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泡沫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泡沫,稳定性,颗粒,灭火剂,纳米,糖苷,煤矸石。
泡沫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康万利,黄子桐,杨红斌,殷夏,朱彤宇[1](2019)在《基于多重光散射法研究CO_2泡沫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泡沫在油藏运移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和破灭,其稳定性控制着泡沫体系在地层条件下的防窜性能,是泡沫驱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一种基于多重光散射法研究泡沫稳定性的手段,利用透射光、背散射光强度变化能够记录不同时期泡沫消泡、析液过程中的微小变化并探讨泡沫破灭的微观机理,提出了通过TSI值定量计算泡沫体系半衰期的方法。另外,用Warning-Blender法对比研究了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S163及其与纳米颗粒复配体系形成的CO_2泡沫体系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多重光散射法具有温度控制更精准、无外界空气流动影响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准确度和重复性的泡沫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李月香,马军霞,李超刚[2](2019)在《现浇煤矸石泡沫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主要从煤矸石掺合料、水胶比、温度和湿度以及早强剂方面来研究、讨论泡沫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我们发现泡沫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受到煤矸石掺合料的量,水胶比、温度和湿度以及早强剂的影响,煤矸石对泡沫混凝土的成型起着积极推进的作用,水胶比控制在0.6,温度20~35℃,湿度60%~80%状态下成型最好。(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曲海莹,刘琦,彭勃,罗聃,刘双星[3](2019)在《纳米颗粒对CO_2泡沫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颗粒稳泡技术是一项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仍处于室内研究阶段。对纳米颗粒稳泡技术的研究背景、作用机理、性能评价及驱油效果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分子能产生协同作用,抑制CO_2气泡的破灭、聚并和歧化,延长液膜的排液时间,延缓泡沫破裂速度,提高CO_2泡沫体系在驱油过程中的稳定性。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半衰期是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的2.5倍以上;经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0%,最高可达30%以上。然而,过量的纳米颗粒会导致CO_2泡沫体系的表面张力增加,发泡性能变差,泡沫体积和波及体积减小;不同种类的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生不同的协同作用。因此,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筛选与评价,是纳米颗粒稳泡技术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5期)
邓少刚,郭丽潇,梁宇,郭奇,梁栋[4](2019)在《去污泡沫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去污泡沫稳定性,提升去污效率,借助泡沫扫描分析仪对以APG为发泡剂主要组分的去污泡沫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链的增长,泡沫体积衰减变小,持液半衰期变长,结合泡沫形貌分析及二次废液处理问题,推荐C_(8-14)APG用于去污泡沫;通过添加黄原胶可显着增加去污泡沫稳定性,黄原胶的添加量不宜超过2 g/L。(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郭轩,李成良,戴志鹏,刘金鑫[5](2019)在《纳米颗粒CO_2泡沫体系稳定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提高CO2泡沫驱性效果明显,其稳定泡沫的机理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研究不同纳米颗粒体系泡沫的ZETA电位、接触角,深入的研究泡沫稳定的机理,为泡沫稳定剂的选取提供了一个新的筛选斱式。研究结果表明:泡沫体系的ZETA电位与接触角共同决定了泡沫的稳定性,发泡体系溶液的ZETA电位越高、与岩心的接触角越接近90°,纳米颗粒对泡沫液膜吸附强度越高,泡沫越稳定。(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李明,徐梦迪,晋伟,邢耀文,桂夏辉[6](2019)在《柴油对浮选泡沫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沫稳定性是影响浮选过程效率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探究柴油对浮选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借助泡沫扫描分析仪(FOAMSCAN)研究了气液两相体系下不同浓度的柴油与体积分数20×10-6的甲基异丁基甲醇(MIBC)混合溶液的起泡能力与泡沫稳定性,采用动态液膜分析装置分析了泡沫间液膜的最终状态,进一步明晰了柴油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细粒煤浮选及气液固叁相泡沫稳定性试验探讨了柴油对实际浮选体系泡沫性质及浮选效果的影响。