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松散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

沥青路面松散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

海口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海口市570208

摘要:沥青混凝土在城市道路和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施工工艺不断发展也较为成熟,但于混凝土身身特性,以及施工水平、设计水平以及交通运输量的变化等影响因素,沥青路面常会出现松散病害,对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造成影响,同时路面使用寿命也相应缩短。本文就病害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沥青路面;松散病害;防治措施

引言:

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带动公路桥梁建设规模和数量也急剧增加,同时也对运输业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加,以及超载等现象日益严重,使公路所承载的负荷不断增加。沥青路面因诸多影响因素而容易出现松散病害,对车输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对病害成因的研究,以及相关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沥青路面松散病害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松散病害是目前普遍存在的路面病害,由于沥青失去粘附性或粘附性下降,使混合料中的集料脱落,造成路面结构松散,对于此类病害需要进行及时维修和处理,否则随着车辆荷载的不断作用,使病害面积和深度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坑塘。

(一)外部因素

成立期路面松散的外部原因主要有:路面受到化学污染或油污的影响,使沥青结合料粘结接性能受到影响;路面长时间受到积水影响,使路面结构因水分浸入,并在持续荷载的作用下,导致沥青膜从混合料中脱离;寒冷天气原因,因冰雪冰胀等作用,雪水渗入沥青混合料,其反复冻融对沥青面层造成破坏;道路长时期使用过程中,在运输荷载的持续作用下,路面材料老化、集料剥落,导致路面松散病害出现。

(二)施工因素

施工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集料含泥量过大,容易在集料和沥青膜之间形成夹层,在行车荷载和水分的作用下,集料容易脱落;选择集料不当,酸性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较差,需要加入抗剥离剂或抗剥落剂,否则极容易出现集料脱落的情况;沥青混合料中使用结合料过少,油石比偏低,导致整体性能和混合料强度降低;粉料和细节料用量不当,影响集料的比表面积,导致结合料粘结性能下降;拌合过程中,集料或沥青温度过高,使沥青出现老化,对粘结性造成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不当,路面压实度不足,路面孔隙过大,水分极容易渗入,对路面结构造成影响。

沥青路面松散的主要原因主要由于沥青结合料的粘结性能下降或丧失,导致集合料从面层中脱落,并使路面结构受到影响。因此可以将影响因素划分了内部因素,如:集料、沥青等,以及外部因素,如:运输交通荷载和水分等。所以沥青路面松散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从路面施工和日常维护方面入手,增强集料和沥青的粘结度以及路面的防水侵蚀性能,使沥青路面的整体性得到有效保障[1]。

二、松散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沥青松散病害主要包括麻面、松散、坑槽、麻面等,以下针以这几种病害进行成因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坑槽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疏散病害中,坑槽在早期破坏现象中较为常见,有两个主要形成原因:沥青路面受到雨水的侵蚀。路面中破损处或大空隙,因雨水的侵入和反复冲刷,并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细料受到影响,使基层和面层出现脱离,逐渐出现裂隙,同时行驶车辆将基层面料和碎裂的小块面层卷走,使坑洞面积不断变大;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用油渗入路面,使混合料受到污染,出现松散的情况,在车辆荷载不停碾压的作用下,导致路面出现坑槽。

防止此病害需要对材料选择予以重视,抗老化性和粘附性强的沥青材料应做为首选;选用适当的剂量,对混合料集配进行合理设置;混合料出厂、碾压、摊铺以及交通温度等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对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和厚实度保证;确保沥青路面排水的通畅性;对路面出现的裂缝、沉陷以及小面积松散问题,应进行及时修补,避免其不断扩大形成病害[2]。

(二)松散、麻面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此类病害主要表现为集料和沥青的粘结力逐渐下降或丧失,在行车荷载的不断作用下,路面表层出现集料脱落,路面磨损的现象;粗细集料散失,路面起砂粗麻,路面出现小坑或者路面表层剥落,严重影响路面外观,并引起行车的不适。沥青路面不实或面层嵌料散失,导致表面粗麻或出现渗水现象。如不及时对此类路面问题进行处理,会逐渐扩大成为坑槽。

