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婷婷: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以福建省为例论文

皮婷婷: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以福建省为例论文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以福建省为例

皮婷婷 阮晓菁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在关于两岸和平统一的实践探索中,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是一条重要路径。以福建省为例,目前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台湾青年对大陆的看法也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文化涉及不够深入、活动稳定性与持续性不够、活动中缺少青年的主动性等问题。对此,该文从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误解、活动和政策的宣传和执行以及政治现实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研究认为,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需要“以我为主”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尊重和包容两岸的文化差异,建立便于两岸青年常态化交流的网络平台,强化文化交流活动的反馈并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从长远来看则要实现台湾青年本土化,吸引他们来闽就业创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两岸青年 文化交流 心灵契合

早在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就曾指出,他所希望的两岸统一不是形式上的统一,而是两岸人民心灵的契合[1]。青年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需要更多地突出青年的主体地位。因此,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在关于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对台工作中,福建省在全国一直是排头兵,连续多年来组织开展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培养台湾青年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上成效显著。本文以福建省为例,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

1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1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必要性

严志兰的研究指出,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与民族(中华文化)认同已发生错位[2]。在张羽等人对两岸青年学生的调查中,有77.8%的台湾学生认为两岸同属于中华民族,但在对中国人外延的界定上,仅有9%的台湾学生认为中国人是“包括台湾人在内的两岸中国人”[3],由此可见,台湾青年学生具有高度的民族认同,但在中国人认同上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由于两岸历史上长期的隔离状态,两岸人民在政治、经济、生活及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在台湾跌宕起伏的政治变化中,仍然延续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由此,在经济、政治等其他路径可行性较低的情况下,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和桥梁来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就显得尤为必要。

1.2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重要性

文化的认同是根本的认同[4],通过加强两岸青年的中华文化交流,有助于激发两岸青年的民族意识,形塑两岸青年的共同记忆与价值观,从而实现“心连着心”,达成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同时,在两岸青年的文化碰撞中,有助于弘扬与传承中华文化,并发挥两岸青年的创造力来发展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与时俱进。两岸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华文化构筑的两岸青年心灵契合更具稳定性与坚韧性,有利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目前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取得的主要成果

2.1 已形成两岸青年交流的两大品牌活动

在闽台“五缘”文化的影响下,福建省在两岸交流工作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关于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福建省在长期的两岸交流实践中探索出了海峡青年节与海峡论坛两大品牌活动。海峡青年节一直以“中国梦,中华情”为主旋律,自2013年举办首届活动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6届。主办方始终致力于品牌活动的升级打造,同时活动规格也逐年提升。在过去五年的活动中累计吸引台湾青年约7000人次[5]。2018年,为便于集中性活动的开展,海峡青年节在马尾琅岐建造起“海峡青年交流营地”,该营地将作为永久性会址,被打造成“两岸青年之家”。而海峡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10届,这一活动平台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定位于“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青年交流是其众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第六届海峡论坛开始,其对青年交流投入更大关注,也更加扎根基层进行交流。目前,海峡青年节与海峡论坛已在两岸青年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每年都有众多的青年主动参与。

1936年,美国参议院颁发了第264号文件。文件中包括这样一段警告:“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在数百万英亩的土地上再也没有足够的矿物质,而从这些土地上出产的食物(水果、蔬菜和粮食)正在让我们变得饥饿——无论我们吃多少东西都难以消除这种饥饿。今天的人们永远不可能摄取足够量的蔬菜和水果,为他的身体系统提供塑造完美体格所需要的矿物质,因为他的胃不可能装得下。”

2.2 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形式不断创新

青年是新时代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群体,文化交流需要贴合青年的群体特点,以青年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组织活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闽台文化交流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2017年,第九届海峡论坛以“怎么办好海峡论坛”为题新增金点子创意大赛,厦门理工学院樊懋提出的金点子最终获得第一名,而这个金点子一年后开花结果,进一步孵化为第十届海峡论坛的“打破界限”两岸创意涂鸦大赛,两岸选手交叉组合,以“涂鸦”的方式对集美大社的街道外墙进行艺术创作[6],在创作的过程中既实现了文化交流,又达到了思维碰撞,使两岸青年具有共同的文化回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福建省的文化交流创新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贴近青年喜好,二是紧跟时代步伐,三是关注两岸差异。以上提到的涂鸦正是台湾社区营造的主要手法。目前,一些新做法已初见成效,在青年群体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受到了较多青年的欢迎。

2.3 台湾青年对大陆的看法有所改善

一是PPT(PowerPoint)课件内容与Dreamweaver等软件的实例演示环境脱节.用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网页的有关知识点和操作技巧都体现在教师制作的PPT中,而教师演示的网站例子并没有充分体现出相关的知识要素和要点.

