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炉工人健康状况的几项监测指标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德平,马凯,王茂祥,孔云明,魏玉东[1](2021)在《焦炉逸散物对焦炉工人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焦化行业的焦炉作业产生的焦炉逸散物成分复杂,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危害。我们主要从焦炉逸散物对消化系统(肝脏)、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主要为肾脏)等的健康危害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地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提供更多思路。
阿力亚·于散[2](2021)在《乌鲁木齐市孕妇多环芳烃暴露对新生儿糖脂代谢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孕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探讨孕期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暴露对孕产妇和新生儿DNA氧化损伤与新生儿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功能的影响,阐明多环芳烃暴露与新生儿糖脂代谢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在乌鲁木齐市某医院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367对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样品的采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孕产妇血浆、尿液及新生儿脐带血血清中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8-OHd G)浓度,脐带血血清中血糖浓度(Fasting Blooding Glucose,FBG)及胰岛素浓度(Fasting Insulin,FIns)利用库贝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HDL,LDL等血脂指标的浓度。根据每个孕妇的分娩时间和孕周期推断孕妇妊娠期间的时间段,收集孕期内的环境空气污染物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大气污染物与本课题组多环芳烃暴露水平数据,分析孕期多环芳烃暴露与DNA氧化损伤,糖脂代谢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采暖期产妇血浆8-OHd G浓度、新生儿8-OHd G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暖期新生儿脐血血糖浓度、HOMA-IRI、HOMA-ISI高于非采暖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浓度、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暖期新生儿脐血TG、TC、HDL、LDL等血脂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血浆8-OHd G与孕产妇尿液8-OHd G呈正相关(P<0.05),与新生儿血清8-OHd G呈正相关(P<0.05),孕产妇尿液8-OHd G也与新生儿血清8-OHd G呈正相关(P<0.05)。孕产妇∑PAHs浓度与孕产妇血浆8-OHd G浓度呈正相关,与新生儿血清8-OHd G浓度呈正相关(P<0.05)。新生儿∑PAHs与孕产妇血浆、尿液8-OHd G呈正相关,与血清中的8-OHd G也呈正相关(P<0.05)。新生儿∑PAHs与HOMA-ISI呈负相关(P<0.05),其他均无相关性(P>0.05)。孕产妇∑PAHs及新生儿∑PAHs暴露水平和新生儿血清TC、LDL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孕产妇血浆8-OHd G浓度与新生儿胰岛素浓度、HOMA-ISI呈负相关,孕产妇尿液8-OHd G与新生儿血糖、HOMA-IRI、HOMA-ISI呈正相关(P<0.05)。新生儿血清8-OHd G与血清中的HOMA-ISI也呈正相关(P<0.05)。孕产妇血浆8-OHd G浓度与新生儿血脂指标TC、LDL呈正相关(P<0.05),新生儿血清8-OHd G与血脂指标TC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产妇血浆8-OHd G浓度与孕产妇通风,蔬菜、水果,喝酒等有关。新生儿脐血血清8-OHd G浓度与孕产妇房子通风情况有关。新生儿脐血血糖浓度与孕产妇喝茶,喝酒,等因素有关。新生儿脐血胰岛素浓度与孕产妇民族有关。4.主成分分析显示,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成分进行主成分提取后,可提取PM2.5和PM10,其累积总方差解释达到78.732%。非采暖期PM2.5和PM10累积总方差解释达到81.944%,可以解释孕产妇血中PAHs可归因于大气中的PM2.5和PM10。孕产妇及新生儿体内PAHs暴露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产妇及新生儿体内PAHs暴露的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PM2.5和PM10。结论:采暖期孕产妇及新生儿体内8-OHd G水平高于非采暖期。孕产妇及新生儿体内PAHs暴露水平的升高可以引起DNA氧化损伤标志物的升高。孕产妇及新生儿体内暴露PAHs可能会引起新生儿血脂代谢改变。大气污染物的暴露影响孕产妇及新生儿体内PAHs的水平。
姜敏[3](2021)在《焦化行业职业暴露风险评价及METTL14/miR-92a-3p/RGS3通路在焦炉逸散物致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焦化作业在备煤、炼焦和回收等多个生产环节均易产生焦炉逸散物、粉尘、一氧化碳等多种职业危险因素的污染,且排放特征极其复杂,环境风险水平高,因此对污染物暴露的环境浓度进行准确评估尤为必要。然而,我国仍然是以环境监测或生物检测等方式来评估职业污染物的暴露水平,浪费人力物力的同时,还由于工作场所和个体的差异而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外推。此外,焦化工人生产活动中暴露的大量环境污染物可对其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定期监测焦化行业职业污染物的暴露浓度和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对焦化作业人群健康危害控制的基础。虽然目前关于焦化污染物在人体各器官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已有诸多报道,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近年来,作为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模式,RNA甲基化的作用和功能正不断被发掘,其中RNA m6A修饰作为真核生物中丰度最高的RNA甲基化修饰方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此外,微小RNA(micro RNA,miRNA)作为一类长度在19-25个核苷酸之间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其成熟体在转录后水平与靶基因的信使RNA的3’非翻译端特异性结合,通过调控翻译过程来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过程,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m6A修饰及相关miRNA是否参与焦炉逸散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基于以上科学问题,本研究按照污染物类别和数据类型分别构建特定年份-职业及工种的职业暴露矩阵,并通过该职业暴露矩阵对各污染物的暴露水平进行评估,以探究不同污染物暴露水平对焦化工人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此外,通过建立焦炉逸散物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探究m6A相关酶系及相关miRNA及其靶向调控基因在焦炉逸散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功能及通路,为进一步评估焦炉逸散物的健康损害效应,建立健全焦化作业人群的健康防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焦化行业主要职业污染物的特定年份-职业及工种的职业暴露矩阵以评估各污染物的暴露水平,从而探究不同污染物的暴露对焦化作业工人肺损伤的影响,并利用不同体外实验探索m6A相关酶系及相关miRNA及其靶向调控基因在焦炉逸散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生物学改变,进而明确焦炉逸散物在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第一部分研究通过专家咨询及文献查阅等方式,确定焦化行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险因素并收集相应污染物的职业暴露数据,将收集的数据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训练集中不同污染物分别构建特定年份-职业及工种的职业暴露矩阵。将已构建的职业暴露矩阵中污染物的预测浓度与验证集中的实测浓度以及焦化工人尿液中多环芳烃的内暴露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相关性散点图和Bland-Altman图,对职业暴露矩阵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进行评价。第二部分研究以某焦化厂不同生产车间1810名工人为目标人群,调查其基本人口学信息,生活习惯和既往病史以及职业史,并基于前期的职业暴露矩阵计算各污染物的个体累积暴露剂量,同时进行肺功能各指标的检测,以焦炉工人是否发生肺通气障碍为因变量,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累积工龄以及污染物累积暴露量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以识别职业风险因素并对其风险水平进行评估。第三部分研究首先采用二甲基亚砜配制的焦炉逸散物有机提取物溶液按20mg/ml的浓度对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慢性染毒以构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验证细胞是否完成恶性转化。然后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固定细胞以后,利用PI染料检测细胞周期过程的改变;采用7-AAD和Annexin V-APC双染料法对细胞进行染色,以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通过上述功能学实验判断焦炉逸散物对恶性转化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然后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恶性转化细胞中METTL3,METTL14以及miR-92a-3p的表达水平的改变,同时利用Starbase以及Linked Omics等数据库预测miR-92a-3p的下游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技术验证miR-92a-3p对下游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此外,通过向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中转染METTL14过表达质粒,并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探究METTL14对miR-92a-3p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及职业暴露矩阵构建,并利用Stata 14.0软件进行污染物累积暴露水平的计算。