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系统敏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系统,敏捷性,敏捷,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模型,能力。
信息系统敏捷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皓,徐文元,郭丽,张生晓,许鹏[1](2017)在《舰船装备信息系统敏捷原型顶层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舰船装备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存在的体系结构描述不直观、需求难于完备等问题,参考软件工程的敏捷软件开发方法,本文提出敏捷原型顶层设计方法,并对方法的内含、实现步骤、支撑手段进行了描述。该方法可为用户与设计人员提供共同交互、共同理解系统需求的原型系统,实现系统设计与系统需求之间的逐步完善、逐步深化、逐步逼近,为实现舰艇装备信息系统总体快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15期)
裘杭萍,雷智朋,黄海燕,孙毅[2](2016)在《指挥信息系统敏捷性及其测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新军事变革和新时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提升我军完成多样化任务和应对多样化作战环境的能力,研究指控敏捷性和指挥信息系统敏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敏捷性的概念与内涵出发,研究了指控敏捷性和敏捷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关于组织敏捷性测度和信息系统敏捷性测度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进行指挥信息系统敏捷性测度与优化和实现敏捷指挥信息系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07-04)
周宇,仲伟俊,梅姝娥[3](2015)在《信息系统提升企业敏捷性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系统应用是否能提升企业敏捷性一直未形成共识。基于IT过程观、资源观以及动态能力观等理论,构建了信息系统能力、信息系统应用能力、企业敏捷性以及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01家企业的有效样本,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信息技术能力、企业敏捷性以及企业绩效的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系统应用能力是影响企业敏捷性的直接原因。信息系统能力与企业敏捷性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信息系统能力通过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敏捷性。(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5年07期)
丁亚婧[4](2015)在《企业信息系统的采纳及其对敏捷性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这些年,企业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流行,很多公司采纳并重金投资到企业信息系统中,希望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敏捷性以应对当前多变的环境。很多信息系统专家去研究企业信息系统的采纳,然而,大部分的学者都是在企业层面研究企业信息系统的采纳,而不是一个多层模型。此外,现存的文献显示企业信息系统对敏捷性的影响结果是不一致的,有的认为是积极促进作用,有的则认为是阻碍作用。为了弥补现存文献的不足,本篇论文用多层模型的框架来研究影响企业信息系统采纳的因素,并将企业敏捷性分成流程和组织两个层面,以便更全面的理解企业信息系统对敏捷性的影响。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采纳问题,我们发现一个国家的不确定性规避倾向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采纳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在一个信息技术相关法律越成熟的国家,企业的规模、技术竞争力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采纳的积极影响效力就越大。我们的研究借助TOE (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模型,多层面去理解企业信息系统的采纳。而对于企业信息系统对组织敏捷性的影响研究,我们发现企业信息系统阻碍流程敏捷性,但是促进组织层面的敏捷性。此外,我们还发现行业变化速度作为调节变量,会影响企业信息系统对流程敏捷性的作用。最后,本文在小结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4-01)
张跃坤,程铁信,王学海,王舜[5](2013)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敏捷开发双向迭代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信息化成为了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建立了适用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敏捷开发过程模型——双向迭代模型。此模型将项目管理的九大管理领域分模块并行开发,在模块间进行不同阶段的横向迭代开发,在模块内进行功能的纵向迭代开发,开发过程中坚持敏捷原则和结对编程、测试驱动等敏捷实践。最后,结合曹庄泵站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敏捷开发实例,应用该模型不仅可以快速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且能及时地开发出高质量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3年10期)
丁怡,王如龙,张锦,鲁权[6](2013)在《基于AHP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评估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引入层次分析法将敏捷性评估从定性评估转为定量评估;其次,提出敏捷性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最后,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评估CTRSPI模型,并给出每个指标的评价方法和说明,并对敏捷性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计算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够实现敏捷性评估的定量判断,便于比较不同物流管理系统的敏捷性及其等级。(本文来源于《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期刊2013年02期)
杨竹青[7](2013)在《跨组织信息系统柔性和供应链资源依赖对企业敏捷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需求变化加快,技术进步加速的挑战,这对企业敏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敏捷性是企业准确识别和理解商业环境变化,把握其中的机遇,并通过动态调整其内外部资源做出快速而有效地响应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升企业敏捷性离不开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配合和跨组织信息系统(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又称“跨组织系统”,IOS)的支持,但伴随而来的供应链资源依赖关系同时也制约着企业敏捷性,企业面临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以提升敏捷性,却又受制于资源依赖关系的两难困境,然而文献对此问题却鲜有论述。因此,本文从企业敏捷性的提升入手,研究IOS柔性和供应链资源依赖对企业敏捷性和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动态能力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将敏捷性看作企业动态能力在动荡环境下的具体表现,并把它分为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两个维度,借鉴组织能力层次框架构建了企业敏捷性影响因素模型。模型提出,供应链资源依赖优势对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有负向影响,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而IOS柔性除了对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有正向影响之外,它还调节供应链资源依赖优势对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负向影响。