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感应线圈清洁干燥的新型设备,加热线圈安装在用于加热工件的工作线圈同平面外侧,与圆形工作线圈轴心相同,加热线圈末端分别设有负电极接头Ⅰ,正电极接头Ⅰ以及注水口Ⅰ,排水口Ⅰ,工作线圈末端分别设有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以及注水口Ⅱ,排水口Ⅱ;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分别连接旋转电极连接装置,并与帽形接口紧密连接;蓄水箱位于工作线圈正下方,蓄水箱为方形壳体,且四个直角处分别设有角形连接板,角形连接板上设有L形导水管,L形导水管末端设有出水喷口,出水喷口喷水方向对应工作线圈。有益之处:防止线圈短接出现安全事故,保证感应加热电源安全使用,延长感应线圈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感应线圈清洁干燥的新型设备,主要包括蓄水箱,导水管,出水喷口,角形连接板,加热线圈,负电极接头Ⅰ,正电极接头Ⅰ,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旋转电极连接装置,注水口Ⅰ,排水口Ⅰ,注水口Ⅱ,排水口Ⅱ,正电极接线柱,负电极接线柱;其中旋转电极连接装置包括帽形接口,伸缩杆,弧形旋转臂,支架,帽形接口左侧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另一侧设有弧形旋转臂,弧形旋转臂下端通过转轴与支架连接,支架末端连接正电极接线柱\/负电极接线柱;加热线圈安装在用于加热工件的工作线圈同平面外侧,与圆形工作线圈轴心相同,加热线圈末端分别设有负电极接头Ⅰ,正电极接头Ⅰ以及注水口Ⅰ,排水口Ⅰ,工作线圈末端分别设有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以及注水口Ⅱ,排水口Ⅱ;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分别连接旋转电极连接装置,并与帽形接口紧密连接;蓄水箱位于工作线圈正下方,蓄水箱为方形壳体,且四个直角处分别设有角形连接板,角形连接板上设有L形导水管,L形导水管末端设有出水喷口,出水喷口喷水方向对应工作线圈。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感应线圈清洁干燥的新型设备,主要包括蓄水箱,导水管,出水喷口,角形连接板,加热线圈,负电极接头Ⅰ,正电极接头Ⅰ,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旋转电极连接装置,注水口Ⅰ,排水口Ⅰ,注水口Ⅱ,排水口Ⅱ,正电极接线柱,负电极接线柱;其中旋转电极连接装置包括帽形接口,伸缩杆,弧形旋转臂,支架,帽形接口左侧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另一侧设有弧形旋转臂,弧形旋转臂下端通过转轴与支架连接,支架末端连接正电极接线柱\/负电极接线柱;加热线圈安装在用于加热工件的工作线圈同平面外侧,与圆形工作线圈轴心相同,加热线圈末端分别设有负电极接头Ⅰ,正电极接头Ⅰ以及注水口Ⅰ,排水口Ⅰ,工作线圈末端分别设有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以及注水口Ⅱ,排水口Ⅱ;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分别连接旋转电极连接装置,并与帽形接口紧密连接;蓄水箱位于工作线圈正下方,蓄水箱为方形壳体,且四个直角处分别设有角形连接板,角形连接板上设有L形导水管,L形导水管末端设有出水喷口,出水喷口喷水方向对应工作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感应线圈清洁干燥的新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加热线圈外侧包裹有绝缘的陶瓷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感应线圈清洁干燥的新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蓄水箱为绝缘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感应线圈清洁干燥的新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帽形接口,伸缩杆,弧形旋转臂,支架均为铜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感应线圈清洁干燥的新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工作线圈对工件加热完成,清洁装置开始工作,两个旋转电极连接装置中的伸缩杆均收缩,帽形接口与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的连接断开,两个旋转电极连接装置中的弧形旋转臂带动帽形接口分别逆时针\/顺时针旋转90°,伸缩杆均伸长,分别与负电极接头Ⅰ\/正电极接头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感应线圈清洁干燥的新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加热线圈开始对工作线圈加热时,工作线圈中不通入冷却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装置是一种线圈清洁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感应线圈清洁干燥的新型设备。
背景技术
实际感应加热在线生产中,工件冷却采用直接向工件喷洒冷却液的方式进行降温处理。虽然达到了生产目的,但是冷却液喷洒过程中,会残留在用以对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感应线圈上,再加上感应加热需要感应线圈与工件具有较近的加热距离,冷却液残留长时间累积会导致感应线圈短接,损坏感应线圈及加热电源,严重时造成在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装置提供了一种用于感应线圈清洁干燥的新型设备。
