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霞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十八中学014000
摘要:本文对中学生作文写作难,难在哪里作了详细阐述。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开放式教学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那么作文教学难在哪里?一是作文本身难。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字、词、句、段、修辞、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这对中学生来说确实有相当难度。二是教师指导难。作文环节的纷繁,令教师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之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三是教师作文指导的失误导致作文越学越难。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特殊性,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而对写作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使学生无所适从。
从教学角度讲,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以使其“不吐不快”呢?本人在反复研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作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丰富积累,有源倾吐
倾吐,首先的有东西。否则,就是挤也很难挤出什么来。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育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当然,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创设情境,捕捉灵感,激发倾吐
写作是需要灵感的,灵感具有发散性、闪现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稍纵即逝。学生写作文,在动笔之初,一是顾虑太多,创作激情就会下降,结果是思路枯蝎、文笔阻滞,让灵感都溜走了。所以学完《苏州园林》,我就布置一篇介绍某处风景点的说明文。教室里没情绪,怎么办?我就带着学生到风景地实地走一走,学生写出了不少佳作。
走出教室是创设情境的较好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教室里同样可以创设情境,激发灵感。我在教学中常使用“小品激情法”,就是在课前预先指定几位同学(可有教师自己)演练一小品,而后在课堂上当众表演,作文话题便由此生发出来。实践证明,此种形式颇能激发情绪,每次小品结束,学生情绪高亢,倾吐欲望十分强烈。
三、引导鼓励,促进倾吐
教学中,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
其一,开设论坛,促进探索,加强求异、发散等创造性思维训练。
论坛的形式有多种,可以举行辩论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论辩式探索。如针对当前杜会上的“追星”热现象、经不得批评而跳楼自杀问题、中学生活主旋律的内涵等热点焦点进行论辩;此外,还可以举办专题讨论会、写影评等多种形式的论坛,从而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倾吐欲望,据此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处处显示出思辨的锋芒。
其二,导写要求精,没有精神,没有感情,就没有好文章。
我们说导写要精,一要精选主题。要有一种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研读生活主题的精神,摄取具有时代旋律的主题,这是求精的基础;二要精巧布局生活之“形”为生命之“神”的作文人格力量和通过作文求索生活真理的情感,用情线牵动思维路线是求精的重点;航天者,情满于天,航海者,情溢于海。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面对美好的事物,而缺乏一种追求向上的精神,面对动人的场面,缺乏一种投入和与之融为一体的情感,不可能产生仰天高歌的欲望,不可能产生冥思苦想、一吐为快的作文冲动,更难有好文章。三是要精妙用语。要教会学生集千家为一家,在名篇中吸取语言精华,在生活中提炼鲜活的语言精髓,用心写好每一篇习作,用心改好每一次用语,培养一种语不惊人不罢休的精神,以期实现写有所悟,写有心得。
其三,培养思考习惯,丰富生活认识储备。
训练潜能迁移。生活离不开思考。所谓“行成于思”正点明了“思”的重要作用。看到玫瑰,有人欣赏它的美丽,有人责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却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因而也必须辩证看待的哲理。灯光给人希望,白杨坚强不屈,凡此种种,无不是思的结晶,潜能迁移指的正是这种由日常生活现象引发的某种形式的思考,习惯的自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定式思维在起着积极的作用。具备这种思维习惯,是能促使生活认识增值,从而写作时能有效倾吐的心理意识和思维技能所提出的高层次要求。基于此,一次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地点醒学生的这一认识,以促使其不断发展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