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隧道初支变形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浅谈隧道初支变形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二分局610225

摘要:在开挖隧道的时候,会导致周围的岩应力重新分布,如果初期支护所提供的抗力无法满足围岩的基本需求,就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影响到后续的正常施工。变形率过大的时候,隧道就非常容易出现坍塌的现象,当变形率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就无法正常开展后续的施工。本文首先介绍了加强隧道初支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隧道初支变形的原因,对于变形问题,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初支变形;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交通基础工程建设工作的数量逐渐增加,隧道开挖支护技术也日渐成熟,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仍旧存在着部分问题。针对隧道初支变形问题,相关人员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些综合性的处理技术,适当的调整支护的参数,加强监控测量工作,以此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隧道初支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隧道初支的认知已经从原本的临时支护,转变成了开挖时的安全支护,这是永久支护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隧道初支的作用在于可以支撑要塌落的岩石重量,避免围岩出现变形的情况。由于隧道初支同地层围绕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局部出现了破裂的情况,是不会导致整体的支护体系失效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支护体系的位移也会增加,达到一定临界点的时候,就不在有支护的作用,进而致使隧道坍塌。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意识到加强隧道初支的重要性,使得隧道周围可以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隧道初支变形的原因

(一)人为原因

施工初期,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导致爆破参数设计同岩石的类别不相适应,让隧道的承载力超重,进而让隧道的表面变得非常的不平整,当应力值超出了控制的范围内时,就会造成隧道初支被破坏。同时,勘测人员初期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地质勘测不够详细,没有预估到之后会发生的地质问题,一般采用的是类比法来进行设计,这就导致这部分的隧道初支缺乏针对性。当支护参数同部分段落的围岩不相符合时,隧道初支就会出现变形。

(二)地质因素

隧道围岩一般都是细砂岩和炭质岩等,这些岩石会受到构造的影响,围岩会呈现出破碎的状态。地下围岩隙缝中含水量一般都比较高,岩石长时间都浸透在水分中,久而久之,岩体就很容易破碎和风化,如果不做处理的话,最初设计的支护手段就会变形和走样,并埋下一定的隐患。此外,隧道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也比较复杂,假设炭质岩完全泥化之后,它的综合强度也会降低。

(三)天气因素

在隧道的左边和右边一般会存在比较多的碎石,围岩的稳定性本身就比较弱,综合性也较低,如果在遇上雨季,就会导致山体内的水量增加,最后致使初支产生沉降和变形,加大了施工的风险性。

三、隧道初支变形的防范措施

(一)适当的调整支护的参数,采用注浆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对于一些渗水比较大的地方可以采取排堵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注浆处理。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围岩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所以在初期施工的时候,设计人员就需要适当的调整支护的参数,采用注浆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因为注浆之后岩层的变形会大大减少,这些浆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补掉那些裂缝,消除外水压力对于内部的影响,当围岩注浆密度增加的时候,隧道断面的支护作用也会变得比较稳定。

例如在某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分为两口掘进,岩性中包含了砂岩和泥岩等,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很难混于岩面上。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的表面还存在着地下水渗出的现象,在钢架C、D单元接头处也有非常明显的变形现象。针对这类问题,施工人员首先对初支变形采用了注浆加固技术,并将注浆的终压值控制在1MPa。其次,进行注浆施工,将水泥浆放置在搅拌机中,根据搅拌机的容量,严格的控制材料的比例,然后根据岩层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化的调整。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注浆的顺序应该是先注无水孔,再注有水孔,从顶拱的顺利向下注入,避免出现压裂的情况。最后,要根据导管内的注浆量,对其进行比较精确的计算,当孔口的压力达到了1MPa时,就可以结束注浆。

(二)改变施工方式,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控制

为了避免在后续的施工中,出现比较大的初支变形情况,施工人员可以改变施工方式,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控制。第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地质的探测工作,提前掌握好围岩的地质情况,还要适当的改变上下台阶,减少初支的下沉现象,上下台阶的长度尽量将其控制在30米以内。第二点则是要保证围岩周围的水量,采取集中引排的方式,将水通过钻孔集中在一起,埋下引水管,将水全部都排除掉。第三点就是要加强围岩以及对初支变形的反馈信息,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隧道开挖以及置换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现场调查和现场监控,分析和研究各项施工的综合信息,对施工前的设计结构和支护参数进行检验与修正。在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要立即加强支护,改变原本的施工方法,及时形成闭合环等技术保障措施,避免出现塌方或者是变形,以此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三)通过背设防拱的处理方式,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在初支变形的应急措施中,可以对侵限的初支进行换拱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最好是按照“少装药、勤测量”的方式,要缩小钢架之间的距离,增强混凝土的厚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置换供假之前,可以将设计开挖的轮廓线扩大十五厘米。例如某隧道全长265米,穿越淮宁河右岸的黄土梁,地形的起伏比较大,为单线铁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控测试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采取了注浆加固措施之后,对于初支变形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仍旧难以抵御围岩的压力变形。

针对这类问题,施工人员通过背设防拱的处理方式,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利用不小于原本支拱架信号的工字钢作为临时防拱,让防拱供架的距离同原本架之间的距离相一致,这样就可以增强供架的刚度和承载力。在必要的时候,防拱和原拱架之间的间隙可以利用C25的喷射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封闭,这样可以增强治理的效果。

(四)利用初支拆换的方式,避免变形范围的扩大

为了保证隧道结构和施工的安全性,就可以从侵限小的断面向着侵限多的断面进行初支拆除工作,这样可以满足新支护的基本需求。对于整个断面拆除的顺序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一方面需要对围岩进行变形和约束,另一方面也要减少拆除中存在的各项风险。相邻拱架拆换的长度在超过三米之后,就必须立即通过仰拱的方式对初支进行封闭,这样初支的沉降就会有比较明显的缩小,直至停止变形。

当整个断面出现了不规则变形侵限时候,对下半断面采用洞渣或者是沙袋反压回填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自由长度,加强整体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拆换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将安全放置在首要的位置上。拆换前,编制一些合理化的应急方案和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对作业平台进行相应的检查,按照相关的规定设置安全网。对隧道内的通信、报警系统进行相应的调试,确保各项隧道内同隧道外的信息联系畅通。

结束语:

隧道出口段会因为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围岩变形,施工人员可以采取注浆加固和拆除等应急处理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从而保证后续变形侵限处理的顺利进行。同时,在一些地质比较复杂的区域,进行防范工作的时候,施工人员也应该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为后续的施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志国.拴马岭隧道初支变形成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3(7).

[2]寇新忠,夏龙.特殊地质隧道初支变形侵限的拆换技术[J].北方交通,2013(3):93-96.

[3]任高盛.浅谈隧道初支变形侵限后换拱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7(4):31-34.

[4]何阳春.浅析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变形处理控制措施[J].环球人文地理,2017(14).

标签:;  ;  ;  

浅谈隧道初支变形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