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喜树碱中间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喜树碱中间体,化学合成,芳胺,苯甲醛
喜树碱中间体论文文献综述
苏高翔[1](2006)在《喜树碱中间体衍生物化学全合成与计算机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实验由两部分组成,即喜树碱中间体的合成和对其衍生物结构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研究。设计合成了15种喜树碱衍生物,并使用Hyper Chem软件对其中一些进行了模拟计算。 首先对喜树碱化学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设计以Friedlandle法进行喜树碱中间体的合成。然后成功合成重要的中间体BI,并且在参考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进和创新,使用更便宜的苯甲醛衍生物和苯胺衍生物代替了邻氨基苯甲醛,合成了一系列未关B环的喜树碱中间体衍生物,并获得成功。 另外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合成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真空和溶剂状态下3D结构优化,化学键长、键能的计算。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上述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谱、红外表征确证结构。(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6-05-01)
沈报春,徐秀珠,张雪君,陈娟娟,徐欠佳[2](2006)在《喜树碱合成中间体的光学异构体分离及分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在CHI-DMB及(R,R)-DNB-DPEDA手性柱上对喜树碱合成中间体——2-[N-对甲苯磺酰基-(R)-脯氨酰氧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酮-1,2,3,9-四氢中氮茚-7-基]-丁酸乙酯进行了光学异构体分离.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醇类添加剂对手性分离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并比较了溶质在这两种手性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结果发现在这两种手性固定相上,溶质与手性固定相之间的吸引作用都是产生手性识别的关键.从溶质与固定相的空间结构看,在CHI-DMB手性柱上,π-π堆积作用及偶极偶极作用起了关键作用;而在(R,R)-DNB-DPEDA手性柱上,π-π堆积作用,偶极偶极作用及氢键作用对分离起了重要作用.此外,空间位阻在喜树碱中间体的光学异构体分离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根据溶质和固定相的空间结构,推导出的两个光学异构体的流出顺序,并通过相应的光学异构体得到验证.(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喜树碱中间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次在CHI-DMB及(R,R)-DNB-DPEDA手性柱上对喜树碱合成中间体——2-[N-对甲苯磺酰基-(R)-脯氨酰氧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酮-1,2,3,9-四氢中氮茚-7-基]-丁酸乙酯进行了光学异构体分离.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醇类添加剂对手性分离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并比较了溶质在这两种手性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结果发现在这两种手性固定相上,溶质与手性固定相之间的吸引作用都是产生手性识别的关键.从溶质与固定相的空间结构看,在CHI-DMB手性柱上,π-π堆积作用及偶极偶极作用起了关键作用;而在(R,R)-DNB-DPEDA手性柱上,π-π堆积作用,偶极偶极作用及氢键作用对分离起了重要作用.此外,空间位阻在喜树碱中间体的光学异构体分离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根据溶质和固定相的空间结构,推导出的两个光学异构体的流出顺序,并通过相应的光学异构体得到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喜树碱中间体论文参考文献
[1].苏高翔.喜树碱中间体衍生物化学全合成与计算机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2].沈报春,徐秀珠,张雪君,陈娟娟,徐欠佳.喜树碱合成中间体的光学异构体分离及分离机理研究[J].化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