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金:新课改下“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陈建金:新课改下“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大胆进行教学尝试,虽取得了些成效,但由于现行教材专业性太强,术语繁多,晦涩难懂。再加上近几年高考试题改革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转变,地理成绩不够理想,好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地理难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并逐渐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能力;问题情境

课题信息:德化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目前,高中地理常规教学方式已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学生问题意识淡漠,学习兴趣低下,综合思维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高。鉴于此,本人认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即“问题式”地理教学的探究已势在必行。下面,我就谈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 “小步子、渐进式”的问题设置

目前的大多数高中学生多年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圈使学生生活阅历、学习能力呈现出局限性,不少学生怕被提问,怕被人“耻笑”。而学习总是一个从不知到有知的不断深化过程,所以地理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步子、渐进式”地设置问题。比如在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渐进式的系列问题。

①课前布置学生总结日常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水烧开时锅盖上跳、水银体温计原理等);准备两个干燥的矿泉水瓶,底部开个小洞用棉花塞住,然后装满烟雾。

②冷热不同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将怎样运动?即垂直运动规律(热毛巾包住的瓶子:烟雾往上流出。冷毛巾包住的瓶子:烟雾往下流出。从实验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热上升,冷下沉)。

因新时代下企业获得大量兼并,所以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多样化,也对其提出全新要求。然而,在重视财务监管人员及科研之下,很多企业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企业建设及发展中的财务管理地位。于是造成有关工作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不高,发展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其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制约,阻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2]。

④大气发生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是否一致?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后,会出现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现象?(风),风是什么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水平)指出气流方向。

③大气发生垂直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近地面和高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发生怎样变化?(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压,其对应高空形成低压。)

从行业角度出发,纽约电影学院在影视实践课程的安排上更贴近影视工业的需求。在他们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有很多课程也是通过现场表演,但是这些更多是作为一种形式最终还是为影视表演服务的。如该学院开设的《Scene Study(片段学习)》课程,最终成果要呈现为许多经典戏剧作品片段的舞台汇报。虽然是舞台汇报的形式,但这门课程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去分析剧本、将剧本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解、分析和体验等。因此,从总体的课程安排来说,纽约电影学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影视实践化教学,强调通过职业化的方式来培养影视表演人才。

分类划归,突出重点,落实好每月的有效训练,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分类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

青樱慢慢拨着鬓角一朵雪白的珠花。银质的护甲触动珠花轻滑有声,指尖却慢慢沁出汗来,连摸着光润的珍珠都觉得艰涩。青樱不动声色:“那又怎样呢?”

利用热点新闻设计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效性和创造性。如在讲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前引用“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设置问题情境,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联系地理史实材料,诱导和启发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如在讲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设置如下问题:我国明朝郑和曾七下西洋,他为什么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二、 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地理设置问题情境

生活中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地理事实,往往可以用来作为地理试题的背景材料,目的是想让学生尝试着将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生活中,增强地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并运用地理原理来阐释身边的实际生活情境。

比如在讲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提问学生“观察一下你们的鞋底,是左侧磨损严重还是右侧磨损严重(学生情绪高涨,积极观察,踊跃回答,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讲热力环流时,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学生所熟悉的歌曲《军港之夜》,展示歌词“军港的夜啊你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并提出疑问:“军港的夜晚吹的是不是海风呢?为什么立式空调出风口设在空调上方,而地暖管道铺在地板下面?”等等类似问题的提出,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进而带着浓厚的兴趣跟随教师的思路进入新课,使整堂课的效果事半功倍。在讲太阳视运动原理时,设置如下问题:“请问同学们,夏季和冬季太阳光从哪个方位射进教室?太阳出落的方位是什么,由什么决定?”对于夏季和冬季太阳出落方位的变化这类问题,学生已司空见惯,但他们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形成原因是非常感兴趣的。而有些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存在而未被他们注意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将课本知识“活化”了,不仅有助于学生关注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比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新课导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羊是一只“活湿度计”?为什么青蛙在动物界被称为“活晴雨表”?为什么最不珍贵的麻雀对天气变化敏感?为什么蚂蚁挡道,大雨即到?为什么蜻蜓低飞,不风即雨?为什么蜘蛛结网晴、收网阴?为什么骨节发痛,不雨即风?为什么柳叶变成白色,预兆着阴雨天气将会来临?”等等。这样教师就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还原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中,使抽象难懂的地理问题,变得生动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中。