同时运用Med Calc 18.2.1绘制Bland-Altman图;SPSS 22.0被用于数据的整理、Spearman秩和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Student’s t检验被用于两组连续型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三组及以上连续性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的比较则采用方差分析,并采用Dunnett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进行两两比较;此外,χ2检验被用于分类变量间的比较。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专家评价,将焦炉逸散物、粉尘、一氧化碳、高温和噪声作为焦化行业的主要职业污染物纳入研究,并最终收集6021条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数据和2356条短时间暴露水平数据,其中涵盖27个职业和35个工种,所涉及年份从1977年至2018年。通过拟合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依据暴露类型对五种污染物分别构建相应职业暴露矩阵。Spearman秩相关检验、散点图及Bland-Altman图表明,除噪声短时间暴露浓度矩阵数据与验证集数据之间相关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数据间一致性均较好。对内暴露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除9-羟基菲外,1-羟基吡和1-羟基萘的浓度与焦炉逸散物职业暴露矩阵预测值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焦炉工人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升高,比值比为1.092(1.057-1.129)。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更容易发生肺通气功能障碍,其比值比为1.359(1.079-1.710)。然而,累积工龄是焦化作业工人肺功能障碍发生的一个保护性因素(比值比为0.716(0.586-0.874))。此外,随着COE和噪声累积暴露的增加,焦化工人发生肺通气障碍的风险也在显着提高。COE和噪声的累积暴露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肺通气障碍的危险性分别提高至1.295和1.002倍。而与高温累积暴露水平在200℃以下的个体相比,累积暴露水平在200-500℃、500-800℃和800℃及以上的个体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风险依次为3.717倍、3.839倍和5.015倍。通过对阻塞性呼吸功能障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累积工龄、吸烟状况、焦炉逸散物、噪声和高温的不同累积暴露水平均会影响焦化工人的肺功能状况。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工人更容易发生阻塞性肺通气障碍,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为1.342(1.045-1.722)。随着焦炉逸散物和噪声的累积暴露量的增加,其比值比分别为1.513(1.259-1.818)和1.003(1.000-1.006)。与高温累积暴露水平在200℃以下的个体相比,累积暴露水平在200-500℃、500-800℃和800℃及以上者,比值比分别为4.950(2.935-8.348)、5.728(2.539-12.923)和8.081(2.459-26.552)。然而,随着累积工龄的增加,阻塞性肺通气障碍的发病风险反而降低(比值比为0.677,P<0.001)。当以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为因变量进行模型拟合时,累积工龄、焦炉逸散物和噪声累积暴露量的危险作用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吸烟和累积暴露于200-500℃的高温下仍会增加工人发生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风险,其比值比分别为1.401(1.070-1.835)和1.771(1.160-2.703)。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风险也随之提高,比值比为1.050(P<0.001)。3.利用焦炉逸散物的有机提取物对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染毒以建立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功能学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恶性转化组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能力受到显着促进,而细胞凋亡过程则未见显着变化。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NA甲基化转移酶METTL3和METTL14以及miR-92a-3p表达量的改变,结果发现在恶性转化组细胞中,METTL14和miR-92a-3p的表达显着上调,但未观察到METTL3表达水平的改变。接下来本研究应用Target Scan和Starbase等数据库对miR-92a-3p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发现RGS3可能是miR-92a-3p的潜在靶向调控基因,通过Linked Omics在线网站分析发现miR-92a-3p与RGS3的表达量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然后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了miR-92a-3p可以直接结合到RGS3的3’-UTR区并抑制RGS3的表达。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恶性转化组细胞中RGS3表达水平显着降低。此外,向细胞中转入METTL14过表达质粒以后,发现miR-92a-3p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miR-92a-3p的表达显着上调而RGS3的表达则受到相应抑制。结论:1.本研究构建焦化行业五种主要职业污染物(焦炉逸散物,粉尘,一氧化碳,高温和噪声)的职业暴露矩阵。2.基于前述职业暴露矩阵,通过评估各污染物暴露水平对焦化工人肺功能损伤的影响,发现焦炉逸散物、噪声和高温的累积暴露可显着提高焦化工人肺功能障碍的风险。3.焦炉逸散物可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以维持细胞的恶性表型并通过METTL14/miR-92a-3p/RGS3通路发挥作用。
周昊[4](2021)在《职业性苯暴露矩阵建立及生物效应因子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和生产原料,已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中。职业性苯暴露的危害主要是长时间低剂量暴露引发的慢性中毒和短时间高剂量暴露引发的急性中毒。常通过呼吸道吸入及接触皮肤吸收进入生物体内引起损害。多年来,我国一直以监测空气中苯浓度作为评价苯暴露量。苯职业暴露矩阵可对缺乏职业监测数据的苯暴露水平进行评估,可分析不同职业及工种间的苯暴露水平的差异,也可分析苯暴露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于生物个体的苯职业暴露史,利用苯职业暴露矩阵可对生物个体的瞬时暴露水平及累积暴露量进行估值,进而评估个体暴露量。本研究旨在构建我国不同行业的苯职业暴露矩阵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查验系统。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暴露风险水平的评估及职业危害的监控等提供数据支撑。职业性苯暴露可引起造血系统为主的多种疾病,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利用公开数据库中不同职业性苯暴露水平的工人的外周血中的lnc RNAs和m RNAs表达谱进行鉴定和分析,从分子水平上筛选可能在苯暴露致白血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认识苯及苯的代谢物引起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以期寻找职业性苯暴露的早期监测和预警的潜在靶点。肿瘤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分泌增殖因子使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失调。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类型的差别和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互作的不同使微环境中癌症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这种变化对肿瘤患者预后影响较大。本研究应用RNA-seq数据集的遗传和临床特征,利用ESTIMATE和CIBERSORT描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互相作用,评估免疫细胞群与预后结果之间的关系,建立最佳的DLBCL患者的个性化风险预测预后模型,为阐明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苯职业暴露矩阵,筛选可能在苯暴露致病过程中关键基因,建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个性化风险预后预测模型三个阶段研究,阐述职业性苯暴露风险、致病机制和个性化预后预测。第一部分研究通过收集1949年至2018年间涵盖66个职业和91个工种的共计5807条苯职业暴露环境监测数据,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数据(短时间暴露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进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工作,其中暴露的时间趋势为固定效应变量,而暴露的工种和厂区则作为随机效应变量。通过不断优化模型参数,确定最优模型结构,并利用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对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最后,利用全部数据集拟合最终模型并构建特定时间-职业和工种的苯职业暴露矩阵。第二部分研究收集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苯职业暴露数据集(GSE5073718),该数据集包括4例慢性苯中毒患者、3名苯作业工人(苯暴露组)和3名未接触苯的健康对照者。获取数据集中lnc RNA和m RNA表达谱,采用R软件limma软件包筛选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基因集富集(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识别出显着富集在生物过程(process progression,BP)和KEGG通路的基因集,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通过检索相互作用基因的搜索工具STRING 10.5在线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第三部分研究收集TCGA网站中229名DLBCL患者全转录组测序的数据。使用ESTIMATE和CIBERSORT算法估计22种浸润免疫细胞的数量。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惩罚性回归分析和列线图模型来构建和评估预后免疫评分PIS模型,以进行整体生存预测。