参加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的台湾青年大多是第一次来到大陆,他们到大陆进行短暂交流后就会回到台湾,这可能会使得文化交流活动收效甚微。文化交流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不仅在于活动的持续举办,还在于建立渠道与回到台湾的首来族保持文化生活上的联系与互动,得到关于活动的反馈,以及关于他们对两岸文化的反馈,使活动产生的良好效应能够持续下去,而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一点上仍然不足。通过对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时间进行梳理发现,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多集中于暑假,也就是6~8月,因此,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在时间上的常态化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3 两岸青年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两岸青年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3.1.1交流过程中的文化涉及还不够深入

从目前已举办的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来看,所涉及的文化内容是较为丰富的,主要有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船政文化和茶文化等,但台湾青年在体验这些文化时多作为旁观者,在文化古迹或名人故居前短暂停留,是为浅层面的了解,留下的印象不深,也就没能深入了解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气韵,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根源。这体现了交流活动所涉及的文化内容的细致性与深入性还有待改善。同时,在所有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活动中,所涉及的中华传统节日只有端午节,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千年文化凝练的结晶,而台湾青年比较倾向于西方节日,这种反差更需要围绕一个传统节日而深入展开文化活动,使青年群体知道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在节日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文化交流活动的形式上也还存在着不足,主要以参观、走访、作品展和论坛等形式展开,体现不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同其他文化交流活动的区别所在。

周教授一说,可蔓眼泪一下流了出来,说,真的穿越了哇?我好怕嘛。我要回去,我要回去找我妈嘛。说着就往外走。谷老板连忙拉住了,说,你瞎说个啥,你往哪儿走啊,你没看见外面啊?

3.1.2文化交流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不足

⑨Feng S.,Heerink N.,“Are farm households’land renting and migration decisions inter-related in rural China?”NJAS - 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4,2008.

3.1.3文化交流活动多由官方组织,缺少青年主动性

过去一段时间,台湾当局对台湾的历史教材进行了修改,否定了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母体,淡化了中华文化[7]。再加上台湾多数媒体对大陆多为负面的新闻报道[8],这使得台湾青年对大陆产生了误解与歧视,降低了文化认同,认为大陆贫穷落后,而这种趋向将会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此,闽台两岸的文化交流建立起了台湾青年赴大陆了解实情,并与大陆青年进行交流的良好渠道。在闽台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中,多数青年均是首次来到大陆,他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对大陆感到新奇,想要了解大陆的文化与经济发展,知道大陆与台湾的不同。在两岸青年交流周活动中,第一次来到漳州的台湾高山族郭同学说:“两岸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很是相似”[9]。而台湾青年的父母祖籍也多为福建,部分青年在文化交流中还进行了寻根活动[10],表示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台湾青年对大陆的经济发展体会最深的是对移动支付方式的接触[11],认为很便利。因而,闽台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使台湾青年有机会接触大陆,亲自了解大陆,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其从教科书和新闻报道里得到的关于大陆的原有认知,其对大陆的看法也有所改善。

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活动最初由省台办等举办,随着活动的开展,为使民间组织参与到台湾青年工作中,活动的组织者由政府拓展到协会、高校、台联和杂志社等组织[5],但这些组织一定程度上具有官方性质,使得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呈现出主办方和参与者相隔离的状态,很多活动行程都由主办单位事先计划安排好,两岸青年只能跟着行程走,这种活动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台湾青年的交流需求,也难以达到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的预期目的。因此,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应以青年为本,切实突出青年的主体地位[12]。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里就有社团活动的历练,这一点可以利用起来。活动的安排等可以交给青年自己来计划,相关组织负责提供物质、资金等帮助。活动模式可以由大陆青年计划,台湾青年来参与,或者是两岸青年共同组织。官方组织增加活动的可选择性,由青年进行自主选择,或者是对青年的文化交流需求或者小创意进行提早征集与整理,并应用到文化交流活动中。

3.2 两岸青年文化交流作用有限的原因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这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必然是两岸在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1],是由两岸近半个世纪的隔阂与各自发展所引起的。因此,两岸的文化交流不能只强调两岸的共同文化,使台湾青年放弃文化差异,而是要发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懂得换位思考,多站在台湾青年的立场思考问题。两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中要对文化差异形成正确认识,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做到包容差异,在文化的求同存异中实现心灵契合。

一项调查显示,台湾学生获取大陆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9.4%,仅次于传播媒介[3]。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青年历史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台湾的历史教材就处于不断变化中,中国史的内容逐渐被削减或歪曲。这使得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青年受到了历史教材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大陆产生了误解与歧视,导致一部分青年不愿意到大陆交流[8]。同时,两岸青年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部分青年不能对两岸文化的差异形成正确认识,这也会对两岸青年文化交流产生不利影响。

