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均匀度论文_陈超,朱志红,李英年,姚天华,潘石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种均匀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性状,功能,分解。

物种均匀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超,朱志红,李英年,姚天华,潘石玉[1](2016)在《高寒草甸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种多样性(SD)与功能多样性(FD)之间存在多种关系,但由于生态系统功能主要由物种的功能属性决定,因而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但在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这两个构成功能多样性的基本成分中,何者对功能多样性影响更大,并进而决定SD-FD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在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6a的刈割(留茬1 cm、3 cm及不刈割)和施肥(尿素7.5 g m~(-2)a~(-1)+磷酸二胺1.8 g m~(-2)a~(-1)、不施肥)控制实验,研究了种间性状差异(33个物种13个性状)和物种均匀度(所有物种)对物种多样性(所有物种)与功能多样性(33个物种13个性状)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正相关,它们与多性状种间差异负相关,而与物种均匀度正相关。物种均匀度是导致功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SD-FD正相关的原因,这是因为随着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均匀度的增加程度大于多性状种间差异的减少程度,因而功能多样性增加,SD-FD正相关;(2)功能多样性指数(FD_(Rao)和FDis)随物种多样性指数(H')减速递增,表明群落存在一定的功能冗余,且功能冗余随物种多样性的增大而增大,但尚未达到产生SD-FD无相关性的极限H'值;(3)功能多样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二元线性回归显示在同时考虑二者对ANPP的影响时,可排除物种多样性的作用。但由于物种多样性下降或物种丧失引起的物种功能性状丢失或性状空间维度减小将导致功能多样性降低,表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互补性,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时,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仍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陈超[2](2014)在《高寒草甸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SD)与功能多样性(functional diversity, FD)的关系(SD-FD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研究早已深入展开,但在不同尺度和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SD-FD关系可表现为正相关、负相关、无相关或S形曲线关系,但对不一致的内在原因却少有研究。就最常用的表征功能多样性的Rao指数来说,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是构成功能多样性的两个基本成分,功能多样性分别与它们正相关,但我们发现它们往往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因而功能多样性如何变化就将取决于这两个基本成分中何者对功能多样性影响更大,并进而决定SD-FD关系。SD-FD关系的确定将有利于我们加深关于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为什么不能等同,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功能也具有不同作用的理解。一般认为,生态系统功能主要由物种的功能属性决定,因而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但对此缺乏实证研究。通过在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6年(2007-2012年)的刈割、施肥和浇水控制实验,选取了各实验处理群落中33个共有物种的14个性状来计测功能多样性和种间性状差异,通过单变量方差分析比较了种间性状差异、物种均匀度、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在实验处理群落间的差异性,并通过冗余分析、曲线拟合、二元线性回归研究了SD-FD关系、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间的关系、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对SD-FD关系的影响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性状在种间的差异性对刈割或施肥处理具有多种响应模式,刈割引起生长型、比叶面积、单株地上干质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叶干重、株高的种间趋同(p<0.05),而叶形的种间差异在中度刈割最大(p<0.05);施肥使比叶面积、单株地上干质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叶干重、株高在种间趋异(p<0.05);刈割和施肥对植物繁殖方式、生活周期、植株倾斜度和叶缘的种间差异均无影响(p>0.05),这些性状对群落的构建过程可能并不重要。但刈割处理还是引起种间性状的平均差异减小(p<0.05),性状在总体上表现出对刈割扰动的趋同响应,而施肥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种间性状的平均差异增大(p<0.1),性状在总体上表现出对施肥的趋异响应。(2)刈割扰动和施肥对物种均匀度、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具有完全相反的影响,表现为刈割后的增加效应(p<0.05)以及施肥后的降低效应(p<0.1)说明刈割群落的物种分布更趋均匀,而施肥具有与此相反的作用,引起物种分布的不均匀变化。而不论是在刈割还是施肥处理条件下,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由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的同向变化引起,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则由种间性状差异与物种均匀度的反向变化引起。(3)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的结果显示,在刈割或施肥梯度上,SD-FD呈正相关关系,功能多样性与种间性状差异的变化趋势负相关,但与物种均匀度的变化趋势正相关。而物种均匀度与多性状种间差异之间负相关。第一排序轴解释了SD和FD73.0%(多性状种间差异排序)和76.6%(单一性状种间差异排序)的变异。在上述两种排序条件下,由于物种均匀度在第一排序轴的垂直投影长度均大于种间差异性的垂直投影长度,说明物种均匀度对SD-FD关系的影响大于种间性状差异的影响。(4)曲线拟合回归显示,物种均匀度与多性状种间差异之间表现为减速递减的关系(n=108,p<0.05),这进一步说明当种间性状差异减小时,由于物种均匀度增加较快,功能多样性仍是增加的,也就是说,随着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均匀度的增加程度大于种间差异的减少程度,因而仍导致功能多样性增加,物种均匀度是导致功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SD-FD正相关的原因。此结果与高寒草甸在遭受过度放牧或刈割扰动后,由于竞争释放效应,群落将逐渐以劣质阔叶杂草取代优质禾草和莎草为退化特征的现象一致。尽管在此阶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都在增加,但群落结构和草地的饲用价值已大大下降。(5)曲线拟合回归显示,SD-FD关系符合二次函数且为减速递增(n=108,p<0.05),表明群落存在一定的功能冗余,且功能冗余随物种多样性的增大而增大,功能多样性将在物种多样性H’=4.45时不再增加,即此时生态位的分化引起的种间差异进一步减小才能平衡物种均匀度对功能多样性的增加效应,但本研究的实测H’未达到产生SD-FD无相关性的极限H值。尽管多性状种间差异以及生长型、单株地上干质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叶干重、比叶面积和株高的种间差异与功能多样性负相关,但尚不足以抵消物种均匀度增加引起的功能多样性增加程度,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的增加将进一步提高群落物种的功能多样性。(6)曲线拟合回归显示,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与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n=108,p<0.05),尽管物种多样性H’是以样方中的全部物种计算,而功能多样性是以33个共有物种计算的,但结果显示功能多样性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而且二元回归显示在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时,可排除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此结果证实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功能主要受物种属性而不是物种丰富度影响的结论。综上所述,物种均匀度与功能多样性正相关,且对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大于种间性状差异的影响,因此,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间的关系主要受群落物种均匀度变化的影响。虽然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时可排除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但我们并不能完全不考虑物种多样性的作用,因为物种多样性下降或物种丧失引起的功能性状丢失或性状空间维度减小将导致功能多样性降低,且单独考虑物种多样性对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时,物种多样性仍有一定贡献。因而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成分,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存在互补性,但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功能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时,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仍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王飞[3](2013)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对凋落物分解以及氮、磷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人类活动日益频繁以及放牧强度的不断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凋落物分解作为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对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反馈作用,同时也制约着氮和磷以及其他营养元素向土壤的归还,因此对土壤库中物质的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物种多样性对凋落物分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组成上,对物种均匀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中5个主要组分种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为对象,研究混合叶片凋落物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对其分解以及氮和磷释放的的影响,其中丰富度包括5个水平,均匀度包括均匀混合和不均匀混合两个水平,不均匀混合是各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自然比例。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对叶片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有显着的影响;均匀度对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有显着的影响,表现为均匀混合大于不均匀混合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均匀度对氮和磷的释放有显着的影响,均表现出均匀混合时凋落物的氮和磷的净释放大于不均匀混合的凋落物,并且氮的动态表现出先富集后释放,而磷表现出一直释放。该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退化引起的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度的变化将影响凋落物的分解和氮、磷的释放,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3-05-01)

