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高炉渣论文_戴泽航,管登高,陈明铭

导读:本文包含了攀枝花高炉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炉渣,高炉,攀枝花市,攀枝花,渣土,磁铁矿,含水量。

攀枝花高炉渣论文文献综述

戴泽航,管登高,陈明铭[1](2017)在《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讨论了我国高钛型高炉渣的现状及特点,阐述了对其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钛型高炉渣的综合利用现状,包括以提取钛元素为目的的"酸浸法"、"碱熔盐法"、"制备钛硅合金"及"高温碳化-低温选择性氯化"和不提取钛元素的用作"建筑材料"、"光催化剂"、"抗菌材料"和"复合肥料"。从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对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7年11期)

甄玉兰[2](2016)在《攀枝花含钛高炉渣资源化利用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钛资源丰富,占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钛资源的利用率却很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攀枝花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尽管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是仍然难以实现攀枝花含钛高炉渣的大规模综合利用。同时,目前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因此,本论文选择碳化还原法提取攀枝花含钛高炉渣中的TiC,设计工艺流程,完成攀枝花含钛高炉渣中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同时,通过粘度测定和拉曼光谱分析法从性质和结构两方面解释了铝还原过程中渣-金分离困难的原因:通过改变碳颗粒粒度以及使用气体分析仪进行了碳化还原过程中TiC的形成过程的研究以及碳化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通过粘度测定研究了碳化还原过程中TiC固体颗粒的形成对高炉渣粘度的影响。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工艺流程并加以验证。主要步骤包括:预处理、配料、碳化还原、水冷、酸浸、碱浸。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研究碳化还原过程,研究发现:当还原温度高于1773K后,还原产物中的MgAl2O4相消失,主相为TiC;含钛高炉渣的还原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碳比的增大而增大(碳比不大于1.0);TiC有可能是在Fe表面形核,与Fe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酸浸和碱浸实验,研究发现:在同一浓度下,酸浸失重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温度下,酸浸失重率随着HCI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高于25%以后失重率增大幅度变小:酸浸反应的控速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得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3~32 kJ/mol;碱浸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浸出时间越短。碱浸反应的控速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得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0~51 kJ/mol。2、通过改变碳颗粒粒度以及使用气体分析仪进行了碳化还原过程中TiC的形成过程的研究以及碳化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两种不同粒度的碳颗粒(0.05~0.055mm和0.15~,0.166mm,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含钛高炉渣进行还原,得到的TiC的粒度大致相同。也就是说,碳颗粒的形貌对TiC并没有遗传性。碳热还原反应的控速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得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9.16kJ/mol。3、通过粘度测定和拉曼光谱分析法从性质和结构两方面解释了铝还原过程中渣-金分离困难的原因,研究发现:在铝热还原过程中,CaO-MgO-Al2O3-SiO2-TiO2体系的粘度随着Al2O3/TiO2的增大而增大;拉曼光谱分析表明,TiO2含量在3~17 mol%范围内,TiO2主要以[TiO4]的形式存在于体系中,含有少量的[TiO6]八面体结构单元;随着Al2O3不断替代TiO2,一方面,体系中[TiO4]单体结构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碱性氧化物CaO进行电荷补偿,使更多的Al2O3进入SiO2网络结构,从而导致体系聚合度的增大。因此,随着铝还原反应的进行,Al2O3/TiO2比率不断增加,体系的粘度会增加。因此,渣-金分离变得困难。4、研究非均相熔体的性质—碳化物TiC对熔渣粘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对于相同体积分数的TiC添加,TiC的粒径越小,粘度越大;无论有无TiC固体颗粒的熔体,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总是遵循Arrhenius定律;熔体粘度随着Ti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剪切变薄熔体。同时,温度对于含TiC的非均相熔体的相对粘度几乎没有影响。通过与模型计算粘度的比较,TiC固体颗粒对粘度的影响远远大于根据描述非均相熔体粘度的Einstein-Roscoe方程计算的粘度。如果使Einstein-Roscoe方程的参数随转速和TiC的粒径变化,可以取得不错的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3)