三、 通过地理史实、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设问是由浅入深的,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五四时期是一个主义丛生的年代,如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社会学说在社会上流行。面对这些主义、思想,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排除各种干扰,通过学习、分析、比较和研究,逐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完成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的转变,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坚。他们积极迎接其他思想流派的挑战,在“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既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又扩大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由理论本身的探索进入到把理论如何应用于中国社会实际的阶段。

⑦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体现出热力环流的原理?让学生以海陆风为例,画出白天与晚上海陆风的示意图,随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海陆风,让学生得出结论:在海滨白天近地面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同时解决课程开始时的疑问,之后补充山谷风和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什么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工业?)并运用多媒体演示过程,做相应的讲解分析。

四、 用奇闻趣事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适当引用奇闻趣事,也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时引用了下面这个趣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茶余饭后,街头巷尾,人人都在畅谈其情节,议论其长短。该巨片之第九集中,有孙策等太史慈“日中”归降的情节。但见主人公插剑于地,以观日影,至“日中”那宝剑日影竟缩为一点——真真笑死人也。安徽泾县地处北纬30°40′,“日中”时那宝剑日影不知如何会缩为一点?找来原著一看,罗贯中书中只有“次日,立竿于营门以候日影。恰将日中,太史慈引一千余众到寨。”既无插剑之说,亦无日影缩为一点之过,电视剧中的问题全是改编者及导演弄巧成拙而已。使学生急于知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是如何影响影子长短变化的,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5)将每个粒子的个体历史最优值与全体历史最优值进行比较,如果某个粒子最优值较好,则将其作为全局最优值;

五、 重视每次月考后的试题分析,针对知识缺漏创设问题情境

⑤等压面弯曲规律是什么?

(一)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采取分类划归、集中讲评的方法

⑥学生自主分析,合作讨论,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一空气的垂直上升或下沉一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一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中石化某分公司常减压装置设计规模为8.0 Mt/a,设计加工原油为仪长管输油,属于偏重的原油。装置于2010年10月份首次建成投产,在2014年3月份进行了首次停工大检修,2017年4月份计划进行第二次停工大检修,为了在本次停工期间,实现密闭排放和安全停工,借鉴以往的经验,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案,实现了密闭吹扫,整个停工过程中无乱排、无乱放、无异味。停工后设备打开较为干净,为安全检修提供有力保障。

(二) 兼顾一般,突出重点

讲评试卷对有些试题只需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试卷讲评前,对每道题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设计问题情境,变换方式,增加复现,帮助学生真正掌握。

六、 在创设地理问题的情境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方面

1. 提问应该问在学生自知有疑或学生自觉无疑但实则有疑的地方。教师所提的地理问题要有启发性,尽量多提一些学生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问题过难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丧失学习信心;问题过易,可能招致学生的厌烦和反感,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锻炼和养成。

2. 应该大胆舍弃那些教师费尽心思获得的自以为较好但与课标要求联系不密切的素材,所提问题要具有导向性,要巧妙、适时、恰到好处,使学生对所提问题兴趣盎然,持续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教师要特别注意尽力营造、创设一个接纳性、鼓励性、宽松和谐,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感受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忌让学生处于一个严厉、压抑、紧张的课堂气氛里,学生就会患得患失,有话不敢讲,有问不敢提,有理不愿论,唯恐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训斥、嘲笑和挖苦,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消极的学习心理和惰性,丧失思维的敏锐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3.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每天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这为我们地理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果我们不对这些素材加以选择提取,简单堆砌,一股脑推给学生,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却把重点和难点淹没在了素材之中,过多过滥,对学生并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其中,观念落后的占42.70%,知识匮乏占36.60%。而且,被调查的医护人员中,为患者做营养评估和遇到问题主动请营养师诊断的情况,均不容乐观。

总之,提问的角度很多,方法各异,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是“教无定法”。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展开的今天,“问题式”情境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境教学的潜能,将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做到“提问有法”,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的探究。我相信,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勤于钻研和不断探索,一定能创设出利于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良好的问题情境,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四川高中地理《热力环流》教案.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s:∥wenku.baidu.),2018.

[2]陈淑华.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孔令敏,铃兰.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网络(http:∥blog.sina.com),2012.

[4]查字典地理网(dilichazidian.com).

作者简介:

陈建金,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一中学。

标签:;  ;  ;  ;  ;  ;  ;  ;  ;  ;  ;  ;  ;  ;  ;  

陈建金:新课改下“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