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系地层论文_徐静,周毅,吴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煤系地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层,库车,抗压强度,渗透性,悬臂,长石,压裂。

煤系地层论文文献综述

徐静,周毅,吴燕[1](2019)在《浸水条件对煤系地层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浸水条件对煤系地层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改变样品浸水条件,进行了大量物理力学试验工作,获取了详实的单轴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数据后,分析了煤系地层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受浸水条件的影响规律,直观反映出水岩作用对岩体的软化程度。试验测得山西组细粒砂岩天然工况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软化系数标准值等数据;细粒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大、遇水软化作用最小且各试验指标离散性小,粉砂岩参数介于泥岩和细粒砂岩之间;无压浸泡前30 d对细粒砂岩作用不明显,对泥岩软化作用明显。进行单轴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试验,可充分发挥开采样品的生产、理论价值,为煤田地质工作者提供经验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9年06期)

伍劲,王波,朱超,宫清顺,宋光永[2](2019)在《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碎屑岩中长石溶蚀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中酸性流体对长石的溶蚀作用普遍存在,薄片显示长石和岩屑颗粒中发育大量次生溶孔。不同的成岩作用条件下,长石溶蚀作用强弱、长石溶蚀产物类型和长石溶蚀产物量不同,对储集层物性影响具有差异性。以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为基础,利用全岩分析、黏土矿物分析和流体包裹体数据,分析了储集层中长石溶蚀作用、溶蚀成岩环境和不同成岩环境中长石溶蚀产物差异性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东部迪北地区下侏罗统储集层中,长石溶蚀作用发生在相对封闭的高温成岩环境中,高温条件下长石溶蚀速率大,而封闭成岩环境中流体流动速度慢,因此,长石溶蚀产物就近大量沉淀于粒间孔隙和粒内孔隙中。当埋深小于4 000 m(温度小于110℃)时,长石溶蚀产物主要是硅质和高岭石,高岭石呈分散质点式分布,未把孔隙充填满,晶间孔发育且连通性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当埋深大于4 000 m(温度大于110℃)时,长石溶蚀产物主要是硅质和伊利石,毛发状和片状的伊利石以孔隙搭桥式把砂岩孔隙充满,基本未剩下孔隙空间,且易形成碎片堵塞孔喉,降低了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吐格尔明地区下侏罗统储集层长石溶蚀发生在相对开放且埋藏较浅的成岩环境中,长石溶蚀产物能被有效带出溶蚀区,仅沉淀少量硅质和高岭石,长石溶蚀对储集层的增孔作用明显好于迪北地区,为有利的溶蚀成岩区。(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李志远,陈绍杰,任梦梓,夏治国,张鑫源[3](2019)在《煤系地层逆断层形成过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煤系地层中逆断层的形成过程,利用UDEC6.0数值模拟软件,根据逆断层形成的力学机制,研究了逆断层形成过程中岩层变形破坏特征、应力演化及位移变化规律,并对逆断层产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系地层中逆断层形成过程可分为岩层压缩、起裂发育、断层贯通、两盘滑移、整体稳定5个阶段;逆断层形成后,近断层处岩层仍存在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以断层为界,逆断层形成后上盘岩层的位移较大,且在靠近断层处变化幅度最大,而下盘岩层位移基本未发生变化;逆断层产状与水平加载速率和地层深度有关,水平加载速率越大,上盘岩层的竖向位移越大,逆断层发育越快,而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大,上盘岩层竖向位移越小,两盘错动滑移量也越小,不易于逆断层的发育。(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王江,赵传军,刘霜,王杰[4](2019)在《呼和湖断陷煤系地层薄砂岩储层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和湖断陷大磨拐河组、南屯组煤系地层与砂岩地层交互发育,使得地震资料不仅层间多次波发育严重,而且煤系地层对下覆砂岩储层的地震响应存在屏蔽作用,目的层反射能量较弱。由于地震资料多次波影响、煤系地层中煤层的屏蔽作用以及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限制,应用地震属性、波阻抗反演等技术预测煤系地层中薄砂层一直是呼和湖断陷储层预测难题。本文考虑多次波在形态和尺度上与有效波的差异,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压制多次波。在提高地震资料成像质量前提下,通过岩石物理分析、重构储层敏感电性曲线,采用拟声波曲线重构和地质统计学联合反演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孟凡彬,左卫华,郎玉泉[5](2019)在《延安组煤系地层砂岩(体)反演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波阻抗反演不能解决延安组砂体预测分辨率不高的问题,针对延安组煤系地层的基本地质特点,利用敏感曲线统计反演预测砂岩取得一定效果。通过测井数据交会分析可知,自然电位曲线可以很好地区分延安组煤系地层中的砂、泥岩,但区分不了煤层与泥岩;由于延安组泥岩和砂岩阻抗极为相近,但煤层的阻抗和泥岩、砂岩差别很大,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区分煤层与泥岩、砂岩是可行的,但常规波阻抗不能区分砂、泥岩。因此利用自然电位曲线统计反演砂岩。适应于煤系地层的砂体预测,该项技术有效地指导了黄257井块延安组砂体的开发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张祝安,李昌龙[6](2019)在《公路煤系地层基座边坡悬臂抗滑桩桩身位移控制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煤系地层基座边坡悬臂抗滑桩桩身位移的收敛问题,文章总结了煤系地层基座边坡的抗滑桩设计思路和主要问题。引入一煤系地层基座边坡工程案例,采用FLAC3D对煤系地层基座边坡悬臂抗滑桩桩身位移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工程案例进行了监测验证。研究得出悬臂桩嵌固端桩长、桩身锚索、横梁支撑等协调桩身位移的关系曲线:悬臂段长为10m时,协调悬臂桩桩顶位移的合理嵌固端桩长宜为12m;1根锚索可约束2cm左右的桩顶位移,合理地增设嵌固端桩长最多可约束3cm左右桩顶位移;地梁支撑可约束10cm左右的桩顶位移。(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9期)

