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大豆,基因,根肿病,滁州市,小麦,鄂州。
分子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谷陆生[1](2019)在《中国学者研制出新型单分子干涉定位显微镜》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谷陆生(Nature Methods,2019 Sept. 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19-0544-2)2019年9月9日报道,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和纪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制出新型单分子干涉定位显微镜(ROSE)。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和纪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为该领域增添新成员。(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9年06期)
甘彩霞,崔磊,于校青,邓晓辉,戴照义[2](2019)在《萝卜抗根肿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根肿病(Clubrootdisease)是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人们对芸薹种种质资源的CR基因进行了挖掘,并开展了抗根肿病连锁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目前萝卜抗根肿病的研究以及开发的分子标记很少,对根肿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还不明确。利用F2代作图群体,并通过对F2:3家系的抗病性鉴定初步定位了5个与萝卜抗根肿病相关的QTL,即RsCr1、RsCr2、RsCr3、RsCr4和RsCr5。根据萝卜参考基因组信息和定位结果,挖掘区间内的候选基因,利用CLC Main Workbench 7.7.1分析比对候选基因的重测序结果;利用NCBI中的OpenReadingFrameFinder工具预测候选基因的CDS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再利用NCBI中的CD-search预测结构类型,结合基因结构特征在定位的区间内筛选出最终的抗病基因。在定位区间内挖掘出来的抗病基因所在物理位置上下游各200 bp的区间内开发标记,并筛选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利用多态性标记鉴定F2作图群体的基因型,结合F2:3家系的表型鉴定结果,确定与抗根肿病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在5个定位区间内,通过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以及进行基因KEGG和KOG_class注释分析,共挖掘到38个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含有LRR结构类型的抗病基因共有15个,其中有1个基因为NBS-LRR类型,其它基因功能注释为抗病(disease resistance)。根据抗病基因所在区间的标记序列共获得20对SSR标记。用20对SSR标记筛选抗病亲本、感病亲本和F1,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共5对。利用5对SSR标记筛选F2作图群体130个单株的DNA样本,结合表型鉴定结果,获得一个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SSR标记,该标记为fold92946_4806。(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匡霞,叶显元,胡迪[3](2019)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规律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52例需要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自行设计的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观察两组腹部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4.1%)低于对照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64,P<0.001)。观察组皮下出血面积<1.0 cm~2(50.0%),1.0~1.9 cm~2(33.4%),2.0~3.9 cm~2(8.3%),4.0~5.9 cm~2(8.3%),>6 cm~2(0.0%),对照组分别为34.1%、36.6%、19.5%、7.3%、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5,P=0.296)。结论使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可使低分子肝素注射的部位轮换规律、合理,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范天娇[4](2019)在《不法分子通过微信实时定位精准招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网络技术将微信号定位到多家宾馆附近,配以穿着暴露的女性头像,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招嫖。在整个过程中,技术服务提供者扮演了关键角色,被称为“站号人”。8月28日,安徽省滁州市公安局通报了这起安徽省首例打击微信站号案相关情况。涉案的两名“站号人(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9-09-03)
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于国宜,吴倩[5](2019)在《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3后,抗感组合(Williams 82×皖豆33)及(皖豆33×南农1138-2)的F1单株均表现抗病,卡方测验结果显示F2群体符合3抗∶1感的分离比,F2∶3家系分离比符合1抗∶2分离∶1感,表明皖豆33对SC3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命名为RSC3(w))控制;抗×抗组合科丰1号、齐黄1号和大白麻×皖豆33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显示,科丰1号与皖豆33携带对株系SC3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齐黄1号、大白麻与皖豆33携带抗SC3的基因是不等位且独立遗传。利用皖豆33×南农1138-2的392株F2群体将皖豆33携带SC3的抗性基因RSC3(w)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SSR标记BARCSOYSSR_02_0610和ZL-5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9 cM和0.35 cM,物理距离约为175 kb。(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施新佳[6](2019)在《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与文学风貌》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知识分子思考着如何自处与他处,精英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与文化救国的自我期许使他们延续了"五四"思想启蒙传统,具体表现在:他们发出救亡宏音,也不忘体恤个体生命;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又思考着生命存在的样态;赞扬农民、拷问自我,又对农民与知识分子爱恨交加。种种言说彰显出抗战文学中的学院派风貌。(本文来源于《中州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佳兴,方乐天,欧阳涛,仵敏娟[7](2019)在《无膜细胞器的形成及跨膜分子的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核细胞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多种生化反应,这种协调的关键在于将细胞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细胞内的膜性结构充当物理屏障,来实现区隔化,因此形成的细胞器被称为有膜细胞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缺乏膜分割的,由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分子组成的超分子组件,被称为无膜细胞器。最新的研究表明,无膜细胞器可以依靠液体的非离子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王嘉,曾召琼,梁建秋,于晓波,吴海英[8](2019)在《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大豆分子标记开发及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开发与高蛋白、耐荫、抗倒伏等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利用开发的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为后续高蛋白、耐荫、抗倒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和分子标记资源。【方法】以大面积栽培品种南豆12和地方品种十月黄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对亲本材料进行覆盖度约为40×的全基因组重测序,用BWA、GATK及Breakdancer等软件比对,检测亲本材料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突变类型,挖掘相关变异基因。结合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和荫蔽处理获得的转录组数据,结合qRT-PCR对发生突变的储藏蛋白、环境适应相关基因进行表达规律分析。同时,基于重测序数据,挖掘亲本间存在于基因编码区的SNP位点,对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将SNP标记转化为CAPS或dCAPS标记。