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强度论文-黄青丹,刘静,曾炼,王勇,张亚茹

介质强度论文-黄青丹,刘静,曾炼,王勇,张亚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质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绝缘性能,临界击穿电场强度,电子崩模型,电子动力学

介质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黄青丹,刘静,曾炼,王勇,张亚茹[1](2019)在《气体介质临界击穿电场强度计算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绝缘性能是气体的重要属性,对电力设备的绝缘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衡量气体绝缘性能的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气体的临界击穿电场强度。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气体介质临界击穿电场强度的计算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目前现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具体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张伟超,董青青,赵洪,张立永[2](2019)在《液-固复合介质对光纤法-珀局部放电超声响应强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本征光纤法-珀(F-P)传感器置于电力设备内液体绝缘检测局放声信号面临灵敏度低的问题。由于不同介质结构的声压分布影响灵敏度,采用声场有限元方法分析声波机械能在液-固复合介质中的暂态传递过程,对比超声波经液-固-液介质与单一液体介质传播后的声压大小,并分析固体物性参数对声压的影响,提出利用复合介质结构增强声压提高局放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分别采用PZT和板-板电极为连续超声源和局放声波源,对比F-P传感器在液体介质和液-固-液介质中的响应幅值。结果表明,液-固-液声耦合结构对声压有增强作用,且增强大小与传感器和固体介质的距离、固体介质物性参数相关;F-P传感器在液-固-液耦合结构中的局放响应幅值约是纯液体中的2倍。(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姚明博,李镜培[3](2018)在《硫酸盐介质腐蚀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与强度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模拟混凝土灌注桩在硫酸盐渍土环境中侵蚀劣化规律,开展了现浇混凝土试件硫酸盐侵蚀试验,并研究了现浇混凝土试件硫酸盐侵蚀劣化机制.与预制混凝土试件劣化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现浇混凝土试件与预制混凝土试件硫酸盐侵蚀劣化的异同.分析水灰比、硫酸盐溶液浓度对现浇混凝土试件耐久性的影响,通过质量变化率、抗压强度相对值分析现浇混凝土试件劣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质量和抗压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同一条件下,现浇混凝土试件最先出现了质量和强度损失,损失率分别为0.4%和15%;硫酸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对现浇混凝土试件劣化规律不明显,而混凝土水灰比越大,现浇混凝土试件更易趋于劣化.(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徐建源,刘振祥,夏亚龙,孙岗,谭盛武[4](2018)在《1100 kV GIL快速接地开关分闸过程C_4F_7N/CO_2混合气体介质绝缘强度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GIL快速接地开关气室内介质的绝缘强度受介质种类、分合闸速度及气室压强等因素的影响。针对1 100k VGIL超B类快速接地开关空载分闸过程,计算以环保型混合气体C_4F_7N/CO_2为绝缘介质时,气室内气流动态变化过程和电场分布,并依据气体击穿判据,计算不同混合气体配比、分闸速度和气室压强下介质的临界击穿电压,分析介质发生绝缘击穿的情况,结合液化温度,提出满足绝缘要求的混合气体配比、分闸速度和气室压强。研究结果表明:接地开关在分闸过程中,除动、静触头间隙外,动触头和静端屏蔽罩之间同样是介质击穿的薄弱区域;当气室压强为0.45 MPa、分闸速度为2.9 m/s、开距为11 mm时,20%C_4F_7N/80%CO_2的最小相对绝缘强度分别是15%C_4F_7N/85%CO_2的1.12倍和SF6的1.02倍;开关充0.45 MPa的20%C_4F_7N/80%CO_2气体、分闸速度提高至8.7 m/s时,同一时段内的临界击穿电压上升率提高了2.12倍;绝缘介质为20%C_4F_7N/80%CO_2、速度为8.7 m/s时,提升气室压强至0.55MPa后,临界击穿电压始终大于瞬态恢复电压(TRV),接地开关空载分闸过程有极小可能发生介质绝缘击穿。综合考虑绝缘和液化温度要求,接地开关气室应充0.55 MPa的20%C_4F_7N/80%CO_2,分闸速度选用8.7 m/s。(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郅彬,王永鑫,邓博团,刘伟[5](2018)在《基于二元介质模型的高应力结构性黄土强度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性黄土的力学性能、工程特性与重塑土有显着区别,特别是在高应力作用下黄土的结构性对抗剪强度的发挥有显着影响。因此基于陕北某高填方工程黄土地基,对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进行了室内高围压固结排水叁轴试验。通过分析原状与重塑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偏应力差值曲线,研究了结构性黄土的强度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黄土在低围压下结构性强度迅速发挥,并随着围压的增大、胶结物质持续破坏,内摩阻力发挥开始逐渐增强;基于结构性岩土材料破损机理的二元介质模型,通过引入抗剪贡献率ξv,修正并建立了高应力下结构性黄土的抗剪强度准则;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强度准则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结构性黄土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粘聚分量与摩擦分量分步发挥的内在机理。(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刘建,赵国彦,梁伟章,吴浩,彭府华[6](2018)在《非均匀岩石介质单轴压缩强度及变形破裂规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有限差分法(FDM)为计算框架,利用Weibull分布描述细观单元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分布特征,采用弹塑性应变软化本构模型描述细观单元的力学响应,进而建立一种模拟非均匀岩石介质破裂的数值模型。采用该数值模型探讨了单轴压缩时细观均质度m及细观结构对数值试样宏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细观均质度提高,数值模型的非线性特征逐渐减弱,脆性逐渐增强;宏观峰值强度及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峰值强度与lnm呈线性关系,而弹性模量与1/m为线性关系;数值试样表现出由塑性流动破坏至剪切破坏进而为张拉破坏的破坏模式;(2)当细观均质度一定时,细观结构或细观单元空间排列是决定岩石力学行为波动性的主要因素;应力–应变曲线峰前阶段对细观单元的空间排列不敏感,但峰值强度附近及峰后阶段对细观单元的空间排列比较敏感。(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S1期)

