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古流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向,盆地,柞水,赤水,山阳,秦岭,綦江。
古流向论文文献综述
曹锐,颜照坤,王智勇,强坤,陈修风[1](2019)在《贵州赤水地区晚白垩世古流向特征及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赤水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晚白垩世时期该地区沉积了一套厚达1300m的陆相地层。本文通过地表露头的古流向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详细研究赤水地区晚白垩世沉积充填过程及构造意义。赤水地区晚白垩世早期辫状河的古流向为自北东向南西,表明碎屑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侧和东侧。根据物源、地层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推断,赤水地区晚白垩世的陆相沉积盆地属于陆内前陆盆地,陆内造山带位于盆地东侧。晚白垩世陆内前陆盆地的形成,可能受控于此阶段华南的构造挤压事件形成的陆内造山作用。(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雷开宇,刘池洋,张龙,李被[2](2017)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物源:来自古流向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LA-ICP-MS碎屑锆石原位微区测年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地区及彬县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研究,统计和对比盆地周缘岩体的同位素年代学结果,结合盆地南部直罗组地层典型露头实测古水流数据,综合研究了盆地南部直罗组沉积物源。结果表明:(1)黄陵地区直罗组样品总体呈169~438 Ma、1 435~2 083 Ma、2 300~2 767 Ma叁个年龄组,对应峰值分别为274 Ma、1 851 Ma和2 366 Ma。彬县地区直罗组样品总体呈213~485 Ma、802~974 Ma、1 633~1 894 Ma和2 143~2 739 Ma 4个年龄组,对应峰值分别为430Ma、450Ma、1 720Ma和2 254Ma。(2)黄陵地区直罗组地层物源主体来自西北部阿拉善地块的中酸性侵入岩及变质岩。彬县地区直罗组地层物源主体来自西部的北、中祁连造山带,源岩为中酸性侵入岩、基性侵入岩及变质岩,同时存在火山岩、碎屑岩及变质碎屑岩的部分贡献。(3)盆地南部直罗组下段地层各典型露头古水流优势方向集中于110°~140°,表明古流向以向东和东南为主,即该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西北方向,这与碎屑锆石年代学对比所指示的物源区相一致,这些物源分析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侏罗纪时期盆地原型及古地理格局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7年06期)
陆俊吉,胡煜昭,江小均,乔欣[3](2016)在《新疆乌恰萨热克铜矿北矿带库孜贡苏组沉积相、古流向、物源区及其找矿意义——来自砾石统计分析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萨热克盆地库孜贡苏组是萨热克铜矿的赋矿层位,开展沉积相、物源区及古流向研究对隐伏铜矿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萨热克铜矿北矿带库孜贡苏组地表矿化最好的砾岩展开砾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偏斜度显示砾岩为冲积扇相沉积,砾石迭瓦状和砂岩斜层理产状统计显示古流向为北北东向;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石英砂岩、砂岩,石英岩等;粒度分布呈宽峰态或尖峰态;物源区为元古宇长城系阿克苏群变质岩剥蚀区;物源补给分为主河流补给和支河流补给2种方式。冲积扇相、古流向、物源区分析确定了矿体的范围、最优的勘探线布置方位和潜在的找矿靶区,具有很好的勘探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6年06期)
唐建云,殷文,宋红霞,师剑,王彦龙[4](2016)在《子长油田延长组长4+5、长6地层古流向及物源方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典型剖面古水流方向实测、野外剖面样品及室内钻井岩芯样品的重矿物测定、显微镜下薄片中轻矿物组分的定量统计以及地层砂/地比值等室内研究方法,对子长油田杨家园则区延长组长4+5、长6地层沉积期的古流向及物源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沉积期间,古水流方向以西南方向为主,研究区及其外围地区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北缘的阴山和吕梁山地区的结晶基底的变质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花岗岩和变质碎屑岩及其上的古生界碎屑岩和碳酸盐沉积盖层。(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6年01期)
杨平恒,詹兆君,谢显明,罗顺清,张海月[5](2016)在《重庆綦江老瀛山地区槽模构造的发现及古流向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重庆綦江老瀛山地区的野外考察中,在上白垩统夹关组地层发现3处沉积岩底面上成群分布的槽模构造,分布海拔为766~891m,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下伏岩层均为泥岩或泥质粉砂岩.槽模长轴彼此平行,呈雁行状排列,轴长在5~20cm,槽模突起陡端指向25°~37°方向,表明晚白垩世老瀛山地区的古水流自NE向SW流动.这些槽模的发现,为恢复晚白垩世綦江地区古流水的方向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杜凌春,林孝先[6](2015)在《古流向批量分析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古流向批量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实例研究。基于吴氏网(极射赤平投影)原理,利用极射赤平投影软件Stereo Nett V2.46,对研究区山西组呼鲁斯台、枣沟、扒楼沟等剖面的地层、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砾石迭瓦状构造的产状数据进行了计算机批量校正和玫瑰花图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基本所有恢复的古流向都是由北向南,且具有东、西分区性,西部的古水流体系主要是S和ES向,而东部的主要是S和WS向,这与前人在窑沟、城坡、海则庙、关家崖、太阳山剖面所做的古流向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也揭示出研究区山西期的物源区在研究区北方的阴山造山带,且也具有东西分区性。与传统的手工古水流分析相比,使用极射赤平投影软件Stereo Nett V2.46进行古流向分析,能实现古流向数据的批量输入、校正、玫瑰花图制图,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岳远刚[7](2014)在《东昆仑下叁迭统洪水川组古流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流向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反映古地貌及物源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南缘洪水川组下部地层中发育的板状交错层理、斜层理等沉积构造的产状进行测量,得到有效数据30组。古流向校正之后的结果显示,平均古流向199.4°,优势方向为SSW。因此,洪水川组古流向为SSW,表明早叁迭世东昆仑南缘显示北高南低的古地貌,洪水川组早期物源主要来自北侧的昆仑山地区。(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4年10期)
