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营销:一种新的盈利方式

多渠道营销:一种新的盈利方式

一、多渠道营销:新的赢利手段(论文文献综述)

胡永仕[1](2020)在《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零售的快速发展严重冲击实体零售,同时由于网络零售在顾客体验、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物流效率等方面的固有缺陷及互联网普及所带来的用户增长和流量红利逐渐萎缩,网络零售也面临增长"瓶颈"。如何取长补短、互动创新、融合发展成为摆在实体零售企业和网络零售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零售业态变迁与零售业态创新、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多渠道与全渠道零售协同发展及互联网条件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从实体零售生态系统与网络零售生态系统的比较分析,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路径及隔断机制等方面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

韩珂[2](2020)在《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日趋旺盛的居住租赁需求和鼓励开放的住房租赁政策催生了长租公寓这一朝阳产业。房企出于响应国家政策、自身转型升级需求的考虑,开始创立集中式长租公寓品牌。但是房企跟随长租公寓市场自发形成的粗放式盈利模式不可持续、仍不明晰。目前长租公寓相关研究多集中在运营模式、融资模式等方面。长租公寓盈利模式虽占有一定热度,但相关研究多就事论事、缺乏理论工具支撑,系统、深入性的研究有待加强。在现实困境和理论不足的双重需求下,本文聚焦于房企背景的集中式长租公寓运营商,充分运用模块化理论、扎根理论等理论,以构建普适性的集中式长租公寓盈利模式模块化理论框架和明确各界面模块的实现路径为阶段任务,展开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研究,为长租公寓运营商开发运营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1)探索性的引入扎根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集中式长租公寓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提炼出盈利模式要素内在范畴,并基于模块化思想,梳理盈利模式系统内部结构,将其划分为“价值获取”、“产品服务设计”、“用户运营”三大界面模块,最终构建了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意义的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概念模型,深度挖掘了其内涵与模块作用,揭示了其属性特征和逻辑联系以及价值规律,为后续进行三大界面模块下的细化设计和打造发展轴线提供理论框架。(2)为明确构建的盈利模式中“价值获取”模块的实现路径,本文借助利益相关者、价值链等理论,从利益相关者关系、收入分配模式、价值获取保障三方面关键要点对其分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价值链分析等方法探讨该模块的价值获取的组织是谁、如何对获取到的价值进行分配、如何避免价值滑移等问题。(3)为打造构建的盈利模式中“产品服务设计”模块的发展轴线,从产品开发思路、收益来源、产品定价体系三方面对其进行内在内容生产与外在价值表现深度挖掘,以平台思维、特征价格法、SPSS分析法为抓手,确立产品三大目标的平衡思路,拓展收益来源,建立差异化、动态化、整体化的产品定价体系。(4)为细化设计盈利模式中的“用户运营”模块,引入客户生命周期理论,形成了客户获取、客户保持的客户经营逻辑。以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为度量标准,建立了集中式长租公寓客户获取流程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稳定为目标的客户保持动态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客户保持策略体系。(5)选取龙湖冠寓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价值获取”、“产品服务设计”、“用户运营”三大模块构建其盈利模式,进而为冠寓运营策略提供优化建议。该论文包括图47幅,表34个,参考文献144篇。

陆倩倩[3](2019)在《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策略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食醋行业的竞争也出现了新的局面。尤其是在生产与销售出现不平衡的状态下,食醋行业的销售渠道的重要性尤其突出,甚至不亚于产品本身。然而目前,还是有许多生产和销售醋的企业采取相较现在已经落后的传统销售渠道策略。这样实际导致了许多问题,不仅容易产生高交易成本,也无法满足当前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恒顺醋业作为我国食醋市场上占有率最大的企业,在销售渠道方面就存在明显的不足,不仅对恒顺醋业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甚至已经影响了整个食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恒顺醋业的销售渠道策略改进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恒顺醋业销售渠道为研究对象,在理清食醋行业竞争环境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策略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的改进方案,最后针对具体的改进策略,建立了恒顺醋业销售渠道改进的保障体系。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恒顺醋业,以及类似的相关企业销售渠道策略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姚舜毅[4](2019)在《SQ运动服装公司商业模式改进研究》文中认为运动休闲服装行业作为传统产业,也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行业,在过去几年间,传统运动休闲服装行业经历着转型升级的阵痛。但随着国家鼓励实体经济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运动休闲服装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文正是在这个背景对运动休闲服装行业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促使案例公司能够通过转型升级的契机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服装行业和企业商业模式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对SQ公司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以及行业环境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再通过SQ公司内部环境的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公司所处环境的情况。结合SQ公司所处的环境,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对SQ公司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魏朱六要素模型对SQ公司的商业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发现SQ公司存在的商业模式问题。在上述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SQ公司商业模式的改进方向和重点,为下文商业模式改进提供基础。最后,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改进重点,从公司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以及企业价值等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提出SQ公司可以通过建立“运动休闲装备生产和定制综合服务”为基础的综合服务平台来改进其自身的商业模式,并对其相关交易主体进行了优化。为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笔者也通过商业画布法对SQ公司新旧商业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新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另外,为确保改进方案顺利实施,笔者根据与SQ公司高层的探讨和访谈的记录,对公司商业模式改进提出实施保障方案,主要在公司资金保障、机构调整、员工结构优化和绩效考核上进行优化。通过上述的研究,笔者一方面希望能给SQ公司商业模式改进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同行业的企业提供改进方案和思路。

