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识别火线和零线(论文文献综述)
杨森,马文,孙占功,李龙,段旭,马欢,赵鹏程[1](2022)在《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低压单相用户窃电分析方法》文中指出低压单相用户具有分布广、基数大的特点,随着人们用电量日益增大,低压单用户窃电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窃电排查主要以人工逐户核查的方式为主,存在缺乏针对性、工作量大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窃电分析方法,通过对用户电压、零火电流、电能表上报事件、台区等多维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有效、精准定位窃电用户,明确窃电手段。和传统人工排查方式对比,现场核查更具有针对性,大大缩小了现场核查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杨森,马文,李龙,段旭,马欢,赵鹏程[2](2021)在《基于大数据单相电能表接线差错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是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发电、输电、用电的整个过程,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与用电客户、电力企业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单相电能表错接线核查工作量大、效率低、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错接线分析方法,对单相客户电参量、客户档案、换表信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单相电能表接线差错客户,相较于传统逐户排查方式,变被动核查为主动发现,大大降低了现场排查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投诉率。
徐扬[3](2021)在《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九十年代开始,电气火灾发生概率不断提高,据统计已占火灾总数量的30%以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安全用电变得越来越重要,安全用电被放在了重要的研究位置。如何在改善电气火灾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在该领域上实现明显的突破,需要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关注用电监控技术领域的突破。传统的用电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着许多不足,市场对新型用电安全监控产品的需求显而易见。用电监控领域的技术突破对电气火灾的防控意义非凡,这将切实提升居民住宅的电气火灾防控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电气火灾对我国居民生命安全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居民用电安全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开展居民安全用电诊断技术的研究及装置研发,采用系统负荷辨识技术获取的用户细粒度用电数据,通过电路原理分析,建立线路阻抗计算模型,提出低压供电线路健康度诊断方法,对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低压供电线路在不同环境下的运行特点,建立了线路阻抗计算模型,主要包括回路阻抗的计算方法和户内阻抗的计算方法两类。其次,详细介绍了线路健康程度的检验方法,并综合以上技术方案建立了用于低压供电线路的健康度诊断模型建模。(2)建立漏电及短路事件时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的漏电及短路事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故障监测的相关技术及故障定位方法,在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故障监测模型,建立了不同环境下的用户故障监测模型,研究在不同环境下对用户用电事件进行监测和故障定位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所建模型可有效监测到不同用户的异常用电情况,提升用电的安全性,并减少电能的浪费。(3)为进一步提升用户安全用电监测系统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电器危险运行的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家用电器的负荷类型及可以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模型。为了增强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模型的实用性,本文进行了便携式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装置的研发及应用测试。算例分析表明,装置可有效诊断用户用电情况并进行危险预警。
