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蛋白论文_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玉米,纳米,溶剂,颗粒,叶黄素,聚糖。

玉米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1](2019)在《葡萄糖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物化性质及在胶囊壳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糖为原料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以抗拉强度为指标,考察最佳改性成膜工艺,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蛋白膜的物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糖与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比1∶10、超声功率450 W、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制得玉米醇溶蛋白-葡萄糖膜的抗拉强度达到34.06 MPa,接枝度为63.05%。玉米醇溶蛋白以共价键的方式与葡萄糖结合,使糖基化改性产物结构更加稳定。改性蛋白膜的表面较改性前更加平整,凹陷凸起基本消失。玉米醇溶蛋白-葡萄糖膜热变性温度从改性前的157.95℃升高到164.26℃,膜的热稳定性提高。经葡萄糖糖基化改性后的玉米醇溶蛋白胶囊壳指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2期)

鲁晓民,曹丽茹,张军,郭金生,张前进[2](2019)在《玉米转录因子Zmhdz6的表达模式分析及互作功能蛋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T-PCR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克隆到GRMZM2G056600(Zmhdz6)转录因子的cDNA序列长786 bp,编码26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8.46 kD。二级结构显示,编码的蛋白主要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Zmhdz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进化树和motifs分析发现,Zmhdz6基因属于HD-Zip-I家族成员且与高粱同源达到99%,单子叶植物亚群含有7个重要的motifs。Zmhdz6蛋白互作预测,发现互作的基因主要参与逆境胁迫、信号传导和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荧光定量结果显示,Zmhdz6基因在雌穗和雄穗中高度表达,NaCl、PEG胁迫和外源ABA诱导时均上调表达。结果说明Zmhdz6基因可能参与玉米逆境胁迫的应答和信号传导路径。(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郑彦坤[3](2019)在《特用玉米营养品质与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特用玉米是营养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其营养品质仍待提高。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的发育状况与子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醇溶蛋白含量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的时空特征与相关基因突变对特用玉米营养品质的影响,展望未来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董辉[4](2019)在《亲水性玉米醇溶蛋白的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好的植物大分子,其作为食品和药物递送载体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Zein的强疏水性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为此综述了亲水性Zein的改性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催化改性,以期为Zein的亲水改性研究及作为递送载体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9年04期)