李兴华,蒲江涛[3](2011)在《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研究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针对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开展的以提取钛元素为目的的"冶金改性处理选择性析出分离"、"高温碳化-低温选择性氯化制取TiC l4"、"等离子熔融还原制备钛硅合金"、"直接选钛",以及不提取钛元素的"制取新型矿棉"等5条技术路线近期的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各工艺的发展前景。指出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的理想模式应是技术路线的多元化、产品的多样化。(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1年02期)

邹星礼,鲁雄刚[4](2010)在《攀枝花含钛高炉渣直接制备钛合金》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体透氧膜(SOM)法研究直接电解攀枝花含钛高炉渣制备钛硅合金。以经过1150℃预烧2h成型的攀枝花含钛高炉渣为阴极,以氧化锆管内碳饱和铜液为阳极,将两者置于CaCl2熔盐中,在1100℃、电解电压3.5~4.0V的条件下高温熔盐电解2~8h。采用SEM、EDX和XRD等方法对电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钛高炉渣电解还原后的产物为TixSiy系合金,含钛高炉渣中钙、镁和铝等金属元素被有效去除。(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刘松利,张雪峰[5](2010)在《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的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对比了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状态,指出非提钛和提钛两种技术都各有利弊,真正要得到十分完美的工艺还需漫长的攻关道路。(本文来源于《攀枝花科技与信息》期刊2010年03期)

邹建新[6](2010)在《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与非高炉炼铁技术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采选和冶化现状,综述了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和国内外非高炉炼铁技术现状,对非高炉炼铁技术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中的研发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了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和非高炉炼铁技术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前景,提出了攀枝花应加快高钛型高炉渣选冶联合提钛技术攻关,着手引进COREX融熔还原技术和小规模发展隧道窑技术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攀枝花科技与信息》期刊2010年03期)

李志坚,刘文连,吕仲鸣,王云生[7](2007)在《攀枝花西渣场高炉渣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攀枝花西渣场高炉渣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土的物理性试验,测得了高炉渣的天然密度、含水率和土粒比重、高炉渣土的级配累积曲线;通过轻型和重型击实试验,得出了最优含水量和最佳干密度;通过固结试验和直剪试验,以测其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以上试验初步揭示了高炉渣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利用、改造高炉渣地基土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设计》期刊2007年04期)

刘松利,杨绍利[8](2007)在《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对比了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状态,指出碳化、氯化(及碳化-分选碳化钛)技术和含钛型高炉渣中钛组分的绿色分离技术最适合从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中提取钛,但两种技术都各有利弊,真正要得到十分完美的工艺还需漫长的攻关道路。(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07年07期)

刘松利,杨绍利,高仕忠[9](2006)在《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各种提钛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状态,指出碳化、氯化(及碳化——分选碳化钛)技术和含钛型高炉渣中钛组分的绿色分离技术最适合从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中提取钛,但两种技术都各有利弊,真正要得到十分完美的工艺还需漫长的攻关道路。(本文来源于《攀枝花科技与信息》期刊2006年04期)

[10](2006)在《2006中国·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共同主办,攀钢(集团)公司、攀枝花学院、攀枝花环业冶金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协办,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局承办的“2006中国·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8~21日在攀枝(本文来源于《攀枝花科技与信息》期刊2006年04期)

