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取食功能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柽柳,脊椎动物,连续性,多样性,昆虫,河流。
取食功能团论文文献综述
孟玲,李保平[1](2006)在《新疆柽柳林地昆虫群落取食功能团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网捕和手捕法对不同季节新疆北部大小不同的阜康和呼图壁柽柳林地昆虫和螨进行了采集调查,采到标本52 066头,隶属11个目、50科、近100种。根据营养级和取食方式归类出捕食者、寄生者、剥食者、吸食者、食花和种籽者、造瘿者和游历者等取食功能团。连续分布的阜康林地的总物种数多于孤立斑块的呼图壁林地,其中53种为两林地共有种。两林地各取食功能团物种数在群落中的比例基本相同,剥食、吸食和捕食性昆虫等取食功能团各约占群落总物种数的1/5以上。吸食和造瘿昆虫(螨)等个体数量在各时期均高于其他取食功能团,其次是剥食性的昆虫。在任一季节占昆虫群落总个体数量25%以上的物种有柽柳瘤瘿螨、柽柳白盾蚧、毛尾柽瘿蚊等,占5%~10%的物种有斯氏伞锥象、埃及柽麦蛾和柽柳条叶甲等。阜康林地昆虫群落的均匀度(J)和多样性(H′)等指数在季节前期和中期均高于呼图壁林地,但在后期则低于呼图壁林地,其优势度指数均低于呼图壁林地。(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胡本进,杨莲芳,王备新,单林娜[2](2005)在《阊江河1~6级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取食功能团演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连续性概念(rivercontinuumconcept,RCC)将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视为物理和生物的连续体,河流物理环境的梯度变化决定了生物的演变格局.为探索自然河流系统受人类干扰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演变规律,作者于2002年5月、8月、11月对安徽省祁门县阊江河1~6级支流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7纲57科101属119种,计8813头,并详细记载了各级支流样点的栖境特点.运用“河流连续性概念”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河1~6级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各取食功能团演变趋势符合该理论,但上游至下游的生物区系演替程度明显小于未受干扰的自然河流,1~6级支流各功能团的分布(P/%)梯度变化趋于平缓,仅捕食者数量分布与理论预测模式比较接近.各级支流相同取食功能团的优势类群各异,其种类的耐污能力随河流级别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同级支流各取食功能团的分布(P/%)比例存在季节性差异.图2表3参15(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取食功能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流连续性概念(rivercontinuumconcept,RCC)将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视为物理和生物的连续体,河流物理环境的梯度变化决定了生物的演变格局.为探索自然河流系统受人类干扰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演变规律,作者于2002年5月、8月、11月对安徽省祁门县阊江河1~6级支流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7纲57科101属119种,计8813头,并详细记载了各级支流样点的栖境特点.运用“河流连续性概念”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河1~6级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各取食功能团演变趋势符合该理论,但上游至下游的生物区系演替程度明显小于未受干扰的自然河流,1~6级支流各功能团的分布(P/%)梯度变化趋于平缓,仅捕食者数量分布与理论预测模式比较接近.各级支流相同取食功能团的优势类群各异,其种类的耐污能力随河流级别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同级支流各取食功能团的分布(P/%)比例存在季节性差异.图2表3参1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食功能团论文参考文献
[1].孟玲,李保平.新疆柽柳林地昆虫群落取食功能团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6
[2].胡本进,杨莲芳,王备新,单林娜.阊江河1~6级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取食功能团演变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