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内游离钙论文_熊文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细胞内游离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红细胞,缺血性,尼莫地平,离子,脑病,新生儿,儿茶。

红细胞内游离钙论文文献综述

熊文翔[1](2016)在《多效指征因子:红细胞内游离镁离子在外周和中枢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镁离子参与多种重要生命活动。机体镁代谢的平衡,与生命质量息息相关。在很多病症中都发现了显着的镁代谢异常情况,临床上用药物调节机体的镁水平对其中一些病症有显着治疗效果。如何测量机体的镁含量水平,对相关疾病监测、用药参考都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机体镁的测量方法及对象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往文献报道的镁指标存在很多缺陷。本文选取大鼠小鼠血液、脑脊液和组织器官内多种报道中常见的镁组分,在统一实验条件下进行了有体系的研究。其中红细胞内游离镁离子浓度的测量使用了我们的原创技术。我们通过急性单次镁摄入实验,检测了各种镁组分的代谢曲线,并依据其代谢速率特点归纳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型(急性、中性、保守镁组分)。运用该模型,我们在长期镁摄入量异常、衰老,以及高热量饮食引起的代谢综合征情况下,评估了各类镁组分对这些生理、病理进程的指征能力。实验发现,以红细胞内游离镁离子为代表的中性镁组分在以上慢性生理、病理进程中都有显着变化,具有指征能力;而以血浆镁离子为代表的急性镁组分,和以红细胞内总镁为代表的保守镁组分,仅对慢性镁摄入不足有响应。此外,在代谢综合征病理进程中,红细胞内游离镁离子相比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这两个传统血液生理指标,在更早的时间就发生了变化,能够在早期即对能量摄入异常情况作出指征。同时,作者还研究了红细胞内游离镁离子浓度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意义,发现它与年老大鼠的认知记忆力和空间工作记忆力高度线性相关。而通过含镁药物调节红细胞内游离镁离子浓度时,老年动物记忆力水平产生了对镁离子浓度依赖性的变化,其变动幅度与动物基础镁离子浓度负相关。作者进一步研究了红细胞内游离镁离子浓度与大脑海马组织外液镁、海马突触密度的关系,解释了其机理。作为总结,我们提出红细胞内游离镁离子浓度是针对相关慢性生理、病理进程和记忆力水平最具表征能力的身体镁指标。测量老年个体的“镁龄”,可能比单一衡量年龄,更能精确的定义“衰老”,并指征相应的身体病变或记忆力损伤。红细胞内游离镁离子浓度可能在临床饮食结构调理、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控,以及含镁药物的个体精准医疗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6-01)

张小妮,关晓霞,周秀芳[2](2012)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检测红细胞胞浆游离钙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胞浆游离钙(RBC[Ca2+]i)水平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38例SA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于生后2~3d、5~7d及10~14d后各采集静脉血一次,采用Fura-2/AM法检测RBC[Ca2+]i水平,并以同期出生的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①SAH患儿RBC[Ca2+]i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RBC[Ca2+]i水平与SAH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631,P<0.05)。②SAH患儿RBC[Ca2+]i水平于生后5~7d达到较高水平,然后逐渐恢复,至10~14d后仍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RBC[Ca2+]i参与了SAH的病理生理过程,在SAH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RBC[Ca2+]i水平可能有助于SAH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优育》期刊2012年02期)

周秀芳,金敏[3](2010)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红细胞胞浆游离钙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红细胞胞浆游离钙(RBC[Ca2+]i)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HIE组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HIE患儿于生后24h内采集静脉血2ml,采用Fura-2/AM法检测RBC[Ca2+]i水平;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FV)、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①HIE患儿RBC[Ca2+]i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68±0.05)vs(2.15±0.18);(2.80±0.17)vs(2.15±0.18),P<0.01]。HIE程度与患儿体内RBC[Ca2+]i水平具有相关性(r=0.453,P<0.05)。②HIE患儿PSFV、EDFV及Vm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存在明显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大。结论:RBC[Ca2+]i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在HI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监测RBC[Ca2+]i水平和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并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0年11期)

金敏[4](2009)在《尼莫地平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红细胞胞浆游离钙及脑实质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体内红细胞胞浆游离钙(RBC[Ca2+]i)水平的变化及尼莫地平治疗后对RBC[Ca2+]i及脑实质密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58例中、重度HIE随机分成HIE常规组(28例)和尼莫地平组(30例),以20例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连用10~14d。HIE患儿于治疗前、治疗3d和10~14d后各采集静脉血2ml,采用Fura-2/AM法检测RBC[Ca2+]i水平。HIE患儿均于生后第3~5d及10~14d行影像学检查。结果①HIE患儿RBC[Ca2+]i水平(2.81±0.43)显着高于对照组(2.15±0.18),P<0.01。HIE程度与患儿体内RBC[Ca2+]i水平有相关性。②HIE常规组和尼莫地平组患儿RBC[Ca2+]i水平于生后72h达到较高水平,然后逐渐恢复,至治疗10~14d后尼莫地平组患儿RBC[Ca2+]i水平(2.32±0.10)与HIE常规组(2.68±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尼莫地平组与HIE常规组在额叶皮质及枕叶皮质处CT值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额叶髓质及基底神经节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C[Ca2+]i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在HI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尼莫地平能显着降低RBC[Ca2+]i水平,减轻脑损伤,且额叶皮质及枕叶皮质处脑实质密度恢复显着,提示尼莫地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动态监测RBC[Ca2+]i水平可能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和对预后的判断。(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09年10期)

