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孔罩拉延模具论文和设计-郭建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挡孔罩拉延模具,涉及车辆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包括初拉延模具以及反拉延模具,其中:初拉延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组件、第一压边圈组件和第一下模组件,第一上模组件和第一压边圈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板材,第一下模组件穿过第一压边圈组件,以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凸包拉延成型;反拉延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组件、第二压边圈组件和第二下模组件,第二上模组件和第二压边圈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板材,第二下模组件穿过第二压边圈组件,以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外沿反拉延成型。该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在拉沿时有效避免了待加工板材过渡较大的部分缺料严重而导致的开裂现象。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拉延模具以及反拉延模具,其中:所述初拉延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组件、第一压边圈组件和第一下模组件,所述第一上模组件和所述第一压边圈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板材,所述第一压边圈组件具有第一拉延孔,所述第一下模组件穿过所述第一拉延孔,以对所述待加工板材进行凸包拉延成型;所述反拉延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组件、第二压边圈组件和第二下模组件,所述第二上模组件和所述第二压边圈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板材,所述第二压边圈组件具有第二拉延孔,所述第二下模组件穿过所述第二拉延孔,以对所述待加工板材进行外沿反拉延成型。

设计方案

1.一种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拉延模具以及反拉延模具,其中:

所述初拉延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组件、第一压边圈组件和第一下模组件,所述第一上模组件和所述第一压边圈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板材,所述第一压边圈组件具有第一拉延孔,所述第一下模组件穿过所述第一拉延孔,以对所述待加工板材进行凸包拉延成型;

所述反拉延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组件、第二压边圈组件和第二下模组件,所述第二上模组件和所述第二压边圈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板材,所述第二压边圈组件具有第二拉延孔,所述第二下模组件穿过所述第二拉延孔,以对所述待加工板材进行外沿反拉延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组件包括第一上模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一上模本体上的第一拉伸凹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边圈组件包括形成所述第一拉延孔的第一压边圈本体,所述第一压边圈本体的边缘设有多个调压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边圈本体的边缘还设有多个定位块,所述第一上模组件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定位块一一对应的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块用于伸入所述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组件包括第一下模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下模本体连接的第一拉延凸模,所述第一拉延凸模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压边圈组件上的第一拉延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本体与所述第一拉延凸模之间设有第一定位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模组件包括第二上模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二上模本体上的第二拉伸凹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边圈组件包括外压边圈和内压边圈,所述外压边圈套设于所述内压边圈的外部,且与所述内压边圈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拉延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模组件包括第二下模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二下模本体连接的第二拉延凸模,所述第二拉延凸模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压边圈组件上的第二拉延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模本体与所述第二拉延凸模之间设有第二定位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挡孔罩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驾驶室是载货汽车和专用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驾驶员日夜工作的地方。其结构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工作效率和健康。驾驶室一般采用金属薄壳结构,由许多零件焊接而成,卡车换挡孔罩做为挡杆安装部位的重要辅助零件,根据挡杆的形式不同而随之变化。

传统的换挡孔罩都是采用一次拉延成型,然后进行修边冲孔、翻边。但是对于表面过渡较大的部分,例如换挡孔罩上的凸包以及外沿,如果依然采用一次拉延成型到位的工艺,会使得该部分缺料严重导致零件在拉延过程中开裂,无法进行该产品的冷冲压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在使用时有效避免了待加工板材过渡较大的部分缺料严重而导致的开裂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包括初拉延模具以及反拉延模具,其中:

所述初拉延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组件、第一压边圈组件和第一下模组件,所述第一上模组件和所述第一压边圈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板材,所述第一压边圈组件具有第一拉延孔,所述第一下模组件穿过所述第一拉延孔,以对所述待加工板材进行凸包拉延成型;

