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育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征,页岩,辽中,盆地,栖霞市,渤海湾,叶片。
发育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梁夏琰,韦德湛,宁浩杰,杜秀凤,陈敏[1](2020)在《探讨胎儿静脉导管发育不全(DVA)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发育不全的特征和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单位就诊12例胎儿DV发育不全的病历资料,并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例受试对象中,1例为孤立性静脉导管缺失,11例合并其他异常。9例为DVA肝外分流,脐静脉汇入右心房;1例为DVA肝外分流,脐静脉汇入冠状静脉窦;2例为DVA肝内分流,脐静脉连接于门静脉。3例出生后未发现明显异常,6例因合并严重畸形而引产,3例宫内胎儿死亡。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够诊断DV的发育不全,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影像技术》期刊2020年01期)
宛良伟,吴奎,王伟,加东辉,王启明[2](2019)在《辽中南洼旅大16-3地区走滑型源-汇体系发育特征及沉积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关于源-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陆相伸展盆地中,而对走滑型源-汇体系研究较少。本文以辽中南洼旅大16-3地区为例,综合钻井和地震资料系统分析该区走滑型源-汇体系发育特征及沉积响应。研究表明:研究区源-汇体系的形成和演化受走滑作用控制,表现为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控制了局部物源体系的发育,释压型走滑转换带控制了有利汇聚体系的形成,走滑水平位移造成源-汇体系的横向错动。局部物源体系和有利汇聚体系的耦合控制了旅大16-3地区东叁段砂体富集,源-汇体系横向错动造成该区东叁段砂体迁移迭覆且期次明显。本文研究成果有力支持了旅大16-3油田的勘探评价,对于走滑相关沉积盆地源-汇体系及砂体预测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6期)
单凌飞,丁颖慧,王双蕾,张默实,韩航[3](2019)在《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光合作用及其光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第叁纪孑遗植物,在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异形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盐性,是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的主要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胡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观测,分析了胡杨幼苗期、幼树期和成熟期叶片的形态变化规律及其性状特征,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胡杨幼苗期、幼树期和成熟期不同形态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1)在胡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叶片形态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随着胡杨树龄的增长,其叶片的长/宽比值、比叶面积和叶片厚度逐渐减小,而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和叶干重数据增大。(2)胡杨成熟期阔卵圆形叶具有较高光合活性,通过提高P_(nmax)以增强光能利用率,使其在干旱荒漠区高温、强光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与光合速率;幼树期条形叶具有较宽的光能利用区间,能够在弱光环境下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幼苗期条形叶具有较低的α与相对较高的LCP、LSP及P_(nmax),主要归因于其较高的比叶面积,高效光捕获面积使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上述结果是胡杨在不同光环境下形成的适应性反应和生理生态机制。(3)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适于胡杨不同形态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定量研究。(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生海,韩明智,高松,白莹[4](2019)在《栖霞市生木树泥石流隐患点发育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栖霞市生木树泥石流隐患点为烟台市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1处,曾于1979年7月因暴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给当地村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以该泥石流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并以区内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等勘察成果为基础,综合分析区内泥石流发育特征、类型、形成机理、引发因素,并选取相关参数对泥石流基本特征值进行计算,为同类型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综合研究确定区内泥石流易发程度为轻度易发,现阶段泥石流沟发展阶段为发展期,泥石流灾害趋于相对稳定,但一旦遭遇暴雨至特大暴雨,可能会再次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12期)
彭林林,夏晓飞,王奥,赵良成[5](2019)在《华东椴花序苞片和叶片发育及结构特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序苞片是椴树属最典型的特征,但它与其他器官的演化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对华东椴(Tilia japonica Simonk.)花序苞片和叶片在生长发育上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表面微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详细比较。结果显示,华东椴苞片和叶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非常相似的规律性,二者在苞片幼期阶段均生长迅速、中期阶段生长变缓、成熟阶段再有小幅生长。对苞片与叶片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苞片长、苞片宽、叶长、叶宽的相关性均极显着。在表面微形态特征上,苞片和叶片总体上非常相似;在解剖特征上,苞片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片有明显的分化。结合椴树属苞片的化石记录,我们认为椴树属苞片最早由叶片特化而来,是一种叶状结构,二者在表皮微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上的差异,主要是在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各自不同功能而逐渐产生的。(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曹香妮,姜振学,朱德宇,仇恒远,陈磊[6](2019)在《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岩相类型及储层发育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川东北部分地区下侏罗统获得了工业性页岩气流。开展页岩岩相划分与储层特征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勘探开发陆相页岩气。通过XRD、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N_2吸附及CO_2吸附等实验方法对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进行精细研究。以有机质丰度及矿物组成为分类参数将页岩分为12种不同岩相,查明了自流井组页岩主要发育4种岩相,即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_3)、含有机质混合质页岩(Ⅳ_2)、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_2)与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Ⅱ_1)。