金敏,张小妮,陈超[5](2009)在《尼莫地平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红细胞胞质游离钙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IE患儿体内红细胞胞质游离钙(RBC[Ca2+]i)水平的变化及尼莫地平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58例中重度HIE随机分成HIE常规治疗组(28例)和尼莫地平组(30例),选取20例健康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2mg,0.5~1.0μg/(kg.min),连用7~10d]。HIE患儿于治疗前、治疗72h和治疗10~14d各采集静脉血2mL,并采集健康新生儿静脉血2mL,采用荧光钙指示剂(Fura-2/AM)法检测其RBC[Ca2+]i水平。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IE患儿RBC[Ca2+]i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2.85±0.36)mmol/Lvs(2.15±0.18)mmol/L,P<0.01]。RBC[Ca2+]i水平与HIE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447P<0.05)。2.HIE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组新生儿RBC[Ca2+]i水平于出生72h达较高水平,然后逐渐恢复,治疗10~14d尼莫地平组新生儿RBC[Ca2+]i水平与HIE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2.32±0.10)mmol/Lvs(2.68±0.14)mmol/L,P<0.05]。结论RBC[Ca2+]i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在HI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RBC[Ca2+]i水平可能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尼莫地平能显着降低RBC[Ca2+]i水平,减轻脑损伤。(本文来源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王丽娜,秦桂秀[6](2007)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过程中红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各种围产因素引起的脑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07年11期)

郑莹,郭周义,赵燕平,崔艳红,刘颂豪[7](2007)在《低强度He-Ne激光对红细胞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强度He-Ne激光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其具体调节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研究低强度He-Ne激光对红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机制。采用A23187处理过的红细胞,分别用5 mW和9 mW激光照射后,观察红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后的红细胞与无照射组的红细胞相比,红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显着降低,但在本实验中钙离子浓度的降低与激光照射剂量无显着相关。由此得出结论:降低红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可能是低强度He-Ne激光调节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石玉玲,习松[8](2005)在《Fluo-3荧光微量法测定人红细胞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平滑肌功能异常主要与钙代谢有关,其中细胞内钙离子 (Ca2+ )浓度增加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 [1]。血小板内游离钙测定已有较多报道 [2],在血小板的分离过程中易激活胞内花生四烯酸代谢,形成血栓烷A2 等物质,可(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05年03期)

沈玲红,王彬尧,王长谦,谢秀兰,丁弘毅[9](2004)在《原儿茶醛对人红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原儿茶醛对人红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Fura-2定量分析法观测原儿茶醛对人红细胞胞浆Ca2+浓度的影响。结果原儿茶醛能够降低人红细胞胞浆Ca2+浓度,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注射液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可能与其有效成分原儿茶醛降低红细胞胞浆Ca2+浓度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04年11期)

薛慎伍,徐承金,钟莉,李伟,张兆岩[10](2004)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和红细胞内游离钙含量与损伤面积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和红细胞中钙离子增高引起脑缺血的危害 ,并寻找防治对策。方法 提取外周血中血小板和红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仪一次性检测红细胞中的钙。结果 脑梗死组红细胞和血小板中钙离子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大面积梗死组钙增高又较中、小面积损伤组高 (P<0 .0 1 ,P<0 .0 5)。结论 红细胞中钙增高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异常 ,增加血液黏滞性 ;阻断细胞氧化磷酸化过程 ,导致脑缺血、缺氧 ;并提示钙离子增高的程度与损伤面积呈正比。(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04年03期)

红细胞内游离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红细胞胞浆游离钙(RBC[Ca2+]i)水平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38例SA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于生后2~3d、5~7d及10~14d后各采集静脉血一次,采用Fura-2/AM法检测RBC[Ca2+]i水平,并以同期出生的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①SAH患儿RBC[Ca2+]i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RBC[Ca2+]i水平与SAH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631,P<0.05)。②SAH患儿RBC[Ca2+]i水平于生后5~7d达到较高水平,然后逐渐恢复,至10~14d后仍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RBC[Ca2+]i参与了SAH的病理生理过程,在SAH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RBC[Ca2+]i水平可能有助于SAH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细胞内游离钙论文参考文献

[1].熊文翔.多效指征因子:红细胞内游离镁离子在外周和中枢的意义[D].清华大学.2016

[2].张小妮,关晓霞,周秀芳.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检测红细胞胞浆游离钙的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优育.2012

[3].周秀芳,金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红细胞胞浆游离钙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0

[4].金敏.尼莫地平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红细胞胞浆游离钙及脑实质密度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09

[5].金敏,张小妮,陈超.尼莫地平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红细胞胞质游离钙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

[6].王丽娜,秦桂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过程中红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

[7].郑莹,郭周义,赵燕平,崔艳红,刘颂豪.低强度He-Ne激光对红细胞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2007

[8].石玉玲,习松.Fluo-3荧光微量法测定人红细胞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J].检验医学.2005

[9].沈玲红,王彬尧,王长谦,谢秀兰,丁弘毅.原儿茶醛对人红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4

[10].薛慎伍,徐承金,钟莉,李伟,张兆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和红细胞内游离钙含量与损伤面积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

论文知识图

服用FDP对红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一次成型法制成的芯片剖面图

标签:;  ;  ;  ;  ;  ;  ;  

红细胞内游离钙论文_熊文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