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美领导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领导人,语言风格,对比
中美领导人论文文献综述
宋艳玲[1](2019)在《中美领导人语言风格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政治多极化发展愈加凸显,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也在互联网媒体的关注下更加复杂化,两国领导人在各种会谈、访谈及各类政治活动中的语言形式、内容及风格直接影响着国际关系,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国际政治、经济及文化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也渐渐受到政治家及语言学者的重视。以中美领导人在国际政治活动中的语言风格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的不同角度审视其语言风格的共性及差异,以期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思维模式及价值观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文静[2](2019)在《基于评价理论的中美英叁国领导人重大节日致辞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西方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都要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中国国家主席在春节发表致辞、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在圣诞节发表致辞已成为国际惯例。国家领导人发表致辞既表达节日祝福,又表达对待国际国内发展的态度和看法,有利于巩固与公众关系。本文运用马丁(James Martin)的评价理论,使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2017—2019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春节致辞、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奥巴马的圣诞节致辞,以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圣诞节致辞,探讨叁组致辞语篇在使用评价资源方面的异同,揭示其特征,并阐释人际意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以及分析语料,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评价资源运用方面,叁组语篇共有评价资源809个,其中态度资源最多,级差资源次之,介入资源最少。第二,在态度资源方面,叁组语篇中有大量的积极态度资源,英美两国领导人的圣诞节致辞中,情感资源占最大比重,其中高兴类资源最多,表达庆祝重大节日的欣喜之情。中国领导人的春节致辞中,鉴赏资源占最大比重,体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持赞赏和鼓励的态度。第叁,在介入资源方面,叁组语篇都以自言资源为主,体现叁国国家领导人地位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在借言资源方面,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重大节日致辞呈现大量的接纳和归属策略,而英国女王的圣诞节致辞使用大量的否认策略。第四,在级差资源方面,叁组语篇都呈现较多的语势资源,其中的强化资源与量化资源分布较均衡;在聚焦资源中,明显资源更多,极少出现模糊资源。(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30)
戚奇明[3](2019)在《G20大阪峰会看点足》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将于6月28日至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G20大阪峰会官网信息显示,此次峰会将聚焦八个方面,包括世界经济、贸易与投资、创新、环境与能源、就业、女性赋权、可持续发展以及全民健康。专家认为,中美领导人会晤和WTO改革将是本(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报》期刊2019-06-25)
李淑蓉[4](2019)在《中美俄领导人经济主题演讲中生态隐喻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学术界对隐喻理论认知的研究已经呈现出“社会转向”的趋势,许多研究者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人们如何在真实的话语中运用隐喻去传递思想、感受以及价值观。批评隐喻分析作为一种基本的理论研究方法,能够将隐喻在文本方面的应用与语用学联系起来。经济话语是构成现实世界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丰富的隐喻使我们能更好的感知社会世界的结构。上半个世纪,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人们认为经济和生态的矛盾始终存在。生态语言学是批评生态破坏的语言形式,同时帮助寻找促使人们保护自然世界的新语言形式的学科。本文主要选取中国、美国和俄罗斯领导人在国际经济会议上主题演讲的内容构建语料库,并运用批评隐喻分析和生态语言学构建研究框架,分析生态隐喻在经济话语中的运用,以及探索隐喻中所隐藏的价值和意识形态。本文使用Wmatrix的语义赋码功能来识别隐喻,通过交叉分析与“经济”和“生态”相关的语义域,进行生态隐喻的识别。通过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叁国领导人经济讲话中均存在大量存在五种概念隐喻,其分别是:发展经济是耕种、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是旅途、经济是战争和经济是流体。其中种植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隐喻。在中国领导人讲话中,耕种隐喻出现频数最多,人类隐喻其次,旅途隐喻第叁;在美国领导人讲话中,耕种隐喻出现最多,战争隐喻其次,人类隐喻第叁;在俄罗斯领导人讲话中,耕种隐喻出现最多,旅途隐喻其次,战争隐喻第叁。除此之外,笔者发现食物隐喻只存在于中国领导人讲话中,火隐喻只存在于美国领导人讲话中。最后,笔者试图从认知、经济和文化等各个角度,分别对语料中生态隐喻使用的异同点进行解释,进一步探讨隐喻思维所反映出的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从认知角度看,人对世界的感知具有一致性,这使得不同文化中存在大量相似隐喻;而从文化角度来看,人对环境的不同理解,导致不同的隐喻的出现;从经济角度出发,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隐喻的选择。(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庞雅菲[5](2019)在《评价理论视角下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Martin和White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基于人际意义的评价理论。评价理论考察语篇中所呈现的各种态度,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叁个系统,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政治演讲属于公开演讲的一种形式。演讲者可以向公众传达政治观点和国家政策。在国内和国际政治生活中,政治演讲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政治演讲中蕴含着丰富的评价资源,这些评价手段对演讲者立场观点的表达和人际关系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他们在态度的表达上自然也有差异。鉴于此,运用评价理论对比研究中美领导人政治演讲有必要且有意义。