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系统论文_黄镇财

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车悬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悬架,系统,汽车,特性,主动,电控,灰色。

汽车悬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黄镇财[1](2019)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控减振技术能有效缓解汽车行驶中的振动感,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和行驶的安全系数,应对该技术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促进汽车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电控减振技术,进而研究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李帅,李毅[2](2019)在《电动汽车悬架系统侧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悬架系统侧碰试验国外已经广泛开展,国内主机厂做的很少,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侧碰试验尚属首次。本文根据实际项目经验,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悬架系统侧面碰撞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拟实车在侧方停车过程中碰撞路肩和护栏的工况,使用加速台车按不同能量对悬架系统进行侧面碰撞,在试制样车出厂前获得悬架系统的性能,极大缩短产品的验证周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反馈、跟踪解决,同时为悬架系统改进和提升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黄镇财[3](2019)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控减振技术能有效缓解汽车行驶中的振动感,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和行驶的安全系数,应对该技术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促进汽车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电控减振技术,进而研究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9期)

刘勇进,张雅哲[4](2019)在《基于某SUV车型汽车悬架系统结构优化设计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某SUV车型悬架结构提取硬点坐标,运用ADAMS/Car建立了汽车的麦弗逊前悬架运动学模型,进行K特性仿真分析,通过ADAMS/Processor查看相应的变化曲线,分析了其定位参数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的变化范围。对于仿真结果中出现的变化范围过大的问题,采用ADAMS/Insight进行硬点的优化设计。优化后,由车轮跳动所引起的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的变化范围得到减小,且其它悬架参数变化均在允许范围内,使整车性能得到提升。(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7期)

高琳焜,陈章位[5](2019)在《一种可进行阻尼试验的双横梁汽车悬架振动试验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阶段汽车悬架领域、阻尼领域试验器械功能不完备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可进行阻尼试验的双横梁汽车悬架振动试验系统,并介绍了其整体结构,建立了1/4汽车悬架的模型,分析了半主动悬架研发及性能测试、典型阻尼器动力学性能标定的原理。该试验系统具有体积小、控制精度高、功能丰富并成本低廉的特点,能够简化主动、半主动悬架研发的过程,缩短研发周期,满足大部分汽车悬架试验、阻尼试验的试验需求。(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7期)

贾爱芹,宋辉,李玲[6](2019)在《汽车悬架振动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载货汽车为例,将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作为设计变量,悬架系统的最大挠度作为约束条件,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前后轮胎的动态载荷作为目标函数,建立1/2四自由度汽车悬架系统模型。利用可靠灰色粒子群算法对汽车悬架系统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多目标优化设计可以实现车身最小加速度和轮胎对路面施加的最小动载荷。(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樊智敏,马永东,张秀文[7](2019)在《电动汽车悬架系统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是衡量车辆性能的重要指标,影响着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本研究建立了前悬架系统二自由度振动模型,将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相对动载作为振动分析响应量,在不同路面等级、不同速度和不同非簧载质量的条件下,用虚拟激励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随着路面等级的降低,车辆行驶速度越快,非簧载质量增加,则电动汽车的振动越强;在所研究的3个响应量中非簧载质量的增加对振动的影响较小;在0~5 Hz内各响应量的功率谱密度均有显着变化,在2~3 Hz内达到峰值。(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洁,刘耿硕[8](2019)在《基于MATLAB的汽车悬架系统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架作为汽车的关键零件之一,直接决定着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为了建立汽车悬架系统有效的控制器,实现对悬架系统的有效控制,进而提升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两自由度1/4悬架模型,通过受力分析建立了合适的数学模型。并且基于MATLAB/Simulink构建了仿真模型,通过选择车身加速度这个最有效的标准作为控制目标,设计了P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模拟调控。最后采用试凑法整定参数,经过多次仿真模拟和对比实验结果,得出了PID控制器参数的最佳整定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侯力文[9](2019)在《汽车悬架系统运动特性与半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行驶中,路面不平输入给予车身不同频率的激励,当激励频率接近或等于人体器官的敏感频率段时,会引起共振,导致司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降低。随着乘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道路安全事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操纵稳定性差的车辆易在急转弯、紧急制动和加速、高速驾驶时发生侧翻。悬架系统作为车辆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被动悬架无法解决乘坐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之间相互协调的问题,主动悬架可根据路况和车辆行驶状态进行实时控制,但其成本高、能耗大;半主动悬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控制效果接近主动悬架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为使车辆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各种行驶工况,本文采用磁流变减振器,开发多工况阻尼力可调的半主动悬架,基于模态能量分配法,进行整车悬架滑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具体内容如下:针对人体对低频振动耐受性差的问题,考虑簧载质量及非簧载质量的垂向运动,建立单轮悬架动力学模型,探究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特殊工况下的主动安全问题,考虑车身的侧倾和俯仰运动,分别建立悬架系统侧倾、俯仰四自由度模型及整车七自由度模型,得到系统各阶模态频率及振型,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采用模态能量法识别出车辆的主要运动模态,仿真分析表明:各阶模态的能量强度随时间不断变化,在某一瞬时能量占比最多的模态即为车辆的主导模态。针对悬架系统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扰动的问题,采用滑模变结构方法设计控制器。垂向模态以单轮半主动悬架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车身垂向振动响应最小、轮胎动载荷小于静载荷、悬架动行程在正常限位内为控制目标,采用基于名义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选取理想天棚模型作为控制器跟踪的参考模型,结合等速趋近律求得期望阻尼力。为提高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建立侧倾模态半主动悬架模型,以车身侧倾角和侧倾角速度为控制目标,采用基于反演设计的滑模控制器,决策期望附加侧倾力矩。利用相同方法设计俯仰模态控制器,搭建系统滑模变控制仿真框图。运用模态能量分配法,将各运动模态下的阻尼力乘以相应的模态能量占比,得到各减振器的期望阻尼力,为确定仿真试验实际阻尼力提供依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助MATLAB/Simulink工具箱,对悬架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设置。为准确地描述磁流变阻尼器的固有滞回特性,采用由滞回系统和弹簧、阻尼器并联而成的Bouc-Wen动力学模型。为提高阻尼调节的实时性能,将阻尼器“力-速度”特性线性化,利用插值法得到决策电流。搭建悬架系统仿真模型,不同行驶工况下,将综合控制悬架的仿真结果同被动悬架进行对比,表明:双移线工况下,车身侧倾模态为主导模态,车身侧倾角加速度的最大值和均方根值降低幅度较大;高速公路工况下,车身垂向模态占主导地位,车身质心垂向加速度的最大值及均方根值均有大幅降低;综合控制悬架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保证了轮胎接地性及足够的悬架工作行程。对悬架系统进行振动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为提高乘坐舒适性,应着重减小悬架系统共振区的振动传递率;随车速的增高,车桥及车身的振动峰值均增大,两者振动趋势趋于一致,证明两者振动相关性较高。制定了悬架系统模态参数识别试验方案,基于跌落试验方法对车辆进行模态识别,将试验值与基于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跌落试验的可靠性及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4)