所述反拉延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组件、第二压边圈组件和第二下模组件,所述第二上模组件和所述第二压边圈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板材,所述第二压边圈组件具有第二拉延孔,所述第二下模组件穿过所述第二拉延孔,以对所述待加工板材进行外沿反拉延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模组件包括第一上模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一上模本体上的第一拉伸凹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边圈组件包括形成所述第一拉延孔的第一压边圈本体,所述第一压边圈本体的边缘设有多个调压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边圈本体的边缘还设有多个定位块,所述第一上模组件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定位块一一对应的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块用于伸入所述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模组件包括第一下模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下模本体连接的第一拉延凸模,所述第一拉延凸模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压边圈组件上的第一拉延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模本体与所述第一拉延凸模之间设有第一定位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模组件包括第二上模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二上模本体上的第二拉伸凹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边圈组件包括外压边圈和内压边圈,所述外压边圈套设于所述内压边圈的外部,且与所述内压边圈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拉延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模组件包括第二下模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二下模本体连接的第二拉延凸模,所述第二拉延凸模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压边圈组件上的第二拉延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模本体与所述第二拉延凸模之间设有第二定位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上述换挡孔罩拉延模具时,首先使用第一上模组件和第一压边圈组件压紧待加工板材,随后将第一下模组件穿过第一压边圈组件上的第一拉延孔,以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凸包拉延成型,形成凸包结构;随后释放待加工板材并使用第二上模组件和第二压边圈组件压紧待加工板材,最后将第二下模组件穿过第二压边圈组件上的第二拉延孔,以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外沿反拉延成型,形成外沿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摆脱了传统的一次拉延成型方式,能够分别对换挡孔罩上凸包以及外沿进行拉延成型,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成型模具在成型时由于换挡孔罩部分缺料严重所导致的开裂现象,能够顺利进行产品的冷冲压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换挡孔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初拉延模具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上模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边圈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下模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拉延模具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上模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压边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压边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压边圈和第二下模组件配合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下模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标:1-初拉延模具;11-第一上模组件;111-第一上模本体;112-第一拉伸凹模;12-第一压边圈组件;121-第一拉延孔;122-第一压边圈本体;13-第一下模组件;131-第一下模本体;132-第一拉延凸模;2-反拉延模具;21-第二上模组件;211-第二上模本体;212-第二拉伸凹模;22-第二下模组件;221-第二下模本体;222-第二拉延凸模;23-外压边圈;24-内压边圈;3-调压垫;4-定位块;5-第一定位键;6-第二定位键;7-凸包;8-外沿;9-第一定位件;10-第二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换挡孔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初拉延模具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上模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边圈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下模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拉延模具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上模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压边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压边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压边圈和第二下模组件配合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下模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挡孔罩拉延模具,如图2至图11所示,包括初拉延模具1以及反拉延模具2,其中:

初拉延模具1包括第一上模组件11、第一压边圈组件12和第一下模组件13,第一上模组件11和第一压边圈组件12用于夹持待加工板材,第一压边圈组件12具有第一拉延孔121,第一下模组件13穿过第一拉延孔121,以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凸包拉延成型;

反拉延模具2包括第二上模组件21、第二压边圈组件和第二下模组件22,第二上模组件21和第二压边圈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板材,第二压边圈组件具有第二拉延孔,第二下模组件22穿过第二拉延孔,以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外沿反拉延成型。

在使用上述换挡孔罩拉延模具时,首先使用第一上模组件11和第一压边圈组件12压紧待加工板材,随后将第一下模组件13穿过第一压边圈组件12上的第一拉延孔121,以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凸包拉延成型,形成凸包7结构;随后释放待加工板材并使用第二上模组件21和第二压边圈组件压紧待加工板材,最后将第二下模组件22穿过第二压边圈组件上的第二拉延孔,以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外沿反拉延成型,形成外沿8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第一上模组件11、第一压边圈组件12和第一下模组件1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件9,第一上模组件11、第一压边圈组件12和第一下模组件13的边缘均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定位件9的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件9的设置使得第一上模组件11、第一压边圈组件12和第一下模组件13之间能够准确的对准,保证成型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第二上模组件21、第二压边圈组件和第二下模组件2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件10,第二上模组件21、第二压边圈组件和第二下模组件22的边缘均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定位件10的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件10的设置使得第二上模组件21、第二压边圈组件和第二下模组件22之间能够准确的对准,保证成型质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换挡孔罩拉延模具摆脱了传统的一次拉延成型方式,能够分别对换挡孔罩上凸包7以及外沿8进行拉延成型,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成型模具在成型时由于换挡孔罩部分缺料严重所导致的开裂现象,能够顺利进行产品的冷冲压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上模组件11包括第一上模本体111和设于第一上模本体111上的第一拉伸凹模112。

