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商务技术(四)电子商务CA/GDCS认证体系

浅谈电子商务技术(四)电子商务CA/GDCS认证体系

一、电子商务技术漫谈(之四) 电子商务的CA/GDCS认证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苏超[1](2014)在《“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文化惠民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传递到全国的每个角落,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信息鸿沟”。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至今已跨越12年,然公众对于文化共享工程的认识却存在严重不足,此外,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效果如何?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症结有哪些?其如何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本研究通过海量的文献材料系统分析、网上资源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广泛服务民众的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1)采用深度阅读并按照关键词、主题进行归类的方法对国内外374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2)通过对文化共享工程241期工作简报、4000余条主要新闻材料、国家历年来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山东省十余个市县服务点和国家中心部分工作人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对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3)采用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家数字文化网、31个省级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资源、中国国民休闲小康指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电视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的挖掘分析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4)以“心声·音频馆”与“上图讲座”两种资源的网上收听次数/观看次数为数据基础,分析公众对这两类资源的偏好程度;(5)在前面几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6)对国外相似项目进行分析;(7)进行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8)构建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分别是立足国家层面与基层的整体性研究,立足省级视角、市县视角、农村视角的实践研究,针对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源建设、版权问题等的专题研究。(2)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依据“建设”与“应用”的比重分为初步探索、普遍发展、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文化共享工程相关利益群体主要由提供决策与保障群体、实施监管群体、合作参与群体、用户群体构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的方式主要通过两条支路完成。(3)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体现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对消弭社会信息鸿沟的贡献,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贡献,微观层面主要变现为对国家公共数字资源的充实与对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贡献。(4)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制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三个维度。(5)本研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借鉴国外相似项目,对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战略设计:一是资源设计达到标准统一,二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设计达到系统全面;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的技术平台,以及搭建多元的、人性的、环保的服务终端;四是通过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多举措的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推广进行服务设计,实现“服务到人”的目标。(6)在文化共享工程顶层设计与已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建设、利用、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的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国内首次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有关见解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第二,论文采用“四象限图”分析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偏好程度,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陈澍[2](2013)在《基于PKI的电子彩票认证平台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依赖网络的程度逐渐加深。正如目前彩票行业中,使用电子彩票在互联网上进行投注已经成为趋势。由于彩票行业涉及彩民的金钱利益,并考虑到互联网的不安全性,在网上投注电子彩票过程中,如何保护网上投注涉及的彩民开户、投注、充值、提现、兑奖等业务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电子彩票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PKI体系、身份认证理论,结合数字签名技术和公钥加密算法,针对网上销售电子彩票过程中彩民信息遭到篡改或者彩民对投注信息抵赖等问题,构建一个基于PKI技术的电子彩票认证平台。在分析该系统中各部分的设计目标和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电子彩票认证平台的总体框架,并为电子彩票投注客户端与电子彩票认证平台的结合提出解决方案。本文针对该电子认证平台中的CA前置系统和客户端系统的功能、框架和电子认证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客户端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彩票投注客户端的实际需求,研究国密接口开发出一个客户端签名验证组件,以客户端组件的形式提供证书应用接口,实现证书的安装和申请、数字签名、不同设备中证书环境的读取等功能。此外,针对电子彩票投注客户端的需求,研究Silverlight技术和COM组件技术的融合使投注客户端能够在该认证平台上成功应用。在签名组件的基础上开发了Silverlight接口库,为电子彩票投注客户端提供证书相关操作的接口,最后对Silverlight接口库的接口功能进行功能性测试。

