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工程,斜拉-悬吊桥,协作体系,抗风稳定性
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论文文献综述
张哲,韩立中,万其柏[1](2010)在《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连湾航道面临软土地基、强台风、深水基础等不良的自然条件,在总结以往地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自锚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以主跨800 m的大连跨海大桥主航道桥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的方案设计、构造特点,并就结构的静动力特性、施工步骤、经济性能以及运营阶段悬吊部分端吊索的疲劳问题和施工阶段结构的抗风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与悬索桥等其他结构体系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只要结构合理布局、并结合诸如适当设置辅助墩、在悬吊部分吊索与斜拉桥索适当交叉等一些措施,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完全能胜任深海、软土地基的建设。(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0年06期)
陈国芳,张哲,吴宏业,谭岩斌[2](2010)在《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静风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存在着抗风稳定性等技术难题.采用计算缆索承重桥静风响应的方法,研究了金州海湾大桥方案桥在静风作用下,主梁初始攻角与附加攻角、桩基础刚度、缆索体系风荷载和拉索分段对主梁和桥塔静风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附加攻角对方案桥的静风位移影响不大;如果不考虑桩基础刚度的影响会严重低估结构的侧向位移;在缆索体系风荷载作用下的侧向位移占总体位移的20%左右.(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黄海新,刘波,周建宾,许福友[3](2009)在《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抖振响应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拟的随机脉动风速场,以主跨800 m的大连港航道桥为背景,详细分析几何非线性、侧向气弹效应、缆索上的脉动风、气动导纳等因素对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抖振响应的影响,总结该新型体系桥抖振响应的特点。结果中需特别指出,与普通悬索桥不同的是,缆索上的脉动风引起了主缆的振动并与主梁产生耦合振动,且对主梁的扭转位移也产生了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09年04期)
王保群,张强勇,张凯,张哲[4](2009)在《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梁动力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在主梁、辅助墩及主塔基础等不同约束方式下结构动力特性。通过分析得出该体系桥梁自振周期长,振型密集且振型间相互耦合;缆、塔、梁共同参与振动,提高了结构的扭转频率,结构的抗风稳定性较好;加劲梁受到主缆水平分力和斜拉索水平分力的共同作用,降低了结构的弯曲刚度,需加大截面尺寸;桥梁各阶振型频率随主梁弹性约束刚度的增加而增加,一阶纵飘频率受弹性约束刚度影响比较显着,其他振型频率影响较小;通过设置边跨辅助墩,可以提高协作体系的结构刚度,增加各阶振型的频率;主塔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取决于基础对塔底的约束强度,当群桩基础足够强大时,其自振频率仅略小于沉井、沉箱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张永军[5](2009)在《结构参数变化对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动力特性主要包括体系的自振频率和主振型,它是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分析的基础和前提。以大连港跨海大桥设计方案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给出了前10阶频率和相应的振型,分析了加劲梁刚度、主塔刚度等结构参数变化对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特性的影响,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建材技术与应用》期刊2009年01期)
张哲,陈军,王会利[6](2008)在《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动力特性及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作为一种新的大跨径桥型,综合了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特点,对其动力特性的研究十分重要.利用大型通用程序ANSYS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用子空间迭代法对这种新型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通过动力模型试验对其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说明用现有的有限位移理论分析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的动力特性,并进行抗风、抗震设计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黄海新,张哲,石磊,袁全[7](2007)在《多点激励下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地震动的空间变化效应,对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进行了随机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P波、SH波和SV波作用下该协作体系内力和位移峰值响应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均匀一致地面动和多点非一致地面运动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计算中由于虚拟激励法的引入,计算效率获得极大的提高。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部分相干效应对该类超大跨径桥梁地震反应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7年05期)
黄海新,张哲,石磊[8](2007)在《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国内外研究尚少的桥型.以大连港航道桥设计方案为背景,利用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地锚式桥的动力特性对比分析,得出大跨径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具有主梁竖向弯曲振型总是优先出现等新的动力特点;针对主跨主缆易于振动的特征提出了采用斜向交叉拉索的抑振措施,并给出其最优设置位置为0.287 5跨度处;利用反应谱方法对该桥型的动力性能初步匡算表明,该新型体系桥的地震响应较大,其抗震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哲,杜高明,谭岩斌,王会利[9](2007)在《大跨度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为主跨800 m的自锚式混合梁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通过模型试验对该新桥型的静力性能和动力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基于有限元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吻合;分析了辅助墩、混合梁对该体系的动力影响:边跨增设辅助墩后,协作体系的各阶频率都有所增大,能改善协作体的1阶竖弯和1阶侧弯频率,能抑制桥梁在风载作用下的侧向位移;采用混合梁结构形式,使主梁自振频率均增加,提高了全桥的竖弯和横弯刚度,为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设计和力学性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07年06期)