宋少杰[4](2021)在《电力用户用电行为分析与窃电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长的用电量需求,相关电力事业也在规模化发展,但窃电问题并没有因此被掩盖。窃电方式、手段日益多样化,由传统的窃电方式向高科技窃电方式转变,极具隐蔽性。窃电问题不单存在于某一个时期,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问题,给国家带来的损失不容小觑,因窃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演变成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出现。不断积累的用户用电数据信息为反窃电工作提供了帮助,因此,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电力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研究窃电问题变成了热点。本文根据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信息开展研究分析,以电力用户的窃电行为识别为主题。分析了窃电方式及常见的窃电手段,综合窃电行为所具有的特性选定窃电判别指标。通过对负荷曲线数据进行聚类,得出特征曲线并根据此划分用电行为;计算及分析待测用户负荷曲线和特征曲线之间的相似度,初步筛选存在窃电嫌疑的用户;以部分正常用户和筛选出的窃电嫌疑用户共同构成模型的输入用户集,形成窃电判别指标数据并处理,代入特征选择与Ada Boost集成学习相结合的模型中展开训练和测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开展工作如下:(1)根据云南省某地区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信息开展研究分析。从窃电原理出发,分析了传统的窃电方式、高科技窃电手法,及其对应方式下实施窃电的常见手段,归纳总结在不同窃电方式下相关用电特征量的变化,综合窃电行为具有的特性选定了9个窃电判别指标。(2)围绕用户用电行为习惯开展研究分析,正常的用电行为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而发生窃电行为时,其用电趋势会偏离以往的用电规律。将具有代表性的日负荷曲线数据通过聚类的迭代处理,得出了特征曲线,也就是聚类中心曲线。不同的聚类中心曲线即代表不同用户类型的日负荷特征曲线,基于聚类算法实现了对用户用电行为的划分。结合电力用户负荷曲线的数据特性及可能存有的位移变化,采用了基于DTW距离的负荷曲线相似度度量方法,基于曲线相似度的计算及分析实现了对窃电嫌疑用户的初步筛选。(3)围绕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展开研究工作,结合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建模,对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做进一步识别判断,得出窃电用户或是非窃电用户的分类预测结果。确定了用于窃电识别的分类算法属性,对集成学习和所使用的Ada Boost算法进行了介绍。建立特征选择与Ada Boost相结合的模型对窃电用户进行识别,包括确定用户集,形成窃电判别指标数据及处理,特征选择,对实验样本集进行划分,完成对模型的训练及测试,以相关实验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陈守恒,谢珩,姚启晨,邓靖康,袁增英,张文辉[5](2020)在《基于LabVIEW的灯座缺陷检测方法》文中认为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中,机器零件品质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目前灯座缺陷检测普遍以工人检测为主、人眼易出现视觉疲劳导致检测效率低下、错误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插座品质检测方法。研究了基于模板匹配的灯座定位方法,基于灰度均值的灯座螺丝缺陷检测方法,基于灰度均值的灯座火线、零线有无的检测方法。检测平均耗时为102.4 ms,灯座螺丝有无的判断准确率为90%,灯座火线、零线的有无的判断准确率为94%,检测精度平均在92%以上。结果表明,运用LabVIEW编写出一整套灯座缺陷检测系统符合自动检测的效率和精度要求。
黄时[6](2020)在《基于末端电网感知的台区线损分析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应对日益紧张的世界能源形式和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的需求,国家对电网经济运行提出了更高地提质降本要求。低压台区电能损耗(台区线损)在电能传输全过程中能量占比高、监测分析技术欠缺、管理治理手段落后,限制了电网整体运行能效水平的提升。本文基于末端电网感知技术进行台区线损分析技术研究,精准计算台区理论线损支撑“一台区一指标”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改变现有“一刀切”的粗犷型管理方式;基于大数据技术深化剖析线损影响因素,构建台区线损智能化诊断技术体系,辅助电网公司对异常台区线损进行快速查找、智能诊断、精准施策。首先,论文研究了新型末端电网感知技术,梳理出基于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High-spee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HPLC)的高采台区线损分析基础数据源,基于台区线损的机理构成,从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两个方面开展线损影响因素的定性化分析,并设计了基于高采数据的台区线损整体研究架构。接着,重点分析了台区线损的技术因素(理论线损),在台区电网结构和图模型分析基础之上,针对低压台区三相不平衡带来零线损耗问题,论文创新性地构建了计及零线的台区阻抗数学模型,形成低压台区线路阻抗线性规划求解方法;并计及零线阻抗影响,进一步改进了等值电阻法、电压损失率法和前推回代法等低压台区理论线损经典方法,有效提升了台区理论线损的计算精度。以安徽合肥滨湖某台区为样本进行算例分析,改进后的理论线损模型可显着提升线损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差异度从0.5117%提升至0.1063%。然后,重点分析了台区线损的管理因素(管理线损),管理因素是线损统计异常的主要原因且隐蔽性强、查找困难,论文从量测因素、档案因素及运行因素分别开展研究。结合现场数据采集经验,提出量测数据异常和时钟异常的判断方法及修正方案;以末端电网感知数据源为基础,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台区拓扑分析模型,包含“相位”、“户变”和“用户-分支箱”三级模型,全面解决台区拓扑档案校验难题;以阻抗计算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构建台区线路故障和用户疑似窃电行为分析模型,评估台区运行状态。在安徽合肥滨湖某台区的算例分析中,拓扑匹配准确率达95%,对比现场档案完成3户相位和6个表箱-分支箱所属关系(现场验证)的纠错;辅助用电检查进行窃电用户的精准定位,收缴违约电量减少电能损失,台区线损率从7.86%降低至6.18%。最后,基于线损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分析模型的研究,进行了低压台区线损智能化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界面设计;并对比理论线损与统计线损结果进行台区异常类型标记,结合不同标记类型,构建了台区线损异常智能化诊断全流程。通过安徽台区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线损异常诊断全过程应用的详细分析,验证了本文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将有效助力电网公司对于线损异常台区的攻坚治理、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水平。