刘丹丹[3](2012)在《浅谈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介绍了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几种安全技术及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樊彦博[4](2012)在《基于PKI和数字水印的电子签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特别是随着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技术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中大量应用,电子文档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纸质文档成为最主要的信息传输媒介。但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使得电子文档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保证电子文档在传输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成为制约办公自动化技术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中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在OA领域中如何有效保证数字信息安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文对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和数字水印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密码学为基础的公钥基础设施是目前公认的解决数字信息安全的可行方案,它通过数字证书与数字签名技术来对电子文档提供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安全以及发送方不可否认等服务。本文设计的电子签章系统则是采用以PKI技术为基础的安全体系来对电子文档进行有效保护,但是电子签章系统作为在OA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软件产品,在保证电子文档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的同时,还需要对软件系统本身提供版权保护,所以本文采用数字水印技术来对解决系统版权保护的问题,防止签章图像被非法伪造,以保障授权用户的正常使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1)提出了一种将PKI体系、数字水印技术、USBKey智能设备等软硬件技术相结合的多重身份认证的电子签章系统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整体安全性高的电子签章系统,保证了授权用户的安全使用。(2)提出了采用基于GIF图像的数字水印技术方案,文章介绍了Gif-Shuffle算法,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对该算法的改进方案,最后详细阐述了改进的Gif-Shuffle算法在电子签章系统中的应用过程,防止签章图像被非法伪造。(3)研发了骑缝盖章、关键字盖章等功能模块,这些功能在电子签章系统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系统的使用范畴。

陈宽飞[5](2012)在《基于PKI的银行认证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与此同时信息安全也成为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网络的各种威胁中,身份认证、数据保密、访问控制等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在开放的Internet网络环境下完整、有效地传输敏感数据成了其中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PKI(公钥基础设施)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本文以宁波CA中心基于PKI的宁波银行数字认证项目为实践基础,分别论述了PKI系统的体系结构、相关标准以及发展状况,在项目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开发及实施等阶段对基于PKI的银行认证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论述了银行应用系统在使用PKI系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其中对关键节点、设计方案提出了改进措施,强化安全认证技术,并论述了在PKI认证系统开发中的两个核心即身份认证、安全传输,重点详细阐述了基于PKI技术的金融企业RA中心的设计思路及数据库构架,最后完成了基于PKI的认证系统的整体设计并在实际应用中部署实现。本系统中选用安全中间件是采用J2EE架构所开发的,系统后台采用C#开发实现,RA的系统架构与数据库设计基于数据库Oracle10i,基本实现了包括加密传输、以数字证书为身份认证介质,同时能够为银行的客户及员工提供身份认证。还能够为银行应用系统的安全提供支撑服务。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我们按照项目开发流程进行开发。在各个阶段进行过程中,我们注重文档的质量,在提高系统维护便利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基于PKI的银行认证系统的可靠性及与银行业务体系的切合度。

钟雄[6](2011)在《指纹识别技术在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对身份认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生物认证方式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指纹识别是一种先进成熟的生物认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认证,可以有效阻止资源的非授权访问,解决传统的基于信物和口令的认证方式所带来的因密码被遗忘或盗用而引起身份冒用等方面问题;满足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方便性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当前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研究指纹识别技术的重要理论与方法,设计了基于指纹识别的电子商务安全认证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对实际应用的测试分析证明了基于指纹识别的安全认证在电子商务认证系统中应用是可行的。本课题来源于某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需求,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指纹识别认证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通过对常用身份认证方式的分析比较,获知基于指纹识别的认证技术是未来身份认证的重要发展方向。(2)学习了指纹识别技术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包括指纹采集、图像处理、特征提取、指纹分类、指纹匹配过程的关键技术与典型算法。(3)通过对某电子商务企业交易流程的分析,反映了客户对网上交易安全的迫切需求,设计了基于指纹识别的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系统的解决方案。在认证过程中,用数字签名来保证指纹特征值不被非法用户所获得。(4)完成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流程设计及数据库的设计。(5)利用VB和Biokey SDK程序开发包完成了指纹登记与指纹比对的代码编写,并进行了测试,并对某企业应用了指纹识别安全认证方式后的交易流程做了分析,并通过客户与企业之间的转帐实例来验证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系统的实效性。

