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升降输送带,其通过在竖向框架内部设置二级提升架和三级提升架,通过二级提升架上的提升钢索将二级提升架抬升,再通过二级提升架后侧设置的定长钢索的约束,当二级提升架上升时,其通过定长钢索将三级提升架同时提升,以此实现通过钢索对二级提升架和三级提升架的竖向抬升,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可避免油缸的使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竖直提升后结构稳定,重心低,可防止侧倾及歪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升降输送带,其包括一个底架,底架的底部四角上设置有四个脚轮,底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和缠绕箱连接,其特征在于:底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竖向框架,所述的竖向框架由四根立柱及顶部的横梁组成,竖向框架靠近缠绕箱的立柱上设置有一个底部转向轮,底部转向轮的正上方,在竖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顶部转向轮,在竖向框架左侧的两根立柱上,其顶部连接的横梁内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导向轮,分别为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在竖向框架右侧的两根立柱上,其顶部连接的横梁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导向轮;在竖向框架的内部竖向设置有一个二级提升架,二级提升架的构造和竖向框架相同,也是由四根立柱及顶部和底部的横梁组成,二级提升架的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导轮,在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的外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外侧转向轮,在二级提升架的左右两侧的顶部横梁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提升转向轮;在二级提升架的中心处,其竖向固定有一个三级提升架,三级提升架的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上分别横向设置有两个导向槽,每侧的底部横梁上的两个导向槽分别前后间隔设置,三级提升架的顶部固定有一个顶部输送带;在竖向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在中间部位前后固定有一个支撑台,每个支撑台上竖向固定有一根螺杆,所述的螺杆贯穿支撑台设置并在支撑台上通过螺母固定;在支撑台后侧设置的两根螺杆上,一根定长钢索自右侧螺杆上固定后其延伸至二级提升架右侧的顶部横梁的后侧的提升转向轮上,然后竖直向下延伸,经过三级提升架底部后侧的导向槽后上升,经过二级提升架左侧的顶部横梁的后侧的提升转向轮后和左侧支撑台的螺杆顶部连接固定;一根提升钢索自缠绕箱延伸出后,其经过底部转向轮和顶部转向轮后,经第一导向轮后向下延伸,自二级提升架左侧的外侧转向轮后上升,再经过第二导向轮后向下延伸,经过二级提升架左侧的底部导轮进入右侧的底部导轮,然后上升经过第三导向轮后向下延伸,再经过二级提升架右侧的外侧转向轮后上升,然后固定在竖向框架右侧顶部的横梁上。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升降输送带,其包括一个底架,底架的底部四角上设置有四个脚轮,底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和缠绕箱连接,其特征在于:底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竖向框架,所述的竖向框架由四根立柱及顶部的横梁组成,竖向框架靠近缠绕箱的立柱上设置有一个底部转向轮,底部转向轮的正上方,在竖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顶部转向轮,在竖向框架左侧的两根立柱上,其顶部连接的横梁内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导向轮,分别为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在竖向框架右侧的两根立柱上,其顶部连接的横梁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导向轮;在竖向框架的内部竖向设置有一个二级提升架,二级提升架的构造和竖向框架相同,也是由四根立柱及顶部和底部的横梁组成,二级提升架的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导轮,在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的外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外侧转向轮,在二级提升架的左右两侧的顶部横梁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提升转向轮;在二级提升架的中心处,其竖向固定有一个三级提升架,三级提升架的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上分别横向设置有两个导向槽,每侧的底部横梁上的两个导向槽分别前后间隔设置,三级提升架的顶部固定有一个顶部输送带;
在竖向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在中间部位前后固定有一个支撑台,每个支撑台上竖向固定有一根螺杆,所述的螺杆贯穿支撑台设置并在支撑台上通过螺母固定;
在支撑台后侧设置的两根螺杆上,一根定长钢索自右侧螺杆上固定后其延伸至二级提升架右侧的顶部横梁的后侧的提升转向轮上,然后竖直向下延伸,经过三级提升架底部后侧的导向槽后上升,经过二级提升架左侧的顶部横梁的后侧的提升转向轮后和左侧支撑台的螺杆顶部连接固定;