王百娣[5](2019)在《新媒介文学生成与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托日新月异的数字化互联网技术通过多媒体终端实现海量信息即时、互动、共享传播的“新媒介”,作为催动中国当代文学转型的技术引擎和人类与文学互动的新渠道,构建出以网络文学为主体的新媒介文学样态,不仅在中国当代文学场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以往依托机械印刷媒介为主的传统文学构成文学基本的现实关系,而且凭借其海量的生产与传播规模正在向中国当代文学场的中心移动,推动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格局的新变。在新媒介文学的盛宴狂欢下,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媒介学派的媒介观以及国内学者单小曦、欧阳友权等人的媒介文艺学理论为新媒介文学生成传播的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在这里,媒介的技术性、讯息性、人的延伸等特征孕育了新媒介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媒介存在论的视域下,新媒介文学在生产机制、传播秩序等方面衍生出种种新变,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或传统精英文学的种种不同乃至博弈,其中也蕴藉着诸多或技术性或文学性、或创新或困顿等的特点、规律。首先,新媒介文学文本书写模式的突出特征是虚拟性,它呈现出与中国文学传统包括现代文学传统形态的诸多迥然不同或转型新变。它以解构性的虚拟现实技术重塑了传统文学中的现实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关系,构筑了一种幻想世界的抽象空间;它以消解教化与消解精英的通俗性诉求表现了当下社会市民心态的类型化、游戏化体验;同时也以图文并陈的影像化叙事带来了复合符号文本形式的新鲜的视觉性冲击,以感性生命的世俗化审美带来了“草根性”的快感性娱乐体验。其次,新媒介文学以其开放性的运行秩序分化、重组了传统文学的生产机制。媒介的技术性、媒介性等特征一方面促成了创作主体的嬗变新生和文学权力话语的媒介性营造,开拓了文学生产空间的变革;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文学产业化生产的媒体性商业资本介入,导致了创作者、经营者、阅听者共享共赢的文学创作平台的转型升级。从而也引发了文学评估体系的标准重构和文学生存样态的媒介性发展,引发了文学文本叙事的写作变迁和文学类型模式的媒介性通俗化发扬。再次,新媒介文学以其共时性的实时交互效应重建了文学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效果。它通过文学网站、移动终端等传播路径的机制构建,实现了文学载体平台的移动化、社交化,实现了亲民效果、导向传播等有效传播;它从受众群体的多种需求变化出发,通过“读者的文本”来展开文学交往关系的互动性,实现了情感诉求的弥补性、自我发展的大众化等方面的文学挑战和世俗化追求。这种“受众本位”的能动传递使文学生产传播呈现出一种“超文本”的蜕变,如受众身份的不断衍生和受众欲望的反向辐射等内在特质的变化生成了文学话语权力的多元改观,影响了文学审美鉴赏的接受和文学意义的解读。最后,如何面对新媒介文学的勃勃生机和窘迫困境,如何让新媒介文学资源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两者之间进行积极地兼容互补,是令人深思的。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新媒介文学的价值是历史性的革命性创新,它以多介质的新媒介技术创造了文学生产传播机制的大众化勃兴,以多渠道的产业链创造了文学文本优化增殖的最大化开发。另一方面,新媒介文学的文学本体性存在着诸多的迷失错位,它表现在生产链条方面的商业化、功利化,写作模式方面的公式化、套路化以及诸多的盗版抄袭等的“顽疾”,都较为突出地显示出文学创作的主体虚位、文学文本的文学性消解和文学生产秩序的混乱失度。那么,我们就应该深入思考并进一步地明确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共存共荣发展的探索之路:两者优化整合的基本立场是不容置疑的,中国文学数千年延续下来的文学传统及其内涵永远是本体性的主体存在,新媒介文学生态发展的道路及其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是任重而道远的,诸如,媒介性文学存在的工具载体和文化观照的理性制约、数字化文学形态的技术优势和艺术规律的理论审视、技术性“祛魅”与文学本位“原点”的坚守博弈等与生产机制的完善、批评体系和文学主体的强化等相关的问题,并提出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终将互为媒介、互为内容、和谐共生,共同构筑文学健康有序生态的必由之路。

黄小川[6](2019)在《新零售环境下实体零售盈利模式研究 ——以国美零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零售作为消费者主要的购买形式,在商品总销售额中占很大的比例。从现阶段发展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因此,零售业的健康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商的崛起使实体零售业遭受冲击己成为共识,新零售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标准,适时转变关注于利润要素的盈利模式就成为企业取胜的关键,因此探讨实体零售在新零售环境下合适的盈利模式迫在眉睫。传统电商己在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为解决传统实体零售商如何在盈利模式上转型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新零售环境下实体零售的盈利模式,通过研究进一步达到促进零售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在盈利模式和新零售方面的文献资料,对相关理论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解释了新零售与盈利模式的含义,例举了实体零售几种主要的盈利模式,研究了实体零售盈利模式的发展变化和特点,发现在新零售环境下实体零售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实体零售的弊病。正值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如何扬长避短,重现实体零售的辉煌是关键,因此立足传统实体零售商要转变现有盈利模式的思想,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家电零售规模较大的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零售”)作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概况出发分析其盈利模式的五要素,并通过对比分析法,对比2009年-2017年涵盖传统模式期、过渡期、新型模式期三个阶段的财务指标、对比其竞争对手,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国美零售现行盈利模式在新零售环境下的优势与劣势,深入探究国美零售现阶段面临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关键难题并找到问题根源以寻求解决对策,借此给其他实体零售企业选择盈利模式提供新思路。