朱作义[7](2008)在《基于JSP/Servlet技术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希望能够通过熟悉的因特网来为手机提供更多扩展。因此,为了满足这样一个需求,手机增值服务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起来,它通过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在以往的手机增值服务中,通常是通过OTA(Over-the-Air Technology),即空中下载技术实现。这种方式往往受限于手机网络本身的局限性,网速慢、稳定性差等,限制了手机增值服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手机增值服务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种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电子商务平台技术,简称为Offline系统。该系统即兼容了原来的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OTA下载方式,又通过安装在客户机上的Client(客户端),可以使用数据线方式下载。该下载方式利用了互联网的高速性和稳定性,避免了原来手机网络的局限性。在本文提出的Offline系统中,针对实际的需求对现有的J2EE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JSP/ Servlet[1]技术的平台架构。通过JAVA技术,将文件加密后传输到客户端供手机下载,同时也可以由OTA下载。通过实际的测试运行,本文提出的Offline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并满足预定的目标,且可以比原有的OTA方式下载具有更好的性能。

周雪松[8](2006)在《无线电子支付平台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商务使用计算机网络,以电子信息交换的方式进行金融交易。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基石,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核心部分。无线电子支付就是利用无线通信手段,即利用手持式无线终端(包括手机、PDA和无线POS等非PC类终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手机)来完成电子支付,使电子商务的边界扩展至PC以外的无线终端,而为电子支付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无线电子支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基于手机的支付功能,在交易中提供对交易双方的安全认证方式,可以支持多种银行支付处理系统,把支付请求转化为银行内部支付交易。 如何利用J2ME最新技术和现有的基础,建立高效和安全的无线电子支付系统,推进无线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从无线电子支付平台入手,研究了无线电子安全基础,重点以手机实现银行卡支付系统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需求、基本功能、系统结构、网络结构、安全和认证的实现,并对无线电子支付实施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实践和讨论。 首先,本文介绍了J2ME的背景、发展历史和新功能,剖析了J2ME开发的优势和不足,得出如下结论:J2ME非常适合移动商务系统的开发,尤其是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无线支付系统的开发。 其次,本文介绍了电子支付所涉及的安全及认证技术,详细分析了身份认证技术和各类密码技术,还对电子支付协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然后,针对无线电子支付平台的安全和业务需求,作者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基于WAP和基于SMS两种无线支付安全解决方案所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J2ME/MIDP框架的全新的无线支付安全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兼顾当前无线网络环境以及无线终端的局限性,更为今后平滑过渡到3G打下基础,并使Server端大大减化,使无线和有线网络的Server端最终统一成为可能。 然后,作者根据基于J2ME/MIDP框架的无线支付解决方案,设计了无线支付平台架构模型。在该模型的设计与实现部分,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重点阐述了手机终端的设计和实现方式;2、在当前的无线网络环境下和真实手机终端上,作者利用第三方轻量级Java加密包实现了端到端的数据加密;3、根据支付交易实际情况,作者提出了无线电子支付的身份认证策略;4、对于该模型的安全性分析。 最后,在本文总结部分,作者强调指出基于J2ME/MIDP框架的无线支付系统必将是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

牛红惠[9](2005)在《电子商务的安全》文中研究表明 一、电子商务对安全的要求1.何确定通信中的贸易伙伴的真实性?常用的处理技术是身份认证,依赖某个可信赖的机构(认证中心-CA)发放证书,双方交换信息之前通过CA获取对方的证书,并以此识别对方。1997年5月,由Visa、MasterCard等联合推出,并得到IBM、Netscape、Microsoft、Oracle等公司支持的安

张前锋[10](2005)在《电子政务法研究》文中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电子政务的兴起是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信息全球化以及政府再造相呼应的。电子政务的重点在政务,其发展在带来公共管理变革的同时,也促使各国法律制度不断加以调整以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电子政务立法和研究方面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但是由于起点低等诸多原因,我国刚刚开始我国的电子政务立法进程。同时,我国学者关于电子政务和法律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十分薄弱,未能给予我国电子政务立法以应有的合理指导。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此,希望能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立法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全文共分十一章: 第一章内容为“电子政务及公共管理变革”。本章主要探讨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政府上网、办公自动化等相关概念的区别,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同时本章探讨了电子政务对传统公共管理的影响,认为电子政务重塑了公共管理理念,包括创新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法治政府理念、客户理念,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最后本章探讨了电子政务在国内外的发展,并指出了我国发展电子政务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内容为“电子政务对传统法律的影响”。