许灵秀[7](2020)在《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以广西中小学物理实验说课比赛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种种问题,亟需改变现状。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的出现,为变革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发展契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可视化教学突破难点具有可行性及一定的研究价值。首先通过文献法了解可视化与可视化教学、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是进行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的调查。通过对我校八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物理实验可视化的需求。以广西中小学物理实验说课比赛为例,过梳理相关案例找到实验可视化的方向。以“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为例,进行了DIS数字化实验系统、手机投屏、传统教具改进三种不同可视化方法的对比研究。接下来进行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实验可视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实验可视化原则,提出了四个实验可视化策略,并展示了三个可视化案例。然后进行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八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实验可视化教学与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对比实验。结合前后测分析、问卷调查结果、课堂观察和个别访谈,得出结论: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能促进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龚起航[8](2020)在《面向多导体系统的非侵入式电气量传感器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电气量传感技术是测量、监控、管理电能使用的关键技术,有效的电气量测量可在工业、商业和家用能源系统中实现更好的状态感知和能量管理,从而促进节能减排。然而现有的传感器存在许多不足,无法满足电网数字化的发展需求。已有的电流传感技术大多适用于单导体系统,无法同时测量多导体系统中的电流值。不论是面向单相系统的双回供电线路还是面向三相系统的三相电缆,在负荷正常工作时,都无法在不破坏导体封装的情况下逐一测量其中的导体,这就造成了电气量获取的困难。此外,由于系统中电流和电压的相角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没有电压参考时,电流传感器获得的相角信息无法用于谐波矢量计算等运算,因此非侵入式的电流电压集成传感装置是电气量传感技术的研究方向。本文面向不同应用场景中电气量测量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面向单相系统的非侵入式电磁集成传感器和面向三相系统的非侵入式全电流传感器阵列的设计方案,并开发了原型样机完成验证。所设计的非侵入式测量装置能够便利安装在多种多导体系统中,其测量精度能够满足多数应用场景的要求。
谢洋[9](2020)在《智慧教室环境中协作学习交互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慧教室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环境,是智慧教育理念下智慧环境建设的一种范型,目前智慧教室的建设进展如火如荼,有关智慧教室环境打造和应用的研究也成为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热点。智慧教室教学中倡导采用协作型、探究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促进课堂交互,在教学过程中,交互效果也成为衡量智慧教室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相关的研究中,有关智慧教室教学改变传统教室教学程度的论证研究还缺乏,智慧教室环境中交互行为的系统化研究还存在空缺,同时,现代教学方式能否促进智慧教室环境中交互行为质量还尚待探讨。基于如上智慧教室研究的空缺与不足,研究提出如下三个研究问题:(1)智慧教室环境中交互行为的现状如何?当前智慧教室环境中的交互行为还存在哪些问题?(2)协作学习教学能否改善智慧教室中交互行为的质量?(3)智慧教室环境中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交互行为有哪些特征?为研究智慧教室中交互行为的现状及现存问题,研究从三个层面展开调查: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测量智慧教室教学条件下,学生对交互行为的满意度;二是对教师进行访谈,以求证智慧教室的应用情况和教师对智慧教室教学的适应程度;三是通过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化分析智慧教室中的交互行为。研究结合三个层面的数据,共同分析智慧教室中交互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智慧教室中交互行为现存的问题,研究拟采用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期改善交互行为的质量。