攀枝花高炉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钛资源丰富,占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钛资源的利用率却很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攀枝花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尽管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是仍然难以实现攀枝花含钛高炉渣的大规模综合利用。同时,目前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因此,本论文选择碳化还原法提取攀枝花含钛高炉渣中的TiC,设计工艺流程,完成攀枝花含钛高炉渣中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同时,通过粘度测定和拉曼光谱分析法从性质和结构两方面解释了铝还原过程中渣-金分离困难的原因:通过改变碳颗粒粒度以及使用气体分析仪进行了碳化还原过程中TiC的形成过程的研究以及碳化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通过粘度测定研究了碳化还原过程中TiC固体颗粒的形成对高炉渣粘度的影响。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工艺流程并加以验证。主要步骤包括:预处理、配料、碳化还原、水冷、酸浸、碱浸。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研究碳化还原过程,研究发现:当还原温度高于1773K后,还原产物中的MgAl2O4相消失,主相为TiC;含钛高炉渣的还原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碳比的增大而增大(碳比不大于1.0);TiC有可能是在Fe表面形核,与Fe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酸浸和碱浸实验,研究发现:在同一浓度下,酸浸失重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温度下,酸浸失重率随着HCI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高于25%以后失重率增大幅度变小:酸浸反应的控速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得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3~32 kJ/mol;碱浸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浸出时间越短。碱浸反应的控速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得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0~51 kJ/mol。2、通过改变碳颗粒粒度以及使用气体分析仪进行了碳化还原过程中TiC的形成过程的研究以及碳化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两种不同粒度的碳颗粒(0.05~0.055mm和0.15~,0.166mm,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含钛高炉渣进行还原,得到的TiC的粒度大致相同。也就是说,碳颗粒的形貌对TiC并没有遗传性。碳热还原反应的控速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得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9.16kJ/mol。3、通过粘度测定和拉曼光谱分析法从性质和结构两方面解释了铝还原过程中渣-金分离困难的原因,研究发现:在铝热还原过程中,CaO-MgO-Al2O3-SiO2-TiO2体系的粘度随着Al2O3/TiO2的增大而增大;拉曼光谱分析表明,TiO2含量在3~17 mol%范围内,TiO2主要以[TiO4]的形式存在于体系中,含有少量的[TiO6]八面体结构单元;随着Al2O3不断替代TiO2,一方面,体系中[TiO4]单体结构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碱性氧化物CaO进行电荷补偿,使更多的Al2O3进入SiO2网络结构,从而导致体系聚合度的增大。因此,随着铝还原反应的进行,Al2O3/TiO2比率不断增加,体系的粘度会增加。因此,渣-金分离变得困难。4、研究非均相熔体的性质—碳化物TiC对熔渣粘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对于相同体积分数的TiC添加,TiC的粒径越小,粘度越大;无论有无TiC固体颗粒的熔体,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总是遵循Arrhenius定律;熔体粘度随着Ti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剪切变薄熔体。同时,温度对于含TiC的非均相熔体的相对粘度几乎没有影响。通过与模型计算粘度的比较,TiC固体颗粒对粘度的影响远远大于根据描述非均相熔体粘度的Einstein-Roscoe方程计算的粘度。如果使Einstein-Roscoe方程的参数随转速和TiC的粒径变化,可以取得不错的计算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攀枝花高炉渣论文参考文献

[1].戴泽航,管登高,陈明铭.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现状[J].浙江化工.2017

[2].甄玉兰.攀枝花含钛高炉渣资源化利用新途径[D].北京科技大学.2016

[3].李兴华,蒲江涛.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研究最新进展[J].钢铁钒钛.2011

[4].邹星礼,鲁雄刚.攀枝花含钛高炉渣直接制备钛合金[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

[5].刘松利,张雪峰.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的进展与展望[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0

[6].邹建新.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与非高炉炼铁技术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影响[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0

[7].李志坚,刘文连,吕仲鸣,王云生.攀枝花西渣场高炉渣土的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设计.2007

[8].刘松利,杨绍利.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J].轻金属.2007

[9].刘松利,杨绍利,高仕忠.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6

[10]..2006中国·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召开[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6

论文知识图

18.统计分析选编18-4 攀枝花工业结构调整...18.统计分析选编18-4 攀枝花工业结构调整...18.统计分析选编18-4 攀枝花工业结构调整...18.统计分析选编18-4 攀枝花工业结构调整...18.统计分析选编18-4 攀枝花工业结构调整...18.统计分析选编18-4 攀枝花工业结构调整...

标签:;  ;  ;  ;  ;  ;  ;  

攀枝花高炉渣论文_戴泽航,管登高,陈明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