气液两相体系泡沫稳定性试验表明,随着柴油浓度的增加,溶液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逐渐降低。泡沫间液膜测试结果说明,柴油浓度加大使得泡沫间液膜由最终的平衡状态转为破裂状态,液膜稳定性变差,气泡更容易兼并甚至破裂,该结论与气液两相泡沫稳定性试验结果保持一致。浮选结果表明,柴油用量较低时,随着柴油浓度增加,最大泡沫层高度和半衰期逐渐增大,浮选精煤产率也随之增大,这主要是由于柴油改善煤样表面疏水性以及细粒煤的稳泡作用所致;但当柴油用量增加到一定浓度后,最大泡沫层高度和泡沫半衰期减小,浮选精煤产率减小,一方面,柴油油滴进入泡沫间液膜中,在范德华力等力的驱使下,泡沫间的液膜逐渐薄化直至形成经典的油滴架桥现象,最终导致气泡兼并甚至破裂,另一方面,柴油油滴竞争吸附起泡剂分子,使得气液界面的起泡剂浓度降低,从而导致泡沫稳定性降低,柴油具有一定的消泡作用。(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鹏飞[7](2019)在《级配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级配,研究了水泥、机制砂和19~26.5 mm粗集料对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用量增加,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能逐渐增加;随机制砂掺量增加,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先增大后减小;随19~26.5 mm粗集料用量增加,冷再生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当19~26.5 mm粗集料掺量为10%~20%时,与不掺新集料相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均有所提高;基于水稳定性进行级配优化时,应优选考虑掺加1.5%水泥和10%~20%的19~26.5 mm粗集料,其次可以根据再生需要选择机制砂掺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凌向阳[8](2019)在《泡沫稳定性及气-液界面颗粒运动对泡沫相浮选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浮选过程中,矿浆-泡沫相界面处由于存在强烈的气泡兼并,结果极易造成颗粒脱附,导致浮选效率降低。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矿物颗粒的脱附都发生在矿浆-泡沫相界面处。鉴于此,本课题提出了基于两相和叁相泡沫特性以及气-液界面单颗粒层中内嵌颗粒运动规律的泡沫相浮选研究,旨在通过探索泡沫稳定性及气-液界面颗粒运动对泡沫相浮选的影响机制,为深入了解浮选过程中的气泡兼并和颗粒脱附过程以及两种常见难浮煤泥的高效浮选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首先,论文以泡沫的稳定为出发点,分别从起泡剂、混合起泡剂以及颗粒等叁个角度对两相和叁相泡沫的特性及其稳定性强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起泡剂的表面活性越大,则起泡能力越强、泡沫的静态稳定性越好、气泡兼并时间越长、临界兼并浓度越低。给出了醇类起泡剂和聚乙二醇类起泡剂各自适用的临界兼并浓度和气泡索特尔平均直径理论计算方法,并证实了其可靠性。发现甲基异丁基甲醇(MIBC)和聚丙二醇(PPG425)的混合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强疏水性颗粒稳定的泡沫具有最大的半衰期,中等疏水性颗粒稳定的泡沫具有最大的泡沫层高度,而低疏水性颗粒对泡沫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当气泡表面罩盖有颗粒后,气泡的兼并时间显着增加,同时气泡兼并诱导的界面震荡运动强度明显减弱,震荡时间缩短,分析认为这主要和气泡表面颗粒的阻尼效应有关。其次,利用改进的Langmuir-Blodgett水槽,从微观层面上考察气-液界面单颗粒层在压缩和扩展时的聚团结构演化和重组以及震荡时的内嵌颗粒运动规律。结果表明:气-液界面上的颗粒均以聚团的形式存在。当单颗粒层被压缩时,界面颗粒以聚团旋转和孔隙坍塌的方式实现重组,同时聚团的结构也逐渐由水平中间链和多“筏块”结构向典型的六角密实和多层聚团结构过渡。而当紧密压缩的单颗粒层扩展后,界面聚团重新分散,不过相比于压缩前其分散更加均匀。气泡与气-液界面兼并可诱导单颗粒层产生震荡,这时水平曳力、惯性力以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共同决定着界面颗粒的重组和运动行为。当无起泡剂存在时,气-液界面上不同粒度的相邻颗粒具有相似的瞬时速度和均方位移(MSD),同时随着颗粒表面疏水性和界面颗粒覆盖百分比的提高以及气泡尺寸和溶液pH值的降低,界面颗粒的瞬时速度和MSD均减小。当有起泡剂存在时,界面颗粒的运动得到强化,不过随着正戊醇和PPG425浓度的增加,瞬时速度和MSD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变化规律,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PPG425分子从溶液向固体颗粒表面发生了迁移,并通过改变气-液界面表面张力以及颗粒表面疏水性的大小进一步影响界面颗粒的运动行为。然后,基于泡沫层中颗粒的行为和受力分析揭示泡沫相浮选的过程,并以经典浮选理论为指导提出泡沫相浮选的回收率模型。研究表明:泡沫相浮选可看作是泡沫分选与常规浮选的有效结合,浮选效率较高。颗粒在泡沫层的最顶端所受支撑力最大,在矿浆-泡沫相界面处所受支撑力达到第二极大值。泡沫相-空气界面和矿浆-泡沫相界面处各作用力大小随颗粒粒度的变化规律显示,细颗粒容易在气泡表面形成罩盖,而粗颗粒更容易在泡沫层中实现回收。由于泡沫层中颗粒与气泡的碰撞概率接近100%,因此,泡沫相浮选时颗粒的捕收概率主要和气泡-颗粒间的粘附概率以及矿化气泡表面颗粒的脱附概率有关。