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纹枯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根瘤,白粉病,效果,综合防治,霉素,病菌。
小麦纹枯病论文文献综述
闫翠梅,陈仲佳,肖茜,齐永志,甄文超[1](2019)在《秸秆深翻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引起的小麦纹枯病在河北省麦区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尚无关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纹枯病发生影响的相关报道。【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深翻和旋耕0~20cm、20~40 cm耕层土壤水提液对禾谷丝核菌菌落直径、菌核数量和菌核干鲜重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浇灌深翻和旋耕0~20 cm、20~40 cm耕层土壤水提液后小麦幼苗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结果与分析】深翻和旋耕耕层土壤水提液处理后,禾谷丝核菌菌落直径分别在4.78~7.88 cm和5.10~7.67 cm之间,菌核数量分别在4~29个/皿和7~36个/皿之间,两种耕作方式不同浓度土壤水提液处理间禾谷丝核菌菌落直径、菌核数量及干鲜重均无显着性差异(除固安实验田0.625 g/mL土壤水提液外)。在接菌后第15、20、25 d,深翻与旋耕耕层土壤水提液处理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在11.11~80.00和9.88~90.48之间。在接菌后第25 d,深翻和旋耕土壤水提液处理后,小麦幼苗纹枯病发生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两耕作方式不同浓度土壤水提液处理邢麦7号与空白对照间差异不明显(除望都实验田1.25 g/mL土壤水提液外);邢麦13号类似(除望都实验田2.5、0.625 g/mL土壤水提液外)。深翻和旋耕土壤水提液防治效果分别在-49.21%~59.26%和-81.12%~69.30%之间,两个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明显,且防效均低于药剂处理,药剂防治效果一直表现为良好。【结论】初步发现,深翻和旋耕土壤水提液处理后,小麦幼苗纹枯病发生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但旋耕处理更明显。(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郑庆伟[2](2019)在《噻呋酰胺可作为小麦纹枯病防控的备选药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合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对2016年从河南省15个地(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6期)
张艳丽[3](2019)在《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发病原因(一)温湿度的影响由于中牟县近两年冬季气温大多稳定在0℃以上,早春气温回升快,2月下旬至4月上旬部分农户开始浇返青水,地表湿润,此时也正是小麦纹枯病病情回升期,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小麦纹枯病开始随水流在麦株间传播。病菌开始大量侵染小麦植株,发病率明显增加。另外,春季多雨也会造成小麦纹枯病的大发生。(二)播种期的影响避免过早播种,过早播种会造成冬前秋苗枯死老叶增多,为病原(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22期)
刘青,吉泽浩[4](2019)在《山西省芮城县2019年小麦纹枯病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小麦纹枯病2019年在山西省芮城县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因素,总结其绿色防控技术,为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意见。(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王顺领,张效忠,魏静[5](2019)在《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纹枯病是黄淮冬麦区主要的常见病害,病情发生普遍且严重,小麦田一旦遭受纹枯病为害,若不及时防治,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者减产可达40%。受害较严重地块会形成大面积死棵白穗,直致颗粒无收。一、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核、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带有病原(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19期)
薛祝广[6](2019)在《几种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了4种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效最佳,达90.71%;2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防效次之,为83.40%。[结论]4种药剂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小麦安全,可用于生产上防治小麦纹枯病。(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9年05期)
石卫东,张同庆,牛亚娟,王瑾,罗明杰[7](2019)在《1%申嗪霉素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申嗪霉素悬浮剂是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疫病、枯萎病。为了明确该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实际防除效果,确定安全、有效的用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笔者开展了田间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焦作市温县北冷乡北冷村,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为壤土,肥力较好,栽培管理正常。(二)试验材料(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13期)
陈燕燕[8](2019)在《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是全国小麦的主要产区,是我国小麦生产的最大粮仓。近二十几年来,小麦纹枯病在河北省小麦产区大面积发生,使小麦产量及品质受到极大影响。1发病症状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主要发生在小麦拔节前后。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小(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何建清,张格杰,赵伟进,王孝先[9](2019)在《砂生槐根瘤内抗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从西藏米林县采集的砂生槐根瘤中分离到45株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用显微观察法研究受抑制病原菌菌丝变化;通过摇瓶培养法测定所筛选拮抗菌株的溶磷、固氮及分泌IAA功能,并对其进行盆栽接种防效试验;依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所筛选菌株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45株内生菌中,菌株R4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效果较明显,对其抑菌圈直径达20.5 mm,抑菌率达98.2%,显着推迟菌核的萌发。受R4作用的小麦纹枯病菌菌丝末端分枝增多、部分原生质浓缩、形成瘤状结。菌株R4抗菌谱广,具有溶磷、固氮和分泌IAA活性。盆栽防效试验中,经菌株R4发酵液处理后,小麦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着降低,防治效果最高达73.82%。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土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errae。(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建周,张晓婷,周琳,张煜,高飞[10](2019)在《200 g/L啶氧·丙环唑SC及250 g/L啶氧菌酯SC对冬小麦田小麦纹枯病和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啶氧·丙环唑、啶氧菌酯、丙环唑、苯甲·丙环唑4种杀菌剂对小麦田小麦纹枯病和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啶氧菌酯的防治小麦病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浓度啶氧菌酯对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防治效果良好,特别是针对小麦白粉病,不同实验梯度处理防效都达到了100%,效果突出。对照药剂"丙环唑"和"苯甲·丙环唑"属于叁唑类杀菌剂,针对小麦纹枯病防效基本在40%~50%,针对白粉病效果也没有啶氧菌酯效果突出。因此,啶氧菌酯作为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防治药剂,可进一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小麦纹枯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合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对2016年从河南省15个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纹枯病论文参考文献
[1].闫翠梅,陈仲佳,肖茜,齐永志,甄文超.秸秆深翻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影响的模拟研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郑庆伟.噻呋酰胺可作为小麦纹枯病防控的备选药剂[J].农药市场信息.2019
[3].张艳丽.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19
[4].刘青,吉泽浩.山西省芮城县2019年小麦纹枯病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J].种子科技.2019
[5].王顺领,张效忠,魏静.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2019
[6].薛祝广.几种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9
[7].石卫东,张同庆,牛亚娟,王瑾,罗明杰.1%申嗪霉素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J].河南农业.2019
[8].陈燕燕.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9
[9].何建清,张格杰,赵伟进,王孝先.砂生槐根瘤内抗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19
[10].张建周,张晓婷,周琳,张煜,高飞.200g/L啶氧·丙环唑SC及250g/L啶氧菌酯SC对冬小麦田小麦纹枯病和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科技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