m作为大跨度结构的判别依据,相应的超限计算和构造均有严格的特殊规定。目前我国以预应力钢索和钢材做成的索膜结构(混合空间结构),单体跨度已到了320m,而跨度100~250m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案例也已实施了许多。国内超大跨度空间结构起步晚但发展飞速。超大跨度空间结构采用高强度钢材为承载材料和多维空间结构设计体系。已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结构体系。本文主要就超大跨结构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该类型结构设计的特点,为今后的设计探索一点小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钢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向阳,吴夏筠.大空间钢结构转换桁架吊装分析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
[2].袁斌.超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及现状[J].建材与装饰.2019
[3].谢晓凯,罗尧治,张楠,沈雁彬.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应力实测缺失数据修复方法研究[J].空间结构.2019
[4].万成,朱奕锋,汪敏吉.灵敏度分析在空间钢结构抗连续倒塌控制中的应用[J].钢结构(中英文).2019
[5].张桂钦,谢自力,谭富祥,袁春雷,刘红波.天津茱莉亚学院复杂空间钢结构拼装过程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6].刘影,刘德贵.抗震约束下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计中支吊架的合理选取[J].地震工程学报.2019
[7].朱喜恩.现代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居业.2019
[8].黄迪.基于火灾随机性的高大空间钢结构建筑多风险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熊帅.基于BIM平台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李文娟,张丹丽,谢强.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拆撑过程仿真模拟分析[J].工业建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