王萌[7](2019)在《工商银行S分行对公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蓬勃发展,资本市场涌现出大量沉淀资金。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利差赢利模式的赢利空间越来越有限,赢利能力明显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公理财业务优于一般存款业务,更能迎合市场需求,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必争业务,利润在商业银行业务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但是,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对公理财产品差异化不足,同质化十分严重,同业竞争压力很大;加之互联网金融业的冲击,更使得商业银行在对公理财业务营销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限制其业务发展与获利能力。因此,针对商业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和商业价值。本文以工商银行S分行对公理财产品营销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企业基本信息与营销状况,摸清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对公理财业务市场占有率、组织架构、从业人员基础信息、管理体系等情况,发现其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联系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归纳法、案例分析法与图表分析法,采集、处理、分析有关数据,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和微观环境要素分析等方法,分析出工商银行S分行目前仍处于理想的市场环境中;借助SWOT分析工具,探索出了企业在该业务上应当采取扩张型的发展战略,在战略指引之下,重新进行顾客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精准确立面向中高端客户群体的目标市场定位。围绕市场定位,制定了专属对公理财产品营销组合策略,在产品属性上,打造专属特质,树立独树一帜的高端品牌形象,相应也大大提高产品收益水平与服务质量;大幅提高起购金额及递增金额,提高产品购买门槛,根据不同产品或产品组合确定手续费等相关费率;加强渠道整合力度,建立营销传递机制,形成对公客户经理、网点直销、网上银行、手机或网络客户端等多渠道分层次递进营销的合力;并综合运用了广告、公共关系、营销推广与人员推销等整合营销传播手段;最后提出策略实施保障措施。该论文紧密结合了 S分行对公理财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业务经营实际,其研究成果对于商业银行开展对公理财产品营销组合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莫柏旭[8](2019)在《NK公司的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小微企业基数庞大,分布广泛,是技术创新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大意义。但小微企业的发展历程短,规模实力不足,人才和技术缺乏,营利能力弱,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为此政府非常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推出了各项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小微企业成长。NK公司在企业划分标准上归类为小微企业,随着近年来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环境的改变,业绩一直停滞不前,面临着诸多营销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NK公司的营销管理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NK公司的营销发展现状和宏微观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发现NK公司存在着诸多小微企业相类似的营销问题,如营销观念落后、营销规模和实力不足、资源和人才紧缺、管理水平低等,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随后,针对NK公司现存的营销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原目标市场需求饱和,NK公司应按多样化的标准进行市场细分,进而结合细分市场需求特点和自身资源实力的优劣势,集中力量聚焦性地开拓有比较优势的细分市场。除了对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策略进行调整优化,NK公司还应以价值创造的理念指导营销,加强对外合作,积极与外界建立营销战略联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优越的客户价值最大化共创和传递。最后,分别从营销观念、营销管理、结构流程、人才、激励及培训等方面着手,提出营销保障措施,以解决NK公司所遇到的非营销策略问题和减少营销实施中的阻碍,保障营销战略与策略得以顺利落实。另外,营销保障措施能提高NK公司整体运营的效率和流程协同性,增强了客户价值在企业内外部的创造和传递,对NK公司实施价值链及价值网营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上,本文在传统的营销范式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和价值网的营销视角补充,并结合了小微企业的特征,对传统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进行了部分适应性调整,丰富了现营销理论。在实践上,能为NK公司解决当前的营销问题,同时也能为其它小微企业提供营销参考。

侯顺[9](2019)在《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影视文化生产活动开始于1895年,经过了 100多年的发展,进入当下的网络时代,传统影视产业升级为网络影视产业,出现了新的产品和新的现象。网络影视产业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结果,对其进行研究,既有艺术审美价值和理论意义,又有产业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1995年,尼葛洛庞帝在《Being Digital》(《数字化生存》)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趋势和应用,阐明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并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新的思维及生活模式。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32年过去了,如尼葛洛庞帝预测的一样,互联网给人们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和生存方式,也对产业经济市场带来升级和变革。本文即是对网络影视产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引入历史学、影视学、传播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视角,采用原理演绎与比较分析、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地梳理了网络影视产业从溯源、萌芽、诞生到发展、壮大的产业基础、时代背景、历史脉络、产业格局等;从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比较、总结一般生产规律,总结归纳部分网络影视企业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对策。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重点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第二章至第七章中。其中,第二章对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范畴等基本问题做了交代。第三、四章是历史研究,从历史学角度,追溯传统影视产业对网络影视产业的历史渊源,建构网络影视产业的历史进程。第五、六章是现实研究,主要对网络影视产业的现状格局、典型企业进行具体分析;第七章主要对网络影视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第一章绪论,明确研究的意义、现状、内容、理论、方法、基本概念及主要创新点等。绪论首先阐释了研究意义,网络影视产业作为网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新兴业态之一,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和喜爱,将网络影视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来进行研究,对历史学、影视学、产业学、传播学等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对网络影视企业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其次,在对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论文的主体内容、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第二章是对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问题阈进行分析,这是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基本问题。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影视产业是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典型代表,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依赖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影视产业往前发展。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可以追溯为科技与文化的深度关联性,具体的历史阶段表现为网络科技与影视产业的关联,这种关联是网络影视产业产生、发展的基础,也促使网络科技与影视产业的协同并轨发展,而与网络影视产业相关的活动及其规律都属于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范围。第三章是对传统影视产业历史发展的追溯,网络影视产业脱胎于传统影视产业,而且在网络影视产业出现之后,传统影视产业并未消亡,而是继续发展。本章主要通过追溯影视产业的历史渊源,阐明其艺术属性和科技属性等本源性问题。从时间轴来看,影视文化生产活动远早于文化产业概念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产生,在网络科技出现之前,影视艺术的生产活动、产业形态就非常丰富,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影视娱乐产品。随着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更加明显;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网络影视产业活动,影视产业的科技属性又开始凸显,因此,对网络影视产业的研究要从研究传统影视产业开始。同时本章还分析了传统影视产业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中国共有53处世界物质遗产,和40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这些遗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是具有高价值、稀缺、无法仿制、难以替代的宝贵财富,但是当下的网络影视产业对这些优质资源的利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第四章对网络影视产业的发展进度进行了全景性历史建构。通过考量影视文化活动、文化产业、网络技术的产生时间,提出是进入21世纪后,影视产业与网络技术交叉融合到一定程度,网络影视产业才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在2001年8月出现的网络VOD服务,可以视为网络影视产业的萌芽,之后陆续上线众多影视网站,虽然在后期的发展中,网站的盈利方式、业务重点各不相同,但影视制作依然在网站业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8年里,网络影视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梳理我国网络影视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野蛮生长期、行业调整期、行业发展期、快速成长期四个历史阶段。网络影视产业是影视产业发展到网络历史阶段的产物,网络大电影、微电影、微电视剧、网络直播等“网生”影视产品是对传统影视产品的发展。而且,随着网络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融合进入更深层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产品新形式出现。第五章是对网络影视产业市场格局的分析。在发轫之初,乐视、酷6等影视网站争先上线,快速抢占影视资源,经过多次洗牌之后,很多网站悄然退走,只有少数网站在互联网巨头BAT的支持下,得到了新的发展。从整体来看,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在长视频领域形成了以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为主的“三国鼎立”格局;在短视频平台领域,则形成了以抖音、快手、秒拍等为主的“战国时代”状态,竞争也异常激烈。与此同时,长、短视频平台交叉布局,网络直播后来居上,传统影视文化企业发力突围,成为中国网络影视行业格局的变量。第六章是选取了网络影视企业的典型代表进行分析。优酷形成了围绕电商的泛娱乐生态、爱奇艺形成了围绕IP的泛娱乐生态、腾讯视频形成了围绕细分的泛娱乐生态、乐视视频形成了垂直发展的泛娱乐生态、芒果TV形成了网台融合的泛娱乐生态、快手与抖音短视频形成了围绕社交的娱乐生态,虎牙直播与斗鱼TV形成了围绕游戏的娱乐生态。第七章主要研究了网络影视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发展对策。当下,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到跑马圈地的行业格局洗牌之后,网络影视企业开始全面竞争。在网络影视产业的后竞争时代,出现了内容主题趋向主流文化、生产制作趋向版权自制、传播渠道趋向多屏互动、赢利模式趋向多样付费等趋势。网络影视产业需要在内容制作上求精、资源利用上求深、商业模式上求变、产业格局上求新,才能在泛娱乐时代立于不败之地。1985年,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美国人尼尔·波兹曼出版了他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的《娱乐至死》,书中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表达了自己的预见和担忧,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在该书中,波兹曼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令人深省。34年过去了,当时的观众并没有“娱乐至死”,而当下,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又将“娱乐”推向了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征程上,尼尔·波兹曼所担忧的电视时代已过去,但是新的娱乐载体电脑、平板、手机,甚至网络电视,又相继出现,而网络影视生产内容,网剧、微电影、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直播节目等也的确是在推动着人类的娱乐进程,历史似乎依然朝着波兹曼先生设想的“至高至死”的方向发展,娱乐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但“娱乐至死”依然需要避免。因此,尼尔·波兹曼的警示在当下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网络影视产业的发展也要预防这种可能。

