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南院20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普外科老年病人术后麻醉迟缓反应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麻醉后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普外科老年病人术后麻醉迟缓反应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普外科老年病人麻醉
引言:随着衰老,人们在接受手术时会更多地需要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这种类型的干预通常用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手术,会对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不适,也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呼吸能力。全身麻醉后正常的苏醒,对健康的年轻人来说不存在什么问题,即使出现迷糊的状态,几天后也会慢慢消失。然而,老年人则不一样,他们身体机能已经发生改变,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变慢,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均为腹部手术患者,已经排除有严重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疾病、高血压、严重糖尿病,对实验用的麻醉药物过敏、有神经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2.5±1.7岁;身高142-184cm,平均身高167.4±3.7cm;体重47-85kg,平均体重59.2±3.1kg。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类型、疾病类型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术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麻醉全过程采用无伤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氧分压(SPO2)。麻醉诱导药物选择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5mg/kg)。麻醉用药选择瑞芬太尼,0.3·g/kg/min,为静脉给药麻醉方式。意识消失后用维库溴铵维持(0.1mg/kg)。
3.护理方法
3.1适当使用镇静剂
全身麻醉苏醒后随着镇痛药物的作用逐渐消失,病人常感到切口疼痛,而术后疼痛是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急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量增加,对病人术后恢复不利,出现情绪改变、心率和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及出汗时应向病人解释,减轻焦虑,并协助麻醉医师采用静脉应用镇痛药或者进行镇痛泵处理。高血压是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在麻醉苏醒期最常见的并发症,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同时在病人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应尽快拔出气管导管,预防高血压引起的术野出血和脑水肿等。
2.正确使用约束物带
严格遵循烦躁病人的约束制度,约束带应采用棉织物制作,接触皮肤部位应附有衬垫。约束松紧以能伸入两指为宜,并定时松解。同时在病人进入苏醒期时,应告知病人手术已经顺利结束,以打消病人的顾虑。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病人和术前焦虑的病人更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对于由导管的刺激(绝大部分是因导尿管和气管插管)引起的烦躁病人,应做好解释工作,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3.减少刺激、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
包括减少或及时拔除有创性的各种导管(如气管插管、尿管等)以减少刺激。多数病人对经口插管的刺激难以忍受,病人躁动时又容易导致导管脱出。因此,当病人符合拔管指证时,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给予面罩吸氧,并密切观察病人拔管后的情况。。
4.确保病人安全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医生做好病人的苏醒工作,同时要注意保护气管插管、输液管、引流管、尿管、胃管等,防止各类管道脱落、扭曲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全身麻醉病人气管插管拔除后,气道分泌较多的可鼓励其咳嗽,咳嗽无力者可助其吸出。同时应去枕平卧,并将头侧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若出现舌根后坠,可听见鼾声,同时氧饱和度下降,这时应托起下颌或用口咽通气导管。加压给氧,因为缺氧也会导致病人烦躁。
5.呕吐、误吸预防
患者全身麻醉后呕吐并非罕见,尤其是未清醒时发生,呕吐易发生痉挛、误吸,严重吸入可致肺损伤,危害极大。呕吐时常伴有口腔分泌物增多、反复吞咽动作、痉挛呼吸、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等。及时发现非常重要,立即协助患儿取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侧,经口腔明视清除异物,牙关紧闭可经鼻腔反复吸引,同时给予止呕药(如恩丹西酮),立即面罩正压给氧。
4.结果
5.讨论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临床手术治疗时,要考虑体质因素、年龄特点等区别对待,由于其生理特殊性,在麻醉中,应激反应一般都较强,风险更大。随着老年人口的日渐增多,麻醉医师必须掌握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重视其麻醉特点和麻醉药物使用的特殊性,才能更好地安全地使患者渡过围手术期。阿片类镇痛药是平衡麻醉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常用的芬太尼大剂量或长时间用药后易在脂肪和骨骼肌中蓄积,导致术后恢复期出现诸如呼吸抑制等后遗效应。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药效强、起效迅速、副作用小、剂量容易控制,主要在肝脏外经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迅速水解为无生物活性的代谢物瑞芬太尼酸,由于瑞芬太尼代谢不依赖于器官功能,故肝、肾功能不全不会影响其作用持续时间,用于临床麻醉显示出突出的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阿片类镇痛药。静脉麻醉药芬太尼具有作用可靠,剂量可控性强,恢复迅速完全的优点,它能克服传统吸入麻醉剂带来的空气污染以及苏醒延迟或术后躁动的缺点。
随着衰老,人们在接受手术时会更多地需要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这种类型的干预通常用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手术,会对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不适,也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呼吸能力。
全身麻醉后正常的苏醒,对健康的年轻人来说不存在什么问题,即使出现迷糊的状态,几天后也会慢慢消失。然而,老年人则不一样,他们身体机能已经发生改变,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变慢,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
“对于老年人而言,全身麻醉的风险较高。”拉斯金博士说,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彻底摆脱麻醉所带来的影响,这反过来又会延长药物的负面影响。如果老人还有其他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例如,患有帕金森氏症的人更容易出现意识混乱和幻觉,直到手术后才会消失,这对患者接受的术后护理同样会造成负面影响。参考文献
[1]普秀霞.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0)
[2]王爱萍,王建,秦晓玲,彭美霞,李英.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9)
[3]李学勤.88例患儿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