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红:优势视角下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河北省X村为例论文

李建红:优势视角下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河北省X村为例论文

[摘 要]优势视角是从积极的、资源的角度看待救助对象的问题,让救助对象意识到即使身处逆境仍有优势,而且这些优势可以再生、发展和扩展。X村从一个荒芜的贫困村变成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得益于对人文、自然、历史、环境等自有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此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问题视角和缺陷思维模式,用平等、包容、同理心态与村民交流,帮助他们辨识自身资源。还要帮助村民消除妨碍能力发挥的环境障碍,恢复和增强个人及团体的资源利用能力。同时要积极看待环境中的各类事物,以资源的视角去发掘,发挥其应有作用。

[关键词]优势视角精准扶贫资源发掘

优势视角理论来自于社会工作。其含义是:居于困境中的个人和群体虽然处境艰难,但其自身和周围环境仍有优势和资源可以利用,充分挖掘和使用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困难人群树立信心、发展能力,是解决其困境的有效途径。运用优势视角开展精准扶贫,就是要看到贫困人口自身摆脱贫困的愿望与动机、贫困人口周围社会环境中的支持力量、贫困人口所处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等,通过挖掘、整合、扩充这些资源与优势,使贫困人口认识到自身能力,提高自我改变、自助脱贫的信念与动力[1]。优势视角下的扶贫思路不同于传统的“问题”视角,它不把贫困人口看作有问题的人,而是尊重受助者,重视其个人和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强化积极因素,提升受助者个人发展能力。

1 优势视角理论的主要概念

优势视角起源于美国,1989年堪萨斯大学的维希等四人发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一文,成为优势视角理论的开端。1992年丹尼斯·塞利比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广泛认识。社会救助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运用这一理论帮扶救助对象,并发展出相应的概念系统。这些概念主要包括:

喜姑答应着,赶紧换了一件衣服,出门一瞧,宝刚爹早已不见了踪影。她径直往香娭毑家里走去。老远就看见香娭毑坐在屋前小坪里,与她坐在一块的,还有桂娭毑,桃娭毑,这让喜姑颇感意外。

由于市场上大多数传统螺杆往复式注射机所使用的驱动系统都是液压系统,为了推动振动成型技术的产业化,瞿金平院士及其团队又提出利用模块化的激振装置产生液压激振压力,将激振压力与系统注射压力叠加后作用到螺杆上,使螺杆在注塑成型全过程中产生轴向脉动。液压激振产生的压力能够产生更大和更准确的振动力,从而提供稳定的振动力场,推动了振动注塑成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1 优势

“在优势视角理论看来,几乎所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首先,人们挣扎于困境时,通过反复尝试,总能从自己、他人和环境中获得某些东西。其次,人们拥有的个人品质、特征和美德也是优势,他们可以在困境中形成。再次,人们的天赋是惊人的,重要的是得到发掘和展示的机会[1]。”

1.2 增强权能

“为了发挥人们和社区的内在能力,我们必须推翻和抛弃歧视性标签,为家庭和社会资源的连接提供机会,让受助者远离“弱者”“无能”思维定式,抛弃父爱主义,信任人们的直觉、陈述、观点和精神,确信人们的梦想[2]。”

1.3 成员资格

“优势视角承认我们服务的所有人同我们一样,是同一类成员,并享有随之而来的自尊、尊重和责任,所以成员资格是一种身份、一种权利、一种参与的机会和责任[3]。”

1.4 抗逆力

“人们在遇到严重麻烦时会反弹,个人和社区可以超越和克服严重麻烦所带来的负面事件。”

1.5 治愈和整合

“治愈意味着整合和调动身体与心灵的机制,去面对障碍、疾病和断裂。它是人类机体自我治愈能力在心理、精神生活中的完美体现。”

(1)较大和较重的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步被甩到内筒壁,并沿着内筒壁向下流入锥形区域,始终保持旋流状态,沙粒不易堆积,更容易去除。

1.6 对话与合作

X村脱贫致富的具体经验告诉我们,村庄现有的人力物力即使看起来再贫弱,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开发这些潜能,除了国家的政策红利外,还要通过释放村庄领袖和民众的愿望与追求,开发村庄原有的文化传统、地理资源、环境资源、技术资源,使其变废为宝,增强村民自我发展的信心与发展自我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策略上重视以下几点:

1.7 悬置怀疑

“要求社会工作者悬置对服务对象不合作、不友好的怀疑,真正从信任服务对象的角度去建构专业关系。”

