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选择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标记,转基因,基因,水稻,平邑,晚疫病,除草剂。
无选择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李茂福,王媛花,王华,金万梅[1](2016)在《Cre/loxp系统的构建及无选择标记转基因苹果植株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re/loxp系统位点专一性重组的特点构建诱导表达的定位重组系统,特异性地敲除转基因植物的选择标记基因。通过多重酶切、连接及测序后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Cre-GUS。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此目标基因转入平邑甜茶中,通过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对阳性植株进行热激诱导后通过PCR及GUS染色进行检测转基因植株的删除效果,最终获得了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苹果植株。(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夏志辉,刘鹏程,高利芬,刘栋峰,姜丽[2](2016)在《水稻无选择标记Xa21转基因系CX8621的获得与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选择标记和转基因稳定遗传是转基因作物安全应用的基本要求。按照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指南,利用双右边界T-DNA载体系统将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入水稻恢复系明恢86。通过抗性鉴定、PCR分析和Southern杂交,跟踪了外源Xa21基因在转基因后代植株的遗传,并在T3代获得了无选择标记和载体骨架序列的单拷贝抗病纯合系CX8621。多年的观察和鉴定表明转基因恢复系CX8621具有稳定的白叶枯病抗性。目前CX8621已经稳定遗传至T16,并已通过小规模的田间试验(环境释放)和大规模的田间试验(生产性试验)的安全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冯梦诗,叶俊,侯莉莉,李明,唐丁[3](2015)在《无选择标记基因的优质香稻新品系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香味是稻米食味品质的主要性状之一,为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优质香稻新品系,以携带有超双元载体OSBADH2-RNAi的农杆菌菌株EHA105介导,将OSBADH2基因的RNA干扰结构和潮霉素抗性选择标记(HPT)基因同时导入优质粳稻武育粳3号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中,经过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和分化,获得了54个独立转化子,其中36个转化子同时含目的基因和HPT基因,共转化频率为66.7%;从这些转化子的后代中共筛选获得25个去除HPT基因的转化子,去标记频率为69.4%;通过KOH法等4种方法进行香味的鉴定,获得15个具有香味的株系。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具香味株系中的OSBADH2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明显抑制,进一步证明了香味的产生是由于OSBADH2基因被干扰而引起。农艺性状调查表明,抑制OSBADH2基因的表达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包括株高、千粒质量、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肖欢欢[4](2015)在《无选择标记抗晚疫病转基因马铃薯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全球第叁大重要农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导致马铃薯减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世界上绝大多数马铃薯的栽培地区广泛传播。采用传统育种、化学农药等方法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虽然早有研究,但至今收效甚微。转基因技术的兴起为晚疫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锲机。本实验采用生物安全的转基因方法,将抗晚疫病基因R1、RB、R3a转化马铃薯栽培品种Desiree,获得生物安全的抗晚疫病转基因马铃薯。研究内容如下:1)无标记载体pMF-LIC构建。以引物OXN037/OXN038对质粒pJG100进行PCR扩增,获得LIC序列的片段,胶回收后与质粒pMF-GUS分别进行XbaⅠ/SacⅠ双酶切,回收片段用T4DNA连接酶连接,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DB3.1,经菌落PCR、质粒PCR和质粒XbaⅠ/SacⅠ双酶切及SacⅠ单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无标记植物表达载体pMF-LIC。