一根提升钢索自缠绕箱延伸出后,其经过底部转向轮和顶部转向轮后,经第一导向轮后向下延伸,自二级提升架左侧的外侧转向轮后上升,再经过第二导向轮后向下延伸,经过二级提升架左侧的底部导轮进入右侧的底部导轮,然后上升经过第三导向轮后向下延伸,再经过二级提升架右侧的外侧转向轮后上升,然后固定在竖向框架右侧顶部的横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升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提升架的四根立柱上分别焊接设置有多个阶梯滑轮,所述的阶梯滑轮卡固在竖向框架和二级提升架之间;所述的三级提升架的四根立柱上也分别焊接设置有多个阶梯滑轮,阶梯滑轮卡固在三级提升架和二级提升架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作台升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升降输送带。
背景技术
周知,升降台是一种垂直运送人或物的起重机械,也指在工厂、自动仓库等物流系统中进行垂直输送的设备,升降台上安装工作平台后可在不同高度处实现登高作业的要求。
现有的用于市政、物料运输等行业的升降台多是通过底部油缸垂直推送,以此实现升降平台的抬升或者降低,但是,此类设备存在着技术上的弊端,其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升降台为竖向折叠型,其抬升高度有限,设定一定的抬升高度后,其顶部工作平台的抬升完全通过油缸支撑,需对油缸高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在一些较高的工作平台制作时,需要较长的油缸实现推送,这样会大大增加此类设备的制作成本;再者,通过以上方式左制作的升降台重心高,稳固形差,在一些恶劣环境下使用容易产生侧倾轴,再者,现有市面上的输送带皆为定高式,其只能通过端部的升高来实现上扬,并且此种输送带的抬升高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作为本行业的技术人员,设计一款新型升降输送带,将输送带与改进型的升降台结合,可通过钢索实现对整个升降装置的牵引,既增加了升降台的稳固性,同时还可实现升降输送的功能,达到提高其稳固输送的特征。
发明内容
作为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公开本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新型升降输送带,通过非油缸驱动的方式实现对整个升降装置的竖向牵引升降,并能实现输送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升降输送带,其包括一个底架,底架的底部四角上设置有四个脚轮,底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和缠绕箱连接,底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竖向框架,所述的竖向框架由四根立柱及顶部的横梁组成,竖向框架靠近缠绕箱的立柱上设置有一个底部转向轮,底部转向轮的正上方,在竖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顶部转向轮,在竖向框架左侧的两根立柱上,其顶部连接的横梁内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导向轮,分别为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在竖向框架右侧的两根立柱上,其顶部连接的横梁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导向轮;在竖向框架的内部竖向设置有一个二级提升架,二级提升架的构造和竖向框架相同,也是由四根立柱及顶部和底部的横梁组成,二级提升架的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导轮,在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的外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外侧转向轮,在二级提升架的左右两侧的顶部横梁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提升转向轮;在二级提升架的中心处,其竖向固定有一个三级提升架,三级提升架的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上分别横向设置有两个导向槽,每侧的底部横梁上的两个导向槽分别前后间隔设置,三级提升架的顶部固定有一个顶部输送带;
在竖向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在中间部位前后固定有一个支撑台,每个支撑台上竖向固定有一根螺杆,所述的螺杆贯穿支撑台设置并在支撑台上通过螺母固定;
在支撑台后侧设置的两根螺杆上,一根定长钢索自右侧螺杆上固定后其延伸至二级提升架右侧的顶部横梁的后侧的提升转向轮上,然后竖直向下延伸,经过三级提升架底部后侧的导向槽后上升,经过二级提升架左侧的顶部横梁的后侧的提升转向轮后和左侧支撑台的螺杆顶部连接固定;
一根提升钢索自缠绕箱延伸出后,其经过底部转向轮和顶部转向轮后,经第一导向轮后向下延伸,自二级提升架左侧的外侧转向轮后上升,再经过第二导向轮后向下延伸,经过二级提升架左侧的底部导轮进入右侧的底部导轮,然后上升经过第三导向轮后向下延伸,再经过二级提升架右侧的外侧转向轮后上升,然后固定在竖向框架右侧顶部的横梁上。