李代江,彭少麟[4](2010)在《物种均匀度影响凋落物短期分解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许多一直以来伴生的物种之间的相对多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例如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藤本植物多度的增加。尽管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已经很多,但是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丰富度的研究,而对另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成分即物种均匀度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控制凋落物袋中混合凋落物各物种的相对多度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野外实验来探索由于藤本植物多度增加引起的物种均匀度的改变对短期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藤本植物的凋落物分解速率显着高于木本植物,藤本和木本的混合掉落物的分解速率随着藤本植物凋落物的相对多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藤本凋落物也加快了与其混合的木本凋落物的分解速率。该研究表明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藤本植物多度的增加引起的群落组成成分之间的均匀度的改变会影响短期凋落物的分解,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文来源于《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2-01)

张晶晶[5](2009)在《北京百花山植物群落的物种均匀度与环境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山杨林群落、落叶松-白桦林群落、华北落叶松林群落的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对各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乔木层的均匀度指数山杨林>落叶松-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灌木层均匀度指数山杨林>华北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林,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华北落叶松林>山杨林>落叶松-白桦林。通过对各群落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物种均匀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群落物种均匀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较为密切,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均匀度呈上升趋势;此外,郁闭度高的群落,灌木和草本植物只能生存于林地空隙间,分布不连续,物种均匀度也比较低。(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期刊2009年07期)