2 优势视角下X村脱贫致富的经验

X村位于河北省南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总面积3.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2米。800多户,3400多人,土地6200多亩。2003年之前,村里的土地全部为沙丘岗地,最高的地方有5、6层楼高,村中只有三眼浅水井,少量种植的庄稼(不能种小麦)基本靠天收,雨水多时能收一些,遇到天旱少雨,就会绝收。岗坡上仅能种植杨树、枣树,刮风时黄沙扬起昏天黑地,年人均收入300-400元,主要靠外出打工解决温饱,是一个贫穷荒芜的村落。2003以后村庄开始发生变化,2018年村庄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4000元,摘掉了贫困帽子,一些家庭走上致富道路。从优势视角理论来看,村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2.1 转化贫瘠土地为耕地资源

(3)毛蚴孵化:将盛有滤渣的烧瓶置于光照培养箱(20~30℃)或相同室温下孵化,在3 600~3 800 Lx光照强度下,孵化4~12 h,需观察2~3次。每批实验均需设置血吸虫虫卵阳性粪便作为对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需求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逐渐转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寻找公共活动场所的时候,村委会一班人想到了空心村改造。村中有一处废弃的连片宅基地,房屋已经破烂无人居住,经过与18个宅基地户主的协商,他们同意无偿把土地转让给村里改建公共文化广场。通过聘请专家设计规划,占地500平米的X村红歌广场在2016年落成,广场建筑装饰既富有乡村气息、又体现了村庄悠久壮丽的历史文化。这里平时可作为村民娱乐健身活动场所,村中的广场舞队、秧歌队、鼓乐队经常在此开展活动,爱好打扑克、下象棋、吹号、打太极的村民也把这里当成聚会活动的场所,过年过节时广场成为演出场所。昔日破破烂烂的一片废墟,经过改造变成了美丽的文化广场。

2.2 转化贫困人口为产业能手

防止机会主义可能带来的风险,除了要加强信息公开外,还应该注重各方的利益需求,协调各方的利益。在保障中央政府生态建设的政策前提下,应该注重对于地方政府和农民的造林激励。在农户的造林补贴方面,应该考量土地差异和地区生活水平差异,提高造林和护林的补贴标准;在地方政府方面,应该因地制宜的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相统一,实现绿色发展。

2.3 改造废弃宅基地建设公共文化空间

(3)OCP(Organizational Culture Profile)量表(Chatman,1991)。它最初由54个测量项目组成,分为8个维度,分别是创新性、关注细节、结果导向、侵略性、支付性、强调报酬、团队导向和决策。后来经过广泛的实证研究,Chatman最终将OCP量表定为7个维度,包括革新性、稳定性、尊重员工、结果导向、注重细节、进取性和团队导向。它采用Q分类的计分方式,要求被试者按照最期望到最不期望或者最符合到最不符合的顺序分为9类,后来经过其他学者的改进,将计分方法改为更利于使用者的Likert计分法。

贫困人口也有改变命运的希冀,有时是因为资金、技术等条件不具备,使得他们的梦想被压抑。X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村民利用政府补贴、无息贷款,发展出了养殖、种植、机件加工等产业。村中现有养殖户100户,主要饲养猪、鸡、鸭、鹌鹑。现有种植户100户,主要种植大棚菜、金银花等经济作物。大棚菜作物有西瓜、豆角、秋季青椒、春季甜瓜等。每个棚每年可种植三季,村中现有900亩棚,每亩棚纯利润10000多元。金银花每亩利润也在10000元左右。过去X村一直是县里的贫困村,2003年还有大量贫困人口,现在只有失去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才有可能成为贫困户。以前村里的年轻人远走他乡找活儿干,只有那些老弱病残出不去的村民才留在村里务农。现在村里有了产业,年轻人出去的少了,即便出去也是在家乡周边打工,农忙时便回家干活。这为村庄的发展保留了人才[2]。

2.4 利用历史传统培育村庄文化信仰

X村昔日街道又窄又脏,路面全部为土路,坑洼不平,路旁到处堆放杂草,垃圾乱扔,每当刮风尘土飞扬,一旦下雨街面泥泞难行。在满足温饱后,人们希望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一些。在原有规划旧址上,村庄开始了街道与村容治理活动。他们申请资金把街道硬化,把土台子推平,街道两旁植树种花,绿化美化环境。在上级政府帮助下,雇佣本村7位村民,担任保洁员,每天负责打扫街面、清运垃圾。进村的主干道两旁修建徽式白墙灰瓦花式矮墙,与其他村之间联通了公路,无论村内还是出村,现在都有了便利的交通。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2.5 改变破旧村容实现环境美化