通过GSEA生成了免疫基因预后评分IGPS,并在独立的GSE10846数据集中应用Cox回归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通过不断优化模型结构,本研究确定出两种模型的最优参数,并基于全部数据集进行最终参数的输出,在苯的短时间暴露浓度模型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模型中,工种和厂区变量的方差之和分别占总方差的94.76%和67.92%。苯的短时间暴露水平在1982年之前呈线性下降趋势,之后又出现缓慢的上升趋势,且多数职业和工种的苯暴露浓度均超过了国家所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10 mg/m3)。对于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而言,其总体变化趋势为2007年之前呈现显着的下降趋势,而后各年间浓度水平趋于平稳,直到2016年各职业的暴露水平又再次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但对暴露行业整体而言,大部分职业和工种的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值仍处于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以下(6 mg/m3)。2.苯中毒组有222个基因上调,苯暴露组有21个基因上调。苯中毒组和苯暴露组中以下基因表现出同向变化趋势:KCNJ15、CXCR1、PI3、LINC02597、CYP4F3、ALPL、KRT237。在苯暴露组表达上调的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也表现出上调趋势,其中KCNJ15、CXCR1、CYP4F3、KRT23最为明显。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于免疫反应、防御反应、和炎症应答生物学过程。蛋白互作的关键蛋白对比分析发现,CXCR1、CCR2、STAT3和PIK3CD为苯暴露致病风险的关键基因。3.Kaplan–Meier曲线分析和对数秩检验发现DLBCL中TME中活化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比例较高的病例表现出明显较短的总存活率(P<0.001),而静息NK细胞更能代表患者的TME理想结果(P=0.001)。活化的和静止的NK细胞是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HR为1.72(95%CI[1.20-2.48];P=0.001)和0.53(95%CI[0.37-0.76];P=0.005)。预后不良与DLBCL样本中活化的NK细胞的TME浸润增加和静息NK细胞的TME数目减少有关。应用LASSO法对五种免疫细胞建立了DLBCL患者的个性化风险预后预测模型。五种类型的免疫细胞(活化和静止的NK细胞、Tregs、以及M0和M2巨噬细胞)来建立微环境免疫评分PIS模型,将DLBCL患者分为两个风险组,高PIS组的患者预后明显较差,HR=2.16(95%CI,[1.33-3.50];P=0.002)。并应用8个基因的HR进行加权建立了以IGPS为独立影响因素(HR:2.14,95%CI[1.40-3.28])的预后模型,该模型在验证数据集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免疫评分及其相关结果的差异归因于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八个特定免疫基因。结论:本研究构建出的职业暴露矩阵可作为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苯暴露评价的暴露浓度数据库,用于职业性苯暴露的风险评估和卫生监管。不同苯暴露水平下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KCNJ15、CXCR1、PI3、LINC02597、CYP4F3、ALPL、KRT237在苯暴露组和苯中毒组均显着上调。而KCNJ15、CXCR1CYP4F3、KRT237基因上调与白血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职业性苯中毒致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改变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应答有关。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互作影响DLBCL患者的临床结局和分子特征,与基于NK细胞、Tregs和巨噬细胞的PIS模型相比,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特征的预后模型预测效果最佳。
赵磊[5](2021)在《某炼焦厂颗粒物载带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对厂内工人暴露风险评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炼焦产物的需求不断增长,炼焦厂及从业人员的数量逐渐增多。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是炼焦过程中主要的副产物之一,它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会严重威胁炼焦工人的健康。目前对于炼焦厂内职业暴露研究主要关注于环境介质中污染物浓度水平,而污染物内暴露水平与疾病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掌握污染物在人体内、外的暴露水平,并结合流行病史,经过统计分析其反应机制,对于保障行业中有暴露风险人群的职业健康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对某炼焦厂不同暴露水平环境中的颗粒物进行采集并分析,发现在对照组、低暴露组、高暴露组中采集的PM2.5样品浓度差距较大,两个暴露组中PM2.5的中位浓度分别是对照组的2.78倍、4.99倍,证明PM2.5是炼焦过程主要排放的副产物之一。在三组PM2.5样品中均检测出14种PAHs,对照组与暴露组中PAHs组成有较大差异,对照组中低分子量PAHs(LMW-PAHs)占比最大,为41.03%;低暴露组与高暴露组中高分子质量PAHs(HMW-PAHs)占比最大,分别为70.06%、71.51%,从不同分子质量PAHs的组成可以看出,在炼焦时主要排放的PAHs是HMW-PAHs。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尿液中1-OHpyr(1-Hydroxy Pyrene)组分,对参与人群机体PAHs内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高暴露组的工人们尿液中1-OHPyr浓度最高,为1563.18 nmol/mol creatinine,是对照组的54.91倍。本研究选取厂内工人血小板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 DNA)的两个基因片段ATP6,ATP8,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与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检测其甲基化水平,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污染物与目标基因片段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PAHs,如Flu、Pyr、BaA、Chr、BbF、BkF、BaP、IcdP、BghiP、DBahA及1-OHPyr均与ATP6基因有显着负相关性,对于ATP8,除1-OHPyr之外其余污染物均与其呈显着负相关性,证明在炼焦厂中,PAHs的外部暴露能够影响工人mtDNA的表达水平,进而对健康产生潜在影响。通过计算低暴露组与高暴露组的PAHs等效毒性浓度,发现两组环境中PAHs浓度均高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并且工人尿中PAHs代谢物浓度也超过限值,对mtDNA甲基化水平影响显着,证明该炼焦厂暴露风险较高,对工人职业健康危害较大。
申珍珍[6](2020)在《企业环境治理过程的主体关系研究 ——基于山西省A焦化厂发展历程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现状。工业化进程中,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大,能源结构煤炭的占比最大。山西作为全国性煤炭资源大省,煤炭、焦炭等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GDP总量逐年攀升的同时,省内环境日益恶化。笔者以山西省A焦化厂为个案,基于其发展历程研究企业环境治理过程中,企业与地方政府、公众和媒体三大主体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环境治理不同阶段,主体间关系呈现不同的特征。首先是主体间利益嵌套阶段,时间为企业建厂至十八大召开前(2003-2012)。在该阶段,社会发展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中央政府鲜少发布环境治理相关文件;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以经济指标为核心,单一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在家庭经济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稳定工作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其首选目标。企业以经济盈利额为发展目标,追求业绩的增长。企业与地方政府、公众、媒体之间利益嵌套,在经济利益面前,环境利益黯然失色。企业与地方政府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中,企业与公众短暂性“共生”,媒体在企业压制下处于“失声”状态。企业依赖原有路径生产发展,未进行环境治理。其次是主体间利益分化阶段,时间为十八大召开至环保约谈制度在A市实质性开展前(2012—2017)。在该阶段,国家层面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上级政府制定环境政策,下达环境治理指标。地方政府面临新的环境形势,徘徊在经济指标和生态指标之间;随着网络等媒介的发展,公众关于污染的了解程度大大提升,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开始提高;媒体力量逐渐壮大,开始介入地方环境治理进程中来。企业面临着行业危机与环保压力共存在局面。主体间利益出现分化,企业与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企业与地方政府选择“隐性合作”,企业与公众逐渐走向对立,媒体监督本位“回归”。企业在多重压力下做出战略调整,开始着手环境治理。最后是主体间利益融合阶段,时间为环保约谈制度在A市实质性开展至今(2017-)。在该阶段,环境治理政策下达速度和力度加大,环保压力嫁接到各级政府。环境约谈制度的开展,使得各级政府官员及企业负责人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上级政府频繁制定地方性环境治理政策,规制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公众监督渠道畅通,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身体康健。媒体为公众提供环境污染相关信息和知识,在环境治理领域影响力不断壮大。共同的环境利益诉求使二者走向联合,共同监督企业的污染行为。企业发展面临三大主体的制约,同时绿色生产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利于企业发展。“绿色发展”模式成为企业经济转型的首选。企业积极进行污染治理,大量上新环保设备。环境治理取得成效。在企业环境治理过程中,企业与地方政府、公众、媒体三大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分析各主体在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公众积极参与治理;媒体发挥正向监督作用;企业进一步实现“生态人”角色的转变,真正实现“绿色经营”的各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张阳[7](2020)在《我国9省12个县/区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和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了解我国部分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累积发病率和发病密度。