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收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吸收介质,电场,氧化石墨烯
吸收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吴亮[1](2018)在《基于单层氧化石墨烯的可调谐激光吸收介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型激光吸收介质,氧化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已经展现出巨大优势。本文展示了单层氧化石墨烯的吸收光谱和成像在外电场作用下会发生2-3倍的强度变化,吸收成像体现了单层氧化石墨烯光学特性的各向异性,吸收强度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电场对单层氧化石墨烯光学吸收性质的可逆操控。利用氧化石墨烯中极性含氧官能团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效应,改变电子局域态密度分布,从而改变单层氧化石墨烯的光学吸收特性,为制备新型可调谐激光吸收介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量子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姜盼盼[2](2016)在《吸收介质中射线路径,射线走时与射线振幅计算—一阶扰动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地层吸收、波前扩散和散射这些现象的发生,使得地震波在传播时会被吸收而导致能量衰减,从而使得观测到的真实的地层中地震资料与研究的理论结果在振幅和频率上有较大的不同。根据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影响地震波衰减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与地震波的传播性能有关,另一类与地层的非完全弹性有关。其中,与地震波传播有关的因素一般与频率无关,而非完全弹性所引起的衰减则与频率有关。总的来讲,地下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作用使得地震资料中的高频部分丢失,深层信息不清楚,从而降低了地震分辨率。众多的理论和研究实验证明,黏弹性吸收介质更符合真实的地层的情形。在黏弹性吸收介质中,所有的弹性参数均变为复值的,且随频率变化的参数。从而,波动方程及其由此所导出的程函方程和射线方程也变成了具有复系数的微分方程。为了解具有复系数的射线追踪方程,本文利用一阶扰动理论,把复介质参数和复波动属性分为实部和虚部,并将实部视为背景,虚部视为实部的扰动。虽然这样做比直接处理复速度介质中的复射线追踪要来的简单,但是与完全弹性介质中的射线追踪相比,吸收介质中的射线追踪要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计算量。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使用波前构建法与吸收介质射线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在速度模型和Q模型的双模型下,用龙格库塔法求解波前构建射线追踪法的方程,既增加了射线的覆盖率,又提高了计算速度。实际计算表明,在弱衰减介质中,实射线追踪法不仅具有令人满意的计算效率,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精度,是个值得推荐的、针对吸收介质射线追踪的数值模拟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姜盼盼,孙建国,石秀林,徐杨杨[3](2016)在《吸收介质中射线路径,走时与振幅计算——基于一阶扰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地层由于波前扩散、地层吸收和散射等原因发生衰减,为得到更加详细的地下信息和分辨率更高的图像,基于波前构建法的射线追踪,实现了吸收介质中对射线路径,走时与振幅的计算。计算表明吸收介质中的波动属性是复值;当Q为5~20时,衰减是可见的,明显的;而当Q>30时,衰减微弱,为弱衰减介质。对吸收介质中的射线追踪进行计算,可提高地震波的分辨率,得到更清晰的地震记录。(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6年01期)
姜盼盼,孙建国[4](2015)在《吸收介质中射线路径,走时与振幅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地层介质是粘弹性非均匀的,地震波在地层介质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扩散、地层吸收和散射等原因,使得地震波在传播时要经受与频率有关的衰减以及频散引起的相位畸变,并且能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由于地震波的这种衰减和弥散,使得不能直接从地震数据上得到详细的地下信息和分辨率更高的图像,因此补偿能量的扩散和衰减,提高反射信号的高频能量,拓宽地震记录的有效频带宽度,对提高地震分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致力于对吸收衰减介质的研究。Vaclav Vavrycuk(2008)用扰动的方(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期刊2015-10-10)
陈颖,卢波,范卉青[5](2014)在《基于带吸收介质表面缺陷光子晶体的高通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带有吸收介质的表面缺陷光子晶体结构,将表面波谐振原理和微孔板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样本溶液信息的高通量检测。根据分层传输矩阵法和Goos-Hnchen理论分析其折射率传感机理,建立谐振角度与样本折射率变化的理论模型。结合微孔板和角度调制,在同一扫描周期中分别对不同传感区域的待测物实现光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待测样本浓度变化将引起谐振角度的变化,进而使反射谱中的缺陷峰值波长产生漂移,并且单个周期角度扫描就可实现多个待测样本溶液信息的同时监测。该方法对高通量检测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4年10期)