通过对354个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1)敏捷性作为组织的高阶能力,它对企业绩效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并在IOS柔性和供应链资源依赖优势对企业绩效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2)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一致性对企业绩效有显着的正向作用;3)资源依赖优势对敏捷性和企业绩效都有显着的负向作用;4)IOS柔性除了对企业敏捷性两个维度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外,还能缓解资源依赖优势对应变能力的负向作用。本文揭示了供应链资源依赖优势和IOS柔性对敏捷性和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为企业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出,在动荡的环境下供应链资源依赖优势不但不能提升企业绩效,反而会通过降低企业敏捷性损害企业绩效,因为每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依靠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支持,而不是去“掠夺”上下游厂商的利益。研究还指出,IOS柔性能够降低资产专用性和权力不平衡性,从而缓解供应链资源优势对敏捷性的负面影响。另外,本文还发现当应变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单独提升感知能力并不能提高企业绩效,企业的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需要同步提升,企业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竞争绩效。(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6-02)
丁怡[8](2013)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优化和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普及,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必要载体,通过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和信息管理技术,实现物流的基本业务流程,为企业物流带来快捷便利。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强调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捷性,以满足企业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敏捷性优化方法和评估方法的研究,能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带来新的契机,使之更好的适应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捷性为切入点,对其评估方法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论文讨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模型,以仓储管理为背景,分析物流行业的业务流程。其次,基于面向服务架与业务流程管理的组合系统架构(SOA-BPM),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建立了SOA-BPM的分层体系架构,给出了分层体系架构建立的关键和主要功能。再次,运用业务流程再造和工作流引擎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进行了优化。通过对工作流引擎的对比分析,阐述OSworkflow灵活性对敏捷性的改进的作用。分析了业务流程再造方法。以订单流程为研究重点,进行了优化整合。最后,给出了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的评估模型,针对敏捷性指标给出了定量计算方法。以企业物流为案例,运用本文所提的敏捷性优化和评估方法,进行了敏捷性优化评估,计算并分析了优化前后的敏捷性,并解析了各敏捷性指标的变化。全文完成了评估方法从模型设计到实现,优化方法从理论到实验的过程,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全文理论和实际结合,完成了评估方法从模型设计到实现,优化方法从理论到实验的过程。帮助企业建立灵活、快速、敏捷的信息系统,达到企业物流效率最高、效益最大化。(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3-04-20)
李艳红,段鹏宇[9](2013)在《信息系统敏捷性的实现和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信息系统敏捷性的实现和提升为研究内容,建议从生命周期、IT系统类型、敏捷劳动力叁个研究视角出发研究信息系统敏捷性打造方案,并重视叁个研究方案的立体交织、相互参考;基于信息系统人机共存的理念,围绕软件、硬件、人,考虑需求变动的合理分类和敏捷劳动力特质,提出了信息系统敏捷性提升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3年05期)
刘永亮,闫丽丽[10](2013)在《基于Web的跨平台信息系统敏捷开发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用户对信息系统部属简单使用方便的要求,适应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快速多变的需求,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ExtJS、Django及QT等多个免费开源技术框架的敏捷开发4层架构。通过ExtJS提供的丰富界面组件、Django提供的便捷高效的数据操作以及QT对客户端和服务端应用程序的扩展,开发者可以快速地进行信息系统的敏捷开发。(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3年02期)
信息系统敏捷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和新时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提升我军完成多样化任务和应对多样化作战环境的能力,研究指控敏捷性和指挥信息系统敏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敏捷性的概念与内涵出发,研究了指控敏捷性和敏捷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关于组织敏捷性测度和信息系统敏捷性测度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进行指挥信息系统敏捷性测度与优化和实现敏捷指挥信息系统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系统敏捷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皓,徐文元,郭丽,张生晓,许鹏.舰船装备信息系统敏捷原型顶层设计方法[J].舰船科学技术.2017
[2].裘杭萍,雷智朋,黄海燕,孙毅.指挥信息系统敏捷性及其测度问题研究[C].第四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2016
[3].周宇,仲伟俊,梅姝娥.信息系统提升企业敏捷性的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
[4].丁亚婧.企业信息系统的采纳及其对敏捷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5
[5].张跃坤,程铁信,王学海,王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敏捷开发双向迭代模型及其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
[6].丁怡,王如龙,张锦,鲁权.基于AHP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评估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3
[7].杨竹青.跨组织信息系统柔性和供应链资源依赖对企业敏捷性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3
[8].丁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优化和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3
[9].李艳红,段鹏宇.信息系统敏捷性的实现和提升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3
[10].刘永亮,闫丽丽.基于Web的跨平台信息系统敏捷开发架构[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