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翔(景洪市勐罕镇中学云南景洪666108)
【摘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素养之途径首先是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是在活动形式上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第三是通过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活动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这样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系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养,加强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素养;素质教育
目前,教育的改革已从体制的改革深入到课程和教学过程的改革,教育部明确指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毋庸置疑,这是关系到目前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曾一度处于:“少、慢、差、费”的窘境。其中原因虽然复杂,但内容的相对封闭性和方法的单一性往往成为主要因素,语文教学内容方式上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有的缺乏时代性。正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为应试而造成的“注入式”“填鸭式”,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下降,能力的局限,综合素质停滞不前,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培养人的需要。因此,我认为要打破此种局面,一是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这一点从教材上新课改贯彻实施已有了明显变化,如2002年初中通过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材中每单元就设置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二是强调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应该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以期达到最终通过教材、学生、活动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素养之途径:
首先,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以载道”,任何文章典籍都有它的人文色彩,而我们语文活动的内容无疑是让我们的学生从语文活动的内容中汲取生命的养料,浇灌生活历程中茁壮成长的树苗。我想这种养料就是人文素养。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精神,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的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性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新教材编排富有弹性,每单元都有综合性实践活动,每课练习都设计有拓展性、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分门别类的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比如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形式为组织演讲。我先选择合适的话题,再对学生作分组讨论收集材料,然后让他们撰写演讲稿直至上台演讲,。但内容的选择上我作了充分的指导,主要是能从思想及心灵深处由衷地触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迸发展示与表达愿望的心灵火花。其中的三个主题分别为:一是“微笑着面对失败”导入语是《傅雷家书》和杜牧诗句“江中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二是“学会善待他人”导入是德国文学家歌德一次外出经历;三是“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导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龟兔双赢”理论。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投入讨论准备撰写之中,在接下来的演讲中这三个主题得到了同学们精彩的阐述,而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者都仿佛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关注自我,善待他人,懂得合作的人文素养。
另外还有比如“收集名人名言,走进名人思想”活动、“当今学生消费面面观”的调查报告活动,“青春随想”的手抄报活动等等。都从不同层面、角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等等方面提升了其人文素养,使学生受到了语文活动中人文性的熏陶。
其次,在活动形式上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除了人文素养,中学语文还肩负着多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活动还得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听说读写学科素养。心理学表明:处在学龄中段的初中生,思维中具体形象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是较抽象的逻辑思维成分多一点,或者换种说法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即经验型“思维”大于“理论型”思维。而我们所说的多种语文活动实践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正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和经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所必要的。
具体的语文学科素养我想应该包括语文学习的兴趣、良好习惯、及较强的语文能力。我想一个学生具备了这些素养。也就掌握了通向文学殿堂的钥匙。而语文活动正是一方培养这种素养的沃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语文、掌握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开展活动课以前,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80%以上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语文课太沉闷,枯燥无味。字、词、篇、人物、课文结构死板而提不起精神,学得太累。开设语文活动课以后,阶段性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学生欢迎,喜爱这种新型的课程,用他们的话说“语文活动课,我们乐于参与,表现积极,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课”;“自从开展了语文活动课后,我渐渐发现原来语文并不是很无聊,并开始喜欢语文了,这完全归功语文活动课”。除了兴趣外语文活动还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如我在上学期设计的活动课系列活动教学方案:“美好的江阴,可爱的家乡”就是这样一个成功课例。该方案着重从听、说、观察、写作、书法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方案中有参观文庙、新落成的天华艺术中心、文史展览馆、访问名人等,从而使学生了解江阴的变迁;有实地的摄影:拍摄黄山湖新貌、炮台遗址沧桑、大桥飞架雄伟等等;有精配诗文出影集、学生给自己的摄影作品配上说明文字或短诗;有自辑系列活动作文课,将每位学生所写的采访记、参观记、配影诗文或散文自己动手编辑成集,最后是学生系列活动手抄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多种语文习惯。在兴趣和习惯的引导下逐渐提高了语文能力,使语言表述、文字表达能力在不同主题、形式的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如“看看谁说得好”就将着眼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上,通过课本剧配音、推销交际用语赛、绕口令等环节的活动,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事事关心说新闻”通过看新闻、听新闻、写新闻、讲新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读、写、听、说等语言能力;在采写新闻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素质的培养,我想无一不与教师根据大纲及新课改要求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有关。
第三,通过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活动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符合当今时代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从多方面诠释了“教书育人”的真谛。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些语文课的真正目标,重在语文学科的内外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所以我们应当在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时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的形式和渠道,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近年来我注重在语文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语文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比如在语文活动课“小小贺卡迎奥运”要求学生通过设计一款贺卡,表达自己对申奥成功及期盼奥运的喜悦之情,表达弘扬奥运精神、努力拼搏的良好风尚。设计贺卡的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学生经过构思、设计、动手制作出一款款别致的贺卡。其中有的结构新颖,有的色彩斑斓,有的造型巧妙,有的手工精致。通过开展制作贺卡的活动,点燃了学生深藏内心的创造思维火花,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如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课,培养创新能力,我尝试指导学生自己组织语文活动课:先交给学生活动课的主题,适当指导明确要求;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荐和小组推荐一名主持人,投票评选出最佳方案,与教师交换意见,在活动课上执行。这种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制策划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活动课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素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在活动中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把原有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学侧重点移到了学生的角度,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当然依靠几堂活动课还远远不能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而有些活动课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提高,使其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我想:只要努力实践,大胆创新,语文活动课一定会在未来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现代认知理论与叶圣陶阅读教育观》,《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5期。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编《第二届北京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选》,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
[3]《扬起素质教育的风帆》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