2.探讨影响我国部分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发病的相关因素。3.探讨我国部分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阻肺监测(简称,慢阻肺监测)开展。在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地区选取9省12个县/区作为研究现场,以慢阻肺监测横断面调查为基线,基线调查内容包括通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个人及家族史、呼吸道症状、吸烟状况、二手烟暴露、室内污染燃料暴露和职业暴露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心率以及支气管舒张前后的肺通气功能检查等。于2018年8-12月对基线调查对象开展随访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支气管舒张前后的肺通气功能检查、收集调查对象死亡原因等,明确慢阻肺新发病例,测量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并进一步研究分析慢阻肺发病水平和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慢阻肺发病率研究以基线调查时明确的非慢阻肺者为研究对象;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研究以基线调查时肺通气功能检查合格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和构成比(%,95%CI)描述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慢阻肺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以Rao-Scottχ2分析不同特征随访和失访调查对象间不同特征构成比的差异;采用频数和率(%,95%CI)描述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慢阻肺的发病率,并以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探讨基线时期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慢阻肺发病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均数(x)描述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基线及随访时期的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FEV1、FVC、FEV1/FVC)、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变化量(△FEV1、△FVC、△FEV1/FVC)以及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变化速率的平均水平。采用t检验或F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间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变化的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特征调查对象随访时期肺通气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进入慢阻肺发病率研究的调查对象共3028名,其中,已死亡调查对象48名,完成随访调查且支气管舒张剂后肺通气功能检查报告合格调查对象2980名;进入支气管舒张剂前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研究调查对象共3618名;进入支气管舒张剂后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研究调查调查对象共3558名。1.慢阻肺发病率在随访的3028名调查对象中,新发慢阻肺患者202名。慢阻肺的累积发病率为6.67%(95%CI:5.82%~7.63%),平均随访时长3.268年,发病密度20.41/1000人年。其中,高年龄组发病率较低年龄组高,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及以上组的发病分别为3.33%(95%CI:2.38%~4.64%)、5.95%(95%CI:4.60%~7.63%)、10.53%(95%CI:8.48%~12.98%)和 14.36%(95%CI:9.76%~20.5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为10.21%(95%CI:8.66%~12.00%)。现在吸烟者发病率高于从不吸烟者,为11.20%(95%CI:9.12%~13.66%)。仅暴露于生物燃料和有两种污染燃料暴露的调查对象发病率高于无污染燃料暴露者,分别为 8.03%(95%CI:6.51%~9.86%)和 9.00%(95%CI:6.73%~11.91%)。2.慢阻肺发病率的影响因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及以上组的慢阻肺发病风险分别是40~49岁组的1.70倍(RR=1.70,95%CI:1.10~2.62,P=0.017),2.64 倍(RR=2.64,95%CI:1.73~4.03,P<0.001)和 3.49倍(RR=3.49,95%CI:2.01~6.07,P<0.001);男性发病风险是女性的2.63倍(RR=2.63,95%CI:1.71~4.04,P<0.001);生活在城镇的调查对象发病风险是生活在乡村的调查对象的1.63倍(RR=1.63,95%CI:1.19~2.24,P=0.002);相对于无室内污染燃料暴露的调查对象,仅暴露于生物燃料的发病风险RR=1.81(95%CI:1.19~2.76,P=0.006),暴露于两种污染燃料的发病风险RR=2.45(95%CI:1.52~3.94,P<0.001)。3.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1)FEV1的变化支气管舒张前,调查对象基线时FEV1的均值为2.550L,随访时FEV1的均值为2.452L,变化量均值为-0.098L,平均变化速率0.089L/年,调查对象基线和随访时FEV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分布、BMI、呼吸病家族史、吸烟状况、吸烟包年数和室内污染燃料暴露的调查对象FEV1下降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一秒率较高(≥80%)或基线非慢阻肺者较基线气流受限严重者FEV1下降幅度大。支气管舒张后,调查对象基线时FEV1的均值为2.622L,随访时FEV1的均值为2.528L,变化量均值为-0.093L,平均变化速率0.089L/年,调查对象基线和随访时FEV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分布、BMI、呼吸病家族史、吸烟状况和吸烟包年数的调查对象FEV1下降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一秒率较高(≥80%)或基线非慢阻肺者较基线气流受限严重者FEV1下降幅度大。(2)FVC的变化支气管舒张前,调查对象基线时FVC的均值为3.400L,随访时FVC的均值为3.271L,变化量均值为-0.129L,平均变化速率0.114L/年,调查对象基线和随访时FV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吸烟状况和吸烟包年数的调查对象FVC下降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气流受限严重(<80%)或基线慢阻肺患者较基线气流受限较轻者FVC下降幅度大。支气管舒张后,调查对象基线时FVC的均值为3.407L,随访时FVC的均值为3.293L,变化量均值为-0.114L,平均变化速率0.116L/年,调查对象基线和随访时FV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吸烟状况、吸烟包年数和职业暴露的调查对象FVC下降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气流受限严重(<80%)或基线慢阻肺患者较基线气流受限较轻者FVC下降幅度大。(3)FEV1/FVC 的变化支气管舒张前,调查对象基线时FEV1/FVC的均值为75.223,随访时FEV1/FVC的均值为75.199,变化量均值为-0.024,平均变化速率1.487/年。不同BMI、吸烟包年数、职业暴露、室内污染燃料暴露、基线一秒率和基线慢阻肺患病情况的调查对象FEV1/FVC变化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舒张后,调查对象基线时FEV1/FVC的均值为77.293,随访时FEV1/FVC的均值为77.125,变化量均值为-0.168,平均变化速率1.454/年。不同城乡分布、呼吸病家族史、吸烟包年数、职业暴露、室内污染燃料暴露、基线一秒率和基线慢阻肺患病情况的调查对象FEV1/FVC变化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肺通气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1)FEV1变化的影响因素支气管舒张前,60岁及以上调查对象FEV1的下降幅度大于40~49岁调查对象、男性FEV1的下降幅度大于女性;居住在城镇的调查对象FEV1的下降幅度较居住在乡村的调查对象小、BMI≥28kg/m2的调查对象FEV1的下降幅度较BMI正常的调查对象小、曾经吸烟的调查对象FEV1的下降幅度较从不吸烟的调查对象小、基线慢阻肺患者FEV1的下降幅度较基线非慢阻肺者小。支气管舒张后,50~69岁调查对象FEV1的下降幅度大于40~49岁调查对象、男性FEV1的下降幅度大于女性;基线慢阻肺患者FEV1的下降幅度较基线非慢阻肺者小。(2)FVC变化的影响因素支气管舒张前,60~69岁调查对象FVC的下降幅度大于40~49岁调查对象、男性FVC的下降幅度大于女性、基线慢阻肺患者FVC的下降幅度大于基线非慢阻肺者;居住在城镇的调查对象FVC的下降幅度较居住在乡村的调查对象小、曾经吸烟的调查对象FEV1的下降幅度较从不吸烟的调查对象小。支气管舒张后,基线慢阻肺患者FVC的下降幅度大于基线非慢阻肺者;居住在城镇的调查对象FVC的下降幅度较居住在乡村的调查对象小。(3)FEV1/FVC变化的影响因素支气管舒张前,居住在城镇的调查相较于居住在乡村的调查对象、BMI<1 8.5kg/m2的调查对象相较于BMI正常的调查对象、仅暴露于生物燃料的调查对象相较于无生物燃料暴露的调查对象FEV1/FVC下降幅度大;支气管舒张后,男性相较于女性、居住在城镇的调查相较于居住在乡村的调查对象、暴露于两种污染燃料的调查对象相较于无生物燃料暴露的调查对象FEV1/FVC下降幅度大。研究结论1.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累积发病率为6.67%,发病密度20.41/1000人年。高龄、男性、居住在城镇和有室内污染燃料的暴露与人群慢阻肺发病风险增加有关;此外,有儿童期严重呼吸系统感染史与男性慢阻肺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偏瘦(BMI<18.5kg/m2)和有呼吸病家族史与女性慢阻肺发病风险增加有关。2.对调查对象随访平均3.268年后,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支气管舒张剂前后FEV1、FVC明显下降,FEV1/FVC下降不明显。3.支气管舒张前后,FEV1的下降幅度均为高年龄组大于40~49岁组,男性大于女性;基线慢阻肺患者FVC的下降幅度大于基线非慢阻肺者。此外,支气管舒张前,FVC的下降幅度60~69岁组大于40~49岁组、男性大于女性。