3.2.2活动、政策等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虽然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局面已初步打开,但目前到大陆进行文化交流的还只是部分台湾青年,而且近年台湾当局“去中国化”趋势明显,当前两岸的政治形势愈加严峻。因此,大陆不能再继续处于被动等待的状态,而是要发挥更多的积极主动性,“以我为主,不等不靠,主动制定并提出对台优惠政策”[15],使台胞获得与大陆居民同等的待遇,与台胞分享大陆经济发展的红利。在这一过程中,大陆首先要坚持“以我为主”,坚定立场,以“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为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是“不等不靠”,大陆在对台工作上,需要主动进行政策的制定、落实与改进,并加大对台资金投入,想台胞所需,解台胞所难。政策制定上,主动与台胞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工作情况,进而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惠台政策;政策落实上,要主动面向台胞进行政策解读与政策宣传,扩大政策的惠及面,并提升政策执行者的综合能力,使惠台政策得到有效执行;要加强惠台政策的反馈,向台胞与政策执行者等开展调查访问,了解政策是否满足了台胞所需以及政策执行的效果,邀请他们对政策本身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意见建议,从而有助于后期组织相关专家共同研究惠台政策的补充与改进。

1.学习无目标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小学语文学困生没有制定短期或长期学习目标,即使有,也因缺乏自控能力而难以落实,学习效率低下。

在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开幕式上,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致辞中提到,该党新思维中心的青年参加了第四届文创论坛,但由于受到台湾当局的阻挠而未能参加第五届论坛[13]。2018年8月,当局对台湾高中历史课纲又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台湾史、中国史和世界史变成台湾史、东亚史和世界史,而中国史则纳入东亚史中,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指出,这是将中国变成同日本、韩国等国家一样的“其他国家”,是 “去中国化”[14]。

3.2.3两岸青年交流一定程度上受政治因素影响

4 进一步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对策建议

4.1 “以我为主”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

好的活动与好的政策需要通过宣传扩散出去,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台湾青年这一群体知晓这一信息,如此才能使活动和政策获得较好的回应,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大陆文化交流活动和政策的宣传效果不佳往往也是两岸青年文化交流作用有限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在专门针对两岸的宣传媒体与宣传途径上没能实现有效的整合,较为零散的发力使得宣传所能发挥的作用受到较大限制。同时,宣传的对象还比较有限,活动和政策宣传的局面未完全扩展。另一方面,从台湾来看,台湾媒体的抵触作用也使得台湾地区对大陆有关信息的发布还比较有限,有时甚至是歪曲发布。因此,台湾青年所能够接收到的大陆相关信息也是参差不齐。政策的执行力度也还存在不足,可能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并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的综合能力。

4.2 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应以尊重差异和包容差异为前提

3.2.1历史教材带来的误解引发文化冲突

4.3 利用好网络媒体,搭建起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网络平台

如前所述,目前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基本集中在暑假进行,这打断了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延续性,但考虑到青年多为学生,需要以学业为重。为了克服这种时间与地理上的间隔,网络媒体作为青年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相关部门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好信息时代的网络媒体技术,搭建一个专门服务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网络平台。由于两岸青年日常使用的社交媒体有所差异[16],共同使用的新媒体主要是微信,从而,相关部门可以从微信着手进行青年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并在使用过程中予以不断完善,扩大网络平台的应用面与普及面。

4.4 强化对文化交流活动的跟踪服务,与归台的首访青年保持联系

当前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多止步于将活动办好,组织过程中还缺少从台湾青年与大陆青年群体中获取对文化交流活动的反馈信息。文化交流活动需要增加对活动的反馈与总结环节,如此才能发现问题,并在下一次举办活动时予以改进。在两岸青年文化交流中,首来族无疑为活动的开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交流中台湾青年的覆盖面。但是对于首来族,如果只是来大陆交流一次后就中断,那么要建立集体认同可能就收效甚微。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渠道与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首访人员建立长久的联系,使他们能够身处台湾仍能了解到大陆的文化以及相关的政策信息。

4.5 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深入挖掘,提升交流活动中的文化内涵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需着重对中华文化进行挖掘,而这种挖掘需要更加深入和细致。例如,让两岸青年亲身体验某一传统民俗或民俗活动,使之由旁观者转变为体验者与实际参与者,进而对中华文化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产生难忘的回忆,这将有助于形成台湾青年的集体认同,但这也需要花费一定的心思对民俗活动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设计。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应首先以台湾青年认可度较高、比较能引起共鸣的中华文化为主,待两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中建立起情感和友谊后,再进一步拓展其他重要的文化类型。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是较高的,这一点需要利用起来,提升交流活动的文化内涵。可以组织两岸青年联合开展文创设计,共同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而达到使台湾青年在认同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认同文化交流活动,逐步建立起对大陆的认同与国家认同。