黄海新[10](2006)在《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形式,具备了传统的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诸多优点,而且由于庞大锚碇的取消,更好的适应了深海软土地基的建设,在不良地质环境条件下具有强劲的竞争力,目前已被工程界所采纳。但从已有的文献看,对这种桥型动力性能的研究颇为少见。本文结合以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为研究主体的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的研究”这一科研课题,以拟建的大连港跨海大桥为工程背景,对该新型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和抖振响应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动力特性主要包括体系的自振频率和主振型,它是该体系桥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建立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采用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的大连港跨海大桥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跨径和结构参数的地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特性的新特点并揭示了其原因。同时,针对主跨主缆易于振动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斜向交叉拉索的抑振措施并发现其合理的设置位置应与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相匹配,就分析实例而言其最优设置位置为主跨0.2875跨度处而不是普通悬索桥的最优设置位置0.25跨度处。此外,还研究了主梁不同的约束方式、辅助墩的设置情况、恒载、加劲梁刚度、主塔刚度等结构参数的变化对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特性的影响,就其影响规律作了详细的讨论。(2)引入精确高效的虚拟激励法,对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在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P波、SH波和SV波这叁种类型地震波作用下考虑多点激励和地震动的空间变化效应以及阻尼的变化对该新型体系内力和位移峰值响应的影响。以大连港跨海大桥为例,基于由规范反应谱生成的当量功率谱密度函数,对比分析了多点一致激励和非一致激励下其地震响应的特点和规律,所得结论为该新型协作体系桥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此外,通过与地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揭示了由于主缆锚固方式的不同造成两种体系地震响应的差异。(3)基于主梁承受较大的轴压可能使大跨径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非线性行为更为复杂的考虑,采用人工生成的地震波,对大连港跨海大桥在纵向、竖向和横向地震波作用下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对比分析了线性和非线性条件下主梁、主塔和边墩等主要控制截面的内力和位移响应时程结果,并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地讨论。由于时域分析采用精细逐步积分格式,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4)对前人在ANSYS中进行抖振响应时域分析的方法作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的Matrix27单元具有开放式的特点结合APDL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获得了一种更为精细化的在ANSYS中进行大跨度桥梁结构抖振响应时域分析的实用方法。继而重点研究了结构几何非线性、侧向气弹效应、气动导纳、自然攻角及缆索上脉动风等因素对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抖振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各因素对该新型体系桥抖振响应结果的精确性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须认真对待。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缆索上的脉动风引起了主缆的振动并与主梁产生耦合振动,其对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主梁的影响比对普通悬索桥主梁的影响要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11-01)
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存在着抗风稳定性等技术难题.采用计算缆索承重桥静风响应的方法,研究了金州海湾大桥方案桥在静风作用下,主梁初始攻角与附加攻角、桩基础刚度、缆索体系风荷载和拉索分段对主梁和桥塔静风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附加攻角对方案桥的静风位移影响不大;如果不考虑桩基础刚度的影响会严重低估结构的侧向位移;在缆索体系风荷载作用下的侧向位移占总体位移的20%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论文参考文献
[1].张哲,韩立中,万其柏.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设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
[2].陈国芳,张哲,吴宏业,谭岩斌.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静风响应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
[3].黄海新,刘波,周建宾,许福友.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抖振响应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桥梁.2009
[4].王保群,张强勇,张凯,张哲.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梁动力性能[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
[5].张永军.结构参数变化对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特性的影响[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
[6].张哲,陈军,王会利.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动力特性及模型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
[7].黄海新,张哲,石磊,袁全.多点激励下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
[8].黄海新,张哲,石磊.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
[9].张哲,杜高明,谭岩斌,王会利.大跨度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模型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
[10].黄海新.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