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全球问题论文-伊恩·戈尔丁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论文-伊恩·戈尔丁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球化与全球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秩序重构,青年论坛,全球化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1](2017)在《"全球化困境下的国际秩序重构" 全球问题青年论坛在我所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8至9日,第九届全球问题青年论坛"全球化困境下的国际秩序重构"在上海社科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关系研究》杂志共同主办。在征稿阶段,国内外青年学者向会议筹备组提交了150多篇论文初稿和提纲。经专家评审,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央编译局、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邓晖[2](2016)在《在中国培养影响世界的杰出人才》一文中研究指出备受外界关注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9月10日,筹备叁年的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中美两国元首发来贺信。经过成功率只有3.7%的申请选拔,来自全球31个国家70所知名高校的110名学生齐聚清华园。他们将用一年的时间、全球化的视(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6-09-14)

伊恩·戈尔丁[3](2015)在《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只有一小部分需要真正的全球性对策。但从定义上看,这些风险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因此,需要采取统一行动才能有效加以解决。近几十年的创新及全球化让世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进步。贫困已经有所缓解,平均寿命有所增加。人类以祖先无法想象的速度创造着财富。但问题也接踵而至。事实上,全球化的成果现在正在受到威胁。世界在受益于全球化的同时未能控制住社会、经济和现代生活基础设施一体化所带来的并发症。结果令我们受到跨越国界的系统性风险威胁。(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期刊2015年Z1期)

林泰[4](2014)在《与国际行政法的产生有关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全球化、全球治理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治理的提出源于全球化的推动,而全球治理的提出及实践则使国际行政法的产生、形成成为可能。具体而言,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国际行政法产生的两个现实驱动因素。国际行政法的产生路径可总结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路径。国际行政法具有区别于国内行政法的若干明显特征,国际层面相比国内层面的很多特殊性也使得国际行政法的体系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虽然不能忽视,但它们也并非不可克服。虽然国际行政法不如国内行政法成熟,但是如能改进合法性,便能够将超国家机构的全球治理职能发挥得更好。全球治理语境下国际行政法体系的产生、形成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马万华[5](2014)在《全球化、全球参与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关注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全球参与"等成为了广泛用来描述影响目前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向的重要概念。从这些概念中,人们可以看出在知识密集型社会中,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紧密关系。然而,全球化不是一个代表公平和公正的概念,不同国际组织对全球化的定义或解释都表现出不同的重要概念价值观或价值取向。因此,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也不总是积极的。目前,在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中,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利用各自的优势抢占全球教育市场,尤其是全球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跨国运作已超出了传统国家概念。本文将对全球化内涵和外延、研究型大学的全球化特征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全球参与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索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朱新伟[6](2012)在《全球最大问题:政治落后于经济全球化——张维为、陈平专访世界左翼思想家霍布斯鲍姆》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的发展进度很快,其中一个领域就是政治。然而,那些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的问题找不到有效的决策者来解决。(这是)全世界最重大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社会观察》期刊2012年06期)

袁燕[7](2012)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加速推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和跨国风险的传播,对国家主权和各国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人们渴望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希望尽量避免遭受它的负面影响。而解决和管理这些问题的国际化机构和全球性机制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从而使许多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解决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实际上反映了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越来越多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给。今天,世界和平与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等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已经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议题。应该说,全球公共物品的出现与发展是与全球化进程同步的,是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全球公共物品供给的增长又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且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发显现出它的重要性。本文在回顾评估当前全球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全球公共物品供给理论模型,对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路径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中国参与未来全球公共物品供应国际合作的适当战略。本文由导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导言部分说明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在对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结论。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二章描述了国际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与发展趋势,并从全球公共物品供给与公平和效率、市场失灵、公平贸易、国际组织等角度研究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第叁章在传统的霸权稳定理论基础上,分别构建了霸权主义条件下全球公共物品供给的合作博弈模型以及领导霸权与国际组织的共同代理模型,为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四章描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公共物品供给的“叁部门合作”协调机制,并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给机制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数理模型研究。第五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国参与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合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框架,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合作的具体政策建议。本文在汲取国内外学者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案例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在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中都优先考虑自身国情而采取利己策略,全球市场上的社会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必须通过主权政府、自由企业与非政府组织的“叁部门合作”协调机制弥补市场失灵。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更应该在参与未来全球公共物品供应的国际合作中明确既定战略,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出实质性贡献,以彰显大国责任。(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2-05-01)

