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治理论文_谢作诗

导读:本文包含了失业治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凯恩斯,劳动力,东北地区,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策。

失业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谢作诗[1](2019)在《治理摩擦失业靠技能培训和信息畅通》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决定的工资水平,必使市场出清。真正的市场经济不存在长期的非自愿失业。弄清了结构性失业的原因,那么应该怎样治理呢?当然不是凯恩斯主义靠政府花钱、超发货币,而应该是推动市场化改革。关键是,需求问题,本质是供给问题。首先,我们对失业做个分类,将其(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9-06-25)

薛维忠,徐红岩,张春明[2](2018)在《高职教育结构性失业协同治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性失业的类型与表征,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性失业的形成机理,如大学主体的创造能力与社会创新性能力需求错位,专业技能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错位,就业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错位。最后基于"五协同"视角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性失业的应对举措: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专业组群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协同;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协同;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与培育协同;就业观念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18年22期)

汤克敌[3](20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失业治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东北地区长期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掠夺,再加之国内战争的巨大破坏,使东北部地区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状况可以说是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百业待兴。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由于工厂停产倒闭,造成大规模的工人失业,就业情况持续恶化,失业人员的生活饥寒交迫,民不聊生。解决好东北地区失业问题,妥善安置失业人员,是关系到快速恢复东北地区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共产党执政能力,巩固东北地区人民政权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限制失业人员产生,提升失业人员素质,安置失业人员和保障再就业人员权益的政策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东北地区的社会形势迅速好转。通过本文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失业治理,总结东北地区失业治理的基本经验和教训,针对东北地区不同的失业类型,提供有效的失业救济政策,对于新时代提升就业创业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实现充分就业提供经验借鉴。本文是由六个部分构成的,包括绪论和五章正文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分析和概括提炼;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介绍马克思主义失业治理思想,马克思的失业思想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理论指导和基础。列宁失业治理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失业治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苏维埃俄国的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失业治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次,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失业治理思想,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国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失业治理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失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失业治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章选取了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失业治理思想。第叁章:本章主要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失业状况。首先从东北地区失业数量、结构、地区分布为切入点,总结东北地区失业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导致东北地区失业状况严重的主要原因;最后,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失业状况严重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第四章:本章主要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政府通过成立失业人员管理机构、全面接管旧政权失业人员、整顿私营工商业、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生产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失业人员产生;其次通过推行失业人员登记、收容改造失业人员、对失业人员实行社会救济和开展转业培训、业余学习、技术培训等政策有效提高了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并提升了劳动者素质,帮助其适应了东北地区新的就业环境和就业要求;再次通过实行以工代赈、政府统包统配就业、安置特殊失业人员、开展生产自救等办法全力安置失业人员;最后通过完善和实施劳动保险、提高劳动人员福利、加强劳动人员保护等政策,保护再就业者的劳动权益。第五章:本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效果进行评价。首先对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治理失业所取得的成效予以高度评价;其次对治理失业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和梳理;最后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部地区治理失业的对策、成效、特点,分析总结其社会作用。第六章:全面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大规模失业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成功经验对我们新时代解决就业问题具有哪些启示与借鉴意义,即研究此问题的当代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陈松友,汤克敌[4](20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治理的历史考察——以1949—1957年的东北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萧条,百废待兴。生产体系不完整,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贫困与战乱,是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原因。长期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以及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经济的崩溃及破坏,加之社会制度更替、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多种原因,全国城市出现了大规模失业问题。面对严峻的失业形势,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专门的失业治理机构,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遏制失业人员产生、增加就业机会、安置失业人员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控制了城市失业问题,扩大了职工队伍,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建设,巩固了人民政权,并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失业治理经验。(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周力,贠冰洁[5](2018)在《奥朗德任期中“失业治理”问题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利用民众对法国经济低迷、财政失衡、失业率高、贫富差距加剧等诸多不满,大打"变革总统"之牌,向选民做出增加就业、提高福利、对富人多征税等许诺,击败萨科齐,成为爱丽舍宫新主人。欧洲统计局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至2015年6月,欧盟28国失业率整体从10.5%下降到9.6%,而同期法国的失业率却由9.8%继续攀升至10.2%;年轻人的失业问题尤为突出,失业率高达21%。纵观奥朗德为改善法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治理失业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并不明显,最终导致奥朗德连任失败。本文着重从奥朗德任期内法国失业情况、原因、措施叁方面分析这些政策措施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及他国引以为鉴。(本文来源于《法国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雅婷[6](2017)在《城市失业问题特征、影响因素与治理方向——基于CGSS2015》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结构的调整,失业问题严峻,其中城市失业较为明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挑战。结合理论研究与现有政策进行城市失业人员的特征研究,以CGSS2015数据为基础,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进一步探索城市失业的影响因素,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研究视角,提出在我国现有的就业环境下,提高城市人员就业能力需要大力推进法治化建设、疏通政策作用渠道、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救助体系和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等治理方向。(本文来源于《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赖诗攀[7](2017)在《国家治理视野中的失业保险制度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想的失业保险制度需要解决叁个基本问题:一是为谁提供保险服务,二是提供什么样的保险服务,叁是为什么要提供这样的服务。以往的社会保险制度讨论,关注较多的是失业保险对个体劳动力供给、个体福利及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其视角停留在个体和企业层面,重点关注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12-13)