2)抗晚疫病基因克隆到无标记载体上。分别用引物OXN045/OXN046、OXN051/OXN052、0XN093/OXN096从质粒pBINPLUS-R3a、pCLD04541-R1、pCLD04541-RB上PCR扩增出抗晚疫病基因R3a、R1、RB,同时用Apa I酶切载体pMF-LIC。用不依赖于连接反应的克隆(LIC)方法将抗晚疫病基因R3a、R1、RB分别克隆到无标记植物表达载体pMF-LIC上,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TOP10,经菌落PCR、质粒PCR、质粒XbaⅠ/SacⅠ双酶切及SacⅠ单酶切验证重组载体pMF-R1/RB/R3a构建成功。3)抗晚疫病基因工程农杆菌获得。通过叁亲融合,在帮助菌HB101的帮助下将重组载体pMF-R1/RB/R3a转入农杆菌AGL0中,经过菌落PCR、质粒PCR、质粒XbaⅠ/SacⅠ双酶切及SacⅠ单酶切鉴定,成功构建工程农杆菌AGL0-pMF-R1/RB/R3a。4)无选择标记抗晚疫病转基因马铃薯的获得。克隆的抗晚疫病基因R1、RB、R3a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分别转入马铃薯栽培品种Desiree中,经PCR初步检测出抗晚疫病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现已获得4株转R3a的阳性转基因马铃薯植株,R1和RB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正在进一步验证中。本实验获得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为后续田间构建马铃薯抗晚疫病近等混合系提供了基础,为马铃薯晚疫病的持久防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6)
杨坤,王勇,王翠芳,祝长青,任崴[5](2014)在《转基因小麦中无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工程技术给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财富,但该技术中使用选择标记基因对生态、环境、非靶标生物等可能带来的危害等安全性问题,已倍受人们的关注和成为学者们研究、讨论的热点。文章综述了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小麦转基因研究中应用获得无选择标记基因的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无标记基因直接转化、基因枪法介导的共转化剔除选择标记基因、利用转座子介导的再定位剔除选择标记基因、位点特异性重组剔除性选择标记基因,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展望了获得无选择标记技术的前景。(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魏庆信,毕延震,郑新民[6](2014)在《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家畜制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标记基因(Selectable marker genes,SMGs)为目前应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备转基因家畜所必须。然而一旦完成筛选得到所需要的转化细胞或完成转基因动物的构建之后,SMGs就变成不需要的或多余的,而且这些带有标记基因的家畜还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因此,建立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家畜技术势在必行。目前能够采取的策略一是在筛选转化细胞或构建成功目的基因表达的家畜之后,删除SMGs;二是使用无筛选标记的转基因技术。综述了应用Cre/Lox P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删除SMGs的各种方法,以及应用锌指核酸酶(ZFNs)、TALEN和CRISPR/Cas9等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基于受精卵显微注射的无筛选标记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对于制备无SMGs的转基因家畜而言后者的优势所在,旨在为转基因家畜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1期)