孔德锦[7](2019)在《粤北煤系地层路堑高边坡滑坡处治及施工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汕昆高速龙川至怀集高速公路某煤系地层高边坡滑坡处治工程实例,阐述了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跟踪观测,揭示滑坡成因,对煤系地层高边坡处治提供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6期)

梁卫国,武鹏飞,王磊,姜玉龙[8](2019)在《煤系地层超临界CO_2压裂现状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新兴超临界CO_2压裂研究现状,现有裂纹起裂扩展理论主要建立在传统的单裂纹线弹性断裂力学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花岗岩、砂岩、页岩等的超临界CO_2压裂实验已证实其压裂效果的优越性。本文室内压裂煤体实验研究也印证了超临界态CO_2压裂的造缝效果明显。但从现有的压裂研究可以看出,仅仅针对硬度较高、渗透性较好的煤层实施压裂可以起到较好的增渗效果。总体来说,目前压裂技术工艺及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本文来源于《同煤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武生林[9](2019)在《煤系地层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煤矿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且质量较高。为了使这些煤矿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就必须注重对其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本文针对煤系地层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15期)

何劲松,徐庭,张贵恩[10](2019)在《隧道穿越软弱煤系地层施工关键技术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官庄隧道为研究对象,该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围岩软弱破碎,为V级围岩。针对该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交叉中隔墙法(CRD)的施工方法,结合超前地质预报,运用FLAC3D软件对隧道开挖施工进行模拟,并将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拱顶和拱底均发生竖向位移,且拱顶位移大于拱底位移,左右边墙主要发生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的影响范围相对大于水平位移,且上半部分开挖是隧道开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予以重视。并进一步验证:官庄隧道采用交叉中隔墙法(CRD)工法开挖施工是合理正确的,该工法可有效地控制隧道开挖变形,保证隧道施工稳定和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期刊2019年08期)

煤系地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中酸性流体对长石的溶蚀作用普遍存在,薄片显示长石和岩屑颗粒中发育大量次生溶孔。不同的成岩作用条件下,长石溶蚀作用强弱、长石溶蚀产物类型和长石溶蚀产物量不同,对储集层物性影响具有差异性。以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为基础,利用全岩分析、黏土矿物分析和流体包裹体数据,分析了储集层中长石溶蚀作用、溶蚀成岩环境和不同成岩环境中长石溶蚀产物差异性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东部迪北地区下侏罗统储集层中,长石溶蚀作用发生在相对封闭的高温成岩环境中,高温条件下长石溶蚀速率大,而封闭成岩环境中流体流动速度慢,因此,长石溶蚀产物就近大量沉淀于粒间孔隙和粒内孔隙中。当埋深小于4 000 m(温度小于110℃)时,长石溶蚀产物主要是硅质和高岭石,高岭石呈分散质点式分布,未把孔隙充填满,晶间孔发育且连通性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当埋深大于4 000 m(温度大于110℃)时,长石溶蚀产物主要是硅质和伊利石,毛发状和片状的伊利石以孔隙搭桥式把砂岩孔隙充满,基本未剩下孔隙空间,且易形成碎片堵塞孔喉,降低了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吐格尔明地区下侏罗统储集层长石溶蚀发生在相对开放且埋藏较浅的成岩环境中,长石溶蚀产物能被有效带出溶蚀区,仅沉淀少量硅质和高岭石,长石溶蚀对储集层的增孔作用明显好于迪北地区,为有利的溶蚀成岩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系地层论文参考文献

[1].徐静,周毅,吴燕.浸水条件对煤系地层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J].陕西煤炭.2019

[2].伍劲,王波,朱超,宫清顺,宋光永.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碎屑岩中长石溶蚀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2019

[3].李志远,陈绍杰,任梦梓,夏治国,张鑫源.煤系地层逆断层形成过程数值模拟[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4].王江,赵传军,刘霜,王杰.呼和湖断陷煤系地层薄砂岩储层预测[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5].孟凡彬,左卫华,郎玉泉.延安组煤系地层砂岩(体)反演预测方法[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6].张祝安,李昌龙.公路煤系地层基座边坡悬臂抗滑桩桩身位移控制设计分析[J].公路.2019

[7].孔德锦.粤北煤系地层路堑高边坡滑坡处治及施工要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8].梁卫国,武鹏飞,王磊,姜玉龙.煤系地层超临界CO_2压裂现状及研究进展[J].同煤科技.2019

[9].武生林.煤系地层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初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10].何劲松,徐庭,张贵恩.隧道穿越软弱煤系地层施工关键技术与数值模拟[J].中国水运.2019

论文知识图

天然气水合物笼型结构图天子庙隧道地形地质图(红色为左线,蓝...淮南煤系碳酸盐岩脉体外观图乌丽地区泉眼冒气情况华南晚二迭世沉积示意图(有修改)抽提物红外光谱图(据中石化南方公司...

标签:;  ;  ;  ;  ;  ;  ;  

煤系地层论文_徐静,周毅,吴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