付虹[10](2019)在《携程旅行网网络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旅游业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经济的主导,人们的旅游需求也愈发强烈。现如今,互联网无处不在,网络营销也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携程旅行网作为在线旅游企业的领头羊,占据50%以上的在线旅游市场份额,2018年度交易额达7250亿元人民币。但是近几年涌现了大量的竞争企业,携程网在形势日益变换的在线旅游市场中如何选择合理的网络营销策略,保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携程网不可逃避的问题。本文中对携程网网络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的研究是基于营销组合4P理论和网络整合营销理论。本文首先对携程网的发展历史、组织结构、盈利模式和主要业务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携程网网络营销的环境进行分析并进行网络营销SWOT分析,并分别从营销组合4P理论和网络整合营销理论对携程网使用的网络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且提出了携程网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其次本文设计问卷对消费者关于在线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对网络营销推广方式的偏好进行调查,总结出了携程网当今采取的网络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网络营销策略的优化方案。最后,为了保证网络营销优化方案的顺利实施,本文从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自有营销数据平台、建立营销效果评价指标、资金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了实施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二、多渠道营销:新的赢利手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渠道营销:新的赢利手段(论文提纲范文)

(1)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零售业态变迁与零售业态创新
二、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
三、多渠道与全渠道零售协同发展
四、互联网条件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
五、“互联网+”背景下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研究展望
    (一)实体零售生态系统与网络零售生态系统的比较分析
    (二)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三)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的路径
    (四)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的隔断机制