裴森[8](2011)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伦理——“普世价值”问题的理性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普世价值”的讨论在道德哲学的历史上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话题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尽管不论在东方抑或是西方,传统的对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价值已然崩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应该停止探寻“普世价值”的脚步。全球意义的“普世伦理”的前提是人们之间世界性的交往。在今天,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无疑是人类呼唤出现一种“普世价值”的根本原因,这是任何意识形态的反“普世价值”的论点都不能否认的。但是人们不应忘记的是“全球化”不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的过程,推动它的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西方主流话语宣称的“普世价值”无疑带有资产阶级的烙印。本文的第一章主要表达了这样种认识:全球化的双重理论内涵,同时决定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进步性和反动性。何为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需要我们做仔细的辨别和认真的思考。在第二章中,笔者认为当今时代条件下的“普世价值”应该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全球性交往实践中理应共同遵守的“底线伦理”;人类全球性生存危机所呼唤的环保、和平、发展价值;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人道、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类终极价值关怀。然而实现本真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并非易事,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载体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化让“普世价值”走向了误区。本文第叁章论述了“普世价值”走向误区的理由。首先,在理论上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了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批判并且自身之中也存在着矛盾;其次,在实践中,霸权主义、帝国主义以及世界环境危机等问题都某种程度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观的全球化的结果。同时本章也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现实的迷惑性使得人们无法穿透这些迷雾看到问题的本质,这也是实现“普世价值”的困难所在那么“普世价值”实现的正确路径是什么?本文的第四章首先列举了从形而上的层面出发的文化导向路线和从形而下的层面出发的制度改革路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客体有机互动的路线是实现真正的“共同体主义”的正确道路,并且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普世价值”的实现道路。(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1-05-01)

吴铸新[9](2010)在《全球治理与权威重构——兼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体制的转型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权威的关注,乃立足于国内政治。从威权政体走向善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在这个层面上,推进民主、法治、社会正义与公民参与,应当是中国政体转型的题中之义。因此,当代中国转型中的权威位置迁移与全球治理中的公共权威重塑是一对顺应关系,本身并不构成根本性冲突,全球治理很可能成为促进当代中国政体转型的外部动力。(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王崇民,马永娇[10](2009)在《SGS:为全球化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全方位服务——访SGS集团全球食品业务副总裁Rob Parrish》一文中研究指出Rob ParrishSGS集团全球食品业务副总裁,兼任SGS美国消费品测试公司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食品检验、测试、二方审核和认证服务。Rob Parrish在SGS集团工作超过24年,曾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担任各类管理职务。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拓展食品业务期间,他非常成功的推广了"农场"养殖业质量保障计划。(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09年09期)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备受外界关注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9月10日,筹备叁年的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中美两国元首发来贺信。经过成功率只有3.7%的申请选拔,来自全球31个国家70所知名高校的110名学生齐聚清华园。他们将用一年的时间、全球化的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全球化困境下的国际秩序重构"全球问题青年论坛在我所举行[J].国际关系研究.2017

[2].邓晖.在中国培养影响世界的杰出人才[N].光明日报.2016

[3].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J].中国经济信息.2015

[4].林泰.与国际行政法的产生有关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全球化、全球治理的视角[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5].马万华.全球化、全球参与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关注的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6].朱新伟.全球最大问题:政治落后于经济全球化——张维为、陈平专访世界左翼思想家霍布斯鲍姆[J].社会观察.2012

[7].袁燕.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2

[8].裴森.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伦理——“普世价值”问题的理性省思[D].南京大学.2011

[9].吴铸新.全球治理与权威重构——兼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体制的转型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王崇民,马永娇.SGS:为全球化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全方位服务——访SGS集团全球食品业务副总裁RobParrish[J].食品安全导刊.2009

标签:;  ;  ;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论文-伊恩·戈尔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