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藤壶附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蛋白酶菌株的产酶性质研究

纹藤壶附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蛋白酶菌株的产酶性质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纹藤壶附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蛋白酶菌株的产酶性质。方法:黄渤海潮间带海域纹藤壶中分离到54株菌株,经酪蛋白酶实验,筛选得到4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优化及产酶活性测定。结果:经筛选,得到4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编号分别为X8、X18、X21、X48。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透射电镜及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结果,初步鉴定X8为河豚毒素假交替单胞菌、X18为乔治亚海杆菌、X21为杀鱼假交替单胞菌、X48为康氏菌。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菌株X8发酵量最高的培养时间为18h、确定菌株X18发酵量最高的培养时间为18h、确定菌株X21发酵量最高的培养时间为21h、确定菌株X48发酵量最高的培养时间为18 h。在最适培养时间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可得产蛋白酶菌株X8的最佳发酵条件:可溶性淀粉5. 0‰、初始p H 7. 0、培养基盐度10‰、培养温度25℃; X18最佳发酵条件:可溶性淀粉5. 0‰、初始p H 7. 0、培养基盐度15‰、培养温度30℃; X21最佳发酵条件:蔗糖5. 0‰、初始p H 7. 0~8. 0、培养基盐度15‰、培养温度25℃; X48最佳发酵条件:可溶性淀粉5. 0‰、初始p H 7. 0、培养基盐度15‰、培养温度25℃。结论:在优化发酵条件下,X8、X18、X21、X48菌株产蛋白酶酶活力分别达到707. 06、240. 00、441. 18、328. 22 U/m L。该研究为探索潜在的高产蛋白酶菌株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1.1 材料
  •     1.1.2 试剂
  •     1.1.3 培养基
  •   1.2 方法
  •     1.2.1 样品的采集
  •     1.2.2 样品的处理
  •     1.2.3 纹藤壶附生菌的分离纯化
  •     1.2.4 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     1.2.5 高产蛋白酶菌株的透射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及鉴定
  •     1.2.6 高产蛋白酶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1.2.7 高产蛋白酶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     1.2.8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     2.1.1 纹藤壶附生菌的分离纯化
  •     2.1.2 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结果
  •     2.1.3 透射电镜观察
  •     2.1.4 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2.1.5 分子生物学鉴定
  •   2.2 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生长曲线
  •   2.3 高产蛋白酶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     2.3.1 碳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2.3.2培养基初始p H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2.3.3培养基盐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2.3.4 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2.4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2.4.1 酪氨酸标准曲线
  •     2.4.2 福林法测定蛋白酶活力
  • 3 结论
  • 4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徐萌,杨召阳,李夏云,路宜男,陈依帆,邢翔

    关键词: 分离鉴定,发酵条件优化,蛋白酶

    来源: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一般化学工业

    单位: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

    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项目编号:2019GSF109007)

    分类号: TQ925

    页码: 34-40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733K

    下载量: 169

    相关论文文献

    • [1].螠蛏共附生菌110的抑菌活性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01)
    • [2].一株产碱性磷酸酶附生菌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11(01)
    • [3].海胆共附生菌DNC_2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 食品与机械 2015(01)
    • [4].利玛原甲藻PL11共附生菌多样性研究[J]. 海洋渔业 2020(01)
    • [5].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发病龙须菜附生菌菌群组成[J]. 中国水产科学 2018(05)
    • [6].一株海绵附生菌Bacillus firmus的培养条件优化及α-GI活性成分初步分析[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5(02)
    • [7].浒苔共附生菌——假交替单胞菌抗寒基因的筛选和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18(44)
    • [8].南大西洋热液区盲虾虾鳃可培养附生菌多样性分析[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3(01)
    • [9].海绵共附生菌Streptomyces sp.LHW243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 2020(05)
    • [10].斜生栅藻的无菌化培养及其在原油降解中的应用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05)
    • [11].微囊藻-附生菌共生系统处理含硝酸盐氮废水研究[J]. 广东化工 2019(10)
    • [12].一株产紫红色色素的沙雷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8)
    • [13].微囊藻水华附生菌的代谢特征及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15(06)
    • [14].爱密挺对水稻产量及质量安全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 2014(02)
    • [15].云南大叶种古茶树表皮附生菌群的研究[J]. 农村实用技术 2017(02)
    • [16].龙须菜的无菌处理及其典型附生菌的分离鉴定[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02)
    • [17].一株产碳酸酐酶附生菌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12(03)
    • [18].海带孢子体、配子体时期附生菌群落结构的比较[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1)
    • [19].“爱密挺”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08(12)
    • [20].太湖梅梁湾附生细菌和游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01)
    • [21].东海产麻痹性贝毒链状亚历山大藻共附生菌群多样性研究[J]. 海洋渔业 2018(06)
    • [22].外寄生菌——煤污病菌研究进展[J]. 菌物学报 2016(12)
    • [23].有机和常规红提葡萄附生菌的比较分析[J]. 食品科学 2011(03)
    • [24].共生菌——新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J]. 化学进展 2009(01)

    标签:;  ;  ;  

    纹藤壶附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蛋白酶菌株的产酶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