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融资顺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融资,顺序,理论,股权,债券,新创,顺位。
融资顺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秋叶[1](2019)在《浅谈中外企业融资顺序差异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是一个企业最基本要素,它在一个公司存在及运营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融资在企业的营运中显得尤为重要。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企业的融资以及融资顺序就成为中外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中外企业的融资顺序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本文笔者将针对中外企业的融资顺序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1期)
甘宇翔,麻晓艳[2](2018)在《基于融资优序理论的上市公司融资顺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融资市场的多层次发展下,近年来,融资优序问题备受关注。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融资顺序与国外成熟融资市场通行的"啄食"优序理论并不相符,回归经营最终目标,上市公司应重视内部性融资的作用,适度地进行债权性融资,谨慎对待股权性融资。(本文来源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黄文[3](2018)在《创新活动、投资者选择与融资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科技员工往往具备较高的创业素质,其离职创业行为成为研究的重点。公司的竞争优势往往建立于这些优质的人力资本之上,但是这些掌握高端技能和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可能离职创业。作为潜在的创业者,他们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来从事创新机会的开发活动。而创业者本身难以提供充足的资金,因此往往需要获得外部的资金支持。现有两位不同的投资者:独立风险投资和现有公司。两位投资者都可能对新机会感兴趣,并展开对员工的争夺。当员工从事既有公司的指定工作时,偶然发现一项与工作内容无关的创新机会。创新的商业化需要经过两个阶段:探索阶段和开发阶段。此时,持有创新机会的员工何时创新,如果选择创业来开发创新机会,如何选择投资者?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从投资者选择的视角,研究多任务激励、投资者异质性以及产权保护对高科技员工的创业决策以及创业阶段的投资者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权保护程度越高,创新更容易实现;当产权保护很强,如果员工决定从事创新活动,即使既有公司探索阶段的成本更低,探索阶段一定选择VC投资,开发阶段则选择具有效率成本的投资者;当产权保护很弱时,创新的实施条件是两位投资者要求在开发阶段的成本较对方有足够的优势。特别是潜在开发阶段投资者是公司时,要求的成本优势将更高。此时员工从事创新的过程不会出现更换投资者的现象;均衡结果不一定是最优的。员工从事指定工作创造的价值高于创新的均衡收益是创新实施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来自VC的潜在员工争夺将提高员工的价值。均衡时没有出现员工先选择既有公司,再选择VC投资的融资顺序。本文的贡献如下:(1)从投资者选择的视角,研究多任务激励、投资者异质性以及产权保护对上述过程的均衡产生的影响;(2)从创业不同阶段融资的角度解释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在IPO被学者广泛关注的背景下,研究VC在风险企业早期阶段何时采取股权转卖退出方式是较有新意的;(3)本文运用博弈模型方法研究多任务情景中既有企业员工创业资源获取问题。此外,在当前关于创业领域的研究中,运用此方法研究的较少。通过博弈模型方法研究创业领域的问题丰富了已有研究的理论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财经大学》期刊2018-05-01)
徐宁宁[4](2017)在《浅谈国内外上市公司融资顺序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企业融资次序问题就开始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融资方式的偏好直接关乎企业融资成本、资本结构、现金流的合理配置以及公司控制权的分配问题等,因此融资顺序该如何选择在国内外开始被广泛研究。然而对比发现,中外融资偏好截然相反。本文将针对西方融资理论的成因和中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偏离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的影响因素进行浅要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7年04期)
蒲昱瑾[5](2015)在《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顺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金融体制的制度性缺陷使得民营经济一直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办法来缓解民营经济融资困境,但外源性融资障碍依然难以逾越,只有通过民间资本投入民营经济的有效途径,构建内生性融资机制,才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根本之道。(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5年09期)
唐诗雨,吕沙,赖玉芸[6](2014)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顺序探讨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0-2013年创业板的15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融资方式选择的偏好顺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顺序为"先外后内,先股后债",与融资优序理论存在一定的出入。本文进一步结合创业板的现状,分析了融资顺序的形成原因并给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4年24期)
焦晓风[7](2014)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新融资顺序的实证分析——来自批发和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0年之前在沪市上市的批发和零售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得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63家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顺序为:债务融资-内部融资-股权融资。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这种融资偏好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9期)
黄剑丹[8](2013)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84年Myers和Majluf提出优序融资理论,他们认为公司采用的融资顺序应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本文利用Shyam-Sunder和Myers的优序融资理论模型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进行了检验,发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并不完全遵循优序融资理论。(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期刊2013年12期)
郭燕陵[9](2013)在《台湾新创企业的融资顺序——基于融资顺位理论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过去依赖欧美市场,运用先进国家技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变迁的关键阶段。从GEM 2010年报得知,台湾企业终止比例较邻国高,而且台湾处于转型谷底迎向资金需求大的机会驱动型创业。如果台湾创业融资环境没有良好的创业营运资金运用系统,对于经济市场转型为机会型创业无疑是一大绊脚石,创业融资环境为创业成功扮演关键性角色。因此本研究以融资顺位理论为基础,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Ordered-Logistic实证检验分析台湾新创企业的融资顺位,从新创企业的融资顺序与决策来探讨新创企业的融资环境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资》期刊2013年22期)
沈诗雯[10](2013)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研究——基于Ordered-Probit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上市公司所处行业进行分类,结合Ordered-Probi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进行检验,研究优序融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适用性,并概括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贸》期刊2013年32期)
融资顺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融资市场的多层次发展下,近年来,融资优序问题备受关注。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融资顺序与国外成熟融资市场通行的"啄食"优序理论并不相符,回归经营最终目标,上市公司应重视内部性融资的作用,适度地进行债权性融资,谨慎对待股权性融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融资顺序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秋叶.浅谈中外企业融资顺序差异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9
[2].甘宇翔,麻晓艳.基于融资优序理论的上市公司融资顺序探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3].黄文.创新活动、投资者选择与融资顺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
[4].徐宁宁.浅谈国内外上市公司融资顺序差异[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
[5].蒲昱瑾.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顺序[J].现代商业.2015
[6].唐诗雨,吕沙,赖玉芸.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顺序探讨及成因分析[J].企业导报.2014
[7].焦晓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新融资顺序的实证分析——来自批发和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黄剑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
[9].郭燕陵.台湾新创企业的融资顺序——基于融资顺位理论思考[J].中国外资.2013
[10].沈诗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研究——基于Ordered-Probit模型[J].中国商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