吴涛,江小均,周海[8](2014)在《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泥盆系“刘岭群”沉积构造及古流向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泥盆系的沉积构造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准确认识对于进一步确定加里东运动的性质十分重要。对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泥盆系"刘岭群"中沉积构造研究和古流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的泥盆系处在南秦岭被动大陆边缘向北秦岭活动大陆边缘俯冲的关键地带,且主要受南秦岭被动大陆边缘控制,其沉积背景为浅海相、滨浅海相;古流向为正北方向。(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4年10期)
叶琴,熊安香,邱艳生,胡正祥,杨青雄[9](2014)在《扬子北缘南华纪盆地古流向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对华南扬子北缘南华纪盆地的性质长期争论不休,妨碍了对该区沉积盆地的分析。从古流向测量入手,试图恢复盆地的古流向以揭示物源方向。经对湖北京山县的花山群、莲沱组,湖北长阳县的莲沱组,陕西西乡县的西乡群、宁强县的南沱组,南郑县的铁船山组、莲沱组砾岩和砂岩的古流向研究发现,扬子北缘西段南华纪盆地古流向多趋向北方,而东段多趋向南方。可能说明中间高、两侧低的古地理格局。(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4年S1期)
刘海娟,刘汉斌[10](2013)在《浅谈沉积构造在古流向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流向分析是沉积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古水流流动过程中会在沉积物中留下众多相关沉积构造,而这些沉积构造则是判断古流向最直接、最明显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志。根据地层中保留的沉积构造分析原生水流方向定向特征和成分特征等,以定量测量和制图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演化及沉积演化,可以获得可靠的古流向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科技》期刊2013年09期)
古流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LA-ICP-MS碎屑锆石原位微区测年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地区及彬县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研究,统计和对比盆地周缘岩体的同位素年代学结果,结合盆地南部直罗组地层典型露头实测古水流数据,综合研究了盆地南部直罗组沉积物源。结果表明:(1)黄陵地区直罗组样品总体呈169~438 Ma、1 435~2 083 Ma、2 300~2 767 Ma叁个年龄组,对应峰值分别为274 Ma、1 851 Ma和2 366 Ma。彬县地区直罗组样品总体呈213~485 Ma、802~974 Ma、1 633~1 894 Ma和2 143~2 739 Ma 4个年龄组,对应峰值分别为430Ma、450Ma、1 720Ma和2 254Ma。(2)黄陵地区直罗组地层物源主体来自西北部阿拉善地块的中酸性侵入岩及变质岩。彬县地区直罗组地层物源主体来自西部的北、中祁连造山带,源岩为中酸性侵入岩、基性侵入岩及变质岩,同时存在火山岩、碎屑岩及变质碎屑岩的部分贡献。(3)盆地南部直罗组下段地层各典型露头古水流优势方向集中于110°~140°,表明古流向以向东和东南为主,即该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西北方向,这与碎屑锆石年代学对比所指示的物源区相一致,这些物源分析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侏罗纪时期盆地原型及古地理格局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流向论文参考文献
[1].曹锐,颜照坤,王智勇,强坤,陈修风.贵州赤水地区晚白垩世古流向特征及构造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9
[2].雷开宇,刘池洋,张龙,李被.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物源:来自古流向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J].地学前缘.2017
[3].陆俊吉,胡煜昭,江小均,乔欣.新疆乌恰萨热克铜矿北矿带库孜贡苏组沉积相、古流向、物源区及其找矿意义——来自砾石统计分析的证据[J].地质通报.2016
[4].唐建云,殷文,宋红霞,师剑,王彦龙.子长油田延长组长4+5、长6地层古流向及物源方向分析[J].地下水.2016
[5].杨平恒,詹兆君,谢显明,罗顺清,张海月.重庆綦江老瀛山地区槽模构造的发现及古流向意义[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杜凌春,林孝先.古流向批量分析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研究为例[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7].岳远刚.东昆仑下叁迭统洪水川组古流向分析[J].河南科技.2014
[8].吴涛,江小均,周海.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泥盆系“刘岭群”沉积构造及古流向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
[9].叶琴,熊安香,邱艳生,胡正祥,杨青雄.扬子北缘南华纪盆地古流向初步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
[10].刘海娟,刘汉斌.浅谈沉积构造在古流向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