舒静怡[8](2020)在《焦炉作业工人多环芳烃暴露和氧化应激水平与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污染物,可以引起机体的多种健康损害和疾病的发生。焦炉作业工人因职业性暴露于含高浓度PAHs的焦炉逸散物,而导致其肺癌、皮肤黑变病等职业病和其他职业相关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孕症等的发病风险增加。进入人体的PAHs经代谢活化后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是细胞内产生能量的重要细胞器,同时也是ROS的主要靶细胞。线粒体DNA由于缺乏组蛋白保护且修复能力有限,极易受到ROS诱导的损伤。研究表明,受到ROS胁迫的细胞会合成更多线粒体DNA拷贝来挽救细胞,并增加线粒体丰度以弥补损伤,满足清除ROS所需的呼吸需求,然而,过度的氧化应激可能导致线粒体DNA拷贝数减少,线粒体功能障碍,甚至引起细胞坏死和凋亡。由此推测PAHs可能改变机体氧化应激状态,造成DNA损伤,而不同的氧化应激水平可能影响PAHs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纳入1385名焦化厂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尿中12种PAHs代谢物和血浆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白蛋白(Anti-7,8,-dihydrodiol-9,10-epoxide benzo[a]pyrene-albumin,BPDE-Alb)加合物,作为评价焦炉作业工人PAHs内暴露的标志物;同时检测尿中氧化应激指标8-羟基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 G)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F2α,8-iso-PGF2α)水平及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在阐明PAHs暴露和氧化应激水平与线粒体DNA拷贝数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化应激水平下,PAHs暴露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系以及氧化应激指标和PAHs暴露对线粒体DNA拷贝数的交互和联合作用。本研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焦炉作业工人多环芳烃暴露与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性分析目的:探讨PAHs内暴露标志物水平与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并进一步评估不同的个体特征和主要生活方式等对PAHs暴露与线粒体DNA拷贝数关系的影响。方法:在2010年建立的武汉焦化人群队列中(n=1628),排除了基本信息缺失(n=41)和血样不足(n=209)的焦炉工人,最终选取基线有完整调查问卷信息,已测定尿PAHs代谢物和血浆BPDE-Alb加合物浓度,并且有血样的研究对象1385名,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量其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同时对PAHs内暴露标志物和线粒体DNA拷贝数进行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ln)转换。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锻炼等混杂因素后,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PAHs内暴露标志物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结果: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降低主要与尿中1-羟基菲(1-hydroxyphenanthrene,1-OHPh)和1-羟基芘(1-hydroxypyrene,1-OHP)的增加有关。1-OHPh和1-OHP每升高1%,线粒体DNA拷贝数分别降低0.043%和0.096%。而总羟基菲(the sum of hydroxyphenanthrene,ΣOH-Ph)和总羟基多环芳烃(the sum of monohydrox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ΣOH-PAHs)水平的升高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降低呈现临界性意义。此外,与1-OHPh、1-OHP、ΣOH-Ph和ΣOH-PAHs最低四分位数的个体相比,最高四分位数个体的线粒体DNA拷贝数均降低,β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0.167(-0.292,-0.042)、-0.164(-0.288,-0.039)、-0.172(-0.297,-0.048)、-0.099(-0.226,0.028)。分层分析提示,1-OHP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负向关联仅在年龄>40岁人群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性别、BMI、吸烟和饮酒状态的分层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而1-OHPh和ΣOH-PAHs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负向关联只在现在饮酒人群中有统计学意义,β和95%CI分别为-0.085(-0.152,-0.018)、-0.131(-0.249,-0.012)。ΣOH-Ph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在现在吸烟和现在饮酒人群中均有统计学意义,β和95%CI分别为-0.083(-0.161,-0.004)、-0.118(-0.230,-0.006)。未发现1-OHPh、1-OHP、ΣOH-Ph和ΣOH-PAHs与上述分层变量对线粒体DNA拷贝数的交互作用(全部P for interaction>0.050)。结论:尿1-OHPh、1-OHP水平的增加与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降低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ΣOH-Ph和ΣOH-PAHs的增加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降低存在临界性意义。第二部分氧化应激水平及其与多环芳烃暴露联合对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目的:阐明氧化应激指标8-OHd G和8-iso-PGF2α水平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进一步探讨不同氧化应激状态下,PAHs暴露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系,以及氧化应激指标和PAHs暴露对线粒体DNA拷贝数的交互和联合作用。方法:基于第一部分人群,纳入氧化应激指标未缺失的1179名焦炉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将8-OHd G和8-iso-PGF2α均进行ln转换,运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尿8-OHd G和8-iso-PGF2α水平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系,同时,基于第一部分及上述结果,将PAHs代谢物和氧化应激指标以75th分位数分成高低两组,进一步探讨在高、低氧化应激水平下,1-OHPh、1-OHP、ΣOH-Ph和ΣOH-PAHs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以及氧化应激指标和上述四种PAHs代谢物对线粒体DNA拷贝数的交互和联合作用。结果:氧化应激指标仅8-OHd G水平的增高与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降低有关。尿中8-OHd G水平每升高1%,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0.051%(β=-0.051,95%CI:-0.092,-0.011),校正了尿ΣOH-PAHs和血浆BPDE-Alb加合物后,8-OHd G水平的升高与线粒体DNA拷贝数下降的关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与8-OHd G最低四分位数的个体相比,最高四分位数个体的线粒体DNA拷贝数显着降低,(β=-0.160,95%CI:-0.311,-0.009),且P for trend=0.046。上述关联在现在饮酒人群中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82,95%CI:-0.163,-0.002)。未观察到8-OHd G水平与年龄、性别、BMI、吸烟和饮酒状态对线粒体DNA拷贝数的交互作用(全部P for interaction>0.050)。未发现总人群中8-iso-PGF2α水平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β=0.031,95%CI:-0.036,0.097)。对高低氧化应激水平下尿中PAHs代谢物水平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性分析发现,在具有较高水平的8-OHd G人群中,与低1-OHPh、1-OHP、∑OH-Ph、∑OH-PAHs组相比,个体具有高浓度1-OHPh、1-OHP、∑OH-Ph和∑OH-PAHs的线粒体DNA拷贝数显着降低,β(95%CI)分别为-0.356(-0.706,-0.006)、-0.277(-0.466,-0.089)、-0.418(-0.800,-0.037)、-0.225(-0.410,-0.039),但在具有较低水平的8-OHd G人群中,未发现高浓度的1-OHPh、1-OHP、∑OH-Ph、∑OH-PAHs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统计学关联。类似地,在具有较低水平的8-iso-PGF2α人群中,上述四种PAHs代谢物与线粒体DNA拷贝数无统计学关联,在具有较高水平的8-iso-PGF2α人群中,高浓度的1-OHPh、1-OHP、∑OH-Ph和∑OH-PAHs与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呈现统计学关联。且1-OHP和8-iso-PGF2α水平对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具有交互作用(P for interaction=0.036)。对氧化应激指标和PAHs代谢物水平的联合分析发现,与低水平8-OHd G和低水平1-OHP组相比,线粒体DNA拷贝数在高水平8-OHd G和低水平1-OHP组、低水平8-OHd G和高水平1-OHP组及高水平8-OHd G和高水平1-OHP组的变化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β(95%CI)分别为0.057(-0.098,0.212)、-0.036(-0.192,0.119)、-0.201(-0.338,-0.064),P for trend=0.011。与此同时,8-OHd G和∑OH-PAHs有类似的联合作用(P for trend=0.022)。此外,8-iso-PGF2α与1-OHP对线粒体DNA拷贝数呈现类似的联合效应(P for trend=0.034)。结论:尿8-OHd G水平的升高与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降低存在剂量-反应关系。1-OHPh、1-OHP、∑OH-Ph和∑OH-PAHs与线粒体DNA拷贝数的负向关联仅在高氧化应激状态下更显着,且1-OHP或∑OH-PAHs与8-OHd G或8-iso-PGF2α对线粒体DNA拷贝数的降低存在联合作用。
