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碳罐及汽车论文和设计-陈彤童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碳罐,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左右相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上半部分设有碳棒、上碳棒隔板和下碳棒隔板,碳棒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至上碳棒隔板和下碳棒隔板,每个碳棒隔板为中间低形成凹陷、四周高形成挡墙的沉台结构,碳棒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的四周挡墙之间为间隙配合,碳棒的端部与每个碳棒隔板的四周挡墙之间设置有碳棒固定海绵,第一腔室的下半部分和第二腔室内均填充有碳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碳罐能够实现同一碳罐壳体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当需要不同尺寸的碳棒时,无需重新开模碳罐壳体,成本降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左右相邻的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所述第一腔室(10)的上半部分设有碳棒(3)、上碳棒隔板(2a)和下碳棒隔板(2b),所述碳棒(3)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上碳棒隔板(2a)和所述下碳棒隔板(2b),每个碳棒隔板(2a、2b)为中间低形成凹陷、四周高形成挡墙的沉台结构,所述碳棒(3)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碳棒(3)的端部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设置有碳棒固定海绵(4),所述第一腔室(10)的下半部分和所述第二腔室(20)内均填充有碳粉(8)。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左右相邻的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所述第一腔室(10)的上半部分设有碳棒(3)、上碳棒隔板(2a)和下碳棒隔板(2b),所述碳棒(3)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上碳棒隔板(2a)和所述下碳棒隔板(2b),每个碳棒隔板(2a、2b)为中间低形成凹陷、四周高形成挡墙的沉台结构,所述碳棒(3)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碳棒(3)的端部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设置有碳棒固定海绵(4),所述第一腔室(10)的下半部分和所述第二腔室(20)内均填充有碳粉(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碳棒隔板(2b)的底部设置有碳棒固定弹簧(5),所述碳棒固定弹簧(5)能够沿着所述碳棒(3)的轴向方向压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0)的中部设有第一带海绵隔板(6),所述第一腔室(10)的底部设有第二带海绵隔板(7),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6)位于所述下碳棒隔板(2b)的下方,所述碳棒固定弹簧(5)夹设在所述下碳棒隔板(2b)与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6)之间,所述碳粉(8)填充于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6)与所述第二带海绵隔板(7)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20)顶部设有第三带海绵隔板(11),所述第二腔室(20)底部设有第四带海绵隔板(12),所述碳粉(8)填充于所述第三带海绵隔板(11)与所述第四带海绵隔板(12)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6)、第二带海绵隔板(7)、第三带海绵隔板(11)及第四带海绵隔板(12)皆设有排气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端的下盖(9),所述第二带海绵隔板(7)与所述下盖(9)之间以及所述第四带海绵隔板(12)与所述下盖(9)之间均设有碳粉固定弹簧(13)。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碳棒隔板(2b)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6)延伸设有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插入所述碳棒固定弹簧(5)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碳棒隔板(2a、2b)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腔室(10)上半部分相匹配,皆为圆柱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端外侧设置有通大气管接头(14)、吸附管接头(15)和脱附管接头(16),所述通大气管接头(14)与所述第一腔室(10)连通,所述吸附管接头(15)和所述脱附管接头(16)与所述第二腔室(20)连通。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碳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碳罐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对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碳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20年7月将会实施国六排放法规,这就对碳罐的吸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国六碳罐由于脱附量的限制,已不能够满足国六法规对混动车型蒸发排放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往往考虑在碳罐上使用更好的吸附技术,比如在碳罐外部的通大气口位置设置活性碳棒,使空气在排放到大气之前再经过活性炭棒的过滤。由于碳棒为尺寸系列化的长条圆柱状碳粉,与传统的颗粒碳粉相比,其布置上有了更多的限制。在碳棒尺寸变更时,原区域可能无法填充更大或固定更小的尺寸的碳棒而导致碳罐注塑壳体需重新开模,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碳罐及汽车,能够实现同一碳罐壳体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当需要不同尺寸的碳棒时,无需重新开模碳罐壳体,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碳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左右相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上半部分设有碳棒、上碳棒隔板和下碳棒隔板,所述碳棒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上碳棒隔板和所述下碳棒隔板,每个碳棒隔板为中间低形成凹陷、四周高形成挡墙的沉台结构,所述碳棒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的四周挡墙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碳棒的端部与每个碳棒隔板的四周挡墙之间设置有碳棒固定海绵,所述第一腔室的下半部分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均填充有碳粉。

进一步地,所述下碳棒隔板的底部设置有碳棒固定弹簧,所述碳棒固定弹簧能够沿着所述碳棒的轴向方向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的中部设有第一带海绵隔板,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二带海绵隔板,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位于所述下碳棒隔板的下方,所述碳棒固定弹簧夹设在所述下碳棒隔板与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之间,所述碳粉填充于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与所述第二带海绵隔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顶部设有第三带海绵隔板,所述第二腔室底部设有第四带海绵隔板,所述碳粉填充于所述第三带海绵隔板与所述第四带海绵隔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第二带海绵隔板、第三带海绵隔板及第四带海绵隔板皆设有排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碳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底端的下盖,所述第二带海绵隔板与所述下盖之间以及所述第四带海绵隔板与所述下盖之间均设有碳粉固定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下碳棒隔板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延伸设有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插入所述碳棒固定弹簧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碳棒隔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腔室上半部分相匹配,皆为圆柱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端外侧设置有通大气管接头、吸附管接头和脱附管接头,所述通大气管接头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吸附管接头和所述脱附管接头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碳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碳罐及汽车,在壳体内预留了可以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的空间,实现了同一碳罐壳体能够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相对于传统的碳棒填充腔与壳体一体注塑成型的汽车碳罐,无需重新开模碳罐壳体,降低了成本,并且填充碳棒能达到更好的吸附技术,实现低排放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碳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碳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碳罐,包括壳体1,该壳体1包括左右相邻的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通过注塑形成。

