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因素论文-张在丽

道德因素论文-张在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意志

道德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张在丽[1](2019)在《非智力因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非(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47期)

董滨宇[2](2019)在《从“多因素决定论”到“道德平静”——论康德的道德心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而言,康德的伦理学主张,只有出于义务的行动才具有道德价值。但是,针对行为者的道德动机,研究者们却发现在康德那里似乎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解释。汉森就指出,康德所说的道德动机是一种"多因素决定论",具体而言,其内在构成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冲突论",即理性通过约束感性欲望而促发行动;二是"一致论",即在理性与感性欲望相互协调一致的状态下所产生的行动。在两种情况下,行动都可以说具有康德所要求的道德价值。但在前者那里,行为者的内心是压抑甚至痛苦的;在后者那里,行为者的内心却是轻松愉悦的。对此,究竟哪一种状态更具有道德价值?或者说更符合康德的义务论诉求?汉森认为康德的论述并没有提供清楚的回答。道德动机的"多因素决定论"在康德那里确实存在,而它主要体现于康德不同阶段的思考中。但在最终意义上,"道德平静"才是其道德心理学的核心特征,也正是借助这一理论,汉森所说的"冲突论"与"一致论"之争才能够得以较好地解决。(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甘雄,李蒙蒙[3](2019)在《大学生积极道德品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问卷、同伴提名及16PF问卷、综合幸福问卷、大学生积极道德品质问卷对广东省3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格特征可解释大学生积极道德品质3. 2%~15. 3%的变异,幸福感可解释大学生积极道德品质19. 2%~34%的变异;家庭环境系统可解释大学生积极道德品质9. 8%的变异;学校环境系统可解释大学生积极道德品质4. 9%的变异。(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申荣华,封俊艳,刘燕,王健[4](2019)在《河北省6所叁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市6所叁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415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情况,采用道德困境量表调查道德困境。结果:叁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道德困境得分为71.28±10.93。单因素分析显示,叁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得分在年龄、学历、职称、护龄、是否结婚、工资水平、聘用方式和有无子女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职称、护龄、工资水平和是否在编均是道德困境的显着影响因素(P<0.01)。结论:叁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相对较低,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机会,为低学历及刚入职护士提供更多在职教育和入职培训,提升其学历水平、职业素养和技能理论知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体系,缩小在编与非在编护士间待遇水平,实施同工同酬;建立工作上互相协作及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及关心的团结协作的集体氛围,增加护士对集体归属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期刊2019年11期)