孙敏[9](2020)在《焦化厂工人苯、砷和铅暴露与健康指标的关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某焦化厂人尿酚、尿砷和尿铅与血压、肺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的关系,为发现职业性苯、砷和铅暴露对焦化厂工人的健康损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某焦化厂617名在岗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作业地点、工种和尿酚水平,确定苯暴露组和对照组;根据尿砷(尿铅)浓度的三分位数间距,确定砷(铅)的低、中和高暴露组。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习惯、职业史、个人疾病及家族遗传史等信息。采集晨起班后尿,用气相色谱-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法检测尿酚的浓度,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检测尿砷和尿铅浓度;由有资质的专业医务人员测量工人的血压和肺功能;采集空腹肘静脉血,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水平,用罗氏全自动血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及血清尿素的水平。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酚、尿砷和尿铅与血压、肺功能和血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以男性工人(93%)为主,平均年龄为(44.4±7.9)岁,平均工龄为(25.1±8.9)年。环境检测结果显示,焦化厂作业场所空气中苯及苯系物和焦炉逸散物的浓度普遍较低。按照工作地点将工人分为苯暴露组和对照组(非苯暴露组)并对其进行尿酚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苯暴露组工人尿酚水平(M:6.00μg/mL;P25:0.03μg/mL;P75:31.00μg/mL)显着高于对照组(0.03μg/mL),用力肺活量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肌酐和血清尿酸浓度高于对照组(P<0.10)。调整性别、工龄、文化水平、饮食燃料使用情况和吸烟情况(用尿可替宁水平表示)等协变量后,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用力肺活量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也低于对照组(P<0.1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自然对数转换的尿酚浓度每增加一个单位,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加0.10(95%CI:0.01,0.19)mmol/L;自然对数转换后的苯累积暴露量每增加一个单位,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分别增加0.11(95%CI:0.03,0.19)mmol/L和0.14(95%CI:0.01,0.27)mmol/L。研究对象尿砷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3.35μg/g Cr(1.884.65μg/g Cr),按照尿砷浓度的三分位数间距将工人分为低(<2.32μg/g Cr)、中(2.324.26μg/g Cr)和高(≥4.26μg/g Cr)尿砷组。与低、中尿砷组相比,高尿砷组工人收缩压、白细胞计数、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着降低(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发现,自然对数转化的尿砷浓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收缩压降低1.46(95%CI:-2.78,-0.14)mmHg(P<0.05),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清尿酸浓度分别降低了0.13(95%CI:-0.28,0.02)×109/L、4.40(95%CI:-9.26,0.46)×109/L和6.92(95%CI:-10.95,0.12)μmol/L(P<0.10);自然对数转化的砷累积暴露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尿酸浓度分别降低0.12(95%CI:-0.24,-0.01)×109/L和9.01(95%CI:-14.44,-3.58)μmol/L(P<0.05)。研究对象尿铅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0.74μg/g Cr(0.291.82μg/g Cr),按照尿铅浓度的三分位数间距将工人分为低(<0.41μg/g Cr)、中(0.411.15μg/g Cr)和高(≥1.15μg/g Cr)尿铅组。与低尿铅组比较,中尿铅组舒张压显着降低,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显着升高(P<0.05)。此外,高尿铅组工人收缩压显着低于低尿铅组。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自然对数转化的铅累积暴露量每增加1个单位,血清尿酸水平降低5.56(95%CI:-9.87,-1.24)μmol/L(P<0.05),而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分别增加0.05(95%CI:0.00,0.10)mmol/L和0.05(95%CI:0.01,0.08)mmol/L(P<0.10)。此外,本研究发现苯、砷和铅对健康指标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苯和砷联合暴露可协同增加血清总胆固醇的浓度(P<0.10),砷暴露可加强苯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作用,铅暴露能加强苯对血清肌酐浓度降低作用,而苯、砷和铅联合暴露能协同增加收缩压的水平(P<0.05)。结论:低水平的苯、砷和铅暴露可能与焦化厂工人体内嘌呤和脂质代谢异常及血压和血常规改变有关。苯和砷联合暴露可协同增加血清总胆固醇的浓度,砷暴露可加强苯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作用,而铅暴露则能加强苯对血清肌酐浓度降低作用,而苯、砷和铅联合暴露能协同增加收缩压的水平。
杜娟娟[10](2020)在《职业PAHs暴露与焦化厂工人轻度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1)探究职业暴露于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与工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检出率之间的关系,2)探究尿中PAHs羟基代谢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hydroxyl metabolites,OH-PAHs)与工人不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太原市某焦化厂和水处理厂共1064名工人为研究对象,水处理厂(454名)作为对照组,获得工人知情同意后,采用“健康问卷调查表”收集工人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中的情感状态问卷(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评估工人的情绪状态,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估工人的认知功能并计算工人MCI检出率。收集工人晨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检测工人尿中11种OH-PAHs代谢物的浓度。采用卡方分析比较两厂工人MCI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暴露PAHs与工人MCI检出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中OH-PAHs代谢物与焦化厂工人情感状态、MoCA量表各项认知得分之间的关系,采用趋势检验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PAHs暴露与工人情感状态、MoCA量表各项得分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焦化厂与水处理厂工人基础资料及认知功能的比较:两厂工人平均年龄为46.84±7.04岁,都以男性为主要成员(90.3%)。与对照组水处理厂的工人相比,焦化厂工人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93.4%vs.86.1%),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者所占比例较小(74.3%vs.84.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所占比例较小(33.6%vs.40.5%),上夜班者较多(70.7%vs.63.2%)。除此以外,两厂工人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茶情况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水处理厂相比,焦化厂工人的情绪状态在五种消极情绪上得分较高,而有力-好动的积极情绪上得分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oCA量表各项得分中,焦化厂工人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3.69 vs.4.02,P<0.001)、语言(2.25 vs.2.36,P=0.014)、抽象(1.44 vs.1.61,P<0.001)、总分(25.72 vs.26.40,P<0.001)上得分均低于水处理厂。2.研究对象MCI检出率比较:按照两种不同的筛检标准,计算两厂工人的MCI检出率,结果表明:按26分为界定值,焦化厂工人MCI检出率为40.5%,水处理厂工人MCI检出率为30.2%;按照22分为界定值,焦化厂工人MCI检出率为7.7%,水处理厂工人MCI检出率为5.3%。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焦化厂工人MCI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水处理厂(p<0.05)。3.焦化厂与水处理厂工人PAHs暴露水平:两厂工人尿中11种OH-PAHs代谢物的检出率均在75%以上。焦化厂工人尿中2-羟基萘(2-hydroxynaphthalene,2-OHNap)浓度最高,其几何均数为0.551ng/mL,水处理厂工人尿中9-羟基菲(9-hydroxyphenanthrene,9-OHPhe)浓度最高,其几何均数为0.289ng/mL。两厂比较,除9-羟基苯并[a]芘(9-hydroxybenz[a]pyrene,9-OHBap)、3-羟基?(3-hydroxychrysene,3-OHChr)和6-羟基?(6-hydroxychrysene,6-OHChr)外,焦化厂工人尿中OH-PAHs代谢物水平均高于水处理厂。4.尿中OH-PAHs代谢物与工人认知功能的关系:(1)焦化厂工人尿中OH-PAHs代谢物与工人MCI检出率的关系: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将OH-PAHs代谢物作为分类变量,调整了协变量后,尿中2-OHNap水平2nd tertile组和3rd tertile组MCI阳性的风险比1st tertile组分别增加了0.78倍(OR=1.78,95%CI:1.095-2.904)和1.24倍(OR=2.24,95%CI:1.086-4.609);将OH-PAHs代谢物作为连续性变量,在其他协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工人尿中2-OHNap和1-OHPyr浓度每增加e倍(e为自然数),工人MCI阳性的风险增加1.70和1.72倍(OR=1.70,95%CI:1.112-2.591;OR=1.72,95%CI:1.031-2.855)。趋势检验表明随着工人尿中2-OHNap水平的升高,工人MCI阳性的风险呈上升趋势(P for trend=0.044),RCS曲线表明:2-OHNap水平与MCI检出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156),在2-OHNap浓度的P25-P75范围之间,随着尿中2-OHNap浓度的升高,工人筛查MCI呈阳性的风险逐渐升高。结果说明2-OHNap是工人MCI阳性的危险因素,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2)焦化厂工人尿中OH-PAHs代谢物与工人情感量表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将OH-PAHs代谢物作为分类变量,调整了协变量后,趋势检验表明随着工人尿中1-OHNap含量的升高,困惑-迷茫、忧郁-沮丧、紧张-焦虑三项指标得分呈下降趋势(P for trend<0.05),RCS曲线则未观察到剂量反应关系。