在对协作活动精心设计和准备的基础上,研究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开展并录制了协作学习活动。在对交互行为进行统计的基础上,计算常规教学和协作学习教学条件下交互行为的分析变量。基于两组变量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验证了智慧教室条件下协作学习方式对交互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协作学习活动中交互行为的特征。经两轮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智慧教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课堂教学,但在课堂教学交互过程中还存在媒体使用方式单一化、教学方式传统化、教师角色主体化等问题。(2)协作学习能够提升智慧教室中交互行为的质量。协作学习对于智慧教室教学活动中师生主体角色的改变起到积极影响,师生在智慧教室中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呈现“双主体”角色变化。(3)智慧教室环境中开展协作学习对课堂师生交互行为、生生交互行为均能起到促进效果,同时,活动过程中教学氛围民主踊跃,在共同任务驱使和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下,学生参与交互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4)智慧教室条件下的协作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培训以及教学思维定势等因素,交互工具的功能仍未能被教师充分使用,媒体功能的适用性仍是智慧环境条件下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实践中有待提高的短板。
陈维育[10](2020)在《非侵入式居民负荷安全感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居民用电安全是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研究的共同核心问题之一,不安全的用电行为可能引发电气火灾,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开展用电安全监测已成为提升用电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现有用电安全监测机制存在着针对性弱、前瞻性不足等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地发现用电安全问题。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海量用电数据的采集、通信和汇集也逐渐成为可能。从用电数据中发掘用电行为信息和安全隐患线索,可以为实现全面、立体的用电安全监测提供新的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非侵入式的居民负荷安全感知方法,可以实现用电负荷行为感知和电器漏电流安全监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非侵入式居民负荷感知方法。运用事件检测方法定位电器开关事件,并提取电器事件的功率特征与谐波特征。基于电器事件特征,提出了一种两阶段聚类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特征信息完成电器开关事件的聚类分析。针对聚类结果,建立了一种负荷画像构建方法,定量化描述电器设备的电气量特征和时间量特征。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仅通过对聚合电气量信息的分析就可以知晓居民家庭中电器的组成情况和行为特征,实现对居民负荷的有效感知。研究基于漏电流的居民负荷安全监测。设计了一种云端和探测器协同的漏电流监测系统方案,并提出了基于用户画像的在线辨识方法,实现对电器开关事件的实时识别。在原有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基础上引入剩余电流特征,通过比对剩余电流变化与电器开关行为实现电器漏电流的判别,帮助监测居民负荷的用电安全状态。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定位漏电流电器,为家庭用电安全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二、怎样识别火线和零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识别火线和零线(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低压单相用户窃电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单相电能表窃电分类 |
2 基于大数据的低压单相用户窃电分析方法 |
2.1 数据获取 |
2.1.1 数据来源 |
2.1.2 数据获取频率及时间 |
2.2 筛选疑似低压单相窃电用户 |
2.2.1 分析总体思路 |
2.2.2 窃电预警模型 |
2.2.3 窃电手段判断模型 |
3 大数据分析实施方案 |
3.1 流程图 |
3.2 分析方法相关字段 |
3.3 编程实现 |
4 实例验证 |
4.1 试点介绍 |
4.2 分析方法验证 |
4.3 高损台区验证 |
5 结语 |
(2)基于大数据单相电能表接线差错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单相电能表错接线分类 |
2 基于大数据单相电能表接线差错分析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零线电流、火线电流筛选疑似客户 |
2.2.1 疑似表计接反客户筛选 |
2.2.2 疑似串户客户筛选 |
2.3 提高单相电能表接线差错分析准确率 |
2.3.1 电量变化分析 |
2.3.2 发电信息分析 |
2.3.3 多天多户数据综合分析 |
3 大数据分析实施方案 |
3.1 流程图 |
3.2 分析方法相关字段 |
3.3 编程实现 |
4 实例验证 |
4.1 试点介绍 |
4.2 存量问题验证 |
4.3 增量问题验证 |
5 结语 |