每个村庄都有古老的来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都涌现过值得赞扬的人和事。X村有600年历史,传说曾有猛虎从这里经过,有人寻虎到这里,因此改村名为X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X村民踊跃参军、投身革命,先后有25人在战场牺牲或被捕就义,该村又被称为“英雄村”。1996年村内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纪念碑广场,以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2016年借建设美丽乡村之机,X村深入挖掘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弘扬红色文化,以村中健在的两位老八路住家为基础,修建卧虎藏龙院。以当年支前群众事迹为蓝本,修建了支前后院,摆放了碾米磨面的用具和雕塑。在此基础上把村庄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小镇”。X村历史上还有酥鱼的技艺,为了发扬民间技艺,村庄修建了酥鱼坊,展示传统饮食文化。该村历史上有信仰伏羲的古老传统,一些村民自愿捐献宅基地修建了占地10余亩伏羲宫,政府出资修建了停车场,信徒们捐资修建了宫门牌坊,每年这里都会吸引国内外众多信众前来参观膜拜。村庄街面的墙壁上描绘了新24孝,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家庭伦理道德。一个曾经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经过文化发掘和展示,2018年成为该县乡村旅游四个目的地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村民在革命文化、道德文化、习俗文化和信仰文化的熏陶下,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村庄建设的精神动力得以开发。

2.6 选拔领袖人物带动乡村变革

每个村庄的村民中间,总有一些能力卓越的领军人物。这些人祖祖辈辈居住在村庄,对村庄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环境都有深入的认识,有着深厚的“本土知识”。成长过程中,他们经历丰富,对外面世界的有较多了解。基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情感,他们又一直有着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情怀。选拔这种人做村庄领袖,能够较好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村民走出困境。X村的村支书L曾在部队当兵8年,退伍后自购2辆货车在河北与山西之间跑运输,收入不菲。2003年,上级领导找到他,说有一笔200万的扶贫款要下放到X村,希望他能担任村支书带领大家干起来。L在自家利益与村庄利益博弈中,最终选择了为村庄服务。自2003年至2017年14年间他埋头苦干,带领村民寻找致富路,改善村庄环境,从未停歇,其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把曾经一颗麦子都没有的贫困村变成了生产生活蒸蒸日上的美丽乡村。如今的X村人均收入比他上任前翻了10倍,村民都忙着干正事,也就没有了打架斗殴现象。村庄还建了一所小学,两个社区诊所,两栋现代化新民居正在谋划之中。可以说,在普惠的政策来到后,村庄的带头人对村庄的发展程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X村村民勤劳朴实,艰苦耐劳,是另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初种植大棚菜时,他们缺乏技术、不懂市场,要从山东请技术员教授各项种植技能,经过几年的摸索学习,他们很快掌握了病虫害管理、温度湿度控制等技术。在跟收购商打交道过程中,他们以诚待人,凭借过硬的质量和信誉,赢得越来越多商人青睐,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果品原产地。在修建文化广场需要占用废弃宅基地时,这些宅基地的主人听到是为村里办好事,很快就答应下来,没有提出任何交换条件。村里的伏羲宫也是村民主动拿出自己土地,贡献给信众和游客。这些人文资源蕴含在看似“弱势”的贫困群体中,通过挖掘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发展动力。

2003年国家扶贫资金投放到该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村民齐心协力,打出32眼机井,全部为300米的深水井。沙丘岗地经过整理,全部变为耕地,能够灌溉的耕地使村中粮食、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目前村中每户人家都有2、3吨余粮,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吃不饱肚子的局面。

3 优势视角下精准扶贫策略探讨

“对话中可以确认别人的重要性以及弥合个人、他人和制度之间的裂缝。对话需要有同理心、对他人的包容和认同,合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成为他们的代理、顾问、与他们一起创造利益。”

3.1 转变传统的问题视角和缺陷思维模式

传统的问题视角和缺陷思维模式把目光聚焦在人们的问题上,把需要帮助的人群标签化。优势视角理论不是孤立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是看到工作对象的内在潜力和可能性。面对扶贫对象,人们往往把他们看作无能为力的人群,看到的是他们在精神、技能、社会支持上的无助。这种看法时间久了会得到贫困人群自己的认同,他们会自认为无计可施,只能等待他人的施舍,使本已弱化的功能更加弱化。而在优势视角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潜能,只是没有被发现和充分利用。需要说明的是,优势视角并非无视问题,这样会忽略工作对象的不足和需求,而是一方面承认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又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做法上,扶贫工作者可以在发现工作对象存在问题的同时,不给对方贴标签,不预设对方的能力,而是首先耐心地、平等地与他们交流,耐心会使交流深入,平等会使对方敢于表达自我。通过交流理解他们造成现状的原因,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可以运用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改善现状的愿望,自己的某些知识技能,以及可以支配利用的外在力量等。通过对资源的辨识,能够使工作对象改变“弱者”自我概念,增强工作对象自尊、自信的内心状态,为他们改变现状注入内在力量。2014年市扶贫工作队来到X村,扶贫人员经常与村委会人员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诉求与困境、优点与长处,然后积极帮助他们协调市、县、乡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相应帮助,扶贫人员扮演了陪伴、支持、助力的角色。在此过程中,与村民一起成长,与村庄一起发展,较好体现了推动其自我的发展的宗旨[3]。