(2)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概念界定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构建
    2.1 扎根理论适用性分析
    2.2 扎根研究设计
    2.3 扎根理论编码过程
    2.4 概念模型构建
    2.5 本章小结
3 价值获取模块分析
    3.1 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构建
    3.2 收入分配模式决策模型构建
    3.3 价值获取保障体系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产品服务设计模块分析
    4.1 产品开发思路
    4.2 产品收益来源确定
    4.3 产品定价体系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用户运营模块分析
    5.1 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思路
    5.2 客户获取流程管理体系构建
    5.3 客户保持体系构建
    5.4 本章小结
6 案例研究——以龙湖冠寓为例
    6.1 案例选择
    6.2 盈利模式构建
    6.3 运营策略优化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策略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销售渠道的概念
    2.2 销售渠道的类型与选择
        2.2.1 直接销售渠道及间接销售渠道
        2.2.2 长渠道和短渠道策略
        2.2.3 宽渠道和窄渠道策略
    2.3 渠道管理
        2.3.1 渠道管理内容
        2.3.2 渠道管理方法
第3章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食醋行业概况
        3.1.1 食醋行业发展现状
        3.1.2 食醋行业发展趋势
    3.2 恒顺醋业简介
        3.2.1 恒顺醋业发展历史及定位
        3.2.2 恒顺醋业的组织架构
    3.3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策略现状
        3.3.1 恒顺醋业的销售渠道模式
        3.3.2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类型分析
        3.3.3 恒顺醋业的销售渠道管理
        3.3.4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的效果评价
    3.4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策略存在的问题
        3.4.1 恒顺醋业各销售渠道比例差距过大
        3.4.2 销售渠道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不稳定
        3.4.3 专业渠道人才类型较匮乏
        3.4.4 渠道成员管理方法滞后
第4章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策略改进措施
    4.1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改进目标
        4.1.1 提高市场占有率
        4.1.2 提高利润率
        4.1.3 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4.1.4 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4.2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策略改进方案
        4.2.1 恒顺醋业渠道成本改进
        4.2.2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结构改进
        4.2.3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参与者关系改进
        4.2.4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管理改进
    4.3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策略改进实施
        4.3.1 零售店渠道的整合策略
        4.3.2 团购渠道的整合策略
        4.3.3 酒店渠道的整合策略
        4.3.4 网络渠道的整合策略
第5章 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策略改进措施实施保障
    5.1 制度保障
        5.1.1 绩效管理制度
        5.1.2 日常管理制度
        5.1.3 管理沟通制度
    5.2 后勤保障
        5.2.1 建立客户关系数据库
        5.2.2 加强仓库环境管理
        5.2.3 加强物资的验收与出入库管理
        5.2.4 加强市场环境动态监测
    5.3 人才保障
        5.3.1 人员培训
        5.3.2 员工考核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SQ运动服装公司商业模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和归纳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
    2.1 相关理论
        2.1.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2 商业模式组成要素
        2.1.3 商业模式影响因素
    2.2 分析工具
        2.2.1 价值链分析
        2.2.2 商业模式画布法(BMC法)
        2.2.3 层次分析法
第3章 SQ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SQ公司所处宏观环境
        3.1.1 宏观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1.5 行业环境分析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3.2.2 SQ公司价值链分析
第4章 SQ公司现状以及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SQ公司简介
    4.2 SQ公司现状
        4.2.1 SQ公司产值规模
        4.2.2 SQ公司营业收入
        4.2.3 SQ公司员工规模和结构
        4.2.4 SQ公司组织架构
        4.2.5 SQ公司股权及分支情况
    4.3 SQ公司商业模式现状
        4.3.1 公司利益相关主体分析
        4.3.2 SQ公司现有的商业模式现状
    4.4 SQ公司商业模式存在主要问题
第5章 SQ公司商业模式改进方案设计及保障措施
    5.1 SQ公司商业模式评估与改进方向
        5.1.1 建立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
        5.1.2 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5.2 SQ公司方案设计
        5.2.1 改进原则
        5.2.2 SQ公司内外部相关利益主体优化
        5.2.3 商业模式改进
    5.3 SQ公司新旧商业模式对比论证
    5.4 SQ公司商业模式改进保障措施
        5.4.1 资金来源保障
        5.4.2 组织结构改进
        5.4.3 员工结构优化
        5.4.4 绩效考核调整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实地访谈时间表
    实地访谈提纲(一)
    实地访谈提纲(二)
    实地访谈提纲(三)