所述的二级提升架的四根立柱上分别焊接设置有多个阶梯滑轮,所述的阶梯滑轮卡固在竖向框架和二级提升架之间;所述的三级提升架的四根立柱上也分别焊接设置有多个阶梯滑轮,阶梯滑轮卡固在三级提升架和二级提升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其通过在竖向框架内部设置二级提升架和三级提升架,通过二级提升架上的提升钢索将二级提升架抬升,再通过二级提升架后侧设置的定长钢索的约束,当二级提升架上升时,其通过定长钢索将三级提升架同时提升,以此实现通过钢索对二级提升架和三级提升架的竖向抬升,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可避免油缸的使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竖直提升后结构稳定,重心低,可防止侧倾及歪斜,其顶部结合输送带可实现升降输送的目的。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附图3张,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索缠绕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架,2、脚轮,3、缠绕箱,4、驱动电机,5、竖向框架,6、二级提升架,7、阶梯滑轮,8、三级提升架,9、顶部输送带,10、提升钢索,11、定长钢索,51、底部转向轮,52、支撑台,53、螺杆,54、第二导向轮,55、第一导向轮,56、顶部转向轮,57、第三导向轮,61、底部导轮,62、外侧转向轮,63、提升转向轮,81、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
如附图所示,一种新型升降输送带,其包括一个底架1,底架1的底部四角上设置有四个脚轮2,底架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和缠绕箱3连接,底架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竖向框架5,所述的竖向框架5由四根立柱及顶部的横梁组成,竖向框架5靠近缠绕箱3的立柱上设置有一个底部转向轮51,底部转向轮51的正上方,在竖向框架5的顶部设置有一个顶部转向轮51,在竖向框架5左侧的两根立柱上,其顶部连接的横梁内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导向轮,分别为第一导向轮55和第二导向轮54,在竖向框架5右侧的两根立柱上,其顶部连接的横梁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导向轮57;在竖向框架5的内部竖向设置有一个二级提升架6,二级提升架6的构造和竖向框架5相同,也是由四根立柱及顶部和底部的横梁组成,二级提升架6的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导轮61,在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的外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外侧转向轮62,在二级提升架的左右两侧的顶部横梁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提升转向轮63;在二级提升架6的中心处,其竖向固定有一个三级提升架8,三级提升架8的左右两侧的底部横梁上分别横向设置有两个导向槽81,每侧的底部横梁上的两个导向槽81分别前后间隔设置,三级提升架8的顶部固定有一个顶部输送带9;
在竖向框架5的左右两侧,分别在中间部位前后固定有一个支撑台52,每个支撑台52上竖向固定有一根螺杆53,所述的螺杆53贯穿支撑台设置并在支撑台52上通过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其在支撑台52后侧设置的两根螺杆53上,一根定长钢索11自右侧螺杆上固定后其延伸至二级提升架6右侧的顶部横梁的后侧的提升转向轮63上,然后竖直向下延伸,经过三级提升架8底部后侧的导向槽81后上升,经过二级提升架6左侧的顶部横梁的后侧的提升转向轮63后和左侧支撑台52的螺杆顶部连接固定,此种结构在竖向框架5和二级提升架6以及三级提升架8之间通过一根定长钢索连接;
再者,本实用新型通过一根提升钢索10自缠绕箱3延伸出后,其经过底部转向轮51和顶部转向轮56后,经第一导向轮55后向下延伸,自二级提升架6左侧的外侧转向轮62后上升,再经过第二导向轮54后向下延伸,经过二级提升架6左侧的底部导轮进入右侧的底部导轮61,然后上升经过第三导向轮57后向下延伸,再经过二级提升架6右侧的外侧转向轮62后上升,然后固定在竖向框架5右侧顶部的横梁上,当缠绕箱3转动时,其将提升钢索10缠绕,此时二级提升架6上升,通过二级提升架6上的提升钢索10将二级提升架6抬升,再通过二级提升架6后侧设置的定长钢索11的约束,当二级提升架6上升时,其通过定长钢索11将三级提升架8同时提升,以此实现通过钢索对二级提升架6和三级提升架8的竖向抬升。
进一步的,再以上结构的基础上,为防止二级提升架6和三级提升架8再抬升时,二级提升架6和三级提升架8因摩擦造成提升噪音或者困难,再二级提升架6的四根立柱上分别焊接设置有多个阶梯滑轮7,所述的阶梯滑轮7卡固在竖向框架5和二级提升架6之间;所述的三级提升架8的四根立柱上也分别焊接设置有多个阶梯滑轮7,阶梯滑轮7卡固在三级提升架8和二级提升架6之间,所有的阶梯滑轮7即起到滑轮作用又起到竖向导正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可避免油缸的使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竖直提升后结构稳定,重心低,可防止侧倾及歪斜,结合输送带使用,可实现升降输送的目的。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7427.6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411091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65G 41/00
专利分类号:B65G41/00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衡水金石输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衡水金石输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53700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崔庙镇武旧公路南侧
发明人:金常林
第一发明人:金常林
当前权利人:衡水金石输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