本研究选取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共20篇政治演讲作为语料,借助UAM Corpus Tool对评价资源在政治演讲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然后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两国领导人政治演讲,旨在揭示他们政治演讲中评价资源的分布模式,以期发现他们评价资源使用的异同,同时探究评价资源的使用在政治演讲中起到的作用。本研究试图解决以下叁个问题:首先,中美领导人在政治演讲中运用了哪些评价资源?其次,他们的政治演讲中评价资源分布有何异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他们运用的评价资源在政治演讲中起到什么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中美领导人在政治演讲中都借助态度、介入和级差这叁种评价资源来丰富他们的演讲。中美领导人在评价资源的使用上有共同点。两者态度资源使用最多,且积极态度使用频率远超于消极态度,这样可以强调积极的价值观;两者介入资源使用最少。中美领导人在评价资源的使用上有差异性,可以从文化和价值观差异性来解释。中美领导人在政治演讲中使用大量的评价资源,不仅可以突出表明对不同事件的态度,体现国家对人民的关心,还可以塑造本国良好的形象,创造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进而获得更多国内和国际人民的支持。本研究借助评价理论对中美领导人的政治演讲中的评价资源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可以扩大评价理论在语篇研究方面的应用范围,丰富评价理论应用实践的研究。其次,本研究分析中美政治演讲评价资源存在的异同及原因,有助于加深中国听众更好的理解美国政治演讲,从而有效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最后,本研究有助于学生正确使用评价资源进行成功的演讲。(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高恒菊[6](2019)在《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中美关于领导人高端会晤报道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话语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主要目的是揭露公共话语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揭示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关系。2018和2019年,习近平与金正恩进行了多次会晤,这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其中,《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是两份有影响力和极具权威性的中美报纸。因此,对这两家报纸关于领导人高端会晤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图回答叁个问题:第一,《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在领导人会晤报道中在语言的及物性,被动语态,情态和报道模式方面可能有哪些异同?第二,什么样的社会文化背景可能影响所选新闻报道的表达和实现?第叁,《中国日报》与《华盛顿邮报》关于领导人会晤的新闻报道中隐藏着什么不同的意识形态?本文选取《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官方网站中30篇报道作为分析文本。本文以费尔克劳夫的叁维框架理论为基础,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分析路径。在描述阶段,本文分析了及物性和被动语态。阐释阶段揭示了如何用情态和新闻报道方式来表现语言的人际功能。在解释阶段,对政治、文化和社会语境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在分析过程中,本文构建了两个语料库,分别命名为CDT和WPT,借助于语料库工具AntConc 3.5.7以此进行词汇系统的分类。本文研究表明,《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语言上的异同。在这两份报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物质过程、被动语态和中值情态动词。在差异方面,《中国日报》使用了较多的言语过程。相比之下,《华盛顿邮报》则使用了较多心理过程和低值的情态动词。此外,社会文化背景也影响着所选新闻报道的表达和实现。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两份报刊的新闻报道中隐藏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国日报》更关注这两位领导人所持有的态度和这次会晤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向读者展示了这次会议的积极的影响。相比之下,《华盛顿邮报》除了关注会议本身更倾向于报道某些公众对于此次会议的看法,目的是使其报道更加客观。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对中美关于领导人会晤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习近平与金正恩会晤报道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对公众有些影响作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人们阅读新闻报道的批判性意识。(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薇[7](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中美领导人新年致辞人际意义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国家领导人每年发表新年致辞已成惯例,而如今新年致辞不只是一种形式,更具有实质内容。领导人通过这些讲话可以实现一系列的政治目标,如缩短与公民之间的距离,消除误解,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等,因此新年致辞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不同国家领导人发表的新年致辞又存在异同点,尤其是用来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资源。本文拟从评价理论出发,对中美两国领导人近年来发表的的新年致辞进行比较分析。澳大利亚语言学家James R.Martin提出的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研究的延伸,关注的是运用语言表达态度和观点的资源。该理论包含叁大主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本文将新年致辞分为两组:中国组和美国组。在语言学软件UAM CorpusTool的帮助下,本文以评价理论为框架,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中美两国领导人自2002年至2018年间对外公开发表的34篇新年致辞,试图找出:(1)两国在评价资源的使用上有何种分布特征;(2)两国新年致辞中使用评价资源实现人际意义的异同点;(3)导致评价资源使用差异的原因。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语料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两组语篇中都运用了大量的态度资源,但美国领导人的致辞中使用的态度资源所占比例更高。在态度系统之内,两国领导人都倾向于运用情感资源。其次,两国领导人使用的介入资源数量差异不大,尽管其在美国致辞中的比例略高于中国。最后,就级差资源而言,中国领导人在致辞中对这一资源的使用要高于美国领导人。以上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历史。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评价理论可以应用到对新年致辞这一语篇类型的分析,希望能为此后评价系统和新年致辞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然而由于该理论本身的主观因素以及作者知识的局限,本研究还有待发展和完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2)