(3)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低压供电线路健康度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漏电及短路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低压供电线路健康度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 |
2.1 引言 |
2.2 线路阻抗计算模型 |
2.2.1 建模分析 |
2.2.2 回路阻抗求解方法 |
2.2.3 户内阻抗计算方法 |
2.2.4 线路健康程度检验 |
2.3 装置开发及应用 |
2.3.1 便携式阻抗分析仪 |
2.3.2 装置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环境下的用户故障事件监测模型 |
3.1 引言 |
3.2 漏电保护机理分析 |
3.2.1 短路性漏电 |
3.2.2 高阻性漏电 |
3.2.3 电容性漏电 |
3.3 漏电等效负载建模 |
3.3.1 线性负载等效电路模型 |
3.3.2 非线性负载等效电路模型 |
3.3.3 间歇性漏电故障模型 |
3.4 漏电监测技术 |
3.4.1 正弦剩余电流检测法 |
3.4.2 脉动直流剩余电流检测技术 |
3.4.3 差分漏电流测量方案 |
3.4.4 突变漏电流检测方案 |
3.5 漏电原因诊断及定位 |
3.5.1 漏电场景分析 |
3.5.2 漏电原因诊断 |
3.5.3 漏电原因定位 |
3.6 短路事件在线监测 |
3.6.1 短路特征捕获及原因诊断 |
3.6.2 过载故障研判识别 |
3.7 装置应用案例分析 |
3.7.1 用户漏电诊断应用 |
3.7.2 用户短路诊断应用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细粒度用能数据的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模型设计与应用 |
4.1 引言 |
4.2 家用电器的负荷类型 |
4.3 家用电器的特征参数 |
4.3.1 稳态特征参数 |
4.3.2 暂态特性参数 |
4.4 电器危险运行模式识别 |
4.4.1 专家系统 |
4.4.2 电器故障诊断解决思路 |
4.5 基于大数据算法的用户用电安全综合诊断模型 |
4.6 应用设计及装置研发 |
4.6.1 功能设计 |
4.6.2 流程设计 |
4.6.3 软件设计 |
4.6.4 硬件设计 |
4.7 装置应用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和科研成果) |
(4)电力用户用电行为分析与窃电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实际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
第二章 窃电原理与方式分析及判别指标 |
2.1 窃电原理 |
2.2 窃电方式 |
2.2.1 传统窃电方式 |
2.2.2 高科技窃电方式 |
2.3 窃电判别指标 |
2.4 电力负荷 |
2.4.1 电力负荷曲线 |
2.4.2 电力负荷特性分析方法 |
2.5 数据预处理 |
2.5.1 处理数据缺失值 |
2.5.2 数据归一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窃电嫌疑用户初筛 |
3.1 模糊C均值算法 |
3.1.1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原理 |
3.1.2 聚类数目确定 |
3.2 基于聚类算法的用户用电行为划分 |
3.2.1 数据准备及处理 |
3.2.2 确定聚类数 |
3.2.3 用户用电行为划分结果 |
3.3 DTW |
3.3.1 DTW距离 |
3.3.2 DTW算法 |
3.4 基于曲线相似度的窃电嫌疑用户筛选 |
3.4.1 DTW适用性分析 |
3.4.2 窃电嫌疑用户筛选步骤 |
3.4.3 实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分类算法的窃电识别研究 |
4.1 窃电识别场景下的分类算法 |
4.1.1 基本原理 |
4.1.2 一般过程 |
4.1.3 属性确定 |
4.2 集成学习 |
4.2.1 集成学习下的结合(输出)策略 |
4.2.2 集成学习的优势 |
4.3 Ada Boost集成学习 |
4.3.1 算法原理 |
4.3.2 算法流程 |
4.4 基于特征选择与Ada Boost集成学习的窃电识别 |
4.4.1 模型建立 |
4.4.2 数据准备 |
4.4.3 特征选择 |
4.4.4 窃电识别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5)基于LabVIEW的灯座缺陷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基于LabVIEW的灯座缺陷检测软件设计 |
1.1 图像预处理 |
1.2 模板匹配模块 |
1.3 基于灰度值的模板匹配算法 |
1.4 建立感兴趣区域 |
2 检测方法 |
2.1 灯座固定螺丝位及外接端螺丝检测 |
2.2 灯座火线、零线位视觉检测 |
3 结果分析 |
4 结 论 |
(6)基于末端电网感知的台区线损分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2 基于末端电网感知的线损分析架构 |
2.1 低压台区末端感知技术 |
2.2 低压台区线损的定义及构成 |
2.3 低压台区线损影响的因素 |
2.4 低压台区线损分析架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低压台区线损技术因素分析方法研究 |
3.1 低压台区网络结构分析 |
3.1.1 低压台区电力线路结构 |
3.1.2 典型低压台区图模型构建 |
3.2 计及零线的低压台区阻抗计算方法研究 |
3.2.1 计及零线的阻抗数学模型 |
3.2.2 计及零线的阻抗计算方法 |
3.3 台区理论线损的改进方法研究 |
3.3.1 等值电阻法及其改进 |
3.3.2 电压损失率法及其改进 |
3.3.3 前推回代法及其改进 |
3.4 本章小结 |
4 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因素分析技术研究 |
4.1 量测因素评估技术研究 |
4.1.1 基础数据异常识别及修正 |
4.1.2 时钟异常识别及修正 |
4.2 拓扑档案评估技术研究 |
4.2.1 低压台区相位识别技术研究 |
4.2.2 低压台区户变关系技术研究 |
4.2.3 用户-分支箱拓扑关系识别方法研究 |
4.3 低压台区运行状态评估技术 |
4.3.1 线路故障模型评估 |
4.3.2 台区窃电模型评估 |
4.4 本章小结 |
5 低压台区线损智能分析系统开发及应用 |
5.1 系统功能及线损界面 |