在法律思维方面,本章认为电子政务导致了法制观念的偏离、法律术语的模糊等问题的产生。在立法方面,认为电子政务导致议会权力衰落、行政权力扩张、引发立法思路的转变,使行为的合法性判断变得困难,也带来请愿权的复兴。在执法方面,文章认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违法行为普遍性与多样性的难题,政府部门不得不建立一些新型的执法部门,同时执法行为从单方性转向交互性,从强制性转向非强制性,促使对公务的再认识。在司法方面,电子政务改进了司法体系,加大了司法机构之间的合作,同时促进了司法中的分野。 第三章内容为“电子政务法概述”。本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电子政务法的概念、主要内容、特点和功能。第二部分论述了电子政务法的目标模式和体例模式。在目标模式上,认为我国应兼顾监管与服务、效率和权利保护;在体例模式上,认为我国应采取统一立法的模式,同时加强单行法的制定。第三部分分析了电子政务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行政原则、公开参与合作原则、政府中立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弹性化原则。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电子政务法研究 2第四章内容为“电子政务立法概况”。主要介绍了国外电子政务立法的情况和我国近年来在电子政务立法方面的进展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主要任务是尽早制定电子政务基本法,消除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文化阻力,出台作为电子政务基础和前提条件的法律,促进电子政务的一体化并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等。第五章内容为“电子政务组织法”。在电子政务与行政组织法的关系中,总的要求是根据电子政务的发展建立弹性化的政府组织。电子政务促进了行政组织的电子化,要求成立电子政务主管部门,赋予其相应的职权并使之承担相应的职责。文章还对信息中心的法律地位、虚拟组织带来的法律问题、公共主体的多元化和临时组织做了论述。对于公务员制度,应当建立以“电子政府”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弹性人事制度,进行能级改革。第六章内容为“电子政务技术法”。主要论述了三方面的法律:电子政务标准法,指出我国电子政务亟待标准化,介绍了我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的组成、职责,并讨论了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的目标、原则;电子政务安全法,论述了加强电子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的原则、法律保障,建议建立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电子签名法,介绍了我国电子签名法的主要内容和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支持不足。第七章内容为“政府网站管理法”。作为推动电子政务的有利平台,政府网站应该发挥它的独特作用。政府网站的适用范围、管理模式都应加以研究,对政府网站应适用统一式、标准化管理,并保持政府网站的可用性。第八章内容为“电子政务信息法”。对电子政务信息进行立法是我国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必须健全政府资源管理体制,规范信息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政府信息,促进政务信息的公开并寻求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保障。第九章内容为“电子政务与公民权利保护”。公民权利至上是现代行政法律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以保护公民权利为价值目标。要保护公民的信息权,包括信息产权、信息平等权、信息自主权、信息自由权、信息救济权等。要加强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规范公共机构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存储、修改、传输和使用,还要注重对个人特殊数据的保护。第十章内容为“电子行政行为法”。本章讨论了电子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着重分析了电子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性;分析了电子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生效、

二、电子商务技术漫谈(之四) 电子商务的CA/GDCS认证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商务技术漫谈(之四) 电子商务的CA/GDCS认证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附图清单
附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设定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数字鸿沟
        二、文化信息资源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四、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研究相关理论
        一、知识沟理论
        二、文化权利
        三、文化传播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公共物品理论
        六、贫困文化理论
    第二节 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回顾
        一、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二、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评价分析
第三章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背景
        一、全球信息化给文化建设带来挑战
        二、国家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
    第二节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缘由
        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需要
第四章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
    第一节 初步探索阶段:十五时期
        一、建立试点
        二、启动应用
        三、全国推广
        四、初步探索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第二节 普遍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
        一、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
        二、与相关项目合作共建
        三、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
        四、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
        五、普遍发展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第三节 巩固提升阶段:十二五时期
        一、继续推进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二、服务新思路:拓展与深化
        三、统筹数字资源建设