其中,第一腔室10的上半部分设有碳棒3、上碳棒隔板2a和下碳棒隔板2b,通过在碳罐内设置碳棒3,提高了碳罐的吸附能力,有利于低排放的实现。具体地,碳棒3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至上碳棒隔板2a和下碳棒隔板2b,每个碳棒3隔板为中间低形成凹陷、四周高形成挡墙的沉台结构,碳棒3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为间隙配合,碳棒3的端部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设置有碳棒固定海绵4,第一腔室10的下半部分和第二腔室20内均填充有碳粉8。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碳罐为壳体1内预留了可以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3的空间,实现了同一碳罐壳体1能够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3,无需重新开模碳罐壳体1,降低了成本。

由于碳棒3为尺寸系列化的长条圆柱状碳粉8,在本实施例中,上、下碳棒隔板2a、2b的结构与第一腔室10上半部分相匹配,皆为圆柱结构,与碳棒3之间更好的配合。具体地,每个碳棒隔板2a、2b设有若干通孔用于气体流通,每个碳棒隔板2a、2b直接放入第一腔室10上半部分的圆柱形腔体区域,碳棒3放入圆柱形腔体,碳棒3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通过碳棒固定海绵4相接触,通过调节碳棒固定海绵4的尺寸来固定不同外径的碳棒3。由于上、下碳棒隔板2a、2b和第一腔室10上半部分为圆柱结构,优选地,碳棒固定海绵4为环形结构,使之能更好的包裹并固定碳棒3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下碳棒隔板2b的底部设置有碳棒固定弹簧5,碳棒固定弹簧5能够推压下碳棒隔板2b,沿着碳棒3的轴向方向压缩,从而实现根据不同高度的碳棒3需求来调整碳棒固定弹簧5的压缩高度,以适用不同高度的碳棒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0的中部设有第一带海绵隔板6,第一腔室10的底部设有第二带海绵隔板7,第一带海绵隔板6位于下碳棒隔板2b的下方,碳棒固定弹簧5夹设在下碳棒隔板2b与第一带海绵隔板6之间,碳粉8填充于第一带海绵隔板6与第二带海绵隔板7之间。具体地,下碳棒隔板2b的底部朝向第一带海绵隔板6延伸设有锥形结构,锥形结构插入碳棒固定弹簧5内,从而实现碳棒固定弹簧5的限位与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20顶部设有第三带海绵隔板11,第二腔室20底部设有第四带海绵隔板12,碳粉8填充于第三带海绵隔板11与第四带海绵隔板12之间。由于第一腔室10的下半部分和第二腔室20为分隔的两个区域,从而能够将第一腔室10的下半部分和第二腔室20分别用于填充不同型号的碳粉8,以进一步提高碳罐的吸附能力。

具体地,第一带海绵隔板6、第二带海绵隔板7、第三带海绵隔板11及第四带海绵隔板12皆设有排气孔,用以实现气体的流通,且采用海绵材料的隔板,一方面能够托住粉末状的活性炭,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气体、液体的流通通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海绵隔板6、第二带海绵隔板7、第三带海绵隔板11及第四带海绵隔板12为方形板状结构,隔板上的海绵也为方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碳罐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底端的下盖9,下盖9与壳体1焊接在一起,用于与壳体1形成密封结构。第二带海绵隔板7与下盖9之间以及第四带海绵隔板12与下盖9之间均设有碳粉固定弹簧13,碳粉固定弹簧13抵压在第二带海绵隔板7及第四带海绵隔板12与下盖9之间,这样,碳粉固定弹簧13能够推压第二带海绵隔板7和第四带海绵隔板12,以压紧碳粉8。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端外侧设置有通大气管接头14、吸附管接头15和脱附管接头16,通大气管接头14通过碳罐本体的通大气口与第一腔室10连通,吸附管接头15和脱附管接头16分别通过碳罐本体的吸附口和脱附口与第二腔室20连通。具体地,通大气管接头14与大气互通,保证油箱蒸发汽体通过碳罐吸附油蒸汽后,将干净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油箱中的燃油蒸汽通过吸附管接头15进入碳罐内部,被碳粉8及碳棒3吸附,待发动机运转时,这些被吸附在碳棒3及碳粉8表面的油蒸汽分子被冲刷经过脱附管接头16再经由进气歧管脱附与新鲜空气混合到燃烧室中参与燃烧,使燃烧更完全,从而实现低排放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碳罐,在传统国六碳罐基础上,在壳体1内预留了可以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3的空间,通过调整碳棒固定海绵4和弹簧,实现了同一碳罐壳体1能够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3,相对于传统的碳棒填充腔与壳体1一体注塑成型的汽车碳罐,无需重新开模碳罐壳体1,降低了成本,并且填充碳棒3能达到更好的吸附技术,实现低排放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碳罐,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设计图

汽车碳罐及汽车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0219.3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671098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F02M 25/08

专利分类号:F02M25/08

范畴分类:28B;32B;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发明人:陈彤童;李泉;肖迪

第一发明人:陈彤童

当前权利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蔡光仟

代理机构:31264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汽车碳罐及汽车论文和设计-陈彤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