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刘秋芬(河北省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目的了解护士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我市三家医院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临床护士的心理因素,提出调解临床护士的心理状况的对策。结果我市临床护士普遍存在着睡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忧郁、静脉曲张、心理失衡等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重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积极消除不利的影响因素,增强临床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对策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26-02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的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现代护理学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然而,从事护理事业的护理人员作为社会的人,在临床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这种过度的工作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而且影响着护理质量,因此提高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市三家医院(其中一家是三级甲等医院)200名护士进行调查,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市三家医院200名临床护士,年龄在20-50岁,平均年龄为31岁,护龄2-30年。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1名,护师95名,护士62名,本科55名,大专95名,中专50名,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调查结果:65.5%的护士有睡眠功能障碍,3.5%的护士存在忧郁状态,5%的护士患有静脉曲张,20.5%的护士存在内分泌失调,5%的护士存在其他紧张心理,18%的护士无症状。

2临床护士承受心理压力的原因

2.1工作强度大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已从简单的打针、发药、执行医嘱转变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临床护士不但要搞好治疗,还要计费算账、催缴费用、拿药退药、健康宣教等任务,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些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但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着护士严重缺编的问题,从而造成临床医护比例失调,床护比例不足。近年来,临床护士流失的比例有增无减,缺编导致护理任务重,临床实施抢救多,护士在工作时间干不完活,下不了班,身心疲惫,尤其是“三班倒”的护士,三餐不能准时吃饭,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夜班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时刻提防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又要担心患者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频繁倒夜班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身心健康。

2.2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2.2.1责任重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技术性强、责任心大、风险性高。工作中不但要技术娴熟,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把每一位住院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用自己的爱心换来他们的健康,这就是临床护士这个特殊群体特殊的职业。

2.2.2压力一是工作中的压力:(1)临床护士编制严重不足,她们不得不超负荷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缺编不能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高、低职称工作不能合理体现,让高年资的护士感到工作无为,职称无望,事业无所求,得过且过,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进步。(2)临床护士承担着不该承担的责任,目前的医院,护士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承担了太多的超出职业范围以外的工作,如每当有庆祝活动,,就要抽调临床一线的漂亮天使参加文艺演出,让她们离开工作岗位,去给医院增光添彩,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给一线临床工作人员制造混乱,带来不便;二是来自职业的压力:(1)护士个人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造成的压力。“白衣天使”是多少在校护士心中的奋斗目标,而在现实生活中,“白衣天使”仅仅是某个特殊时期对医务工作者的呼唤,国家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护士价值得不到认可,护士的劳动报酬偏低,造成了护士心理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碍。(2)社会的文明进步、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知识、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及岗位竞争带来的紧迫感。(3)“三班倒”的轮班工作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节律。三是心理社会支持不足:就目前而言,护士在医院中的地位偏低,劳动付出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补偿,具体表现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的不尽合理,加之社会上部分人对护理工作的偏见,认为护士就是“高级保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护士心理上的不平衡,使其产生自卑、沮丧、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

2.2.3面临医疗纠纷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环境氛围,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建立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关系,若处理不当,将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在带有服务性质的医院里,患者及家属作为消费者,期望能在医院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但是,当服务涉及双方的利益、健康和经济问题时,医疗达不到患者所要求的期望值,比如:治疗效果不佳、医疗费用太高、医生处方问题、药房发错药、其他部门服务态度等问题时,患者通常不敢向医生发泄,总是将气撒在与之接触最多、最密切的护士身上,护士如果理论,将遭到投诉服务态度差,最终导致被扣发奖金。因而,护士针对这种情况只有隐忍、压抑,久而久之,将会影响护士看待问题的态度,甚至产生偏执的心态,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

2.2.4重复工作造成急躁长期以来,临床护士承担着与自身人数极不相称的繁重工作,日复一日每天像机器一样地工作,休、轮假没时间,加班加点是常事,时间一长,身心疲惫,对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更别说提高护理质量了。

2.2.5家庭负担重护士是女性群体,生活中有多种角色,而临床护士常常是“三班倒”,但“三班倒”工作制度很难使她们扮演好全部角色,当角色转换不当而出现矛盾时,更加重了她们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疲劳[2],面对一系列紧张的工作刺激时常常会冲动,但因职业需要又必须将其抑制,导致心理处于不良的发展状态。

3对策

过度的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影响,并可引发一系列的行为效应和疾病状态[3]。所以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使护士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3.1减轻劳动强度,设置合理的编制,让临床护士远离疲惫,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首先是生理需要,当人们由低层次的需求至高层次的需求依次满足后才可以安心工作,全心付出,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护士特别希望医院领导能重视护理工作,在人力资源上配置到位[4],所以只有合理增加护士编制,合理调配人员结构,充分保证护士的休息、休假,才能使护士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以充足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3.2关爱体贴护士,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护理管理者要从人权的理念中走出来,与护士亲如姐妹,平等相处,坦诚以待,及时发现果断处理不和谐因素,达到一个组织者的和谐状态。如:护士生病了,要多关心;家庭有困难,要多帮助;心中有疑虑,多给予解释,这样使护士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以最佳的姿态投入工作。所以,把爱献给护士,再让护士把爱传递给每一位患者,是护理工作者、护士、患者之间形成一条和谐的管理链,最终使患者得到全流程优质的服务。在院领导、护理部的直接参与管理下,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和条件,营造和谐的执业环境,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如护士心理咨询中心、娱乐活动中心、专业技能培训中心,让护士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心理帮助,以释放和调节情绪,放松身体,消除疲劳,这样才能让护士在最佳状态下将专业技能和知识充分发挥,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职业荣誉,增加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3.3尊重激励护士全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尊重护士,尤其医院的管理者,在与护士沟通时应避免高压式、命令式的语气,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护士应提名表扬,遇到问题时应与护士共同探讨,护理管理者应以正确的态度加强与护士的交流,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病人发生冲突时,及时查明原因,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不盲目的批评、惩罚,护士是“关怀者”,也是“被关怀者”,因此管理者要常换位思考,站在护士的角度看问题,使护士感到被理解、被重视、被信任,不断加强工作责任心,自觉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从而减少护理缺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3.4提高心理素质经常参加娱乐活动,调解紧张情绪,通过健康心理咨询,缓解压力,增强“抗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抗压”能力如同机体免疫力一样,是可以不断调整的,学会“将事情合理化”,“胸襟广阔容纳一切”,“用平常心对待”,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5]

3.5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付压力的能力。

3.6加强职业教育通过职业心态的培养,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教育理念的认同感和价值取向。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及意义。

3.7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8争取社会的支持利用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护理工作的意义,使全社会都认识到,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使全社会人民获得最佳水平健康”的宏伟目标,将需要大批优秀的护士为人民的身心健康、预防保健等服务。

4结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以人为中心”整体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作为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者,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由其提供的护理质量,由于护理工作具有接触病人密切、技术操作多、责任重大、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及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决定了临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反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容易在工作中与病人及家属发生口角,发生护理差错事故,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形象和声誉。由此可见,关注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关系到护理质量的好坏,从长远来看也关系到医院的稳定、生存与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李竟淘.护士心理健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4.

[4]陶筱琴.护士的心里在想些什么[J].健康报,2010,11:8.

[5]曹晓霞,贺莲香.护士压力现状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22.

标签:;  ;  ;  

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