本实用新型装置所采用技术方案是:装置主要包括蓄水箱,导水管,出水喷口,角形连接板,加热线圈,负电极接头Ⅰ,正电极接头Ⅰ,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旋转电极连接装置,注水口Ⅰ,排水口Ⅰ,注水口Ⅱ,排水口Ⅱ,正电极接线柱,负电极接线柱;其中旋转电极连接装置包括帽形接口,伸缩杆,弧形旋转臂,支架,帽形接口左侧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另一侧设有弧形旋转臂,弧形旋转臂下端通过转轴与支架连接,支架末端连接正电极接线柱\/负电极接线柱;加热线圈安装在用于加热工件的工作线圈同平面外侧,与圆形工作线圈轴心相同,加热线圈末端分别设有负电极接头Ⅰ,正电极接头Ⅰ以及注水口Ⅰ,排水口Ⅰ,工作线圈末端分别设有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以及注水口Ⅱ,排水口Ⅱ;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分别连接旋转电极连接装置,并与帽形接口紧密连接;蓄水箱位于工作线圈正下方,蓄水箱为方形壳体,且四个直角处分别设有角形连接板,角形连接板上设有L形导水管,L形导水管末端设有出水喷口,出水喷口喷水方向对应工作线圈。
进一步地,加热线圈外侧包裹有绝缘的陶瓷材料。
进一步地,蓄水箱为绝缘体。
进一步地,帽形接口,伸缩杆,弧形旋转臂,支架均为铜制。
进一步地,工作线圈对工件加热完成,清洁装置开始工作,两个旋转电极连接装置中的伸缩杆均收缩,帽形接口与负电极接头Ⅱ、正电极接头Ⅱ的连接断开,两个旋转电极连接装置中的弧形旋转臂带动帽形接口分别逆时针\/顺时针旋转90°,伸缩杆均伸长,分别与负电极接头Ⅰ\/正电极接头Ⅰ连接。
进一步地,加热线圈开始对工作线圈加热时,工作线圈中不通入冷却水。
本实用新型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所设计的新型设备在工作线圈工作后可以及时清理线圈上附着的冷却液,防止线圈短接出现安全事故,保证感应加热电源安全使用,延长感应线圈寿命。
2、所设计的新型设备的加热线圈外部采用陶瓷材料包裹,可防止本装置自身发生短接现象。
3、所设计的新型设备采用旋转电极连接装置,设备的加热线圈与工作线圈共用同一台电源设备,并在不同阶段快速实现线圈的切换,缩短工作线圈的清洁干燥时间,提高生产线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装置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左视图。
1.蓄水箱,2.导水管,3.出水喷口,4.角形连接板,5.加热线圈, 6.工作线圈,7.负电极接头Ⅰ,8.旋转电极连接装置,9.正电极接头Ⅰ, 10.注水口Ⅰ,11.帽形接口,12.注水口Ⅱ,13.排水口Ⅱ,14.排水口Ⅰ,15.伸缩杆,16.弧形旋转臂,17.支架,18.正电极接线柱,19.负电极接线柱,20.负电极接头Ⅱ,21.正电极接头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新型装置主要包括蓄水箱(1),导水管(2),出水喷口(3),角形连接板(4),加热线圈(5),负电极接头Ⅰ (7),正电极接头Ⅰ(9),负电极接头Ⅱ(20),正电极接头Ⅱ(21),旋转电极连接装置(8),注水口Ⅰ(10),排水口Ⅰ(14),注水口Ⅱ(12),排水口Ⅱ(13),正电极接线柱(18),负电极接线柱 (19);其中旋转电极连接装置(8)包括帽形接口(11),伸缩杆 (15),弧形旋转臂(16),支架(17),帽形接口(11)左侧设有伸缩杆(15),伸缩杆(15)另一侧设有弧形旋转臂(16),弧形旋转臂(16)下端通过转轴与支架(17)连接,支架末端连接正电极接线柱(18)\/负电极接线柱(19);加热线圈(5)安装在用于加热工件的工作线圈(6)同平面外侧,与圆形工作线圈(6)轴心相同,加热线圈(5)末端分别设有负电极接头Ⅰ(7),正电极接头Ⅰ(9) 以及注水口Ⅰ(10),排水口Ⅰ(14),工作线圈(6)末端分别设有负电极接头Ⅱ(20),正电极接头Ⅱ(21)以及注水口Ⅱ(12),排水口Ⅱ(13);负电极接头Ⅱ(20),正电极接头Ⅱ(21)分别连接旋转电极连接装置(8),并与帽形接口(11)紧密连接;蓄水箱 (1)位于工作线圈(6)正下方,蓄水箱(1)为方形壳体,且四个直角处分别设有角形连接板(4),角形连接板(4)上设有L形导水管(2),L形导水管(2)末端设有出水喷口(3),出水喷口(3)喷水方向对应工作线圈(6)。
如图2所示,工作线圈对工件加热完成,清洁装置开始工作,工作线圈(6)停止通入冷却水,加热线圈(5)中通入冷却水,两个旋转电极连接装置(8)中的伸缩杆(15)均收缩,帽形接口(11)与负电极接头Ⅱ(20)、正电极接头Ⅱ(21)的连接断开,两个旋转电极连接装置(8)中的弧形旋转臂(16)带动帽形接口(11)分别逆时针\/顺时针旋转90°,伸缩杆(15)均伸长,分别与负电极接头Ⅰ (7)\/正电极接头Ⅰ(9)连接。同时蓄水箱(1)中的水通过L形导水管(2)及出水喷口(3)后作用在工作线圈上,冲洗工作线圈(6) 上的冷却液。工作线圈冲洗完成后,出水喷口(3)停止喷水,加热线圈(5)通电加热工作线圈(6)至90℃到110℃,加热完毕。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4041.0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593807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H05B 6/36
专利分类号:H05B6/36;H05B6/42;B08B3/02
范畴分类:39D;35F;
申请人:燕山大学
第一申请人:燕山大学
申请人地址: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发明人:王青亮;项勇升
第一发明人:王青亮
当前权利人:燕山大学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伸缩接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