        四、打造技术支撑平台
        五、巩固提升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第四节 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的系统分析
        一、建设流程
        二、国家政策影响及作用
        三、相关利益群体分析
        四、资源构成分析
        五、服务方式分析
第五章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效果与分析
    第一节 宏观层面:消弭社会信息鸿沟
        一、计算机设备增加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二、计算机技能培训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第二节 中观层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动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二、促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层级建设
    第三节 微观层面:充实文化资源,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一、充实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二、助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四节 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文化资源的偏好分析
        一、以“心声·音频馆”为例
        二、以“上图讲座”为例
第六章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一、从文献梳理中发现问题
        二、从建设过程与效果中分析问题
        三、从访谈资料中挖掘问题
        四、影响因素的确定
    第二节 国外相似项目介绍及分析
        一、美国:“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
        二、韩国:“信息网络村”(Information Network Village,INVIL)
        三、南非:“数字之门”(Digital Doorway)
        四、印度:“墙上之窗——学习站”(HiWEL-Learning Stations)
        五、日本:“无处不在网络计划”(U-Japan)
        六、英国:“文化在线”(Culture on Line)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
        一、设计导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二、设计主题:突出“标准、规范、反馈、社会化”
        三、资源设计:标准统一
        四、制度设计:系统全面
        五、技术设计:拓展利用
        六、服务设计:进村入户到人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未来发展实践指导
        一、指导原则:依据顶层设计与相关建设规划
        二、以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层级分布式互联网网站群
        三、以“服务年”为契机,实现数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建设
        四、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完善资源基础库
        五、以人才建设为中心,推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与工作队伍培训
    第五节 构建文化共享工程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A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问题汇总——96篇研究文献梳理
附录B 国家数字文化网——专题资源库
附录C 心声·音频馆资源
附录D 上海图书馆讲座回顾(2002年-2013年)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基于PKI的电子彩票认证平台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2 相关基础知识
    2.1 PKI相关知识
        2.1.1 PKI的体系
        2.1.2 SSL协议
        2.1.3 数字证书
    2.2 身份认证
        2.2.1 身份认证概述
        2.2.2 身份认证方式
    2.3 加密技术
        2.3.1 对称加密技术
        2.3.2 非对称加密技术
    2.4 消息摘要
    2.5 数字签名
    2.6 本章小节
3 电子彩票认证平台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认证平台系统框架设计
    3.3 CA前置系统设计
        3.3.1 系统设计框架
        3.3.2 系统功能设计
        3.3.3 接口设计
    3.4 客户端平台设计
        3.4.1 客户端总体设计
        3.4.2 客户端证书应用环境
        3.4.3 Silverlight接口库
        3.4.4 投注客户端与Silverlight接口库的集成
    3.5 本章小结
4 客户端平台的开发与测试
    4.1 投注客户端在客户端平台上应用的解决方案
    4.2 客户端组件的开发
        4.2.1 客户端COM组件开发
        4.2.2 客户端Silverlight接口库开发
    4.3 证书申请与安装功能的实现
    4.4 签名认证功能的实现
    4.5 认证客户端平台功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浅谈电子商务安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 黑客
    (二) 诚信问题
    (三) 假冒身份
    (四) 信息抵赖
    (五) 网络攻击
    (六) 信息安全
    (七) 计算机病毒
二、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讨论
    (一)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之一—信息加密技术
    (二)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之二——身份认证技术
    (三)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之三——网上支付平台及安全协议
三、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四、小结

(4)基于PKI和数字水印的电子签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子签章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电子签章系统的发展
        1.2.2 电子签章系统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2.3 电子签章系统相关产品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密码学基础与PKI公钥基础设施
    2.1 密码学基础
        2.1.1 密码学基本概念
        2.1.2 对称密码体制
        2.1.3 非对称密码体制
        2.1.4 哈希函数
    2.2 PKI体系
        2.2.1 PKI基本概念与组织结构
        2.2.2 认证中心CA
        2.2.3 数字证书