农业银行各级组织,都要及时转变思想、开拓视野,在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同时,要争取吸引更多的社会金融资源,争取政府在重大项目等各方面的支持,以获取更高收益,实现政府、社会、银行互利共生的良好局面。

4.6 吸引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推进青年长居大陆

两岸青年进行文化交流还只是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初步举措,从长远来看,为了使台湾青年更深入了解大陆的经济文化情况,并通过中华文化达成两岸青年心灵的深度融合,还要推动台湾青年久居大陆,实现台湾青年的在地化,使之在大陆落地生根。对于处于人生成长探索阶段的台湾青年来说,目前最要紧的是职业和事业的选择和把握,大陆需要把握好这一契机,使台湾青年了解大陆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形势,出台面向台湾青年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到大陆就业创业。为了提升相关举措的有效性与普及性,在两岸青年进行文化交流时,可以设置专门的版块来介绍相关政策以及福建省近几年来在创新创业上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要发挥已经在大陆就业创业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台湾青年的作用,使他们深入台湾青年群体,以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吸引台湾青年,并同台湾青年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他们来自台湾却生活在大陆,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对广大台湾青年会更具感染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受到索绪尔与雅各布结构研究的影响,格雷马斯认为意义产生于以二元对立思想为基础的关系的存在,也就是说,语义要素本身并不能产生意义,语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关系的相互作用才产生出了所谓的意义。在对叙事作品的解读当中,要特别关注其中的对立关系。

5 结束语

当前,两岸青年的文化交流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处于初步阶段,存在一定不足。进一步深化两岸青年文化交流,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任重而道远。与此同时,两岸青年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坚定“一个中国”的政治基础,相信两岸和平统一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孔立.两岸认同是心灵的契合[EB/OL].(2014-07-07)[2018-08-25]. 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094.html.

[2] 严志兰.台湾民众认同问题的历史与现实——以大陆台商社会认同的实证研究为例[J].东南学术,2014(1):197-209,248.

[3] 张羽,王贞威,刘乐.两岸青年学生对社会文化集群认知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88-99.

[4] 艾松如.两岸心灵契合要靠文化引领[J].台声,2015(2):50.

[5] 两岸青年共赴“回家”之约——第六届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启幕[EB/OL].(2018-08-08)[2018-08-25]. http://www.hxqnj. org/html/ 2/2018-08-08/0956217701.shtml.

[6] 涂鸦会友,两岸青年共绘梦想[EB/OL].(2018-06-08)[2018- 08-25]. http://taihai.fjsen.com/2018-06/08/content_ 21131839. htm.

[7] 颜士梅,王立人.台湾“日本情结”的形成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74-79.

[8] 海峡论坛“第一次亲密接触”之“首来族”[EB/OL].(2018 -06-12)[2018-08-29]. http://www.taiwan.cn/hxlt/d10lt/plsy_ 51765/201806/t20180612_11964322.htm.

[9] “登陆”台青“首来族”:走走看看也寻找发展的机会[EB/OL].(2018-06-11)[2018-08-25].http://www.chinanews.com/tw /2018/06-10/8534741.shtml.

[10] 榕台缘·一家亲 祖籍福州台湾青年来榕寻根[EB/OL].(2018 -08-11)[2018-08-29]. http://www.taiwan.cn/local/dfkx/ 201808/t20180811_12045925.htm.

[11] 两岸百名博(硕)士福州实习 “首来族”台生话交流[EB/OL].(2018-08-08)[2018-08-29]. http://www.taiwan.cn/local/ dfkx/201808/t20180808_12045109.htm.

[12] 苏颂兴.始信一点灵犀 诚通“心灵契合”——海峡两岸青年交流的必由路径[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2):68-75.

[13] 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开幕 凝聚新思维[EB/OL].(2018-06-06)[2018-08-25]. http://www.taiwan.cn/hxlt/ d10lt/ztltnew/hxlaqsnxmtwclt_57661/201806/t20180606_11962774.htm.

[14] 台湾高中历史课纲拍板 民进党“去中国化”得逞[EB/OL].(2018-08-14)[2018-08-25].http://www.taiwan. cn/m/jdt/ 201808/t20180814_12046950.htm.

[15] 周建闽.十九大引领两岸关系进入新时代[EB/OL]. (2018- 02-11)[2018-08-29]. http://www.crntt.com/crn-webapp/ touch/detail.jsp?coluid=1&docid=104934535.

[16] 石勇.当前两岸青少年交流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探析[J].台湾研究,2017(1):37-43.

[中图分类号]C913.5;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83(2019)09-0027-05

标签:;  ;  ;  ;  ;  ;  ;  ;  ;  ;  

皮婷婷: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以福建省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