3.2 消除妨碍能力发挥的环境障碍

优势视角认为,个人的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困难群体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并非它们自身有缺陷,而是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经济不安全、又缺乏政治参与机会的环境之中。因此,通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可以对抗外在环境中的压迫。这些权利和能力包括政策的支持、自身控制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团结协作应对挑战的能力等。X村2003以前一片荒芜,无产业、无人才,这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处于劣势、农民被边缘化的整体形势有所关联。“三农”长期以来是人才、资金、土地输出地,但缺乏相应的回馈政策,造成许多村庄的凋敝,X村是这些村庄的一个代表。为了补足农业发展短板,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强农业投入,十九大以来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为农村改变弱势地位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X村自2003年以来不断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资金帮扶,使得他们有钱办事。但是,国家资金并不是村庄发展的唯一条件,村民积极并善于利用资金,找准自我发展定位,借力打力尽快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轨道,是村庄永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优势视角来说,弱势群体首先需要外部输血,输血的目的是促进意识觉醒,学会寻找和申请资源。其次是与社会环境积极互动以促进内在潜能的发挥。扶贫工作者要相信他们有改变的意愿和能力而不是用弱者刻板印象对待他们,要与他们合作,共同分享发展权利而不是居高临下以权威方式漠视他们的权利。并且要鼓励他们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对抗环境的压力。如X村组建了大棚菜种植合作社、养猪合作社、各种文娱团体等等,使他们能够在团体内互助合作,增强社会行动能力。

3.3 积极看待环境中的各类事物

优势视角认为,无论环境如何困难,个人、团体和社区都有一些东西是可以付出的,如知识、勇气、资源和才能,甚至时间和场地等。这些资源通常分散于社区中,只有以资源的视角去发掘,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X村的变化从2003年开始,这一年一位有志向、有情怀、有能力的年轻人开始担任领头人,村庄的领袖人才得以发掘。在他和一班支部委员的带领下,首先利用村庄种植西瓜的传统,借助上级资金帮助,开始尝试大棚西瓜种植。西瓜种植成功后,很快发展了甜瓜及各种蔬菜。大棚种植非常辛苦,村民勤奋耐劳的性格也是保证大棚丰产的重要原因。村庄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是在废弃宅基地上转化完成的,宅基地主人的集体主义观念是转化成功的保证。村庄文化建设,来源于原有的革命传统、民间信仰、饮食习俗等旧有文化内容,通过保护、开发、发扬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成为村庄亮丽的名片。村里6000多亩不长庄稼的沙丘岗地,经过兴修水利、土地平整,全部变为水浇地。从社区营造角度来看,村庄开启了人、文、地、产、景全方位发展蓝图,正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图景。在这个过程中,让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庄建设中,给与他们话语权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散落村庄的各种优势与资源,并借助这些资源解决村庄自身的问题。同时在参与过程中提升村民自我组织的能力,提高村庄自治水平。扶贫工作人员应认识到,真正的优势蕴藏在工作对象身上,专业人员和政府官员倾向于用官方知识和专业标准来衡量工作对象,有时这样做会远离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境,对他们产生先入为主、甚至责怪他们的做法,这会使扶贫工作陷于尴尬的境地。因此再次强调合作、信任、鼓励、支持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仍有必要。通过与工作对象合作,深入挖掘村庄的各种潜在资源,通过整合、强化使其转化为村庄赖以发展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

总之,优势视角下的扶贫工作是对“问题视角”和“标签化”扶贫工作的修正,是用积极的、资源的视角看待工作对象。这些资源包括精神方面的愿景、抗逆力,知识方面的技能、经验、传统习俗,物质方面的自然环境、资源等。通过与工作对象平等交流、团结合作共同辨识这些资源并规划其利用方式,借助政策红利实现村庄独具特色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放下权威心态和父爱主义、怀疑主义态度,要相信工作对象有改变的愿望和能力,相信他们是自己的专家和最终救助者,协助工作对象发现自身优势,帮助他们消除环境中的障碍因素,最终使村庄完成自我发展、发展自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将重新编写修订[J].中国社会工作,2014(16):4.

[2]张福亮,李少虹,史平臣.邯郸市东部地区精准扶贫对策研究——以魏县石辛寨村为例[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4):28-30.

[3]张永丽,刘卫兵.“教育致贫”悖论解析及相关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甘肃14个贫困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9):167-176.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邢台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优势视角下精准扶贫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TSKFZ2017038.)

作者简介:

李建红(1971-),女,河北邢台,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  ;  ;  

李建红:优势视角下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河北省X村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