5.1.1 管理线损分析及其界面 |
5.1.2 台区理论线损分析及其界面 |
5.2 基于系统的线损分析与诊断流程 |
5.2.1 台区线损异常类型分析 |
5.2.2 台区线损异常诊断流程 |
5.3 算例分析 |
5.3.1 算例1 |
5.3.2 算例2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以广西中小学物理实验说课比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背景 |
一、选题缘起 |
(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 |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 |
(三)智慧校园、网络教育的兴起 |
(四)可视化技术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技术支持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可视化与可视化教学研究现状 |
(二)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研究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与基本理论 |
一、基本概念 |
(一)可视化教学 |
(二)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 |
二、基本理论 |
(一)脑科学理论 |
(二)杜威“做中学”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的调查 |
一、物理实验教学需要可视化 |
二、初中物理实验创新中的实验可视化案例归纳 |
三、不同可视化方法的对比研究 |
(一)利用DIS数字化信息实验系统实现可视化 |
(二)利用手机投屏展示实验细节 |
(三)传统的器材改进 |
第4章 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的案例研究 |
一、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常见问题 |
(一)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
(二)实验可视化教学的四个原则 |
二、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的策略探讨 |
(一)发掘教材,对教材原有实验进行可视化改进 |
(二)发掘学生,针对学生疑难问题或薄弱环节开发可视化实验 |
(三)发掘数据,将实验数据可视化 |
(四)发掘思维,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将实验方法思路结论等可视化 |
三、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设计案例 |
(一)案例一:《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相关因素》 |
(二)案例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三)案例三:《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第5章 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
一、实践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变量 |
(三)研究流程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假设 |
(六)研究工具 |
(七)教学内容 |
二、实践研究分析及结论 |
(一)实验题得分提高,物理学科的整体成绩上升 |
(二)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提高 |
(三)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 |
三、展望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面向多导体系统的非侵入式电气量传感器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1.2 电力传感器研究概述 |
1.2.1 非侵入式传感器件 |
1.2.2 非侵入式传感器设计方案 |
1.2.3 非侵入式传感器现有应用 |
1.3 本文工作与章节安排 |
1.3.1 本文创新点 |
1.3.2 章节内容安排 |
第二章 面向单相系统的非侵入式电磁集成传感器 |
2.1 引言 |
2.2 单相系统电磁传感原理分析 |
2.3 单相电磁集成传感器设计方案 |
2.3.1 单相电磁集成传感器整体设计 |
2.3.2 传感元件与运算放大电路 |
2.3.3 数据采集与处理 |
2.3.4 无线通信平台 |
2.4 单相电磁集成传感器测量实验 |
2.4.1 单相电磁集成传感器实验平台搭建 |
2.4.2 单相电磁集成传感器设置 |
2.4.3 单相电磁集成传感器性能测试 |
2.5 面向居民负荷的单相电磁集成传感器应用 |
2.5.1 谐波相似度指标 |
2.5.2 居民电器负荷分解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三相系统的非侵入式全电流传感器 |
3.1 引言 |
3.2 三相系统全电流传感原理分析 |
3.3 三相全电流传感器校正与测量方法 |
3.3.1 磁场传感器阵列校正方法 |
3.3.2 全电流测量方法 |
3.3.3 基于谐波拓展的改进全电流测量方法 |
3.4 三相全电流传感器测量实验 |
3.4.1 三相全电流传感器实验平台搭建 |
3.4.2 三相全电流传感器设置 |
3.4.3 三相全电流传感器阵列校正 |
3.5 面向多芯电缆监测的三相全电流传感器应用 |
3.5.1 三相负荷全电流测量 |
3.5.2 三相负荷全电流谐波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研究工作总结 |
4.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9)智慧教室环境中协作学习交互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智慧教室方面的研究 |
1.3.2 协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