李郁凡[8](2019)在《批评隐喻视角下中美领导人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政治家们越来越重视在国际社会上的公开演讲,比如联合国上的演讲。政治家们尤其是领导人希望通过自己的演讲获取听众支持,以达到其宣传和建交的政治目的。为了能够更好地被听众所理解和接受,政治家们通常要用一些简单生动的语言来表达那些抽象的政治概念。这时,隐喻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政治语言中的概念隐喻研究。然而,针对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却很少有人涉及。通过中美两国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的4篇演讲,笔者重点分析叁个问题:一、中美领导人演讲中采用了什么类型的概念隐喻;二、中美领导人演讲中概念隐喻的使用有何异同;叁、根据CMA理论,造成隐喻使用异同的原因是什么。本研究所用语料选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所做的演讲。其中中方语料为9534字,美方语料为5646词。本研究以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采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方法,分叁个步骤对中美两种语料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隐喻识别、隐喻阐释和隐喻说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均有所应用。研究表明:一、概念隐喻在中美政治演讲中大量存在。中国领导人政治演讲中所用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旅途隐喻、人类隐喻、学校隐喻、建筑隐喻、植物隐喻等,而美国领导人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战争隐喻、人类隐喻、旅行隐喻、建筑隐喻、家庭隐喻等。二、两种语料中的概念隐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叁、分析发现,这些隐喻使用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国社会文化的不同以及演讲主题的不同。本研究通过自建两个小型语料库--汉语语料库和美国语料库,从批评隐喻分析的角度对两个语料库中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中美政治文化的深层研究和政治语篇的翻译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通过分析隐喻背后隐含的社会文化基础,将有助于学生了解该国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21)
古琬莹[9](2019)在《从领导人讲话论中、美、法叁国档案观》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美、法叁国领导人分别发表了有关档案工作的讲话。叁段讲话简短却凝练出各自的国家档案观。中、美、法叁国在世界档案事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取其档案观之精华,进而提出新世纪国家档案观的内涵,即以国家观、技术观、服务观为核心,以期为世界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新方向与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档案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10](2019)在《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致贺信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01-01)
中美领导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西方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都要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中国国家主席在春节发表致辞、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在圣诞节发表致辞已成为国际惯例。国家领导人发表致辞既表达节日祝福,又表达对待国际国内发展的态度和看法,有利于巩固与公众关系。本文运用马丁(James Martin)的评价理论,使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2017—2019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春节致辞、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奥巴马的圣诞节致辞,以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圣诞节致辞,探讨叁组致辞语篇在使用评价资源方面的异同,揭示其特征,并阐释人际意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以及分析语料,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评价资源运用方面,叁组语篇共有评价资源809个,其中态度资源最多,级差资源次之,介入资源最少。第二,在态度资源方面,叁组语篇中有大量的积极态度资源,英美两国领导人的圣诞节致辞中,情感资源占最大比重,其中高兴类资源最多,表达庆祝重大节日的欣喜之情。中国领导人的春节致辞中,鉴赏资源占最大比重,体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持赞赏和鼓励的态度。第叁,在介入资源方面,叁组语篇都以自言资源为主,体现叁国国家领导人地位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在借言资源方面,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重大节日致辞呈现大量的接纳和归属策略,而英国女王的圣诞节致辞使用大量的否认策略。第四,在级差资源方面,叁组语篇都呈现较多的语势资源,其中的强化资源与量化资源分布较均衡;在聚焦资源中,明显资源更多,极少出现模糊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美领导人论文参考文献
[1].宋艳玲.中美领导人语言风格对比研究[J].林区教学.2019
[2].刘文静.基于评价理论的中美英叁国领导人重大节日致辞的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3].戚奇明.G20大阪峰会看点足[N].上海金融报.2019
[4].李淑蓉.中美俄领导人经济主题演讲中生态隐喻的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5].庞雅菲.评价理论视角下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9
[6].高恒菊.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中美关于领导人高端会晤报道的对比分析[D].辽宁大学.2019
[7].李薇.基于语料库的中美领导人新年致辞人际意义比较分析[D].西南大学.2019
[8].李郁凡.批评隐喻视角下中美领导人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D].中北大学.2019
[9].古琬莹.从领导人讲话论中、美、法叁国档案观[J].档案管理.2019
[10]..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致贺信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N].人民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