    实地访谈提纲(四)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新媒介文学生成与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理论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混沌与清晰:新媒介文学的崛起及其盛宴
    2.1 媒介的存在:新媒介文学的理论界定与性状
        2.1.1 媒介的强势话语:媒介即讯息与新媒介的本质诠释
        2.1.2 媒介是人的延伸:被媒介技术改变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2.1.3 媒介与文学共生:新媒介文学文本的媒介性建构
    2.2 媒介的狂欢:新媒介文学的问世与当代文学格局新变
        2.2.1 新媒介文学的异军突起与新媒介时代的历史性演进
        2.2.2 文学期刊的渐趋边缘与文学出版的革新转型
        2.2.3 影视文学的影像化书写与文学格局的跨界表达
    2.3 媒介的环境:新媒介文学的产生与文学生产传播方式的变革
        2.3.1 新媒介技术的变革求新与文学生产传播方式的质变
        2.3.2 新媒介场域的资本博弈与文学生产运营规则的革新
        2.3.3 媒介环境的权力话语与新媒介文学生产与传播机制的技术性运作
    2.4 媒介的文本:新媒介文学的存在样态及其类别划分
        2.4.1 网络文学: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文学生产与传播
        2.4.2 “微”文学:基于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文学诉求
        2.4.3 超文本文学:基于数字链接技术的跨媒体组接性形式实验
第3章 沿袭与创新:虚拟性与新媒介文学文本书写模式转型
    3.1 幻想世界的抽象空间构筑:现实真实与文学真实的解构性虚拟
        3.1.1 奇幻异域的魔法绝唱与社会现实观照的目的性消解
        3.1.2 修仙境界的飘邈之旅与人物形象塑造的真实性规避
        3.1.3 东方玄幻的择天改命与语言结构形式的艺术性稀释
    3.2 市民心态的类型化呈现:消解教化与解构精英的通俗化诉求
        3.2.1 都市生活的永远言情与日常凡俗情感的体验性狂欢
        3.2.2 历史情怀的时空穿越与英雄主义梦想的仿真性戏说
        3.2.3 “王者归来”的竞技博弈与众生共享的游戏化逻辑
    3.3 图文并陈的影像化叙事:复合符号文本形式的视觉性冲击
        3.3.1 文字被挤压的图像化结构:故事情节的直观性与平面性
        3.3.2 人物被虚拟的单元格范式:性格心理的片断性与自由化
        3.3.3 心绪被分享的欲望化叙述:传情达意的即兴性与互动性
    3.4 感性生命的世俗化审美:“草根性”与“撒播感觉”的娱乐性体验
        3.4.1 从审美走向欲望的精神聚餐:个体日常体验的浅表性与快感性
        3.4.2 从静止走向流动的语言风格:网络媒介口语的对话性与浅表性
第4章 分化与融合:开放性与新媒介文学生产机制的运行秩序重组
    4.1 创作主体的嬗变新生:文学生产机制的媒介性权利话语营造
        4.1.1 传统作家的新媒体延伸:从线下到线上与文学生产空间变革拓展
        4.1.2 网络专业作家的崛起:“白金写手”与文学创作方式的强势逆袭
        4.1.3 大众网民作家创作狂欢:“微”文学路径与文学梦想的自由实现
        4.1.4 机器写作的诞生:人机互竞与文学传统写作的颠覆性挑战
    4.2 创作平台的转型升级:文学产业化生产的媒介性商业资本介入
        4.2.1 全新的文学生产平台:创作者、经营者、阅听者的共享共赢
        4.2.2 可持续的赢利经营模式:从付费阅读到全版权开发
        4.2.3 文化舞台的精品化追求:从野蛮生长到“内容为王”
    4.3 评估体系的标准重构:文学生存样态的媒介性经典化倡导
        4.3.1 媒介网络性的尺度与文学经典化的继承性探索
        4.3.2 文本筛选的“好看”与传统文学鉴赏标准的动态化重塑
        4.3.3 类型文学的代表性与网络原生要素的经典化重生
    4.4 文本叙事的写作变迁:文学类型模式的媒介性通俗化发扬
        4.4.1 类型化写作的发达:通俗文学创作模式的泛娱乐化开拓
        4.4.2 “无叙事结构”的自由:新媒介文学文本结构的工具性加工
        4.4.3 “触网而散”的无禁忌:新媒介文学语言的分享性随意
第5章 依赖与割裂:共时性与新媒介文学传播路径的实时交互效应
    5.1 传播路径的机制重建:有效传播与文学载体平台移动化与社交化
        5.1.1 文学网站:大数据计算与“传播者的文本”的有效传播
        5.1.2 移动终端:快捷随机与文学阅读的碎片化“速食”
        5.1.3 微博路径:社交化资讯与“微话题”文学的亲民效果
        5.1.4 微信路径:关系性朋友圈与文学“认知框架”的精准传播
        5.1.5 补偿性路径:“文学榜/奖”与文学审美价值的导向性传播
    5.2 传播受众的需求变化:“读者的文本”与文学交往关系互动展开
        5.2.1 性别文化的差异性与文学情感诉求的弥补性挑战
        5.2.2 青少年群体的网生性与割裂式成长主题的隐喻性戏谑
        5.2.3 新民间立场的去边缘化与无限度发展自我的大众化可能
        5.2.4 亚文化群体的互动仪式与网络虚拟空间的世俗化追求
        5.2.5 日常生活经验的心理释放与浅层感官体验的短平快效果
    5.3 “受众本位”的能动传递:读者中心与文学生产传播的“超文本”蜕变
        5.3.1 受众地位的不断衍生:互动生成与文学话语权力的多元改观
        5.3.2 受众阅读的自发拯救:“读”屏“听”书与文学鉴赏的时空转换
        5.3.3 受众欲望的反向辐射:共识共谋与文学意义解读的脱冕渎圣
第6章 生机与忧思: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兼容互补共生共荣
    6.1 文学媒介性的破旧立新:新媒介文学生产机制的革命性开拓
        6.1.1 多介质多形态的新媒介技术与文学生产传播机制的大众化勃兴
        6.1.2 多渠道多层次的产业链竞合与文学文本优化增殖的最大化开发
        6.1.3 文学生存场域的“距离”消解与文学资源低成本的高效率传播
    6.2 文学本体性的迷失错位:新媒介文学存在秩序的尴尬困境
        6.2.1 创作主体的自由与虚位:文学生产商业化和功利化价值取向
        6.2.2 文学创作的膨胀与贫瘠:写作模式公式化和套路化文学性消解
        6.2.3 文学生产的失序与隐忧:盗版抄袭多发性和无序性的技术根源
    6.3 文学生态发展的优化整合: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共存共荣
        6.3.1 生产机制的完善:媒介性文学存在的工具载体和文化观照的理性制约
        6.3.2 批评体系的强化:数字化文学形态的技术优势和艺术规律的理论审视
        6.3.3 文学主体的应道:技术性“祛魅”与文学本位“原点”的坚守博弈
        6.3.4 文学生态的构筑:新媒介文学与传统文学共存共荣与有序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新零售环境下实体零售盈利模式研究 ——以国美零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2.2 新零售及盈利模式概念界定
        2.2.1 新零售含义
        2.2.2 盈利模式含义
        2.2.3 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
    2.3 实体零售盈利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2.3.1 零售之圈理论
        2.3.2 价值链理论
        2.3.3 盈利模式理论
3 新零售环境下实体零售的盈利模式分析
    3.1 实体零售的发展历程
        3.1.1 实体零售的成长史及发展现状
        3.1.2 新零售环境下实体零售的发展趋势
    3.2 实体零售盈利模式的选择
        3.2.1 进销差价盈利模式
        3.2.2 通道费+类金融盈利模式
        3.2.3 价值链盈利模式
        3.2.4 消费+服务主导盈利模式
    3.3 新零售环境下实体零售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3.3.1 客户流动性大