此类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沥青加热时温度过高或用量偏少;沥青稠度偏低以及矿料粘附力不足;嵌缝不符合相关规格要求;矿料级配过湿或偏粗;以及在雨季或低温条件下施工等,使混合料中骨料偏多、摊铺拌合不均匀、骨料缝隙中无细料填充、施工油石化偏小、沥青自然老化等都造成路面出现松散现象。

对于沥青老化或油温过高,造成粘结力下降或丧失的情况,可将松散部分全部挖出,对面层进行重新处理;由于酸性集料和沥青直接粘附性较差情况,可将松散部分挖出,重新选用碱性饲料,或在酸性饲料掺入增粘剂或水泥、消石灰等,使混合料的水稳性以及矿料与沥青的粘附力提高;可利用稀浆封层方式对松散路面或麻面进行处理;对于基层软化造成的松散现象应对基层或土基进行相应处理后对面层进行重作[3]。

(三)脱皮、啃边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此类病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利用层铺法进行施工时,因潮湿或上下层之间存在浮土而形成夹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表层出现推移;因面层矿料潮湿、粉料过多、含土量大等情况,以及碾压施工过度等,造成矿料碎裂,对土层矿料和嵌缝料的粘结性造成影响,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使面层矿料脱落;在进行沥青路面加铺时,对原沥青路面未进行粘层油处理,或因加铺层渗水以及低温作业等,当温度升高,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造成沥青层受到破坏而脱落;路面边缘压实度不足,在车辆长期荷载作用下,被碾压而出现断裂;基层松软导致出现沉陷问题;对路肩的养护不足等。

针对此类问题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因初期养护不足,或上封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粘接性较差,应对松动和脱落部分进行清聊,对上封层进行重做;如面层层间出现脱皮等情况,应对其进行部分清除,在下面层进行粘接沥青的涂刷,并对上面层进行重作;针对基层和面层之间粘性较差而出现的脱皮现象,就对部分面层进行清除,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若因水分过多,则应采用烘干或晾晒,若因基层与面层中出现夹层,需要清除泥沙,利用透层沥青进行喷洒,并对面层进行重作;对于因面呈破坏而出现的啃边问题,需要先清理破损的面层,采用粘结沥青进行适当涂刷,混合料填补完成了再进行整平和压实,并确保修补后的路面边缘的平顺性;如基层或土层过软,则需要对其进行局部加强,再对面层进行重作恢复;另外需要加强养护工作,确保路肩的稳定性,对路肩出现的坑洼、车辙、沟槽等,应及时进行修补,并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

三、路面松散的解决措施

(一)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其中包括设备管理、材料选购、质量检测、运输、拌和、摊铺、碾压等施工环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使各环节的施工责任得到落实,并通过试验检测和现场目测等方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使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4]。

(二)原材料选择

对粘黏性好,耐磨耗性能强以及亲油性的碱性集料,符合质量要求的沥青材料以及强度高、干燥、含泥量符合相关要求的粗集料等进行选择,或在酸性或中性石料中加入抗剥离剂等,使粘附性提高,并通过相应的试验进行确定,

(三)配合比设计

加强对集料配合比的控制,使路面孔隙率减少,使地表水进入的机率降低;

混合料中油石比不宜过低,过低容易对混合料的整体性和强度造成不利影响;并对施工各环节的温度加强控制[5]。

(四)排水系统

路基两侧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保证路基干燥,使地下水位降低,使路面和路基不受外来水的影响,因此需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性。

(五)日常维护加强

加强对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工作,对路面排水通畅性予以保证,对于小面积的松散病害或路面自然老化等路段,需要进行及时修补处理,使松散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另外对路面车辆超载现象加强管理和控制,使路面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

结束语:公路沥青路面病害会对行车安全性和路面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同时病害维也会影响交通运输,并且费时费力,因此对路面松散病害应以预防为主,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使松散病害发生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不断加强对病害形成原因的研究和分析,从设计、施工和后期养护等各环节入手,加强管理和控制,使松散病害得到有效预防,使公路的行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海涛.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4,5(7):240-240.

[2]李云学.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173(6):161-161.

[3]赖礼璀.浅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对策[J].江西建材,2016(13):258-258.

[4]麦昌霞,杨荣学.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1(10):287-287.

[5]杨俊香.试析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与防治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334-334.

标签:;  ;  ;  

沥青路面松散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