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周围神经,疾病,脱髓鞘,神经系统,神经,脊髓,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伍鹏欢,黄成燕,史本超[1](2019)在《磁共振DTI技术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DTI技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对周围神经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表明,DTI可以识别早期周围神经的微观病变,可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治。相较于神经电生理检查、脊髓椎管造影等检查,DTI具有无创、定量评价的优势,有望成为新一代诊断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工具。本文从周围神经DTI值常用参数、感兴趣区域勾画方法、DTI值的测定方法、DTI值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对周围神经显示的应用现状及其局限性等6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分子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赛,周岚,梅晓云[2](2016)在《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目前中医药以其效卓价廉的独特优势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着,前景良好。(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6年06期)
白明慧,特木其勒[3](2015)在《蒙药对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围神经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是指原发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按照周围神经疾病分为对原发病因的治疗和对症治疗。对于原发病因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主要为针对各种原发病的治疗。对症治疗除神经营养因子外大多药物有较多不良反应。目前,神经营养因子类药物价格多较贵,且多为注射剂型使用不方便。近年来,蒙药以不良反应较少,易于携带等优势对于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方面的临床研究及报道日益增多。本篇基于临床研究报道的相关文献,对蒙药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牛晓露,杜丹华,马涤辉,饶明俐,林卫红[4](2010)在《产后19天并发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脱髓鞘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及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临床上中枢及周围同时受累的病例并不多见,本例报道产后19天并发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1例。患者,女,17岁,因左手麻木1天,左侧肢体(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9-23)
迟立君,王维治[5](2008)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免疫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包括Guilain-Barre Syndrome(GBS)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Tregs)数量、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探讨CD4~+ CD25~+ Tregs参与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发病的可(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08-01)
张明智,何振,吴广银,李鑫[6](2007)在《神经妥乐平对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所致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对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所致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CHOP化疗方案出现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65例NHL患者随机分为A、B、C叁组。A组15例,未治疗;B组25例,弥可保针剂0.5 mg,肌肉注射,1次/d,2周;C组25例,神经妥乐平针剂7.2 Nu,静脉滴注,1次/d,2周。结果治疗1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好转率:B组20.0%,C组56.0% (P<0.01);治疗2周时其好转率分别为52.0%和84.0%(P<0.01);A组未见明显好转。结论神经妥乐平对CHOP化疗方案治疗NHL所致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白血病.淋巴瘤》期刊2007年03期)
王东升,王顺[7](2005)在《头针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原理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头部腧穴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报道不多,但因头部腧穴与循行头部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分布,病候主治等直接相关,这是头穴治疗疾病的物质和理论基础。《灵枢·海论》指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百会),下在风府。”说明髓汇集而成脑,脑又位于头颅之内,故头部就成了人的“精明之府”,为人体重要器官之一, 说明选择头部腧穴无疑是提高针刺疗效的重要途径。从与标本学说的关系来看,头部与胸背一样,与四肢下端的部位相对来说,位置较高, 故属标部,四肢部位相对较低,故属本部,上下脉气相应,有密切关系,手足六经标部在头(本文来源于《针灸技术规范及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08-01)
许珊丹,曾婧,陈冠民,李汝霖[8](2004)在《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营养、保护神经元及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毒性、外伤性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以及HIV相关性感觉神经病等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疗效确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04年07期)
胡湘[9](2004)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1974年,Dawson首次在人的头皮记录到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1954年,Dawson在伦敦生理学会上报告了其平均器,从而可以较容易地记录到波幅在10uV以下的电位。由于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V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BAEP)记录简便,技术上更标准化,所以首先广泛应用于临床。直到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于晶体管(transiter)技术(本文来源于《现代电生理学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蔡瑜,沈锡中,王吉耀[10](2001)在《肝硬化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 196 7年Dayan等[1] 就发现肝病尤其是肝硬化可并发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 ,以后许多学者也有类似的发现 ,还认为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与自主功能测验异常之间有密切联系[2 ] 。本文就肝硬化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联系、主要临床表现、(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01年01期)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目前中医药以其效卓价廉的独特优势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着,前景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伍鹏欢,黄成燕,史本超.磁共振DTI技术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进展[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
[2].张赛,周岚,梅晓云.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6
[3].白明慧,特木其勒.蒙药对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
[4].牛晓露,杜丹华,马涤辉,饶明俐,林卫红.产后19天并发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1例[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5].迟立君,王维治.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免疫机制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6].张明智,何振,吴广银,李鑫.神经妥乐平对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所致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白血病.淋巴瘤.2007
[7].王东升,王顺.头针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原理的初步探讨[C].针灸技术规范及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
[8].许珊丹,曾婧,陈冠民,李汝霖.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4
[9].胡湘.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4
[10].蔡瑜,沈锡中,王吉耀.肝硬化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J].肝脏.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