陈晓建,李琦,高占忠[10](2019)在《2-DOF汽车悬架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外部激励作用下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建立了考虑非线性弹簧力和非线性阻尼力的二自由度四分之一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增量谐波平衡法分析了激励比和非线性刚度系数对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并得到了各次谐波响应的幅频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激励比和非线性刚度系数作用下悬架系统表现出超谐波共振、主共振、多解、硬式/软式非线性以及跳跃不连续等强非线性行为。与此同时,悬架系统的超谐波共振响应对激励比具有明显的敏感性。除此之外,各参数对系统的主共振峰值及硬式非线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减小激励比和增大非线性刚度系数能够有效地降低悬架系统的振动幅值。(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5期)

汽车悬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车悬架系统侧碰试验国外已经广泛开展,国内主机厂做的很少,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侧碰试验尚属首次。本文根据实际项目经验,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悬架系统侧面碰撞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拟实车在侧方停车过程中碰撞路肩和护栏的工况,使用加速台车按不同能量对悬架系统进行侧面碰撞,在试制样车出厂前获得悬架系统的性能,极大缩短产品的验证周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反馈、跟踪解决,同时为悬架系统改进和提升提供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车悬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黄镇财.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探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

[2].李帅,李毅.电动汽车悬架系统侧碰试验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3].黄镇财.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探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4].刘勇进,张雅哲.基于某SUV车型汽车悬架系统结构优化设计仿真[J].时代汽车.2019

[5].高琳焜,陈章位.一种可进行阻尼试验的双横梁汽车悬架振动试验系统的研制[J].机床与液压.2019

[6].贾爱芹,宋辉,李玲.汽车悬架振动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7].樊智敏,马永东,张秀文.电动汽车悬架系统振动特性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李洁,刘耿硕.基于MATLAB的汽车悬架系统仿真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侯力文.汽车悬架系统运动特性与半主动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

[10].陈晓建,李琦,高占忠.2-DOF汽车悬架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论文知识图

天棚控制示意图宁波杉工研制的SG-MRD60阻尼器及宁波...训练康复机上的磁流变液旋转式阻尼器研制的可变阻尼减振器Fig.1.7Va...a=0.05 m时汽车悬架系统在受控前...配有空气弹簧的汽车悬架系统

标签:;  ;  ;  ;  ;  ;  ;  

汽车悬架系统论文_黄镇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