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被动混合阻尼论文_马小陆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被动混合阻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尼,主动,电容,分支,电路,混合型,质量。

主被动混合阻尼论文文献综述

马小陆[1](2012)在《基于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电路的主—被动混合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电容控制器是用一个负的容抗来抵消压电片容抗,因此控制效果与频率无关,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只用一个压电片就能控制多阶模态,这给实际工程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主-被动混合控制综合利用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一种新型控制策略,真正实现了主、被动振动控制一体化的思想,它是利用被动控制技术与主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将主动控制子系统和被动阻尼子系统集成在同一系统中,从而可以使主动和被动控制的效应相互补充。本文对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系统中负电容电路参数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振动幅值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二种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弥补当前负电容压电阻尼方法在振动控制应用中的不足。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提出的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电路和小波变换自适应算法的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提高了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为了能使负电容电路更好的应用,对提出的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进行了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从电荷等效的角度,重新设计了负电容等效电路,提出了基于压控电荷源和小波变换自适应算法的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从压电材料的特性角度,建立了压电分流阻尼模型,描述了基于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被动振动控制原理,并分析了负电容分流电路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阻尼的影响。(2)在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被动振动控制系统中,负电容的作用是用来抵消压电片的容抗,理论上负电容绝对值的大小越接近于压电片的容抗时,控制效果越好,但在实验中发现,当负电容绝对值大于且接近于或小于压电片的容抗时,系统将不稳定。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利用反馈控制原理分析了基于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和基于电感压电分流阻尼振动控制系统进行了比较。为了提高基于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被动振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证明和实验验证。(3)推导了基于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振动控制系统的振动幅值和负电容电路参数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优化负电容电路参数,提出了一种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该方法将负电容电路参数调节问题转化到主动控制算法中,在本文中,阐述了主-被动控制方法的控制原理,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证明和实验验证。(4)针对LMS算法在基于压电元件的主动振动控制中,存在收敛速度慢,甚至出现发散的问题。本文把小波分析理论和LMS算法结合起来,采用了小波变换域LMS算法对薄板进行自适应主动振动控制,并采用了MALLAT快速算法,提高了小波变换域LMS算法的实时性。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仿真和实验验证。(5)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对基于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电路的主-被动混合振动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小波变换域LMS主动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电路和小波变换自适应算法的主-被动混合控制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解决前面所提的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中存在的主动控制器的参数需要手动调节问题。在本文中,根据哈密顿原理推导了这种主-被动混合控制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被动控制效果和主动控制电压与负电容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主-被动混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6)对基于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电路的主-被动混合振动控制进行了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从电荷等效的角度,重新设计了负电容等效电路,该负电容等效电路是一个压控电荷源电路,其输出是电荷,用于抵消压电片上的电荷,输入是控制电压,为了能使该负电容等效电路更好的应用,结合小波变换域LMS主动控制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压控电荷源电路和小波变换自适应算法的主-被动混合控制新方法。本文首先根据压电元件等效电路、负电容电路的特点,设计了等效负电容的压控电荷源的电路,接着介绍了主-被动混合控制原理,最后基于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对四面固支的压电铝镁合金薄板结构进行了正弦信号激励下的单/多模态和白噪声信号激励下的振动控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2-02-01)

万立[2](2005)在《振动控制的半主被动混合阻尼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主动分支电路的可控阻尼减振技术是一种将压电元件与并联的分支电路组成一个完整的分支电路压电阻尼的系统。通过选定不同的分支电路形式,不同的电路电器元件(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等)的组合形式和参数大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可控压电阻尼技术,可对结构系统的振动进行抑制。 半主动分支电路的可控压电阻尼减振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相比主动减振控制来说,半主动分支电路的可控压电阻尼减振技术不需要对作动元件施加很高的电压,而这点正是主动控制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且半主动分支电路的可控压电阻尼减振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文首先对各种阻尼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半主动分支电路可控压电阻尼和被动约束阻尼的混合结构。进而以具有电容型、电感型、电阻型和混合型分支电路的悬臂梁结构为例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 其次,采用一个微分运算电路作为虚拟电感以代替电感元件,这样通过调节微分运算电路中的反馈电阻来改变电感的大小,并且用光敏电阻来代替反馈电阻,通过压电传感器的频率信号控制下的发光二极管的光强来改变光敏电阻的大小,实现自动调节分支电路,使分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梁的振动频率同步,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实时减振。 再次,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定义了抑振性能指标,分析粘弹性阻尼层厚度、粘弹性阻尼材料参数、压电阻尼层厚度对半主被动混合阻尼振动控制性能的影响,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最后对分别附加被动约束阻尼和半主动分支电路可控压电阻尼的悬臂梁结构做了实验研究,比较了它们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05-06-30)