在使用时,第一上模本体111与第一压边圈组件12夹紧待加工板材,其上的第一拉伸凹模112对应扣合于第一压边圈组件12所形成的第一拉延孔121的上方,使得第一下模组件13穿过第一拉延孔121时,能够与第一拉伸凹模112配合形成第一拉延空间,实现凸包的拉延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压边圈组件12包括形成第一拉延孔121的第一压边圈本体122,第一压边圈本体122的边缘设有多个调压垫3。当第一上模本体111扣合于第一压边圈本体122上时,多个调压垫3能够与第一上模本体111相抵,以调整第一上模本体111与第一压边圈本体122之前的压力。

具体地,调压垫3的横截面可以为环形、圆形、正方形,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第一压边圈本体122的边缘还设有多个定位块4,第一上模组件11上设有与多个定位块4一一对应的多个定位孔,定位块4用于伸入定位孔。定位块4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压边圈本体122与第一上模组件11精确的对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下模组件13包括第一下模本体131以及与第一下模本体131连接的第一拉延凸模132,第一拉延凸模132用于穿过第一压边圈组件上的第一拉延孔121。

在使用时,第一压边圈本体122扣合于第一下模本体131上,第一拉延凸模132伸入第一拉延孔121与第一拉伸凹模112形成第一拉延空间,实现凸包7的拉延成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第一下模本体131与第一拉延凸模132之间设有第一定位键5,使得第一下模本体131与第一拉延凸模132在安装时能够精确的对准。

具体地,第一下模本体131可以与第一拉延凸模132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

为了使得第一压边圈组件12能够准确的与第一下模组件13进行扣合,第一下模本体131上设有多个定位柱,第一压边圈本体122上设有与多个定位柱一一对应的多个定位孔。在使用时,多个定位柱可以一一对应的伸入多个定位孔中,使得第一压边圈组件12能够精确的与第一下模组件13对准。

具体地,第一下模本体131的边缘也可以设有多个调压垫,调压垫的横截面可以为环形、圆形、正方形,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上模组件21包括第二上模本体211和设于第二上模本体211上的第二拉伸凹模212。

在使用时,第二上模本体211与第二压边圈组件夹紧待加工板材,其上的第二拉伸凹模212对应扣合于第二压边圈组件所形成的第二拉延孔的上方,使得第二下模组件22穿过第二拉延孔时,能够与第二拉伸凹模212配合形成第二拉延空间,实现外沿的拉延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压边圈组件包括外压边圈23和内压边圈24,外压边圈23套设于内压边圈24的外部,且与内压边圈24之间形成第二拉延孔。使用时,第二上模本体211可以扣合于外压边圈23上,内压边圈24与第二拉伸凹模212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凸包的容纳空间,第二下模组件22可以穿过外压边圈23和内压边圈24之间的第二拉延孔,并与第二拉伸凹模212配合形成第二拉延空间,实现外沿的拉延成型。

具体地,外压边圈23的边缘也可以设有多个调压垫,调压垫的横截面可以为环形、圆形、正方形,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下模组件22包括第二下模本体221以及与第二下模本体221连接的第二拉延凸模222,第二拉延凸模222用于穿过第二压边圈组件上的第二拉延孔。

在使用时,第二拉延凸模222伸入外压边圈23和内压边圈24之间的第二拉延孔,实现凸包7的拉延成型。此时,如图10所示,内压边圈24处于第二拉延凸模222所环绕的空间内,第二拉延凸模222处于外压边圈23所环绕的空间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1所示,第二下模本体221与第二拉延凸模222之间设有第二定位键6,使得第二下模本体221与第二拉延凸模222在安装时能够精确的对准。

具体地,第二下模本体221可以与第二拉延凸模222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

具体地,第二下模本体221的边缘也可以设有多个调压垫,调压垫的横截面可以为环形、圆形、正方形,等等,其材料可以为橡胶或者塑料等弹性材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换挡孔罩拉延模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9905.0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520241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B21D 22/24

专利分类号:B21D22/24;B21D37/10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山东小鸭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小鸭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工业南路51号

发明人:郭建峰;曹振雨;岳修超;李猛;贾会鹏

第一发明人:郭建峰

当前权利人:山东小鸭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曾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换挡孔罩拉延模具论文和设计-郭建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