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三星镇中心小学64140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中较为新颖的一种教学方式,就其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来看,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详细了解全部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性格进行小组划分,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讨论学习。该教学方式的实施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位置转化到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质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成长。
一、合理分组,平衡学生差异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发展的初级阶段,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心理环境以及智商能力都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且现在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大多处于核心位置,甚至有过于任性情况的存在。很多小学生并未认识及体会过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导致大部分小学生都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并不具备分享讨论思维。小学数学实施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弥补学生在以往家庭生活以及学习中所缺失的团队合作机会,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让小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通过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和优点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但是,由于每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成长环境都有所不同,如未充分考虑便随意分组,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可能对正常课堂教学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在学生分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每名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要存在一定的差异,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确保学生的共同进步。另外,教师在小学生分组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小组做好成员分配,每个小组中需要包含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汇报员。在小组成员分配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意见,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各成员分配;并详细规范各成员的责任,规范小组内的学习活动,确保小组学生的综合成长。
比如,在《元、角、分》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在基础教学完成后,可以请学生携带玩具人民币到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几个金额,如3元4角、5元8角等,请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用手中的玩具人民币分出该金额。待学生思考几分钟后,请学生以小组抢答的方式告诉大家小组讨论后是用哪些金额组合完成的要求金额。如果之前有小组已经回答了该组合方式,后面回答的小组就必须换种组合方式。该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于元角分的认识,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以及创新思考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小组之间互评的方式推选出学习优质小组,给予表扬和评级;同时给表现稍差的学生以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技巧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课堂表现,而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每个小组内部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大多是整个小组活动的核心,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被动学习,甚至拒绝参与学习的情况,只等待同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其提供学习成果,并未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之中,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越来越差。教师在小组教学中要重视此类情况的发生。针对此类学习主动性较弱、合作意识较差的情况,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小组活动以及教学开展机制,明确每名学生的合作分工,根据学生的能力分配其适合的工作,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其担负的责任和任务,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完善小组合作机制。
三、调整课堂布局,营造小组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教学在教学中应用初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很多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为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剩余的学习任务都是学生的。导致很多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关注度较低,并未全面观察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状况,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未及时关注到,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并未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小组学习条件。
综上可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积极主动投入到问题探究和学习当中,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还能够充分锻炼小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玉红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6,(12):00020-00020。
[2]张素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2017,(2):00180-0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