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建构论文_刘小平,邓文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我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我,文论,媒介,路径,主体,好莱坞,域外。

自我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平,邓文香[1](2019)在《虚拟CSR共创对消费者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互动性理论和认知情感模型,通过实验探究不同互动路径类型的虚拟CSR共创对消费者认同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虚拟CSR共创正向影响消费者认同,相对于结构路径型虚拟CSR共创,体验路径型虚拟CSR共创对消费者认同的作用更强;虚拟CSR共创与自我建构对消费者认同存在交互效应:依存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结构路径型虚拟CSR共创活动的认同水平更高,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体验路径型虚拟CSR共创活动的认同水平更高;CSR感知在虚拟CSR共创与自我建构对消费者认同的交互效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立群[2](2019)在《“新时代”诗人主体的自我建构——兼及写作的道德伦理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为当代诗歌写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自然也为诗歌创作主体提供了许多新的课题。当代诗人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新时代"的歌者,并以此完成主体的自我建构。对比此前诗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新时代"诗人可以通过认知时代、观念转变,书写时代主题、艺术技法的重塑,融入时代、树立诗歌理想。"新时代"诗人的主体自我建构,可以引申出诗歌道德伦理这个未竟的话题。而重释诗歌的道德伦理问题,不仅有助于"新时代"诗人的创作、丰富"新时代诗歌"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有助于当代诗歌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向天渊[3](2019)在《走向他人与回归自我——“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对建构“中国文论新传统”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域外文论本土化转换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追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演进历程;考察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及其与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之建构的关系,首先牵涉到学者的学术国籍问题,国籍或民族文化身份以及具体的社会和时代背景,都将影响甚至决定学者的研究视角与价值评判;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还提醒我们,在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的建构中,要从学科功能上处理好"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关系,从知识谱系上处理好"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此外,"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还使我们认识到建构中国现代文论,必需处理好话语范畴上的"融通性"与"创造性"之关系问题。(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褚金勇,陈楠[4](2019)在《新媒体语境下粉丝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社群建构研究——以“郭敬明百度贴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择"郭敬明百度贴吧"作为个案,通过深度观察的方式方法,试图探究粉丝群体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心理和过程,以此进一步了解在这一过程中,粉丝社群建立的原因、过程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由此进一步总结和审视媒介在粉丝社群建构中的功能和价值。(本文来源于《教育传媒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媛媛[5](2019)在《异域想象与自我建构:《苏丝黄的世界》与《爱的教育》中的通俗剧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通俗剧电影都是一种流行的类型。曲折离奇的情节走向、强烈(有时近乎夸张)的情感冲突,以及对个人(尤其是女性)与社会之关系这一主题的关注,显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此类型的共通之处。但是,不同地区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文化消费品的影响同样作用于通俗剧电影,使得东西方的通俗剧影片展示出从属于其(本文来源于《戏剧与影视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荣艺[6](2019)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自我建构与群体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化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以新的传播机制,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格局。媒体既是人所发明与创造的工具,又通过介入个体的"自我建构"及"群体认同"来影响和塑造人的思想观念。通过意识与他者的互动和渗透,形成个体的自我建构,同时自我建构又建立在群体认同的基础上。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微信、直播视频网站和短视频等社会化媒体不仅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群体传播时代,还形成了一种新的社群组织方式,即围绕群体认同所构成的共同体,深刻改变了社会个体的自我意识。(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1期)

徐明华,江可凡[7](2019)在《“自我映射”与形象建构:外交格局调整下民众对国家形象认知的心理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即人们对某种实体所持有的认识与知觉,而外界对自身的评价往往是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心理学将其称为"自我映射"或"镜像原理"。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出发,利用自我映射的观点来研究人们的心理认知过程,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外交格局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民众的"中国观"及影响其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相较于2017年,2018年中国民众对自身国家形象的评价明显提高;国家层面的倡议调整、提出与建构,显着影响着中国民众的自我心理映射。此外,为进一步剖析影响"中国观"形成的复杂心理层次,研究对问卷中的14个相关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到了国际心理距离、国际信息距离、国际社会距离以及国际格局距离四个核心影响因数,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深度心理学理论,尝试性地构建了自我形象认知透视模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艾乐[8](2019)在《自我认同的建构——论王安忆《匿名》的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的创作风格十分多变,但她的创作始终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生存问题,其长篇小说《匿名》也是如此,探讨当下社会中现代人失去自我身份的认同和麻木的生活状态。小说通过各个人物将真实的姓名隐去,以重新命名的方式,展现了人物如何思考自我存在和建构自我认同的过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3期)

李艳艳[9](2019)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我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观引领是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体自我提升的核心。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自我实现,蕴含在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之中,表征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的自我建构过程。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和问题凸显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境遇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自我建构的动力引领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新时代,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认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回归社会实践,构建内生机制与外在引领的有机统一,化被动为主动,有助于推动当代大学生在自我建构中成长成才。(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黄婷婷[10](2019)在《虚拟偶像:媒介化社会的他者想象与自我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日本的"初音未来"和本土的"洛天依"为代表的虚拟偶像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追星热潮。随着虚拟偶像粉丝帝国的逐渐崛起,Bilibili网站、乐元素、腾讯、网易、巨人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虚拟偶像。曾经依附于二次元文化的虚拟偶像正在逐步突破次元壁,从区隔于ACGN圈中的小众文化一跃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新的文化现象。我们不禁要追问:虚拟偶像的诞生与发展根植于怎样的社会语境?虚拟偶像为何能受到青年一代的热烈追捧?这一文化(本文来源于《青年记者》期刊2019年30期)

自我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时代"为当代诗歌写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自然也为诗歌创作主体提供了许多新的课题。当代诗人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新时代"的歌者,并以此完成主体的自我建构。对比此前诗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新时代"诗人可以通过认知时代、观念转变,书写时代主题、艺术技法的重塑,融入时代、树立诗歌理想。"新时代"诗人的主体自我建构,可以引申出诗歌道德伦理这个未竟的话题。而重释诗歌的道德伦理问题,不仅有助于"新时代"诗人的创作、丰富"新时代诗歌"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有助于当代诗歌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我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平,邓文香.虚拟CSR共创对消费者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J].软科学.2019

[2].张立群.“新时代”诗人主体的自我建构——兼及写作的道德伦理问题[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

[3].向天渊.走向他人与回归自我——“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对建构“中国文论新传统”的启示[J].广东社会科学.2019

[4].褚金勇,陈楠.新媒体语境下粉丝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社群建构研究——以“郭敬明百度贴吧”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19

[5].李媛媛.异域想象与自我建构:《苏丝黄的世界》与《爱的教育》中的通俗剧视域[J].戏剧与影视评论.2019

[6].荣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自我建构与群体认同[J].视听.2019

[7].徐明华,江可凡.“自我映射”与形象建构:外交格局调整下民众对国家形象认知的心理形成机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艾乐.自我认同的建构——论王安忆《匿名》的主题[J].名作欣赏.2019

[9].李艳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我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10].黄婷婷.虚拟偶像:媒介化社会的他者想象与自我建构[J].青年记者.2019

论文知识图

自我建构与朋友(陌生人)条件对于...依存型自我建构图医者媒介形象自我建构工具独立型自我建构图:产品类型与自我建构的估计边...:品牌认同感与自我建构估计边...

标签:;  ;  ;  ;  ;  ;  ;  

自我建构论文_刘小平,邓文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