此外,搜索亲本间存在的插入/缺失变异位点,在插入/缺失位点两侧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开发InDel标记。对开发的CAPS标记和InDel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选取具有多态性的CAPS分子标记和InDel标记,对F2材料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分型结果,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依据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近红外分析获得F2材料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数据,使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南豆12大量储藏蛋白、环境适应相关的重要基因或同源基因发生突变。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变异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且差异显着,qRT-PCR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此外,经检测开发的540个CAPS分子标记中有332个具有酶切多态性,300对InDel引物中有201对引物能扩增出多态性。基于533个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20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长度2 973.87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5.58 cM。利用此图谱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位点6个,可解释4.68%—18.25%的表型变异。【结论】基于亲本间的变异位点,共开发了533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包含8个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到6个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QTL位点,其中,主效QTL位点1个(qSPC-6)。(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孙宇慧,刘天相,蒲乐凡,任慧,王中华[9](2019)在《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主效QTL-QGpc.hwwgr-4BS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PC)是衡量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前期研究中,我们在4BS染色体IWA1846-IWA4662区间检测到一个控制小麦GPC的主效QTL-QGpc.hwwgr-4BS。本研究利用660K SNP芯片和BSR-Seq策略对QGpc.hwwgr-4BS进行精细定位和标记开发。结果表明,660K SNP芯片共筛选出1287个多态性SNP,有933个分布在4B染色体上,约占72.5%,其中有3个差异SNP富集区,分别位于13.39Mb-52.57Mb、75.95Mb-143.60Mb和383.66Mb-465.59Mb之间。BSR-Seq分析结果表明,在4B染色体上有两个候选区域:82.66Mb-1 10.70Mb和396.69Mb-425.08Mb与小麦GPC相关,其中含有5211个差异SNP。采用KASP技术成功分型10个SNP标记,并构建了4B染色体定位区间遗传图谱,图谱遗传距离为27.15cM,标记密度为2.72cM/标记。利用该图谱将QGpc.hwwgr-4BS定位在4BS染色体的AX-111602491和AX-174260001标记区间,该区间遗传距离为10.55cM,对应的物理距离为21.06Mb,共包含232个标记和216个基因。该研究结果为小麦GPC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邱丽娜,陈欣,李慧芳,王慧芳,王卫东[10](2019)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3IW125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白粉病病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培育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环保且有效的措施,而挖掘新的抗病基因,并建立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克隆基因奠定基础,并且有助于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多个抗病基因聚合,培育广谱和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本研究选用野生二粒小麦3IW125与普通小麦LC10杂交构建F_2分离群体对抗白粉病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发现F_1代植株都为抗病表型,而F_2群体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的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例,说明3IW125抗白粉病由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为ml3IW125。利用BSA方法结合重测序数据开发了8个与ml3IW125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7-5,7-13,7-17,7-69,7-125,7-335,7-357,7-369,将该基因定位在小麦2BL上的INDEL标记7-5和7-17之间,对应中国春8Mb的区间,野生二粒小麦Zavitan9.5Mb的区间;同时构建3IW125与多个遗传背景不同的感病材料的分离群体,并筛选获得3IW125与LC10 F_2群体中的交换单株,为该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分子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肿病(Clubrootdisease)是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人们对芸薹种种质资源的CR基因进行了挖掘,并开展了抗根肿病连锁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目前萝卜抗根肿病的研究以及开发的分子标记很少,对根肿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还不明确。利用F2代作图群体,并通过对F2:3家系的抗病性鉴定初步定位了5个与萝卜抗根肿病相关的QTL,即RsCr1、RsCr2、RsCr3、RsCr4和RsCr5。根据萝卜参考基因组信息和定位结果,挖掘区间内的候选基因,利用CLC Main Workbench 7.7.1分析比对候选基因的重测序结果;利用NCBI中的OpenReadingFrameFinder工具预测候选基因的CDS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再利用NCBI中的CD-search预测结构类型,结合基因结构特征在定位的区间内筛选出最终的抗病基因。在定位区间内挖掘出来的抗病基因所在物理位置上下游各200 bp的区间内开发标记,并筛选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利用多态性标记鉴定F2作图群体的基因型,结合F2:3家系的表型鉴定结果,确定与抗根肿病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在5个定位区间内,通过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以及进行基因KEGG和KOG_class注释分析,共挖掘到38个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含有LRR结构类型的抗病基因共有15个,其中有1个基因为NBS-LRR类型,其它基因功能注释为抗病(disease resistance)。根据抗病基因所在区间的标记序列共获得20对SSR标记。用20对SSR标记筛选抗病亲本、感病亲本和F1,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共5对。利用5对SSR标记筛选F2作图群体130个单株的DNA样本,结合表型鉴定结果,获得一个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SSR标记,该标记为fold92946_480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谷陆生.中国学者研制出新型单分子干涉定位显微镜[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
[2].甘彩霞,崔磊,于校青,邓晓辉,戴照义.萝卜抗根肿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匡霞,叶显元,胡迪.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
[4].范天娇.不法分子通过微信实时定位精准招嫖[N].法制日报.2019
[5].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于国宜,吴倩.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6].施新佳.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与文学风貌[J].中州大学学报.2019
[7].刘佳兴,方乐天,欧阳涛,仵敏娟.无膜细胞器的形成及跨膜分子的定位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8].王嘉,曾召琼,梁建秋,于晓波,吴海英.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大豆分子标记开发及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2019
[9].孙宇慧,刘天相,蒲乐凡,任慧,王中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主效QTL-QGpc.hwwgr-4BS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10].邱丽娜,陈欣,李慧芳,王慧芳,王卫东.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3IW125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