任如昌,路小铎,赵丫杰,魏一鸣,王丽丽[5](2019)在《玉米PPR蛋白DEK40参与线粒体功能维持和种子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 RNA编辑作为一种RNA转录后加工机制对于调控基因表达和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线粒体基因RNA的正常编辑是正确编码线粒体复合体亚基所必须的。线粒体基因的RNA编辑往往需要细胞核基因编码的蛋白来完成。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PR)蛋白是一种由核基因编码的蛋白,它可以定位于线粒体参与线粒体基因的RNA编辑、内含子剪接、转录调控以及稳定性。目前,尽管在玉米中有多个PPR蛋白已经被报道,但仍有许多PPR蛋白的功能尚不清楚。[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化学诱变获得一个种子发育缺陷突变体,命名为defective kernel 40(dek40)。通过对该突变体进行分离比统计、种子组织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RT-PCR、图位克隆、亚细胞定位、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蓝色非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TUNEL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检测和转录组测序等方法进行遗传分析和功能鉴定。[结果与分析]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种子明显变小,百粒重显着降低,胚和胚乳发育严重迟缓,胚乳中淀粉和蛋白积累减少,并且胚乳中央出现空腔。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是由单基因隐性突变造成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编码一个定位于线粒体的E+类PPR蛋白,命名为DEK40。突变体中cox3-314,nad2-26和nad5-1916位点由胞嘧啶到尿嘧啶的RNA编辑丧失。EMSA实验证明DEK40可以直接结合线粒体基因cox3、nad2和nad5转录产物参与这些基因的RNA编辑。线粒体基因cox3、nad2和nad5编码线粒体复合体Ⅳ和线粒体复合体Ⅰ的亚基。突变体中线粒体复合体Ⅰ和复合体Ⅳ的丰度及活性相对于野生型明显降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受损,交替氧化呼吸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升高,以及突变体中活性氧水平提高,胚乳细胞程序化死亡提前。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大量与淀粉合成及蛋白积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在突变体中出现明显下降。综合结果分析表明,Dek40突变导致RNA编辑的丧失,线粒体功能出现紊乱,而造成活性氧爆发,胚乳细胞PCD提前,物质积累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进而导致种子发育出现缺陷。[结论]Dek40基因编码一个定位于线粒体的E+类PPR蛋白,该蛋白可直接结合线粒体基因cox3、nad2和nad5 RNA并参与其RNA编辑,对维持线粒体功能和玉米种子发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杨爽,郑明珠,李晟,肖瑜,曹勇[6](2019)在《蛹虫草液体发酵玉米醇溶蛋白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利用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方法改性玉米醇溶蛋白,研究发酵培养基组成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得到液体发酵醇溶蛋白的最适培养基,并对液体发酵蛋白水解物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葡萄糖7%、醇溶蛋白6%、VB1 120 mg/100 mL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19.02%。液体发酵提高醇溶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其中赖氨酸含量达3.90 g/100 g。(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袁永凯,汪东风,徐莹[7](2019)在《基于反溶剂沉淀法的硫酸葡聚糖稳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由于胶体稳定性差而导致其使用受到限制。本文的目的是使用硫酸化阴离子多糖——硫酸葡聚糖稳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在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质量比为1:2(w/w)的优化条件下,利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pH 4.0),所得的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在pH 2.0~9.0下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对于连续加热也是稳定的。此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呈规则的球形,其主要是通过静电吸引形成,然后是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硫酸葡聚糖的掺入导致玉米醇溶蛋白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硫酸葡聚糖的沉积,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的表面疏水性降低。此外,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细胞系基本无毒。(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高健,项楚越,曹梦娜,章雨桐,谢湖均[8](2019)在《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输送EGCG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一种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一系列生物活性,但由于口服生物利用率非常低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采用反溶剂共沉淀技术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用于包载EGCG,以达到保护EGCG的目的。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制备条件下,EGCG的包封率从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46.3%提高到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的73.2%。傅里叶红外实验表明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纳米颗粒主要是依靠静电、疏水和氢键相互作用。在光照、热稳定和酸碱稳定性实验中,复合纳米颗粒包载的EGCG均有较良好的稳定性。在抗氧化实验中,较之单独的EGCG,包载在复合纳米颗粒中的EGCG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说明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体系提供了有利于EGCG和DPPH反应的环境。故本实验发现的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较高包封效率和化学稳定性的潜在输送体系,是EGCG的优良载体。(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袁永凯,徐莹,汪东风[9](2019)在《基于玉米醇溶蛋白和槐糖脂的负载叶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提高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叶黄素是一种疏水性类胡萝卜素,具有各种有益的生物活性。然而,目前它作为功能性食品的用途受其低水溶性,化学不稳定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差的限制。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制备负载叶黄素的纳米颗粒以克服这些挑战。将叶黄素包封在涂有槐糖脂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SLNPs)中。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来表征ZSLNPs的性质。结果表明,ZSLNPs是粒径约为200 nm,负表面电位(ζ=-54 mV)的球体。ZSLNPs中叶黄素的包封率和负载率分别为90.04%和2.89%。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形成ZSLNPs的主要驱动力包括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X射线分析表明包封的叶黄素呈无定形形式。圆二光谱分析表明叶黄素或槐糖脂的掺入导致玉米醇溶蛋白二级结构的改变。另外,ZSLNP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再分散性,能增加叶黄素的水溶性。此外,体外研究表明,ZSLNPs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叶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总而言之,这些发现表明,在本研究中开发的核/壳纳米颗粒可能适合于将这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包封在功能性食品中。(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孙格格,赵庆峰,胡俊杰,李艳[10](2019)在《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共稳定皮克林乳液的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玉米醇溶蛋白的强疏水性,其纳米粒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稳定性较差,在储藏过程中发生破乳现象。研究表明多糖、蛋白等表面活性物质的复配可以改善该乳液的稳定性。本研究将甲壳素纳米纤维与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复配,作为乳化剂制备皮克林乳液,研究其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甲壳素纳米纤维的复配能大大提升玉米醇溶蛋白乳液的稳定性。pH条件对玉米醇溶蛋白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及其复配物的稳定性及微观形貌有很大影响。玉米醇溶蛋白粒子在pH≥6时,出现很大的团聚,并沉淀。甲壳素纳米纤维的复配能避免粒子的聚集。不同pH条件下形成的复配物对乳液的稳定性和消化特性有明显差别。pH 8条件下所得复配物对油脂水解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种不同形貌皮克林乳化剂复配及pH调节可以调控乳液的特性及油脂消化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玉米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RT-PCR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克隆到GRMZM2G056600(Zmhdz6)转录因子的cDNA序列长786 bp,编码26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8.46 kD。二级结构显示,编码的蛋白主要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Zmhdz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进化树和motifs分析发现,Zmhdz6基因属于HD-Zip-I家族成员且与高粱同源达到99%,单子叶植物亚群含有7个重要的motifs。Zmhdz6蛋白互作预测,发现互作的基因主要参与逆境胁迫、信号传导和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荧光定量结果显示,Zmhdz6基因在雌穗和雄穗中高度表达,NaCl、PEG胁迫和外源ABA诱导时均上调表达。结果说明Zmhdz6基因可能参与玉米逆境胁迫的应答和信号传导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葡萄糖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物化性质及在胶囊壳中的应用[J].中国油脂.2019

[2].鲁晓民,曹丽茹,张军,郭金生,张前进.玉米转录因子Zmhdz6的表达模式分析及互作功能蛋白预测[J].玉米科学.2019

[3].郑彦坤.特用玉米营养品质与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关系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19

[4].董辉.亲水性玉米醇溶蛋白的改性研究进展[J].胶体与聚合物.2019

[5].任如昌,路小铎,赵丫杰,魏一鸣,王丽丽.玉米PPR蛋白DEK40参与线粒体功能维持和种子发育[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杨爽,郑明珠,李晟,肖瑜,曹勇.蛹虫草液体发酵玉米醇溶蛋白培养基优化[J].食品工业.2019

[7].袁永凯,汪东风,徐莹.基于反溶剂沉淀法的硫酸葡聚糖稳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8].高健,项楚越,曹梦娜,章雨桐,谢湖均.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输送EGCG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9].袁永凯,徐莹,汪东风.基于玉米醇溶蛋白和槐糖脂的负载叶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提高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10].孙格格,赵庆峰,胡俊杰,李艳.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共稳定皮克林乳液的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复合膜的扫描电镜Fig.6-17SEMmi...高速冷冻离心系统玉米、水稻和拟南芥DCL、AGO和RDR蛋白...蛋白结构域预测图蛋白结构域分析在不同基质表面粘附血小板形态,A:...

标签:;  ;  ;  ;  ;  ;  ;  

玉米蛋白论文_郭浩,张慧君,陈又铭,李萍,王一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