    2.3 PKI在电子签章系统中的应用
        2.3.1 PKI的优势
        2.3.2 PKI应用过程
        2.3.3 CryptoAPI及其函数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水印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
    3.1 数字水印技术概述
        3.1.1 数字水印技术的概念和特性
        3.1.2 数字水印系统的基本框架
        3.1.3 数字水印的分类与应用领域
        3.1.4 数字水印攻击及性能评估
    3.2 GIF图像格式
        3.2.1 GIF图像格式优缺点
        3.2.2 GIF文件结构
        3.2.3 GIF图像格式总结
    3.3 基于GIF图像的数字水印技术
        3.3.1 最低有效位替换技术
        3.3.2 颜色对技术
        3.3.3 重排调色板颜色次序技术
    3.4 数字水印技术在电子签章系统中的应用
        3.4.1 Gif-Shuffle算法及其改进
        3.4.2 版权认证保护应用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签章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电子签章系统概述
    4.2 电子签章系统组成
    4.3 电子签章系统使用模式
        4.3.1 本地模式
        4.3.2 网络模式
        4.3.3 优缺点比较
    4.4 电子签章系统数据库设计
        4.4.1 用户信息数据表
        4.4.2 签章信息数据表
        4.4.3 USBKey中数据表设计
    4.5 电子签章系统相关开发技术介绍
        4.5.1 COM/ActiveX组件技术
        4.5.2 VBA与Microsoft Word对象模型
        4.5.3 设计模式
        4.5.4 USBKey技术
        4.5.5 GDI+技术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签章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制章子系统实现与测试
        5.1.1 系统工作流程
        5.1.2 系统操作界面
    5.2 管理子系统实现与测试
        5.2.1 系统工作流程
        5.2.2 系统操作界面
        5.2.3 USBKey驱动接口介绍
        5.2.4 统一驱动接口模块
    5.3 客户端子系统实现与测试
        5.3.1 客户端子系统工具栏插件
        5.3.2 客户端子系统电子签章控件
        5.3.3 PKI模块
        5.3.4 数字水印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子签章系统部署与应用
    6.1 系统部署结构
    6.2 运行环境配置
    6.3 应用方案介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一 缩写词表
附录二 本文对应图表

(5)基于PKI的银行认证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1 PKI 体系综述
        1.1.2 PKI 体系的核心服务
        1.1.3 基于 PKI 的认证系统组成
    1.2 PKI 体系应用背景
        1.2.1 PKI 体系应用现状
        1.2.2 金融行业 PKI 应用现状
        1.2.3 目前主要的应用类型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 PKI 的银行认证系统相关技术
    2.1 密码技术
    2.2 安全中间件的开发技术
        2.2.1 中间件的主要功能
        2.2.2 中间件的特性
    2.3 数字证书技术
        2.3.1 数字证书结构
        2.3.2 数字证书签发
    2.4 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技术
        2.4.1 身份认证技术
        2.4.2 访问控制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行认证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3.1 认证系统的需求分析
        3.1.1 系统的性能需求
        3.1.2 系统功能性需求
        3.1.3 认证系统业务流程
    3.2 认证系统的流程设计
        3.2.1 CA 的类型
        3.2.2 系统流程设计
    3.3 系统的其它设计
        3.3.1 RA 管理系统模块划分
        3.3.2 数据库表功能设计
        3.3.3 系统界面设计
        3.3.4 RA 设计小结
    3.4 客户端证书载体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PKI 的银行认证系统的实现
    4.1 CA 的实现
        4.1.1 CFCA 证书服务
        4.1.2 RA 管理系统实现
        4.1.3 本地 CA 算法实现
    4.2 其他辅助设计实现
        4.2.1 系统权限控制
        4.2.2 数据安全措施
        4.2.3 网络安全措施
    4.3 项目管理工具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认证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环境要求
        5.1.1 软件要求
        5.1.2 硬件要求
    5.2 验证方法
    5.3 系统测试结果
        5.3.1 性能测试结果
        5.3.2 系统功能验证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指纹识别技术在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指纹识别及关键技术
    2.1 概述
    2.2 指纹的特征
    2.3 指纹识别原理
    2.4 指纹识别的关键技术
        2.4.1 指纹采集设备介绍
        2.4.2 图像预处理
        2.4.3 指纹特征提取
        2.4.4 指纹分类与检索
        2.4.5 指纹特征匹配
    2.5 小结
第三章 常用身份认证方式的分析
    3.1 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的实现
    3.2 数字签名
    3.3 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方式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指纹识别的安全认证系统解决方案
    4.1 需求分析
        4.1.1 认证实例分析
        4.1.2 指纹认证的可行性分析
        4.1.3 系统功能需求
    4.2 系统分析
        4.2.1 系统工作模式
        4.2.2 身份认证协议
        4.2.3 支付认证协议
    4.3 系统设计
        4.3.1 网络拓朴结构
        4.3.2 系统架构
        4.3.3 客户端设计
        4.3.4 服务器端设计
        4.3.5 数据库设计
    4.4 系统实现
        4.4.1 开发工具与环境
        4.4.2 代码编写
        4.4.3 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4.5 系统测试与应用
        4.5.1 系统测试
        4.5.2 系统安全性分析
        4.5.3 系统应用实例——转帐过程