孙逸舒,丁凤琴,田雪阳,王冬霞[5](2019)在《具身视角下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未来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概念隐喻强调,个体常借助诸如大小,黑白等具体直接的始源域概念去理解或表达"道德"等抽象无形的目标域概念。道德概念净脏隐喻作为道德概念隐喻的重要维度,旨在证明净脏等具身体验与道德抽象概念的隐喻联结,强调道德概念基于个体具身的净脏体验。本文梳理以往关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研究文献,首先,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存在心理现实性,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对道德判断产生一致性效应和补偿性效应揭示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特征。其次,梳理了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厌恶情绪,即具身净脏的启动通常伴随厌恶情绪的触发;身体敏感性,即个体感受净脏体验的身体敏感度;道德敏感性,即个体通过具身感受去判断并获取道德含义的能力;道德自我意象,即个体对自身道德程度的感知。最后,提出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未来展望,一是关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神经机制,以便为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实证研究提供生理基础;二是揭示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情境性,主要考察不同情境中净脏具身体验对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影响;叁是考察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指向性,净脏指向自身和指向周围环境对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影响是否不同;四是探究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内隐性与外显性的一致性或分离性,以往研究主要进行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外显性和内隐性的独立研究,鲜有进行二者关系的研究;五是进行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干预研究,基于具身洁净体验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在现实中进行道德概念洁净隐喻的干预;六是探究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中西文化普适性和儒家文化特异性。总之,本文贯穿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实证研究、现实依据、社会价值,从其特征、影响因素及未来展望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全面阐释,以期为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许丽颖,喻丰[6](2019)在《影响机器人接受度的因素——道德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技术发展,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载体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是否为人所接受,或者在何种条件下何种机器人更易于被何种人接受,成为了亟需探讨的前瞻性问题。现有机器人接受度模型或理论过于简略,或流于简单变量回归。我们从机器人、人类以及人与机器人交互叁个方面评述了机器人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机器人本身的特征,如视觉形象、拟人化、听觉特征、触觉特征、行为和动作特征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对其的接受程度;同时机器人的工具性能力和社会性能力与机器人的用途交互影响人类对其的接受程度。在人类因素上,性别、年龄、文化均会对机器人的接受度产生影响,同时人类的人格特质、自我效能等个体性因素也显着影响其对机器人的接受度。在人—机器人交互层面上,交互经验及反馈、对机器人温暖与能力的知觉均影响人类对机器人的接受度。我们认为,实际上人类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和反应是正反两面的,一方面因强调其能力而对其过度信任,而另一方面却因忽视其体验而对其进行攻击。综合所有可能因素,我们也认为拟人化可能是影响人类对机器人接受度的核心变量,而机器人接受度的最终问题则必然是涉及机器人的道德问题。一方面,人类不喜欢让机器人进行道德决策,甚至不喜欢让机器人进行任何决策,但是麻烦的是,有时候人工智能体无法不做决策,甚至是道德决策;另一方面,对于人类而言,适用于人类自己的道德规范似乎不一定适用于机器人,我们对机器人进行道德判断的原则相比于人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未来,如何做出道德的机器人可能成为人类对机器人接受程度的终极问题。(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赵玉香[7](2019)在《提炼非智力因素贯穿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兴趣、爱好、毅力、信心等非智力因素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支撑,要调动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支撑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教师要从理论功底、政治品格、敬业精神等方面为学生树立典范,并从教材挖掘、教法创新、第二课堂拓展上来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来源于《教书育人》期刊2019年29期)

何安明,许文青[8](2019)在《新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针对性的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下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对新媒体建设重视不够,专业化程度不高,内容刻板,考核标准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割裂开来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一是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二是没有重视导师的第一责任人作用。另外,自媒体和网络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万娟[9](2019)在《大学生道德成长的环境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道德成长的环境因素着手,分析影响大学生道德成长的环境因素,并对此提出优化大学生道德成长环境的对策,促进大学生的道德成长。(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7期)

李瑞[10](2019)在《高校青年教师学术道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角度出发,基于284份调查问卷所获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手段,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道德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显着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学术道德的因素依次为学术素养、学术环境和考核评价压力。(本文来源于《高教论坛》期刊2019年08期)

道德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般而言,康德的伦理学主张,只有出于义务的行动才具有道德价值。但是,针对行为者的道德动机,研究者们却发现在康德那里似乎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解释。汉森就指出,康德所说的道德动机是一种"多因素决定论",具体而言,其内在构成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冲突论",即理性通过约束感性欲望而促发行动;二是"一致论",即在理性与感性欲望相互协调一致的状态下所产生的行动。在两种情况下,行动都可以说具有康德所要求的道德价值。但在前者那里,行为者的内心是压抑甚至痛苦的;在后者那里,行为者的内心却是轻松愉悦的。对此,究竟哪一种状态更具有道德价值?或者说更符合康德的义务论诉求?汉森认为康德的论述并没有提供清楚的回答。道德动机的"多因素决定论"在康德那里确实存在,而它主要体现于康德不同阶段的思考中。但在最终意义上,"道德平静"才是其道德心理学的核心特征,也正是借助这一理论,汉森所说的"冲突论"与"一致论"之争才能够得以较好地解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张在丽.非智力因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科普童话.2019

[2].董滨宇.从“多因素决定论”到“道德平静”——论康德的道德心理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甘雄,李蒙蒙.大学生积极道德品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4].申荣华,封俊艳,刘燕,王健.河北省6所叁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19

[5].孙逸舒,丁凤琴,田雪阳,王冬霞.具身视角下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未来展望[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6].许丽颖,喻丰.影响机器人接受度的因素——道德的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7].赵玉香.提炼非智力因素贯穿道德与法治教学[J].教书育人.2019

[8].何安明,许文青.新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9

[9].万娟.大学生道德成长的环境因素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10].李瑞.高校青年教师学术道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论坛.2019

标签:;  ;  ;  

道德因素论文-张在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