        3.3.2 商品低价滞销
        3.3.3 业务结构简单
        3.3.4 技术和人员老化
        3.3.5 商品同质化
    3.4 实体零售盈利模式问题成因分析
        3.4.1 用户体验有待加强
        3.4.2 商品未满足客户需求
        3.4.3 扩大业务范围成本高
        3.4.4 升级更新意识淡漠
        3.4.5 缺乏特色品牌建设
4 国美零售的盈利模式及财务分析
    4.1 国美零售概况
        4.1.1 公司概况
        4.1.2 公司盈利模式
    4.2 国美零售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4.2.1 线下+线上销售吸引利润对象
        4.2.2 优化商品和服务保持利润点
        4.2.3 拓展业务市场增加利润来源
        4.2.4 软硬件升级形成利润杠杆
        4.2.5 树立品牌形象创造利润屏障
    4.3 国美零售盈利模式的财务指标及对比分析
        4.3.1 偿债能力分析
        4.3.2 营运能力分析
        4.3.3 盈利能力分析
        4.3.4 发展能力分析
    4.4 国美零售盈利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5 国美零售盈利模式启示和建议
    5.1 实体零售转变盈利模式过程所面临的困境
        5.1.1 销售渠道间易产生利润冲突
        5.1.2 难以保证稳定充足的客流量
        5.1.3 成本费用投入多压力大
        5.1.4 配套服务效果难以保障
    5.2 解决实体零售盈利模式转变困境的对策
        5.2.1 线上线下互相引流利润共同增长
        5.2.2 完善业务结构打造差异化品牌
        5.2.3 实现规模经济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5.2.4 加强相关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工商银行S分行对公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架构
2 工商银行S分行对公理财产品营销状况分析
    2.1 S分行基本情况
    2.2 对公理财产品营销现状
        2.2.1 现有产品情况
        2.2.2 产品销售规模
        2.2.3 营销管理体系
    2.3 存在的问题
3 S分行对公理财产品营销市场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状况分析
        3.2.1 行业内竞争者
        3.2.2 潜在进入者
        3.2.3 替代品
        3.2.4 供应商
        3.2.5 买方分析
    3.3 微观环境分析
        3.3.1 企业自身的影响
        3.3.2 顾客的影响
        3.3.3 营销中介的影响
        3.3.4 竞争者的影响
        3.3.5 公众的影响
    3.4 综合环境矩阵分析
4 S分行的战略选择及业务市场定位
    4.1 优势与劣势
    4.2 机会与威胁
    4.3 S分行营销战略
    4.4 对公理财业务市场定位
        4.4.1 顾客市场细分
        4.4.2 面向中高端客户群体的目标市场选择
        4.4.3 面向中高端客户群体的市场定位
5 S分行对公理财产品营销组合策略及实施保障举措
    5.1 营销组合策略
        5.1.1 专属特质的产品
        5.1.2 面向客群的撇脂性价格
        5.1.3 分层次的递进式营销渠道
        5.1.4 整合营销传播的运用
    5.2 实施保障措施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NK公司的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以价值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的营销研究
    2.2 小微企业营销研究
        2.2.1 小微企业营销问题研究
        2.2.2 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研究
        2.2.3 小微企业创新营销研究
    2.3 户外用品营销研究
        2.3.1 户外用品竞争研究
        2.3.2 户外用品渠道研究
        2.3.3 户外用品消费者研究
    2.4 文献综述总结
第三章 NK公司概述
    3.1 管理风格及组织文化
    3.2 组织结构设置
    3.3 现有营销策略
第四章 NK公司宏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人口与文化环境分析
        4.1.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4.1.5 自然环境分析
    4.2 微观环境分析
        4.2.1 竞争者分析
        4.2.2 消费者分析
        4.2.3 供应商分析
        4.2.4 营销渠道分析
第五章 NK公司现存营销问题
    5.1 营销理念落后
    5.2 产品与品牌竞争力较弱
        5.2.1 产品线单一
        5.2.2 产品质量不理想
        5.2.3 产品创新不强
        5.2.4 品牌形象不佳
    5.3 价格缺乏优势
    5.4 营销渠道单一,渠道管理能力弱
        5.4.1 新渠道开拓难度大
        5.4.2 网络渠道建设经验不足
        5.4.3 海外渠道欠缺开拓力度
        5.4.4 销售渠道合作机制不合理
        5.4.5 与供应商缺乏紧密合作
    5.5 促销力度不足
    5.6 营销人才紧缺
        5.6.1 地区性劳动人口总量下降
        5.6.2 营销团队建设力度欠缺
        5.6.3 薪酬待遇吸引力不足
    5.7 部门间的营销战略协同性低
        5.7.1 职能部门配置不完备
        5.7.2 营销流程配合度低
    5.8 营销活动缺乏经费支持
    5.9 营销法律风险意识薄弱
第六章 NK公司的营销战略与策略
    6.1 优化市场营销战略
        6.1.1 采用多样化的标准进行市场细分
        6.1.2 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
        6.1.3 实施聚焦化市场定位战略
    6.2 完善产品与品牌策略
        6.2.1 拓展产品品类
        6.2.2 灵活进行产品创新
        6.2.3 加强对产品和市场的监控管理
        6.2.4 加强品牌建设
    6.3 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
        6.3.1 以竞争市场份额为目标定价
        6.3.2 以利润为目标定价
    6.4 完善销售渠道策略
        6.4.1 优化传统实体渠道
        6.4.2 拓展网络及移动渠道
        6.4.3 建立海外销售渠道
    6.5 优化促销策略
        6.5.1 科学制定促销计划
        6.5.2 开辟新的传播方式
        6.5.3 整合优化营销传播策略
    6.6 构建基于价值网的营销模式
        6.6.1 共创和传递优越的客户价值
        6.6.2 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
第七章 NK公司的营销保障措施
    7.1 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
    7.2 优化营销管理与结构流程
    7.3 灵活招揽营销人才
    7.4 加强营销激励和营销培训
        7.4.1 加强营销激励
        7.4.2 完善营销培训
    7.5 发挥经营者的整体性作用
    7.6 充分利用大数据
    7.7 提高法律风险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调查问卷