丁国超[6](2014)在《液态吸收介质下球形颗粒表观光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与颗粒物相互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光与颗粒物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散射、透射、反射等现象,而这些光学现象与颗粒物粒径等自身属性存在着紧密的联系。Mie散射理论为研究球体和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许多学者研究了高效的算法以及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来得出准确的球形粒子的单散射特性。在传统的Mie公式中,包含球形颗粒的介质被假设为是一个非吸收性介质,而在很多情况下,介质为吸收性介质,那么在此前提下须对传统的Mie散射定律进行修正。在光散射的工程应用中,须对远场的散射强度作精确计算,而在吸收介质条件下经典的Mie散射定律所计算得到的散射光强与实际测量值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吸收介质中颗粒物的表观光学特性。目前国外对表观光学特性的研究还属于理论分析阶段,而将表观光学特性应用到粒径测量等工程领域,并解决工程应用中间的科学问题是目前表观光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从追溯吸收介质下颗粒的表观光学参量方程出发,以牛乳脂肪模拟液为研究对象,对其表观光学特性做了深入研究,得到了两种溶剂下脂肪颗粒的表观光学参量,量化了表观光学参量与Mie光学参量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了表观光散射现象与介质折射率虚部间的内在联系,确定了表观光学特性工程应用中的折射率虚部临界值。通过对颗粒物粒径解析实现表观光学特性的工程应用。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追溯了液态吸收介质下颗粒的表观光学参量方程,采用牛乳脂肪模拟液为研究对象,对乙酸乙酯和乙醇胺两种溶剂下脂肪颗粒表观光学特性及Mie散射特性做了仿真对比分析,量化了牛乳脂肪模拟液的表观散射系数与Mie散射系数之间的差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同一波长同种介质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差值变化不大,这说明表观光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与Mie光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可比拟。研究了介质折射率虚部与表观光学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出了工程应用介质中质折射率虚部的临界值,小于此临界值,表观光学现象可忽略,在工程应用中可使用Mie光学参量。2.建立了基于表观光学参量的颗粒粒径解析方程。首先分析了光全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径的理论基础,此方法中光学参数的计算都是基于经典的Mie散射方程,而对于吸收介质,应采用吸收介质下表观光学参数代替经典的Mie光学参数,这给予该方法很好的理论补充,可提高反演方程解的准确性。推演了基于表观光学参量的颗粒粒径解析方程,通过自行设计的仿真系统对该方程所得结果作了仿真研究,绘制了不同波长激发时,基于Mie光学参量的粒径曲线及基于表观光学参量的粒径曲线,并对二者做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表观光学参量所获得的粒径值与基于Mie光学参量获得的粒径值之间存在差异,前者所得的值较小。3.研究了液态介质下颗粒粒径测量的影响因素。首先建立了光学实验系统,包括光源、样品池、光电元件的选择及输运恒温系统的设计。完成了被测物及介质的选择。配制了牛乳脂肪模拟液,以乙酸乙酯和乙醇胺两种吸收介质进行溶解,并对其进行了均质预处理,使得其粒径分布趋于均匀,确定了模拟液的最优配制浓度。以自行设计的光学实验系统为平台,确定了散射光接收角度、模拟液激发波长、最优测量温度等因素。4.对吸收介质下颗粒的表观光学特性及粒径解析方程的实验验证。首先验证了吸收介质下球形颗粒的表观光学特性,结果表明,依据表观光学特性计算的散射光强与实际值更为接近。对比分析了基于Mie散射的粒径解析方程获得的粒径测量值与基于表观散射的粒径解析方程获得的粒径测量值,分析结果表明,前者求得的粒径平均值偏大,可以说明,表观散射对颗粒粒径的测量存在影响,且通过实验证明,基于表观散射的粒径解析方程精度较高,具备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张颖颖[7](2013)在《SPR技术用于吸收介质的折射率虚部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数值模拟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在吸收介质折射率虚部变化检测方面的应用。以菲涅耳多层膜反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强度调制、相位调制和角度调制叁种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角度调制方式拥有较高的检测分辨率(1×10-6 RIU,RIU为折射率单位)和较宽的线性测量范围(大于0.01RIU),是一种较好的检测折射率虚部变化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3年10期)
赵欣[8](2013)在《微波吸收介质在微波快速提取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微波提取技术的改进为研究目标,通过加入微波吸收介质吸收微波并加热样品体系,从而达到加快微波处理进程和提高微波处理效率的目的。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对新鲜蔬菜中有机磷农药进行了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这些有机磷农药,并将所述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综述了微波吸收介质的种类和引入方式,介绍了微波的特性以及微波辅助提取的特点和有机磷农药的分类、理化性质、毒害以及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利用改装的家用便携式微波提取仪,使用自行设计的微波吸收介质管辅助加热样品,利用非极性溶剂提取了4种蔬菜样品中的7种有机磷农药,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微波提取条件进行了考察,建立了一种新的微波加速提取方法。使用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提取产物无需纯化,可直接进行进样分析。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和微波吸收介质,结合微波辅助提取,用微固相萃取法对新鲜蔬菜、水果中的10种有机磷农药进行了提取,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微固相萃取的条件进行了考察,建立了一种适合于提取新鲜蔬菜水果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样品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5-01)