将OH-PAHs代谢物作为连续性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尿中1-OHNap水平与工人情感状态量表中困惑-迷茫、紧张-焦虑两项指标得分呈负相关,在协变量不变时,尿中1-OHNap浓度每增加e倍(e为自然数),工人情感状态量表中困惑-迷茫、紧张-焦虑两项指标得分分别降低0.89分和1.27分(P<0.05)。(3)焦化厂工人尿中OH-PAHs代谢物与工人MoCA量表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将OH-PAHs代谢物作为分类变量,调整了协变量后,趋势检验表明尿中2-OHNap水平与MoCA量表总分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随着工人尿中2-OHNap含量的升高,MoCA量表总得分呈现下降趋势(P for trend=0.018);将OH-PAHs代谢物作为连续性变量,RCS结果表明:2-OHNap水平与MoCA量表总得分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l=0.0016),在2-OHNap浓度的P25-P75范围之间,随着尿中2-OHNap浓度的升高,MoCA量表总得分逐渐降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尿中2-OHNap水平与工人MoCA量表总得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在协变量不变的情况下,2-OHNap浓度每增加e倍(e为自然数),工人MoCA量表总得分降低0.67分。由此结果表明,尿中2-OHNap与MoCA量表总得分呈负相关,存在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2-OHNap是MoCA量表总得分降低的危险因素。(4)此外还发现:尿中3-OHFlu、2-OHFlu和3-OHChr与工人MoCA量表中命名得分呈负相关(β=-0.07,P=0.047;β=-0.08,P=0.023;β=-0.03,P=0.046);尿中2-OHNap与工人MoCA量表中注意得分呈负相关(β=-0.14,P=0.040);尿中1-OHPhe和1-OHPyr与工人MoCA量表中定向得分呈负相关(β=-0.08,P=0.019;β=-0.10,P=0.018),但趋势检验与RCS分析均未发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1.PAHs职业暴露与工人MCI检出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需进一步队列研究论证。2.职业暴露PAHs是工人MoCA量表总得分降低的危险因素,与工人认知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视觉特征分析功能、瞬时记忆能力、视觉感知功能、执行力、注意力、计算功能和定向力方面。3.职业暴露PAHs与工人情绪状态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困惑-迷茫、忧郁-沮丧和紧张-焦虑方面。
二、焦炉工人健康状况的几项监测指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焦炉工人健康状况的几项监测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焦炉逸散物对焦炉工人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OE与肝脏异常的关系 |
1.1 COE与脂肪肝的关系 |
1.2 COE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 |
2 COE与工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 |
2.1 COE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
2.2 COE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
3 COE与肾脏功能改变的关系 |
4 COE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
5 COE与血液系统的关系 |
6 COE与生殖系统的关系 |
7 COE与遗传物质的关系 |
(2)乌鲁木齐市孕妇多环芳烃暴露对新生儿糖脂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内容与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孕妇多环芳烃暴露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3)焦化行业职业暴露风险评价及METTL14/miR-92a-3p/RGS3通路在焦炉逸散物致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焦化行业五种主要污染物的职业暴露矩阵构建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职业监测数据收集 |
2.2 职业暴露矩阵构建 |
2.3 职业暴露矩阵验证 |
2.4 内暴露评价 |
2.4.1 研究对象 |
2.4.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4.3 实验方法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职业监测数据描述 |
3.2 职业暴露矩阵 |
3.2.1 焦炉逸散物职业暴露矩阵 |
3.2.2 粉尘职业暴露矩阵 |
3.2.3 一氧化碳职业暴露矩阵 |
3.2.4 高温职业暴露矩阵 |
3.2.5 噪声职业暴露矩阵 |
3.3 职业暴露矩阵验证 |
3.4 内暴露评价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焦化工人肺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流行病学调查 |
2.2 体格检查 |
2.3 个体累积暴露计算 |
2.4 肺通气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3.2 个体累积暴露量 |
3.3 肺通气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
3.4 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
3.5 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焦炉逸散物在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细胞系 |
2.2 材料与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细胞培养 |
2.4.2 COE 的收集和OE-COE 的制备 |
2.4.3 细胞染毒 |
2.4.4 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 |
2.4.5 细胞瞬时转染 |
2.4.6 克隆构建 |
2.4.7 细胞中RNA提取及浓度测定 |
2.4.8 qRT-PCR |
2.4.9 细胞中总蛋白提取 |
2.4.10 蛋白浓度测定和保存 |
2.4.11 Western Blot |
2.4.1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2.4.13 细胞增殖实验 |
2.4.14 细胞周期实验 |
2.4.15 细胞凋亡实验 |
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OE-COE中PAHs组分分析 |
3.2 OE-COE诱导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 |
3.3 OE-COE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
3.4 OE-COE对细胞周期过程的影响 |
3.5 OE-COE对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
3.6 OE-COE诱导恶性转化细胞METTL3和METTL14 表达水平的改变 |
3.7 OE-CO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中miR-92a-3p表达上调 |
3.8 预测RGS3为miR-92a-3p的靶基因 |
3.9 过表达 miR-92a-3p可抑制RGS3 的表达 |
3.10 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RGS3为miR-92a-3p的靶基因 |
3.11 OE-CO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中RGS3 表达下调 |
3.12 过表达 METTL14 可以促进miR-92a-3p表达并抑制RGS3 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焦化行业职业暴露风险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职业性苯暴露矩阵建立及生物效应因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职业性苯暴露矩阵及查验系统的构建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方案设计 |
2.2 职业监测数据收集 |
2.3 苯职业暴露矩阵构建 |
2.4 职业暴露矩阵验证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数据描述 |
3.2 职业暴露矩阵 |
3.2.1 苯短时间暴露浓度职业暴露矩阵 |
3.2.2 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职业暴露矩阵 |
3.3 职业暴露矩阵评价 |
3.4 职业暴露矩阵查验系统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基于数据库的职业性苯中毒致白血病分子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数据基本特征 |
2.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2.4 差异表达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 |
2.5 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
2.6 基因集富集分析 |
2.7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
3 结果 |
3.1 不同苯暴露水平组的差异表达基因 |
3.2 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分析 |
3.3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
3.4 基因集富集分析 |
3.5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评分模型的构建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基因表达数据收集 |
2.1.1 数据收集 |
2.1.2 RNA-seq来源的表达数据的预处理 |
2.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模型构建 |
2.2.1 ESTIMATE计算肿瘤纯度 |
2.2.2 CIBERSORT计算浸润肿瘤的免疫细胞的概况 |
2.2.3 LASSO回归模型套索模型免疫分数的建立 |
2.3 DLBCL免疫细胞浸润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
2.3.1 DLBCL免疫分数的nomogram建立 |
2.3.2 DLBCL免疫分数的nomogram验证 |
2.4 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
2.5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2.6 预后分析 |
2.7 GEO独立数据集验证 |
3 结果 |
3.1 TCGADLBCL患者的基本信息 |
3.2 DLBCL中浸润肿瘤的免疫细胞的概况和预后 |