任兴仑[3](2002)在《振动控制的主被动混合阻尼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被动混合阻尼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GHM模型描述粘弹性阻尼材料的本构关系,根据哈密顿原理分别对附加主动约束阻尼层结构(ACLD)和主被动阻尼分离结构(ACUPCLD和ACOPCLD,其中ACUPCLD结构是将压电作动层贴于粘弹阻尼层的下面,ACOPCLD结构是将被动约束层和压电作动层分别贴于梁的上下表面)的梁结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进而得到系统控制状态方程。采用最优Hankel最小阶逼近降阶法对主被动混合阻尼结构的控制状态方程进行降阶,以附加主动约束阻尼层的梁结构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稳定的、高效的、鲁棒性很好的降阶方法。 定义了主被动混合阻尼结构控制性能指标:被动抑振性能指标、主动抑振性能指标、控制能量指标和控制力性能指标;然后,基于状态反馈最优控制律,根据定义的控制性能指标分析粘弹性阻尼层厚度、粘弹性阻尼材料参数、压电作动层厚度对主被动混合阻尼结构振动控制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基于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律,在选取结构优化参数与非优化参数两种情况下,对受脉冲激励的悬臂梁进行了振动控制对比仿真分析。 基于降阶模型,设计了输出反馈次最优控制器,对受正弦激励的悬臂梁结构振动控制进行仿真实验,并且对被动约束阻尼层结构(PCLD)、主动约束阻尼层结构(ACLD)和主被动阻尼分离结构(ACUPCLD和ACOPCLD)的开环和闭环性能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主被动阻尼分离结构能达到更为良好的振动控制性能。 最后,为了验证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中得到的结论,利用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和国产数据采集板开发了虚拟振动测控平台,然后对附加主被动混合阻尼的悬臂梁结构,实现了结构振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主被动阻尼分离结构对低阶模态振动具有更显着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02-05-01)

吴彦文,瞿伟廉[4](1999)在《应用主动/被动混合型调频质量阻尼器的振动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要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正常使用,一个价廉而高效的方法是对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采用振动控制的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主动/被动混合型调频质量阻尼器的振动控制设计方案,计算机仿真控制的结果表明,此方案对减少结构的振动反应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1999年06期)

主被动混合阻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半主动分支电路的可控阻尼减振技术是一种将压电元件与并联的分支电路组成一个完整的分支电路压电阻尼的系统。通过选定不同的分支电路形式,不同的电路电器元件(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等)的组合形式和参数大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可控压电阻尼技术,可对结构系统的振动进行抑制。 半主动分支电路的可控压电阻尼减振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相比主动减振控制来说,半主动分支电路的可控压电阻尼减振技术不需要对作动元件施加很高的电压,而这点正是主动控制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且半主动分支电路的可控压电阻尼减振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文首先对各种阻尼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半主动分支电路可控压电阻尼和被动约束阻尼的混合结构。进而以具有电容型、电感型、电阻型和混合型分支电路的悬臂梁结构为例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 其次,采用一个微分运算电路作为虚拟电感以代替电感元件,这样通过调节微分运算电路中的反馈电阻来改变电感的大小,并且用光敏电阻来代替反馈电阻,通过压电传感器的频率信号控制下的发光二极管的光强来改变光敏电阻的大小,实现自动调节分支电路,使分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梁的振动频率同步,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实时减振。 再次,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定义了抑振性能指标,分析粘弹性阻尼层厚度、粘弹性阻尼材料参数、压电阻尼层厚度对半主被动混合阻尼振动控制性能的影响,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最后对分别附加被动约束阻尼和半主动分支电路可控压电阻尼的悬臂梁结构做了实验研究,比较了它们控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被动混合阻尼论文参考文献

[1].马小陆.基于负电容压电分流阻尼电路的主—被动混合振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万立.振动控制的半主被动混合阻尼结构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5

[3].任兴仑.振动控制的主被动混合阻尼结构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2

[4].吴彦文,瞿伟廉.应用主动/被动混合型调频质量阻尼器的振动控制设计[J].工业建筑.1999

论文知识图

附加舰OPCLD的悬臂梁结构图附加ACUPCLD的悬臂梁结构图队列时线多任务同时并行流程图各种悬臂板的瞬态响应曲线不同转速下ACLD板的瞬态响应曲线附加主动约束阻尼层的悬臂梁结构图

标签:;  ;  ;  ;  ;  ;  ;  

主被动混合阻尼论文_马小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