不同岩相的页岩储层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有机质含量大于2%,生烃潜力最好,有机质孔及黏土矿物晶间孔之间连通性较好且比表面积较大,发育的纹层状构造有利于工业压裂,为最优陆相页岩岩相,是最有利的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目标;含有机质混合质页岩(Ⅳ_2)有机质含量大于1%,孔体积较高,储气能力较好,且发育有利于压裂的层状构造,为良好陆相页岩岩相,是较有利的勘探开发目标;而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_3)与含有机质硅质页岩(Ⅰ_2)则具块状特征,孔体积与比表面积均较低,为较差陆相页岩岩相,是最不利的勘探开发目标。(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田苗壮,赵龙,罗勇,崔文君,刘贺[7](2019)在《顺义地裂缝(机场段)发育特征与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顺义地裂缝(机场段)是北京平原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破坏较为严重的地裂缝之一,直接影响到某机场航站楼及跑道安全。野外调查发现,地裂缝具有以垂直形变和拉张形变活动特征,南东侧相对于北西侧下降,判断该段为顺义地裂缝向南西的延伸。本文以顺义地裂缝(机场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详细的描述了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利用探槽、钻探和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分析地裂缝与构造的关系。研究表明:地裂缝(机场段)受顺义断裂控制影响,第四系厚度差异是内在因素,超采地下水诱发地裂缝为形成因素,人类活动、城市建筑荷载以及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是造成地裂缝两侧不均匀沉降、加剧地裂缝发育的发展因素。(本文来源于《城市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王红军,贺正军,刘祚冬,刘泠杉,马锋[8](2019)在《东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沥青矿发育特征与资源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矿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东西伯利亚盆地赋存丰富的沥青矿资源,尚未开采,为了对这一巨大资源未来可利用性做出明确判断,在充分调研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盆地北部阿纳巴尔古隆起区沥青矿分布的层段、岩性、物性及含油率等关键地质特征,并对未来有利目标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西伯利亚盆地沥青矿分布在里菲系—上二迭统地层中,岩性复杂,含油率变化大;在埋藏较深、紧邻生油层、物性较好的岩层段中天然沥青较为丰富,含油率高,可动用性高,具备很好的开采价值;盆地北部沥青矿可采资源量达63×10~8 t,可优选出4个有利目标区,对比可采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规模,最北端的奥列尼奥克沥青聚集带是未来非常规资源开发利用的首选目标。(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李新琦,高磊,黄志,王明春,胡安文[9](2019)在《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构造发育与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沙南凹陷一直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难点和热点,盆内油气分布表现出极强的不均衡性,复杂的构造特征成为制约油气差异成藏的关键。为探讨沙南凹陷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首次利用新叁维地震及钻井资料,对地层展布特点、断裂体系特征进行精细刻画,新识别出中生代逆冲构造体系,并结合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对新生界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及全区构造发育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沙南凹陷盆地结构表现为"叁段式",中、新生代断裂体系主要发育3期,即中生代逆冲断裂系、古近纪伸展断裂系和新近纪晚期共轭走滑断裂系,控制了盆地4个主要构造变革期,分别为早剥晚沉(中生代)、初始强裂陷(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二次强裂陷-断坳过渡(东营组沉积时期)以及热沉降-共轭走滑阶段(新近纪)。沙南凹陷的2个沉积-沉降中心——东、西两洼的演化过程(尤其是东营组沉积时期)具有较大差异,控制了两洼烃源岩生烃规模和成熟度的差异,对油气的区域分布起到关键控制作用。地幔热隆起和板块的重组是控制断陷盆地演化的深层动力因素。该研究可为沙南凹陷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9年11期)
李玲玲[10](2019)在《广东省某市地质灾害发育环境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阐述广东省某市地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详细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区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岩土体类型等地质灾害发育的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的规模、分布和发育特征,对区内主要地质灾害—滑坡、崩塌的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与统计。以期能够对该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6期)
发育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人关于源-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陆相伸展盆地中,而对走滑型源-汇体系研究较少。本文以辽中南洼旅大16-3地区为例,综合钻井和地震资料系统分析该区走滑型源-汇体系发育特征及沉积响应。研究表明:研究区源-汇体系的形成和演化受走滑作用控制,表现为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控制了局部物源体系的发育,释压型走滑转换带控制了有利汇聚体系的形成,走滑水平位移造成源-汇体系的横向错动。局部物源体系和有利汇聚体系的耦合控制了旅大16-3地区东叁段砂体富集,源-汇体系横向错动造成该区东叁段砂体迁移迭覆且期次明显。本文研究成果有力支持了旅大16-3油田的勘探评价,对于走滑相关沉积盆地源-汇体系及砂体预测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育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梁夏琰,韦德湛,宁浩杰,杜秀凤,陈敏.探讨胎儿静脉导管发育不全(DVA)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及意义[J].影像技术.2020
[2].宛良伟,吴奎,王伟,加东辉,王启明.辽中南洼旅大16-3地区走滑型源-汇体系发育特征及沉积响应[J].中国海上油气.2019
[3].单凌飞,丁颖慧,王双蕾,张默实,韩航.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光合作用及其光响应特征[J].生态科学.2019
[4].张生海,韩明智,高松,白莹.栖霞市生木树泥石流隐患点发育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19
[5].彭林林,夏晓飞,王奥,赵良成.华东椴花序苞片和叶片发育及结构特征比较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9
[6].曹香妮,姜振学,朱德宇,仇恒远,陈磊.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岩相类型及储层发育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7].田苗壮,赵龙,罗勇,崔文君,刘贺.顺义地裂缝(机场段)发育特征与成因分析[J].城市地质.2019
[8].王红军,贺正军,刘祚冬,刘泠杉,马锋.东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沥青矿发育特征与资源潜力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9].李新琦,高磊,黄志,王明春,胡安文.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构造发育与演化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9
[10].李玲玲.广东省某市地质灾害发育环境及特征分析[J].地下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