3.3 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在DLBCL的预后价值 |
3.4 建立DLBCL的预后免疫评分模型 |
3.5 DLBCL免疫评分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
3.6 识别PIS相关的生物学影响 |
3.7 PIS的生物学功能和关键基因 |
3.8 GSE10846 数据集中的验证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职业性苯暴露的风险评价方法及危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某炼焦厂颗粒物载带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对厂内工人暴露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PAHs及其代谢物概述 |
1.2.1 PAHs |
1.2.2 OH-PAHs |
1.3 DNA甲基化概述 |
1.3.1 DNA甲基化 |
1.3.2 mtDNA甲基化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1 炼焦厂中颗粒物载带PAHs及其人体代谢物研究进展 |
1.4.2 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
2.1 样品信息 |
2.2 PAHs及 OH-PAHs检测 |
2.3 mtDNA甲基化水平检测 |
2.3.1 仪器及耗材 |
2.3.2 前处理流程 |
2.3.3 焦磷酸测序仪检测流程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PAHs及其代谢物浓度及mtDNA甲基化水平特征分析 |
3.1 PAHs及其代谢物浓度水平 |
3.2 mtDNA甲基化水平分析 |
3.2.1 mtDNA片段选取 |
3.2.2 mtDNA目标片段甲基化水平 |
3.3 小结 |
第四章 mtDNA甲基化水平统计分析与暴露风险评估 |
4.1 采样人群特征与mtDNA甲基化水平相关性分析 |
4.2 PAHs、OH-PAHs与 mtDNA甲基化水平暴露反应关系 |
4.3 炼焦职业人群暴露风险评估 |
4.3.1 等效毒性浓度评估暴露风险 |
4.3.2 生物标志物评估暴露风险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企业环境治理过程的主体关系研究 ——基于山西省A焦化厂发展历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企业环境治理主体关系的相关研究 |
(二) 环境治理过程中多主体协同治理研究 |
(三)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概念界定 |
(一) 煤焦化 |
(二) 地方政府 |
(三) 环境治理 |
二、理论支持 |
(一) “经济人”假设 |
(二) “风险社会”理论 |
(三) “协同治理”理论 |
三、研究方法 |
(一) 个案研究法 |
(二) 参与观察法 |
(三) 访谈法 |
(四) 文献法 |
四、个案情况 |
五、研究思路 |
第三章 主体间利益嵌套阶段 |
一、主体间关系分析 |
(一) 企业与地方政府关系——利益共同体 |
(二) 企业与公众关系——短暂性“共生” |
(三) 企业与媒体关系——压制下的“失声” |
二、利益嵌套何以可能 |
(一) 社会发展以经济增长为目标 |
(二) 官员晋升以GDP增长为核心 |
(三) 公众生存以经济红利为追求 |
(四) 企业发展以经济利益为导向 |
第四章 主体间利益分化阶段 |
一、主体间关系分析 |
(一) 企业与地方政府关系——“隐性合作” |
(二) 企业与公众关系——走向对立 |
(三) 企业与媒体关系——监督本位“回归” |
二、利益何以分化 |
(一)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 |
(二) 公众环境意识觉醒 |
(三) 媒体话语权逐渐确立 |
(四) 企业面临行业危机与环保压力 |
第五章 主体间利益融合阶段 |
一、主体间关系分析 |
(一) 企业与地方政府——共治环境 |
(二) 公众、媒体联合监督企业污染行为 |
(三) 企业融入“绿色发展”理念 |
二、利益融合如何可能 |
(一) 环境治理政策下行速度和强度加大 |
(二) 媒体与公众力量发展壮大 |
(三) 企业“经济人”理念下考量 |
第六章 思考与展望 |
一、回顾与思考 |
(一) A焦化厂环境治理历程回顾 |
(二) 企业走上“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思考 |
二、现阶段各主体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政府治理措施存在不足 |
(二) 公众和媒体监督走向异化 |
(三) 企业“经济人”向“生态人”过渡的可能性 |
三、环境治理的各主体应如何作为 |
(一)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
(二) 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 |
(三) 媒体发挥正向监督作用 |
(四) 企业进一步实现“绿色经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我国9省12个县/区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和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 慢阻肺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
(二) 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
二、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技术路线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样本量估计 |
(二) 基线调查 |
(三) 随访调查 |
三、结局事件和指标定义 |
(一) 慢阻肺发病率研究结局事件定义 |
(二) 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研究指标定义 |
(三) 影响因素指标定义 |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
(一) 数据收集 |
(二) 数据清理 |
(三) 数据分析 |
五、分析框架 |
(一)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三) 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
六、质量控制 |
(一) 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
(二) 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
(三) 调查后的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一、调查对象特征 |
(一) 慢阻肺发病率研究的调查对象特征 |
(二) 支气管舒张剂前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研究的调查对象特征 |
(三) 随访与失访调查对象特征比较 |
二、慢阻肺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
(一) 慢阻肺发病率情况 |
(二) 慢阻肺发病率的影响因素 |
三、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 |
(一) FEV_1的变化 |
(二) FVC的变化 |
(三) FEV_1/FVC的变化 |
四、肺通气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 |
(一) FEV_1变化的影响因素 |
(二) FVC变化的影响因素 |
(三) FEV_1/FVC变化的影响因素 |
讨论 |
结论 |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一般人群肺通气功能变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及其相关因素的纵向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焦炉作业工人多环芳烃暴露和氧化应激水平与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焦炉作业工人多环芳烃暴露与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性分析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氧化应激指标及其与多环芳烃暴露联合对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环境污染物暴露与线粒体 DNA 拷贝数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焦化厂工人苯、砷和铅暴露与健康指标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3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苯及苯系物暴露与各健康指标的关系 |
2.2 砷暴露与各健康指标的关系 |
2.3 铅暴露与各健康指标的关系 |
2.4 苯、铅和砷暴露对各健康指标的交互作用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职业PAHs暴露与焦化厂工人轻度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以及认知情况 |
2.2 研究对象轻度认知障碍检出率比较 |
2.3 研究对象尿中OH-PAHs代谢物浓度分布情况 |
2.4 尿中OH-PAHs代谢物与工人认知功能的关系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焦炉工人健康状况的几项监测指标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焦炉逸散物对焦炉工人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陈德平,马凯,王茂祥,孔云明,魏玉东. 职业与健康, 2021(11)
- [2]乌鲁木齐市孕妇多环芳烃暴露对新生儿糖脂代谢的影响[D]. 阿力亚·于散.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焦化行业职业暴露风险评价及METTL14/miR-92a-3p/RGS3通路在焦炉逸散物致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研究[D]. 姜敏.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职业性苯暴露矩阵建立及生物效应因子的研究[D]. 周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某炼焦厂颗粒物载带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对厂内工人暴露风险评估[D]. 赵磊.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6]企业环境治理过程的主体关系研究 ——基于山西省A焦化厂发展历程的分析[D]. 申珍珍. 苏州大学, 2020(03)
- [7]我国9省12个县/区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和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研究[D]. 张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8]焦炉作业工人多环芳烃暴露和氧化应激水平与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关联性研究[D]. 舒静怡.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9]焦化厂工人苯、砷和铅暴露与健康指标的关联研究[D]. 孙敏. 山西医科大学, 2020
- [10]职业PAHs暴露与焦化厂工人轻度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D]. 杜娟娟. 山西医科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