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岑溪543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1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每日摄奶量等喂养不耐受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等喂养不耐受指标改善情况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效果良好,有效改善了患儿胃肠道功能、降低其喂养不耐受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321-02
早产儿是指那些胎龄小于37周,体重小于2500g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存活率随医疗技术发展而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早产儿因为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各种消化酶供应也比较缺乏,早产儿较易发生腹胀、胃潴留等一些喂养不耐受症状,新生儿智力及体质发育受到消极影响[1]。为了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提高其存活率,应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实验研究将重点探讨下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11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67例,女43例,患儿胎龄为(33.2±4.94)w,日龄(2.89±1.53)d,体重在1400~2150g之间,所选实验病例均符合喂养不耐受标准。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留置胃管实施胃肠减压,患儿禁食期间给予其全静脉营养素补充,待其具有吞咽能力之后再实施管饲喂养,按照从少到多、从稀到浓原则设定喂养奶量,之后再逐步过渡到使用奶瓶喂养,严格遵照医生嘱咐向患者输入小剂量红霉素开展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维持室温在24~26℃之间,尽可能减少光线与噪声刺激,借助暖箱进行保暖,使患儿采取合理体位,同时应认真仔细监测其生命体征,对患儿采取呼吸循环支持,患儿禁食1~3天后依据其吸吮能力及腹胀排便情况对其进行管饲或经口喂养。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1)早期灌肠排便护理,因为早产儿肠道蠕动能力差、胎粪粘稠,喂养不受患儿通常伴随排便不畅现象,胎粪排出延迟,对其进行灌肠可以有效激发、促使其形成排便反射,使其肠动力成熟与胃排空,也畅通了患儿排泄途径。护理人员应于早产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利用5ml开塞露与5mlNS实施保留灌肠,每日两次,一直到胎粪排尽。(2)抚触与腹部按摩护理,抚触及腹部按摩应在早产儿出生后6小时开始,抚触及腹部按摩应于两餐之间与餐后一小时开展,首先预热手,对早产儿进行5~10分钟全身按摩,然后并拢四肢以脐为中心实施顺时针压力按摩,按摩过程中手不能离开腹部皮肤,按摩5分钟后再用手指指腹轻揉8~10次左侧腹部,在这个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反应,使其头部抬高大约15~30°,指导其保持半小时左右右侧卧位,防止患儿喂养后出现呕吐现象。(3)早期微量喂养护理,早产儿胃肠喂养应尽早,以此刺激患儿释放胃肠激素,有效防治其低血糖并减轻患儿黄疸程度,还应结合早产儿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其少量喂养,应首先母乳喂养,若没有母乳则选用早产儿配方奶,奶量应在0.1~24ml/(kg·d)之间,根据患儿个体发育情况再增加奶量,初始奶浓度应为1:1,然后再逐步至全奶。每次喂奶之前应将胃中残余奶量回抽,若胃中残余奶量小于2ml/kg即可继续喂养,如果胃中残余奶量是上次喂奶量三分之一,应将残奶注入并补奶量达到预计量;如果残余奶量大于上次喂奶量三分之一,应停喂一次。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研究数据资料使用软件SPSS17.0统计处理,采用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给予t检验,以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等喂养不耐受指标改善情况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如表所示。
3.讨论
喂养不耐受常常发于早产儿,是一种合并症,发病率较高,也是早产儿住院的重要影响因素。立即给予出生后的早产儿进行喂养较易使其出现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但是不及时喂养长期禁食的话则会使其出现肠黏膜萎缩、肠黏膜屏障功能减退等现象,并且也使得细菌移位及感染机会增加了[2],严重影响着早产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应做好早产儿的科学营养喂养,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此次实验研究中,给予了观察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早期灌肠通便护理的作用是协助患儿尽早排出排尽胎粪,有效改善胃肠功能[3];抚触及腹部按摩护理则能加快其皮肤血液循环,有效刺激患儿大脑迷走神经兴奋,使其释放的胃泌素、胰岛素量增加,提升其机体胃肠活动能力;此外还要对患儿进行腹部按摩,促使其胃肠蠕动及排出胎便,进而使其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症状有效改善[4]。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等喂养不耐受指标改善情况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效果良好,有效改善了患儿胃肠道功能、降低其喂养不耐受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艳.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0):135-136.
[2]彭芬,吴华莉.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及其对胃动素水平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8(30):4615-4618.
[3]袁瑞琴.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5(15):232-233.
[4]何艳.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0(7):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