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支出的有效性论文-叶昊楠

公共支出的有效性论文-叶昊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支出的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生财政,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品,供给有效性

公共支出的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叶昊楠[1](2019)在《地方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与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离不开政府公共财政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产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的运行基础是全民所有或集体性质的公共产权,而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种新的基于多方兼容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得以建立。产权结构的转变也带来了政府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需要扮演的角色的转变,这也是政府公共财政结构转型的制度性动因。发达国家的经验事实表明,代表着公共品供给能力和意愿的政府财政支出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类U型曲线”的变化过程,而从政府财政支出的内部结构上看,政府财政支出整体规模占比的变化也会导致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的同向变化,从而推动区域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迎来拐点。本文通过考察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地方两级政府财政支出占比的变化趋势发现,地方政府承担了向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品的绝大部分支出责任。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需要持续扩大区域公共品供给、提升供给水平和效率的发展阶段,区域公共品供给的拐点已经出现。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从地方政府中间投入以及社会性支出的消费者剩余角度对30个省级地方政府2007-2017年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发现各省份的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指数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较为发达省份的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指数相对较高,而河北、河南、江西、安徽、贵州、云南、甘肃等经济较为落后省份则相对较差,但是这一结论也并不绝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的唯一因素。本文通过两个阶段的实证分析,发现省级地方政府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具有挤入效应、而地方政府的经济性财政支出则具有挤出效应,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指数会随着地方政府人均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加,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与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轻微负相关,财政分权度与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显着负相关、责任划分度则显着正相关,较高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更低的交易成本,推进城镇化将持续改善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民生类公共品供给有效性的影响还有待继续考察,财政转移支付和人口因素则与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0)

师玉朋,马海涛[2](2016)在《公共支出决策的政策有效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次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着,但却背离初衷,加剧了经济波动。运用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公共支出决策机制对熨平经济周期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始终未能跳出"顺周期陷阱"。进一步对相机抉择功能和自主稳定功能剥离,发现周期性盈余与经济周期反向变动,造成经济雪上加霜和热上加热;而结构性赤字则存在路径依赖,抑制萧条和推波助澜共存,政策功能被扭曲。为此,中国应该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政策成本,构建结构性预算平衡机制、提高政策透明度,为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添砖加瓦。(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何翔舟,万斌[3](2008)在《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评价——1978年以来行政管理成本支出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成本支出问题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政府管理绩效与评价财政支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职能进一步转换,但与此同时行政成本支出却在不断膨胀,以行政管理成本为标志的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并没有体现出人们期待的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讲,由于行政成本的不断膨胀,体制改革与职能转换的成果被抵消。我们将以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国外行政管理成本占财政支出比重为参照系,剖析1978—2006年中国行政管理成本支出表面膨胀且有效程度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就如何提高公共财政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08年08期)

邱伟华[4](2008)在《公共教育支出调节收入差异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1996-2003年26个省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中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具有扩大收入差异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的不公平,妨碍了公共教育支出作为一种收入差异调节手段的有效性。当公共教育支出违背公平原则时,占有优势的社会阶层将会竞逐更有利于自身的教育资源配置。公共教育支出必将受到社会优势阶层的操纵,成为强化社会分层的政策工具。维护教育公平应当是公共教育的根本原则。(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王轩[5](2007)在《关于提高我国公共支出有效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支出是用于购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是满足公共需求,增进社会福利的支出。政府受社会公众的委托,进行公共支出行为。那么,政府该如何安排公共支出,怎样提高公共支出的有效性,使其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更好地提升社会整体福利,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分为导论、概述、因素分析、实践分析、制度建设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说明我国公共支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公共支出有效性的重要意义。介绍本文使用的理论工具,本文的逻辑思路和结构安排等。第二部分为公共支出有效性概述。首先界定公共支出的概念和范围。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着手,研究公共支出的重要性。其重要性在于维护经济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率;实现社会公平、促进人类发展、提高社会主体收入和社会分配效率。在分析公共支出重要性的基础上,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叁大目标(稳定、公平、效率)界定公共支出有效性的内涵,即合理控制公共支出总量保持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适度比例,发挥公共支出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保持公共支出内部的适度比例,发挥公共支出维护社会公平、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提高公共支出的运行效率。保持政府部门良好的工作效率,发挥政府部门有效协调与资源配置职能。第叁部分主要分析影响公共支出有效性的因素。研究影响公共支出有效性的因素及其作用原理。分析得出:影响公共支出总量的因素主要是公共支出的供给范围,税收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预算约束等;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阶段,制度变迁和国家经济政策等;影响公共支出的运行效率的因素主要是内外控制制度,约束激励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等。第四部分研究提高公共支出有效性的具体实践。分析发达国家的实践以及国内的具体做法,寻找可借鉴的经验。第五部分是提高公共支出有效性的具体制度建设。在分析影响因素和借鉴国内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公共支出制度的具体建议。在有效控制公共支出规模方面,需要合理界定政府职能,明确公共支出的范围,制定预算编制目标,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等,本着提高社会福利的原则合理控制经济社会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支出比例,从源头提高公共支出的有效性;在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合理划分公共支出内部的比例,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公共支出结构;在提高公共支出的运行效率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配套的信息体系以及绩效评估体系,着力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本文从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角度对公共支出的有效性进行了界定,引申出公共支出的有效性的内涵,即保证公共支出总量的有效控制,优化公共支出的内在结构以及提高公共支出的运行效率。文章以公共支出的有效性为核心,所有问题的讨论都围绕公共支出有效性的叁个方面展开。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充分研究国内外在公共支出总量的控制方面,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方面以及提高公共支出运行效率方面的具体经验,探索改善我国公共支出的路径和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7-04-01)

高斗梅[6](2005)在《关于提高政府公共支出预算合理性有效性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公共支出预算的合理性、有效性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政府公共支出预算体系在支出供给范围、结构、管理及监督诸方面的缺陷及不合理性,提出了对其进行改革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徐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李萍[7](2004)在《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有效性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有效性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课题。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实行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成功经验看,建立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是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2000年7月以来,财政部教科文司立足深化财政改革、进行制度创新的需要,在分析、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科文财务管理实际,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对我国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财政》期刊2004年11期)

公共支出的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次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着,但却背离初衷,加剧了经济波动。运用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公共支出决策机制对熨平经济周期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始终未能跳出"顺周期陷阱"。进一步对相机抉择功能和自主稳定功能剥离,发现周期性盈余与经济周期反向变动,造成经济雪上加霜和热上加热;而结构性赤字则存在路径依赖,抑制萧条和推波助澜共存,政策功能被扭曲。为此,中国应该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政策成本,构建结构性预算平衡机制、提高政策透明度,为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添砖加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支出的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1].叶昊楠.地方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与区域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有效性[D].南京大学.2019

[2].师玉朋,马海涛.公共支出决策的政策有效性评价[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

[3].何翔舟,万斌.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评价——1978年以来行政管理成本支出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8

[4].邱伟华.公共教育支出调节收入差异的有效性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

[5].王轩.关于提高我国公共支出有效性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6].高斗梅.关于提高政府公共支出预算合理性有效性的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

[7].李萍.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有效性的途径[J].中国财政.2004

标签:;  ;  ;  ;  

公共支出的有效性论文-叶昊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