1.3.3 信息化环境中交互行为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 核心概念 |
2.1.1 智慧教室 |
2.1.2 协作学习 |
2.1.3 交互行为 |
2.2 相关理论及启示 |
2.2.1 教学交互理论 |
2.2.2 活动理论 |
2.2.3 群体动力理论 |
第3章 智慧教室环境中交互行为现状调查 |
3.1 智慧教室环境中交互行为问卷的设计 |
3.1.1 调查问卷的制定 |
3.1.2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3.1.3 问卷结果分析 |
3.2 智慧教室环境中协作学习交互行为访谈的设计 |
3.2.1 访谈对象、方法的确定 |
3.2.2 访谈内容的设计 |
3.2.3 访谈结果分析 |
3.3 智慧教室环境中师生课堂交互行为观察量表的设计 |
3.3.1 现有课堂行为编码体系 |
3.3.2 智慧教室环境中交互行为统计体系的构建 |
3.3.3 教学交互行为分析方法 |
3.3.4 观察结果分析 |
3.4 智慧教室环境中交互行为现状及存在问题 |
3.4.1 智慧环境中交互行为现状 |
3.4.2 智慧环境中交互行为存在问题 |
第4章 智慧教室环境中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4.1 协作学习与交互行为的关系 |
4.2 智慧教室环境中协作学习教学设计 |
4.2.1 智慧教室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设计 |
4.2.2 智慧教室环境中协作学习教学设计案例——以初中物理《安全用电》为例 |
第5章 智慧教室环境中协作学习的交互行为分析 |
5.1 教学交互行为分析体系的构建 |
5.1.1 智慧教室环境中协作学习交互行为统计体系 |
5.1.2 教学交互行为分析变量的确定 |
5.1.3 智慧教室环境中交互行为分析体系 |
5.2 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智慧环境中交互行为数据处理 |
5.2.1 协作学习课堂视频数据处理 |
5.2.2 智慧教室环境中教学活动交互行为特征的量化结果 |
5.3 智慧教室环境中协作学习交互行为特征 |
5.3.1 协作活动教学主体变化 |
5.3.2 媒体产品功能对协作学习的适用性 |
5.3.3 协作学习言语交互行为构成及其特征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智慧教室中交互行为现状及存在问题 |
6.1.2 协作学习交互行为的特征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智慧教室环境中学生对课堂交互行为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智慧教室中常规教学视频转录稿 |
附录D 智慧教室中协作学习教学视频转录稿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10)非侵入式居民负荷安全感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 |
1.2.2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应用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1.3.1 论文研究方向与研究思路 |
1.3.2 后续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非侵入式居民负荷感知 |
2.1 引言 |
2.2 事件检测 |
2.3 特征提取 |
2.4 事件聚类 |
2.4.1 均值漂移聚类 |
2.4.2 两阶段电器事件聚类 |
2.5 负荷画像构建 |
2.5.1 电气量特征描述 |
2.5.2 时间量特征描述 |
2.6 算例分析 |
2.6.1 EMBED数据集 |
2.6.2 实际算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漏电流的居民负荷安全监测 |
3.1 引言 |
3.2 系统框架设计 |
3.3 用电行为辨识 |
3.4 漏电流关联 |
3.4.1 传感部分 |
3.4.2 漏电流判别 |
3.5 算例分析 |
3.5.1 实验室算例 |
3.5.2 真实算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研究工作总结 |
4.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怎样识别火线和零线(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低压单相用户窃电分析方法[J]. 杨森,马文,孙占功,李龙,段旭,马欢,赵鹏程.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2(02)
- [2]基于大数据单相电能表接线差错分析方法研究[J]. 杨森,马文,李龙,段旭,马欢,赵鹏程.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1(11)
- [3]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D]. 徐扬.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电力用户用电行为分析与窃电识别研究[D]. 宋少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LabVIEW的灯座缺陷检测方法[J]. 陈守恒,谢珩,姚启晨,邓靖康,袁增英,张文辉. 电子测量技术, 2020(14)
- [6]基于末端电网感知的台区线损分析技术研究[D]. 黄时. 东南大学, 2020(01)
- [7]初中物理实验可视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以广西中小学物理实验说课比赛为例[D]. 许灵秀.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8]面向多导体系统的非侵入式电气量传感器设计与开发[D]. 龚起航. 浙江大学, 2020(11)
- [9]智慧教室环境中协作学习交互行为研究[D]. 谢洋.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10]非侵入式居民负荷安全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 陈维育. 浙江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