汪子明,赵欣,许旭,苏蕊,张寒琦[9](2012)在《微波吸收介质管-微波辅助提取水果中的有机磷农药》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自行设计的微波吸收介质管辅助加热样品,建立了一种新的微波加速提取法,并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利用改装的便携式微波提取仪提取了水果中的4种有机磷农药.将微波介质密封于玻璃管内制成微波介质管,使微波介质可重复使用,同时加快了提取速度.提取产物无需纯化,可直接用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自行设计改装的交直流两用便携式微波提取仪可用于野外现场的快速样品前处理.以水果样品为例,对提取溶剂的种类、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且高效.4种有机磷农药的回收率为79.4%~107.6%,RSD<12.20%,检出限为0.15~0.42μg/kg.(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夏辉,苗彩霞,庞如意,林旭,肖元元[10](2011)在《吸收介质中微椭球体颗粒光学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Eikonal近似将微椭球用其等效的球来近似,结合Mie理论对吸收介质中微椭球体颗粒光学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椭球位置变化时,散射和吸收性能发生变化。离心率增大时,散射和吸收系数都增大,离心率越大增大的越明显。波长增大时,在紫光波长为0.4μm和近红外区波长为1.58μm处散射系数出现了峰值,而吸收系数单调增大。相对折射率实部以及虚部变化对光学参数均有影响,颗粒的吸收性越强,散射相应地减弱。结果表明这种数值解析方法能有效地计算椭球体颗粒的光学参数。(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吸收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地层吸收、波前扩散和散射这些现象的发生,使得地震波在传播时会被吸收而导致能量衰减,从而使得观测到的真实的地层中地震资料与研究的理论结果在振幅和频率上有较大的不同。根据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影响地震波衰减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与地震波的传播性能有关,另一类与地层的非完全弹性有关。其中,与地震波传播有关的因素一般与频率无关,而非完全弹性所引起的衰减则与频率有关。总的来讲,地下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作用使得地震资料中的高频部分丢失,深层信息不清楚,从而降低了地震分辨率。众多的理论和研究实验证明,黏弹性吸收介质更符合真实的地层的情形。在黏弹性吸收介质中,所有的弹性参数均变为复值的,且随频率变化的参数。从而,波动方程及其由此所导出的程函方程和射线方程也变成了具有复系数的微分方程。为了解具有复系数的射线追踪方程,本文利用一阶扰动理论,把复介质参数和复波动属性分为实部和虚部,并将实部视为背景,虚部视为实部的扰动。虽然这样做比直接处理复速度介质中的复射线追踪要来的简单,但是与完全弹性介质中的射线追踪相比,吸收介质中的射线追踪要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计算量。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使用波前构建法与吸收介质射线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在速度模型和Q模型的双模型下,用龙格库塔法求解波前构建射线追踪法的方程,既增加了射线的覆盖率,又提高了计算速度。实际计算表明,在弱衰减介质中,实射线追踪法不仅具有令人满意的计算效率,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精度,是个值得推荐的、针对吸收介质射线追踪的数值模拟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收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吴亮.基于单层氧化石墨烯的可调谐激光吸收介质[J].量子光学学报.2018
[2].姜盼盼.吸收介质中射线路径,射线走时与射线振幅计算—一阶扰动法[D].吉林大学.2016
[3].姜盼盼,孙建国,石秀林,徐杨杨.吸收介质中射线路径,走时与振幅计算——基于一阶扰动方法[J].世界地质.2016
[4].姜盼盼,孙建国.吸收介质中射线路径,走时与振幅计算[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2015
[5].陈颖,卢波,范卉青.基于带吸收介质表面缺陷光子晶体的高通量检测[J].中国激光.2014
[6].丁国超.液态吸收介质下球形颗粒表观光学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7].张颖颖.SPR技术用于吸收介质的折射率虚部检测[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
[8].赵欣.微波吸收介质在微波快速提取法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
[9].汪子明,赵欣,许旭,苏蕊,张寒琦.微波吸收介质管-微波辅助提取水果中的有机磷农药[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
[10].夏辉,苗彩霞,庞如意,林旭,肖元元.吸收介质中微椭球体颗粒光学参数的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