杨岳[8](2017)在《德国青年失业治理的方案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特别是青年失业,是当前各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社会发展建设中,青年是起到中坚作用的,实现青年的就业目标,需要先就业以及再就业。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德国青年失业问题的治理方案,并从中获得启发,更好的指导我国青年失业的解决。(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7年33期)

李晓春,董哲昱[9](2017)在《污染消费与污染治理技术水平的进步:环境、失业和福利》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但它自身却隐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工业污染通过大气、水源等媒介"强迫"人们接受污染的危害,人们为了治疗因污染所造成的疾病和伤害而支付费用,形成被动的污染消费。本文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建立一个反映污染治理技术和污染消费质量因素的劳动力转移模型,就提高污染治理技术和污染消费质量对社会消费、失业和福利水平等的影响进行经济学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提升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和污染消费质量都有改善环境的效果,但前者对改善环境的力度更大;二者都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但前者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更大;二者都会降低农村的福利水平,但前者降低农村福利水平的程度更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问题》期刊2017年06期)

吴文俊[10](2017)在《建国初期上海烈军工属群体失业治理政策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初期上海党政通过颁行政策法令,对烈军工属概念加以明确规范,使其成为专属指代特殊群体的法定名称。在烈军工属群体中,那些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而尚无工作者则谓之失业烈军工属群体。上海党政根据失业烈军工属群体特征,遵循并融入城市优抚政策,并通过施行优先介绍就业、组织从事生产、扶助与组织参加合作性生产小组等失业治理举措,至1955年底基本解决了失业烈军工属群体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7年30期)

失业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性失业的类型与表征,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性失业的形成机理,如大学主体的创造能力与社会创新性能力需求错位,专业技能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错位,就业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错位。最后基于"五协同"视角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性失业的应对举措: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专业组群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协同;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协同;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与培育协同;就业观念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业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1].谢作诗.治理摩擦失业靠技能培训和信息畅通[N].深圳特区报.2019

[2].薛维忠,徐红岩,张春明.高职教育结构性失业协同治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

[3].汤克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失业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陈松友,汤克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治理的历史考察——以1949—1957年的东北地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8

[5].周力,贠冰洁.奥朗德任期中“失业治理”问题剖析[J].法国研究.2018

[6].张雅婷.城市失业问题特征、影响因素与治理方向——基于CGSS2015[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

[7].赖诗攀.国家治理视野中的失业保险制度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8].杨岳.德国青年失业治理的方案与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7

[9].李晓春,董哲昱.污染消费与污染治理技术水平的进步:环境、失业和福利[J].中国经济问题.2017

[10].吴文俊.建国初期上海烈军工属群体失业治理政策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7

论文知识图

中国失业治理机制模型北京失业治理措施示意图北京市失业工人治理组织管理机构索引索引东北二十个城市各种文化程度人员失业串...财政规章2002年7月—2003年6月财政规章及其...

标签:;  ;  ;  ;  ;  ;  ;  

失业治理论文_谢作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