    4.6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JSP/Servlet技术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Offline平台系统结构研究
    2.1 B/S 结构与C/S 结构的研究
        2.1.1 C/S 结构研究
        2.1.2 B/S 结构研究
    2.2 Offline 平台结构研究
    2.3 Offline 安全性研究
        2.3.1 数据加密技术
        2.3.2 协议技术
        2.3.3 身份认证技术
        2.3.4 网上支付平台及支付网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ffline平台客户端设计
    3.1 系统结构设计
    3.2 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ffline平台系统服务器端设计
    4.1 服务器端的设计目标
    4.2 开发语言与工具
        4.2.1 开发技术介绍
        4.2.2 开发工具介绍
    4.3 平台的总体设计
    4.4 平台的数据库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Offline平台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1 平台的基本流程
    5.2 在线购物模块设计
    5.3 后台管理模块设计
        5.3.1 系统管理模块
        5.3.2 资源管理模块
        5.3.3 手机管理模块
        5.3.4 帐务管理模块
        5.3.5 报表管理模块
    5.4 平台安全设计
        5.4.1 安全风险分析
        5.4.2 安全风险策略
        5.4.3 安全目标
        5.4.4 系统运行安全维护
    5.5 短信模块设计
    5.6 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无线电子支付平台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无线电子商务背景
    1.2 无线电子支付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构成
第二章 J2ME的发展
    2.1 引言
    2.2 J2ME的系统结构
        2.2.1 J2ME是什么
        2.2.2 J2ME总体架构
        2.2.3 J2ME在各种Java版本中的定位
    2.3 J2ME能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的新功能
    2.4 J2ME开发的不足与优势
        2.4.1 J2ME开发的不足
        2.4.2 J2ME开发的优势
    2.5 MIDP应用程序的编写
        2.5.1 MIDP的UI
        2.5.2 MIDP的API
        2.5.3 什么是MIDlet
第三章 电子支付安全及认证技术
    3.1 电子支付安全基础
        3.1.1 电子支付安全威胁
        3.1.2 电子支付安全需求
    3.2 网络安全
        3.2.1 身份认证技术
        3.2.2 访问控制技术
        3.2.3 防火墙技术
        3.2.4 安全审计技术
    3.3 密码技术
        3.3.1 对称密钥加密技术
        3.3.2 不对称密钥加密技术
        3.3.3 混合密码技术
        3.3.4 摘要算法
        3.3.5 数字签名
        3.3.6 数字信封
    3.4 电子支付协议
        3.4.1 SSL协议
        3.4.2 SET支付协议
        3.4.3 SSL与SET的比较
第四章 无线电子支付的安全解决方案和需求分析
    4.1 无线电子支付的安全需求和现有解决方案背景
        4.1.1 基于WAP的无线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
        4.1.2 基于SMS的无线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
        4.1.3 两种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4.2 基于J2ME/MIDP2.0无线解决方案
    4.3 无线电子支付的业务需求
        4.3.1 无线电子支付的时效性
        4.3.2 无线电子支付的基本手段
        4.3.3 无线电子支付的基本模块
        4.3.4 统一的接入接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线电子支付的平台设计
    5.1 无线电子支付的平台设计
        5.1.1 角色定义
        5.1.2 用例视图
        5.1.3 消费者支付和明细查询用例顺序互视图
        5.1.4 无线支付平台总体网络结构
    5.2 手机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5.2.1 客户端流程设计
        5.2.2 MIDlet主程序设计
        5.2.3 手机客户端的运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线电子支付的实现关键问题和分析
    6.1 无线电子支付实现中的问题
        6.1.1 网络接入问题
        6.1.2 网络函数问题
        6.1.3 HTTPS连接问题
    6.2 端到端的数据安全
        6.2.1 处理摘要
        6.2.2 生成DSA密钥对
        6.2.3 生成DSA签名
        6.2.4 验证DSA签名
        6.2.5 生成RSA密钥对
        6.2.6 获取RSA签名
        6.2.7 验证RSA签名
        6.2.8 性能问题
    6.3 无线电子支付的身份认证策略
    6.4 无线电子支付平台的安全性分析
        6.4.1 保密性
        6.4.2 完整性
        6.4.3 可认证性
        6.4.4 不可否认性
        6.4.5 可用性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电子政务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电子政务及公共管理变革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特征
        (一) 电子政务的概念
        (二) 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二、电子政务对传统公共管理的影响
        (一) 重塑公共管理理念
        (二)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三) 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四) 促进政府流程再造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
        (一)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述
        (二)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
        (三)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电子政务对传统法律的影响
    一、电子政务与传统法律思维
        (一) 法制观念的偏离
        (二) 法律术语的模糊
        (三) 防止对技术的过分信任
    二、电子政务对传统立法的冲击
        (一) 议会权力衰落,行政权力扩张
        (二) 动态化的法制环境下的立法思路转变
        (三) 请愿权
        (四) 行为的合法性判断