黄金燕,周世强,谭迎春,周小平,王鹏彦[6](2007)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基,景增春,丁路明[7](2005)在《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群落物种特征和均匀度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类型草地生产力与物种特征(重要值)、均匀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物种特征(重要值)与生产力之间呈极显着的线性关系;物种均匀度与生产力之间呈负线性关系,但差异不显着。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资源的竞争利用),物种数目在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的物种组成上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不同生境条件下均匀度的异同。(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王小明,游水生[8](2002)在《福建武平米槠林恢复生态学研究 Ⅵ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角度分析了不同人为干扰尺度 (原始米槠林、择伐更新、天然更新、人促更新和种植杉木林 )对福建武平米槠林各层次恢复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加大 ,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线性下降、而优势度呈线性上升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下降—上升”交替变化趋势、而优势度延伸至 B级后上升 ,草本层和层外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上升至 B级或 C级后下降、而优势度上升至 A级后下降 ;人工种植杉木后各方面指标与原始米槠林相距甚远 ,目前较难恢复到米槠顶极群落 ,而其余更新方式以顶极种米槠为第一优势种或第二优势种 ,各方面指标与原始米槠林相距较近 ,将能恢复到米槠顶极群落 .(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陈廷贵,张金屯[9](2000)在《山西关帝山神尾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关系的研究I.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 8 9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 ,运用 8个多样性指数对山西关帝山神尾沟物种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群落总的表现为 :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 ,丰富度从 170 0m下降到2 40 0m后开始升高 ;(2 )群落不同层次表现为 :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 ,草本多样性和均匀度表现为上升趋势 ,丰富度下降到 190 0m后开始上升 ;(3)乔灌草叁者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值以及变化幅度都表现为草本层 >灌木层 >乔木层 ,叁者均匀度相差不大 ;(4)群落不同坡向表现为 :阳坡多样性和丰富度都大于阴坡 ,均匀度相差不大 .图 6参 7(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0年05期)