泡沫相浮选的回收率随着颗粒在泡沫层中停留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粗粒煤泥和氧化煤泥的泡沫相浮选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粗粒煤泥的泡沫相浮选相比于常规浮选可燃体回收率可提高11.6%,同时精煤灰分增加1.48%。当采用PPG425/仲辛醇混合起泡剂强化粗粒煤泥的泡沫相浮选效果时,可燃体回收率提高9.34%,精煤灰分增加0.46%。而当采用中等疏水性煤炭细颗粒强化粗粒煤泥的泡沫相浮选效果时,可燃体回收率提高6.27%,精煤灰分反而降低0.58%。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氧化煤泥的泡沫相浮选相比于常规浮选可燃体回收率可提高22.25%,同时精煤灰分增加1.19%。利用BBD响应面法分析了四个常见操作参数对精煤灰分和可燃体回收率的影响规律,发现冲洗水速率对精煤灰分的影响最大,而起泡剂浓度对可燃体回收率的影响最大。对氧化煤泥的泡沫相浮选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试验条件为:起泡剂浓度0.4 kg/t、表观气速1.39 cm/s、入料高度200 mm、冲洗水速率277.83 ml/min。该条件下预测的精煤灰分为9.67%,可燃体回收率为45.63%,均和验证结果相吻合。论文共包含86幅图,15个表,213篇参考文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贺元骅,王耀帅,陈现涛,孟亚伟[9](2019)在《低压环境下泡沫灭火剂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泡沫生成系统、发泡倍数测定系统、泡沫热稳定性测试系统组成实验装置,使用气体检测仪监测封闭油面上方可燃气体浓度,测定两种不同类型的泡沫在低压环境下变温油面上的失效时间,研究泡沫的热稳定性。改变单一参数开展实验,探索固定温度条件下发泡倍数对两种不同类型泡沫热稳定性的影响、固定发泡倍数条件下油温对两种不同类型泡沫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泡沫热稳定性受泡沫发泡倍数和油温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在60 kPa的低压环境下,加热板温度相同时,随着泡沫灭火剂发泡倍数增大,泡沫破碎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6、9、12倍;泡沫灭火剂发泡倍数相同时,随着加热板温度增大,泡沫破碎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40、60、80、100、120℃。(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慧姝,段纪淼,蒋新生,翟琰,王岩[10](2019)在《叁相泡沫灭火剂油面热稳定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配的叁相泡沫灭火剂的黏度和粉体颗粒之间黏着力比较低的问题,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叁相泡沫油面热稳定性试验台架和叁相泡沫发生器,着重研究含膨润土作为稳泡剂的叁相泡沫灭火剂的热稳定性。膨润土自身对叁相泡沫热稳定性的提升效果有限,且形成的粉体壳层并不致密均匀,容易被破坏,但膨润土具有较强的黏结补强作用,添加有膨润土的叁相泡沫常温稳定性大大增强,可将其作为稳泡剂进行添加。同时,试验选取7种常见的稳泡剂,讨论了不同稳泡剂对空心玻璃微珠、石墨粉复配叁相泡沫体系的发泡性能和油面热稳定性的影响。稳泡剂的加入并非均对泡沫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加入不合理的稳泡剂反而会影响泡沫的发泡性能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泡沫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中主要从煤矸石掺合料、水胶比、温度和湿度以及早强剂方面来研究、讨论泡沫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我们发现泡沫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受到煤矸石掺合料的量,水胶比、温度和湿度以及早强剂的影响,煤矸石对泡沫混凝土的成型起着积极推进的作用,水胶比控制在0.6,温度20~35℃,湿度60%~80%状态下成型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泡沫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康万利,黄子桐,杨红斌,殷夏,朱彤宇.基于多重光散射法研究CO_2泡沫稳定性[J].日用化学工业.2019
[2].李月香,马军霞,李超刚.现浇煤矸石泡沫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9
[3].曲海莹,刘琦,彭勃,罗聃,刘双星.纳米颗粒对CO_2泡沫体系稳定性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4].邓少刚,郭丽潇,梁宇,郭奇,梁栋.去污泡沫稳定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9
[5].郭轩,李成良,戴志鹏,刘金鑫.纳米颗粒CO_2泡沫体系稳定性机理研究[J].当代化工.2019
[6].李明,徐梦迪,晋伟,邢耀文,桂夏辉.柴油对浮选泡沫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9
[7].李鹏飞.级配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
[8].凌向阳.泡沫稳定性及气-液界面颗粒运动对泡沫相浮选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贺元骅,王耀帅,陈现涛,孟亚伟.低压环境下泡沫灭火剂热稳定性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10].刘慧姝,段纪淼,蒋新生,翟琰,王岩.叁相泡沫灭火剂油面热稳定性试验[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