    三、电子政务对传统执法的冲击
        (一) 违法行为普遍性与多样性的难题
        (二) 新型执法部门的建立
        (三) 执法行为从单方性转向交互性
        (四) 执法行为从强制性转向非强制性
        (五) 执法行为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执行公务的再认识
    四、电子政务对传统司法的冲击
        (一) 改进司法体系
        (二) 加大司法机构的合作
        (三) 司法中的分野
第三章 电子政务法概述
    一、电子政务法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一) 电子政务法的概念
        (二) 电子政务法的主要内容
        (三) 电子政务法的特点
        (四) 电子政务法的功能
    二、电子政务法目标模式和体例模式
        (一) 电子政务法的目标模式
        (二) 电子政务的体例模式
    三、电子政务法的主要原则
        (一) 依法行政原则
        (二) 公开、参与、合作原则
        (三) 政府中立原则
        (四) 诚实信用原则
        (五) 弹性化原则
第四章 电子政务立法概况
    一、国外电子政务立法概括
        (一) 美国
        (二) 欧盟
        (三) 日本
    二、我国电子政务立法
        (一)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概况
        (二)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 电子政务组织法
    一、电子政务与行政组织
        (一) 行政组织的电子化
        (二) 电子政府的主管部门及其职权职责
        (三) 信息中心
        (四) 虚拟政府组织
        (五) 公共主体的多元化
        (六) 临时组织
    二、电子政务与公务员法
        (一) 建立以“电子政府”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二) 建立弹性人事制度
        (三) 能级改革
第六章 电子政务技术法
    一、电子政务标准法
    二、电子政务安全法
        (一) 安全、成本、效率的权衡
        (二) 电子政务安全的行政法保障
        (三) 安全管理体系
    三、电子签名法
        (一) 我国电子签名法的主要内容
        (二) 我国电子签名法的不足
第七章 政府网站管理法
    一、明确政府网站的适用范围
    二、政府网站的管理模式
    三、实行统一式、标准化管理
        (一) 规范政府网站域名的使用
        (二) 规范政府网站的主要内容
        (三) 规范政府网站的日常管理
    四、保证政府网站的可用性
    五、政府网上信息的发布
        (一) 网上信息公开的特点
        (二) 网站应实行协议式信息共享
        (三) 政府网站上网发布信息应遵循统一的要求
第八章 电子政务信息法
    一、健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二、信息开发、利用和管理
        (一) 信息开发
        (二) 政务信息的法律保护
        (三) 政务信息的利用
        (四) 政务信息公开
    三、信息安全
        (一) 确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理念
        (二) 构建完备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三) 强化信息安全法律效率
        (四) 主动融入国际信息安全的法律体系
第九章 电子政务与公民权利保护
    一、信息权
        (一) 信息平等权
        (二) 个人信息知情权
        (三) 信息自主权
    二、隐私权保护
        (一) 设立数据保护机构
        (二) 公共机构收集、存储、修改、传输和使用个人数据的有关规定
        (三) 个人特殊数据的保护
第十章 电子行政行为法
    一、电子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二、电子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一) 电子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二) 电子行政行为的生效
        (三) 电子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
    三、电子文件
        (一) 电子文件与书面文件
        (二) 电子文件的适用
        (三) 电子公文的保存
    四、自动化行政行为
        (一) 自动化行政行为的法律性质
        (二) 自动化行政行为的应用范围
        (三) 特殊规则
第十一章 电子政务监督法
    一、传统行政监督的难点
        (一) 社会监督的弱化
        (二) 行政机关的虚拟化和多元化
    二、技术、道德、法律共同规制的监督机制
        (一) 电子政府行政的技术规制
        (二) 电子政府行政的道德规制
    三、电子政务与行政复议
        (一) 电子化政府将为行政相对方提供更为迅捷有效的救济手段
        (二) 电子政务与行政复议范围
        (三) 电子政务与行政复议管辖
    四、电子政务与行政诉讼法
        (一)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问题
        (二) 电子证据问题
        (三) 法官能力
    五、电子政务与国家赔偿法
        (一) 电子政务与国家赔偿要件
        (二) 求偿对象与追偿主体
        (三) 电子政务与国家赔偿范围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一) 着作类
        (二) 期刊论文类
        (三) 网络类
    二、外文类
后记

四、电子商务技术漫谈(之四) 电子商务的CA/GDCS认证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 苏超. 南开大学, 2014(07)
  • [2]基于PKI的电子彩票认证平台设计与开发[D]. 陈澍.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3]浅谈电子商务安全技术[J]. 刘丹丹.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4]基于PKI和数字水印的电子签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樊彦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10)
  • [5]基于PKI的银行认证系统设计[D]. 陈宽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6]指纹识别技术在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的应用研究[D]. 钟雄.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7]基于JSP/Servlet技术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D]. 朱作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7)
  • [8]无线电子支付平台的设计[D]. 周雪松. 华东师范大学, 2006(04)
  • [9]电子商务的安全[J]. 牛红惠. 金融经济, 2005(18)
  • [10]电子政务法研究[D]. 张前锋. 中国政法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浅谈电子商务技术(四)电子商务CA/GDCS认证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