(9)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一、论文特色
        二、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四节 基本理论与相关概念
        一、基本理论
        二、相关概念
第二章 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问题阈
    第一节 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历史关联
        二、网络科技与影视艺术的现实关联
    第二节 网络科技与影视艺术的互动融合
        一、“相加”: 影视资源的网络平移
        二、“相长”: 影视产业的全面变革
        三、“相融”: 影视产业的破壁融合
    第三节 网络影视产业的问题阈
        一、网络影视产业研究对象及范围
        二、网络影视产业研究本体
        三、网络影视产业特征
第三章 中国传统影视产业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 传统影视产业发展历程
        一、传统影视产业的史料梳理
        二、作为文化产业的影视产业
    第二节 传统影视产业对文化资源的利用
        一、传统影视产业对文化资源的利用现状
        二、传统影视产业在文化资源利用上的不足
    第三节 推进影视产业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一、资源基础论的基本观点
        二、借助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影视产业发展
第四章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的历史建构
    第一节 网络影视产业演进轨迹
        一、野蛮生长期(2001年一2007年):抢占市场
        二、行业调整期(2007年一2009年):优胜劣汰
        三、转型发展期(2009年—2014年): 资本入局
        四、快速成长期(2014年—至今): 破壁融合
    第二节 网络影视产品新形态的特征辨析
        一、网络大电影: 叙事结构多样化与游戏色彩
        二、网络直播: 社交媒体语境下的全景敞视
    第三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的历史机遇
        一、国家推动科技发展
        二、VR技术带来的机遇
第五章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格局
    第一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整体情况
        一、中国网络影视产业持续成长
        二、中国网络影视企业运营平台类型
    第二节 网络长视频领域的“三国鼎立”
        一、长视频平台概览
        二、长视频市场上的“三国鼎立”
        三、长视频市场形成“头部效应”
    第三节 网络短视频领域的“战国时代”
        一、短视频平台概览
        二、短视频市场“战国时代”
        三、短视频内容格局: MCN成新风口
    第四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格局的变量
        一、长短视频平台交叉布局
        二、直播平台后来居上
        三、传统影视文化企业发力突围
第六章 中国网络影视企业典型分析
    第一节 长视频领域的“优爱腾”模式
        一、优酷: 围绕电商的泛娱乐生态
        二、爱奇艺: 围绕IP的泛娱乐生态
        三、腾讯视频: 围绕平台细分的泛娱乐生态
        四、“优爱腾”模式比较
    第二节 乐视视频与芒果TV模式
        一、乐视视频: 垂直发展的泛娱乐生态
        二、芒果TV:网台融合的泛娱乐生态
        三、乐视视频与芒果TV模式比较
    第三节 短视频和直播视频模式
        一、快手与抖音: 围绕社交的娱乐生态
        二、虎牙与斗鱼: 围绕游戏的娱乐生态
        三、主播之争与主播合伙人模式
第七章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第一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顺
        二、财政投入不足
        三、发展战略同质
    第二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家政策营造良性发展环境
        二、科技发展带来新增长点
        三、资本注入成为强大助力
    第三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发展趋势
        一、内容主题趋向主流文化
        二、生产制作趋向版权自制
        三、传播渠道趋向多屏互动
        四、赢利模式趋向多样付费
        五、业务布局趋向融合跨界
    第四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发展对策
        一、管理机制上求进
        二、资源利用上求优
        三、内容制作上求精
        四、商业模式上求变
        五、产业布局上求新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网络影视产业是影视产业进入网络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网络大电影等“网生”产品属于影视产品
        三、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是网络影视产业的优质资源
        四、优质网络影视企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五、网络影视企业发展需要求精、求深、求变、求新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泛娱乐”对网络影视产业的影响研究
        二、“大数据”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携程旅行网网络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在线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理论基础
    2.1 营销组合 4P理论
    2.2 营销组合 4C理论
    2.3 网络整合营销理论
第3章 携程网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携程网简介
        3.1.1 携程网的发展历程
        3.1.2 携程网的组织结构
        3.1.3 携程网的盈利模式
        3.1.4 携程网的业务介绍
    3.2 携程网网络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3.2.1 携程网网络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3.2.2 携程网网络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3.3 携程网网络营销SWOT战略分析
        3.3.1 携程网网络营销内部优势分析
        3.3.2 携程网网络营销内部劣势分析
        3.3.3 携程网网络营销外部机会分析
        3.3.4 携程网网络营销外部威胁分析
    3.4 携程网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3.4.1 基于 4P理论的携程网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3.4.2 基于网络整合营销理论的携程网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3.5 携程网网络营销策略发展趋势分析
        3.5.1 SEM、内容营销和社会化媒体逐渐互通
        3.5.2 移动客户端逐渐占主导地位
        3.5.3 个性化营销逐渐成为趋势
第4章 携程网网络营销策略优化方案制定
    4.1 携程网网络营销策略优化方案设计
        4.1.1 设计调查问卷
        4.1.2 收集整理数据
        4.1.3 数据分析与结果
    4.2 携程网网络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4.2.1 旅游产品认知度不高
        4.2.2 旅游产品价格策略单一
        4.2.3 网络营销渠道建设不足
        4.2.4 多种营销方式运用不足
    4.3 携程网网络营销策略优化方案
        4.3.1 产品策略的优化
        4.3.2 价格策略的优化
        4.3.3 渠道策略的优化
        4.3.4 促销策略的优化
第5章 携程网网络营销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优化组织结构
    5.2 完善自有营销数据平台
    5.3 建立营销效果评价指标
    5.4 资金和人力资源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B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携程网网络营销策略调查研究

四、多渠道营销:新的赢利手段(论文参考文献)

  • [1]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J]. 胡永仕. 中国流通经济, 2020(07)
  • [2]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研究[D]. 韩珂.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恒顺醋业销售渠道策略改进研究[D]. 陆倩倩.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4]SQ运动服装公司商业模式改进研究[D]. 姚舜毅. 华侨大学, 2019(01)
  • [5]新媒介文学生成与传播研究[D]. 王百娣. 辽宁大学, 2019(01)
  • [6]新零售环境下实体零售盈利模式研究 ——以国美零售为例[D]. 黄小川.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7]工商银行S分行对公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王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2)
  • [8]NK公司的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D]. 莫柏旭.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9]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研究[D]. 侯顺.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携程旅行网网络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付虹. 湖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多渠道营销:一种新的盈利方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