王小琦[7](2014)在《水稻无选择标记耐盐及抗除草剂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标记基因在植物组织培养及转基因作物培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编码蛋白通常是抗生素或者除草剂,在转化的过程中这些抗生素或除草剂编码基因会被插入寄主植物的基因组序列,使得转基因产物的安全性广受争议,因此开发无选择标记转化技术并获得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材料就显得非常必要。本研究利用根特异启动子rolD和绿色组织、根尖特异启动子CsVMV分别启动5个不同耐盐机制的耐盐基因BADH、SKC1、AtNHX1、DREB2A和DREB2ACA的表达,构建了10个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启动的无选择标记水稻耐盐表达载体。同时还用35S启动子和CsVMV启动子构建了bar/2mg2-EPSPS和bar/GAT双抗除草剂水稻表达载体。PCR,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所有的外源基因均已按照预期的方式插入对应启动子的下游,并组成了完整的表达框。这些载体的正确构建为下一阶段培育耐盐、抗除草剂(草甘膦和草胺磷)转基因水稻新品种,以适应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能力和效率的需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4-09-01)
孔维文,王丹丹,刘爱新[8](2014)在《含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无选择标记转基因烟草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源基因的引入造成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问题。此外,选择标记基因还可能使植株再生困难,及后继转基因工作不能再用相同的选择标记基因[1]。若转基因植株在释放时其外源抗性选择标记基因得到剔除,则上述问题可得到解决。目前,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的方法有多种,各有其优缺点。比较而言,双T-DNA区法[2]适用范围较广,操作简便,基因转化效率高。(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志蕊[9](2014)在《无选择标记基因修饰细胞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用猪肾PK15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分别构建了功能性MSTN打靶载体和TALEN效应蛋白表达载体,经电穿孔转染法将打靶载体导入猪肾PK15细胞,筛选获得了一个能稳定整合该载体、且EGFP表达均一的单克隆细胞。然后针对打靶载体ΔMSTN上锚定的LoxP位点,设计Cre重组酶表达载体(pTurbo-Cre),在MSTN打靶载体与TALEN表达载体转入猪肾PK15细胞,并筛选得到MSTN基因敲除单克隆细胞后,用Cre-LoxP重组系统敲除选择标记基因,评价该系统的基因删除效率及定点置换率,为基因重组技术的研究利用提供新策略。通过流式筛选分析(FACS)、荧光定量PCR、TA克隆与测序等手段验证Cre-LoxP重组系统在猪细胞内介导内源性选择标记基因的删除效率,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筛选得到了单克隆细胞系,这也验证了选择标记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和EGFP表达的有效性;在获得单克隆细胞系的基础上通过Cre-LoxP介导的位点特异重组,验证了删除内源性选择标记表达框的可行性与效能。该单克隆细胞系的获得,证明了打靶载体上的选择标记基因能够有效表达,从而为检测删除反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细胞模型。2.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总荧光表达强度GFP-A-Mean水平。结果显示,空白组Mock与阴性对照组Neg.Ctrl荧光峰值、峰形相当,无明显变化;Cre-loxP组荧光峰形变窄,荧光强度下降比较明显。对各组荧光表达变化差异的分析结果显示,Cre-loxP组中PK-ΔMSTN荧光细胞表达水平下降明显,荧光蛋白表达量的比例降到46.1%。3.提取各实验组细胞gDNA,经Taq酶切检测和实时定量PCR对PK-ΔMSTN单克隆细胞基因组DNA中CMV-NeoR-IRES-EGFP表达框基因的检测发现,转染Cre-loxP重组酶系统的PK-ΔMSTN单克隆细胞基因组DNA中的CMV-NeoR-IRES-EGFP基因数量明显下降,定量PCR结果显示该系统对荧光蛋白基因的分子内删除水平达到97%。4. PCR产物经切胶回收,TA克隆,筛选阳性重组子并测序。结果显示经过位点特异重组反应,选择标记表达框被删除,5ˊ和3ˊ同源臂之间仅残留一个34bp的LoxP位点。此结果进一步证明Cre-LoxP位点特异重组系统在猪细胞内具有良好重组活性,该系统能够高效删除内源性选择标记表达框。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可用于转基因猪研究的选择标记删除技术体系,为后续在基因打靶的基础上获取无选择标记的供体细胞开辟了可行的技术路线。(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聂祥祥[10](2014)在《甜瓜抗霜霉病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和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是新疆主栽的瓜果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甜瓜霜霉病的发生对甜瓜产量和品质产生了极大影响。植物基因工程方法可应用于改善作物种质性状。目前国内外对于抗霜霉病基因的报道较多,研究较多的At2基因编码是一种抗性酶,这种酶参与植物光呼吸代谢过程中的丝氨酸:羟基丙酮酸的转氨酶反应。这种酶参与编码的SGT酶和下游乙醛酸氧化酶GO活性可直接反应转基因甜瓜对霜霉病的抗性。