马克平,黄建辉,于顺利,陈灵芝[10](1995)在《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25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从不同类型、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等方面对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物种均匀度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植物生长型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相近且明显低于草本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相近,群落间变异幅度较小,乔本层则变异幅度很大;物种多样性指教则表现出草本层>乔本层>灌木层的规律。物种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作为测度指标计算群落多样性所得结果相近,且优于以株数作为测度指际计算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物种均匀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SD)与功能多样性(functional diversity, FD)的关系(SD-FD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研究早已深入展开,但在不同尺度和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SD-FD关系可表现为正相关、负相关、无相关或S形曲线关系,但对不一致的内在原因却少有研究。就最常用的表征功能多样性的Rao指数来说,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是构成功能多样性的两个基本成分,功能多样性分别与它们正相关,但我们发现它们往往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因而功能多样性如何变化就将取决于这两个基本成分中何者对功能多样性影响更大,并进而决定SD-FD关系。SD-FD关系的确定将有利于我们加深关于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为什么不能等同,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功能也具有不同作用的理解。一般认为,生态系统功能主要由物种的功能属性决定,因而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但对此缺乏实证研究。通过在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6年(2007-2012年)的刈割、施肥和浇水控制实验,选取了各实验处理群落中33个共有物种的14个性状来计测功能多样性和种间性状差异,通过单变量方差分析比较了种间性状差异、物种均匀度、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在实验处理群落间的差异性,并通过冗余分析、曲线拟合、二元线性回归研究了SD-FD关系、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间的关系、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对SD-FD关系的影响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性状在种间的差异性对刈割或施肥处理具有多种响应模式,刈割引起生长型、比叶面积、单株地上干质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叶干重、株高的种间趋同(p<0.05),而叶形的种间差异在中度刈割最大(p<0.05);施肥使比叶面积、单株地上干质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叶干重、株高在种间趋异(p<0.05);刈割和施肥对植物繁殖方式、生活周期、植株倾斜度和叶缘的种间差异均无影响(p>0.05),这些性状对群落的构建过程可能并不重要。但刈割处理还是引起种间性状的平均差异减小(p<0.05),性状在总体上表现出对刈割扰动的趋同响应,而施肥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种间性状的平均差异增大(p<0.1),性状在总体上表现出对施肥的趋异响应。(2)刈割扰动和施肥对物种均匀度、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具有完全相反的影响,表现为刈割后的增加效应(p<0.05)以及施肥后的降低效应(p<0.1)说明刈割群落的物种分布更趋均匀,而施肥具有与此相反的作用,引起物种分布的不均匀变化。而不论是在刈割还是施肥处理条件下,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由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的同向变化引起,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则由种间性状差异与物种均匀度的反向变化引起。(3)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的结果显示,在刈割或施肥梯度上,SD-FD呈正相关关系,功能多样性与种间性状差异的变化趋势负相关,但与物种均匀度的变化趋势正相关。而物种均匀度与多性状种间差异之间负相关。第一排序轴解释了SD和FD73.0%(多性状种间差异排序)和76.6%(单一性状种间差异排序)的变异。在上述两种排序条件下,由于物种均匀度在第一排序轴的垂直投影长度均大于种间差异性的垂直投影长度,说明物种均匀度对SD-FD关系的影响大于种间性状差异的影响。(4)曲线拟合回归显示,物种均匀度与多性状种间差异之间表现为减速递减的关系(n=108,p<0.05),这进一步说明当种间性状差异减小时,由于物种均匀度增加较快,功能多样性仍是增加的,也就是说,随着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均匀度的增加程度大于种间差异的减少程度,因而仍导致功能多样性增加,物种均匀度是导致功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SD-FD正相关的原因。此结果与高寒草甸在遭受过度放牧或刈割扰动后,由于竞争释放效应,群落将逐渐以劣质阔叶杂草取代优质禾草和莎草为退化特征的现象一致。尽管在此阶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都在增加,但群落结构和草地的饲用价值已大大下降。(5)曲线拟合回归显示,SD-FD关系符合二次函数且为减速递增(n=108,p<0.05),表明群落存在一定的功能冗余,且功能冗余随物种多样性的增大而增大,功能多样性将在物种多样性H’=4.45时不再增加,即此时生态位的分化引起的种间差异进一步减小才能平衡物种均匀度对功能多样性的增加效应,但本研究的实测H’未达到产生SD-FD无相关性的极限H值。尽管多性状种间差异以及生长型、单株地上干质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叶干重、比叶面积和株高的种间差异与功能多样性负相关,但尚不足以抵消物种均匀度增加引起的功能多样性增加程度,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的增加将进一步提高群落物种的功能多样性。(6)曲线拟合回归显示,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与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n=108,p<0.05),尽管物种多样性H’是以样方中的全部物种计算,而功能多样性是以33个共有物种计算的,但结果显示功能多样性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而且二元回归显示在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时,可排除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此结果证实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功能主要受物种属性而不是物种丰富度影响的结论。综上所述,物种均匀度与功能多样性正相关,且对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大于种间性状差异的影响,因此,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间的关系主要受群落物种均匀度变化的影响。虽然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时可排除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但我们并不能完全不考虑物种多样性的作用,因为物种多样性下降或物种丧失引起的功能性状丢失或性状空间维度减小将导致功能多样性降低,且单独考虑物种多样性对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时,物种多样性仍有一定贡献。因而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成分,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存在互补性,但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功能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时,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仍十分必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种均匀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陈超,朱志红,李英年,姚天华,潘石玉.高寒草甸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关系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

[2].陈超.高寒草甸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关系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王飞.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对凋落物分解以及氮、磷释放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

[4].李代江,彭少麟.物种均匀度影响凋落物短期分解速率[C].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5].张晶晶.北京百花山植物群落的物种均匀度与环境的关系[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

[6].黄金燕,周世强,谭迎春,周小平,王鹏彦.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J].林业科学.2007

[7].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基,景增春,丁路明.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群落物种特征和均匀度的重要性[J].草地学报.2005

[8].王小明,游水生.福建武平米槠林恢复生态学研究Ⅵ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

[9].陈廷贵,张金屯.山西关帝山神尾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关系的研究I.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

[10].马克平,黄建辉,于顺利,陈灵芝.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J].生态学报.1995

论文知识图

个航次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累积曲线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F...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9 多枝柽柳物种均匀度指数3荒漠草原样地植被香浓威纳指数变化的年...),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物种均匀度

标签:;  ;  ;  ;  ;  ;  ;  

物种均匀度论文_陈超,朱志红,李英年,姚天华,潘石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