双T-DNA表达载体体系既可实现目的基因的成功转化,还能通过后代个体染色体基因重组进而筛选获得无选择标记的安全转基因作物。因此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安全转基因研究中。本实验采用前期实验室成功构建的含霜霉病抗性基因At2的双T-DNA表达载体转化甜瓜品种“皇后”,随后对阳性转化个体进行分子水平检测筛选T0代转基因苗。采集未转化“皇后”、接种前后转基因叶片分析叶片中AGT、SGT、CAT、SOD酶活性大小,并检测叶片中过氧化氢和氧自由基含量变化。收集霜霉病病原菌,进行霜霉病活力检测。将两种转基因甜瓜A转基因甜瓜(nptⅡ)T0代、B转基因甜瓜(T-DNA) T0代分别离体接种霜霉病孢子后,对转基因叶片抗性能力进行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实验共转化外植体2069个,转化率为1.26%,共获得9个共转化个体,At2和bar基因的共转化率为0.43%。转化成功的阳性个体经PCR和RT-PCR分析检测确实成功转入甜瓜基因组中。Q RT-PCR分析证实At2基因确实在转基因甜瓜中表达量明显增加。对实验室之前获得的转基因甜瓜(nptⅡ)进行大田炼苗试种并收获种子,并对其T1代植株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转入的At2基因能够稳定遗传表达,在后代基因分离时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2)对未转化甜瓜、转基因甜瓜A (nptⅡ)和转基因甜瓜B (T-DNA)以及接种霜霉病后的植株叶片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甜瓜A(nptⅡ)中At2表达量明显增加,这与SGT酶活力变化一致,CAT和明显下降,H2O2和氧自由基含量在接种后明显上升,说明植株正处于胁迫状态。转基因甜瓜B (T-DNA)中At2在接种前后无明显差异,SGT酶活性接种前后也没有增加,CAT和SOD活性也明显下降,而接种前后H2O2和氧自由基含量变化无显着性差异。(3)甜瓜霜霉病孢子显微镜检测表明,保存的霜霉病孢子具有侵染活性。对A转基因甜瓜(含nptⅡ)进行接种霜霉病实验,初步证明转基因A植株对霜霉病具有一定的抗性,接种后转基因甜瓜叶片能存活更长时间,At2基因确实能够改善甜瓜的病原菌抗性。接种10d后,培养基上出现其他病原菌而转基因植株叶片状态良好,推测At2基因可能对其他病原菌液具有一定抗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4-05-01)
无选择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选择标记和转基因稳定遗传是转基因作物安全应用的基本要求。按照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指南,利用双右边界T-DNA载体系统将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入水稻恢复系明恢86。通过抗性鉴定、PCR分析和Southern杂交,跟踪了外源Xa21基因在转基因后代植株的遗传,并在T3代获得了无选择标记和载体骨架序列的单拷贝抗病纯合系CX8621。多年的观察和鉴定表明转基因恢复系CX8621具有稳定的白叶枯病抗性。目前CX8621已经稳定遗传至T16,并已通过小规模的田间试验(环境释放)和大规模的田间试验(生产性试验)的安全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选择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李茂福,王媛花,王华,金万梅.Cre/loxp系统的构建及无选择标记转基因苹果植株的获得[J].园艺学报.2016
[2].夏志辉,刘鹏程,高利芬,刘栋峰,姜丽.水稻无选择标记Xa21转基因系CX8621的获得与遗传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16
[3].冯梦诗,叶俊,侯莉莉,李明,唐丁.无选择标记基因的优质香稻新品系培育[J].华北农学报.2015
[4].肖欢欢.无选择标记抗晚疫病转基因马铃薯的获得[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
[5].杨坤,王勇,王翠芳,祝长青,任崴.转基因小麦中无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进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魏庆信,毕延震,郑新民.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家畜制备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4
[7].王小琦.水稻无选择标记耐盐及抗除草剂载体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8].孔维文,王丹丹,刘爱新.含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无选择标记转基因烟草的获得[J].植物病理学报.2014
[9].王志蕊.无选择标记基因修饰细胞模型的构建与评价[D].河南科技大学.2014
[10].聂祥祥.甜瓜抗霜霉病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和功能验证[D].新疆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