黄叶[7](2018)在《高电击穿强度TiO_2基介质陶瓷的制备及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形成线是脉冲功率系统中极其重要的部件,是脉冲功率技术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脉冲功率系统紧凑和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对脉冲形成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瓷介质由于具有优越的介电性能,成为脉冲形成线用材料的首选,但其当前的电击穿强度难以满足下一代脉冲功率系统的应用需求,因此,如何大幅度提高陶瓷的电击穿强度成为研究重点。本论文以具有优越介电性能的CaO-MgO-Al_2O_3-SiO_2-TiO_2(ASTO)陶瓷体系为研究对象,考虑到Ni_2O_3高温分解的特性,首次在ASTO陶瓷制备中引入Ni_2O_3,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Ni_2O_3掺杂ASTO陶瓷(x=0~2.5),研究Ni_2O_3掺杂对ASTO陶瓷烧结性能,晶相结构、显微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Ni_2O_3含量从0增加到2.5wt%,陶瓷的烧结温度从1280℃降低到1230℃,陶瓷致密度提高,体积密度从3.122 g/cm~3提高到3.175 g/cm~3。陶瓷内部晶相分布更为均匀,陶瓷的电阻率先增加,后减小,在x=2.0时,达到最高值2.82×10~(14)Ω·cm,其电击穿强度也从未掺杂的40.9 kV/mm提高到82.1 kV/mm。陶瓷介电常数变化不大,介电损耗从0.0028(x=0)降低到0.0016(x=2.0)。为了深入理解Ni_2O_3掺杂提高ASTO陶瓷电击穿强度的物理机制,本论文利用阻抗谱法,将陶瓷的介电弛豫和电导统计结果抽象归功于晶粒、晶界和无定形相的贡献。当x=0,0.5时,阻抗谱显示两个半圆,代表晶粒和晶界的作用;当x≥1.0时,阻抗谱显示叁个半圆,表明除了晶粒和晶界的作用外,还存在另外一种作用,结合XRD和SEM分析结果,我们认为来源于非晶相的贡献。随着Ni_2O_3含量的增加,晶粒的电导激活能先增大后减小,非晶相的激活能逐渐增大。当x=2.0时,晶粒和晶界的电导激活能达到最高,意味着此时陶瓷绝缘性能最佳,与其电击穿强度变化规律一致。此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Ni_2O_3掺杂可以增强Al-O和Si-O键,当x=2.0,Al-O和Si-O键的振动偶极矩最小,化学性能最为稳定,从化学角度解释了此时陶瓷电击穿强度最佳的原因。采用液相包裹法优化粉体制备工艺,探索陶瓷制备工艺、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内在规律和物理机制,大幅度提高陶瓷的电击穿性能,以期应用于下一代脉冲形成线。在固相法制备ASTO陶瓷的工艺和理论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陶瓷的电击穿强度,研究液相包裹法制备核-双壳结构粉体工艺,调控ASTO陶瓷的显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pH=10时,单层包覆和双层包覆的效果较好。与pH=7时包裹制得的陶瓷相比,pH=10时陶瓷内部各晶相分布更均匀。其电击穿强度是传统粉体工艺制备的陶瓷的1.4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期刊2018-06-01)

林莘,王飞鸣,冯凯,隋玉秋,钟建英[8](2017)在《高压SF_6断路器介质绝缘强度恢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SF_6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特性机理研究是断路器设计制造的基础性科学问题,对断路器开断、压气、绝缘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基于库伦碰撞能量平衡方程与双温度电离平衡方程建立介质绝缘强度恢复数学模型,充分考虑双温度条件下电子与重粒子间的能量传递数学关系,动态表征带电粒子的电离与附着过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求解,给出不同电场、压强下的电子温度和密度变化曲线,求解不同工况下的击穿场强值。针对126kV SF6断路器数值计算介质恢复过程中的粒子变化与击穿电压值,分析断路器压气过程对介质恢复过程的影响,给出开断速度对介质恢复机理的作用规律。搭建断路器空载介质恢复特性动态击穿过程试验电路,测量开断过程不同开距下的击穿电压值。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文提出的介质恢复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近,流注理论计算结果要大于试验结果。充分分析开断速度对断路器开断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可以看出,开断速度选择9.62m/s符合断路器开断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20期)

冶雪艳,杜新强,张赫轩,崔瑞娟[9](2017)在《回灌过程中离子强度和水流流速对胶体粒子在多孔介质中堵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回灌过程中的堵塞问题一直是影响其推广的瓶颈,目前回灌过程中大颗粒悬浮物导致的堵塞机理研究较多,对胶体类颗粒物的堵塞机理研究相对少。采用室内砂柱实验,研究不同离子强度和不同水流流速条件下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滞留特征。选择大肠杆菌为实验胶体,设计在不同离子强度、不同水流条件下的砂柱回灌实验;运用Hydrus-1D软件模拟,拟合穿透曲线后得到表征胶体沉积的相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流速增大会促进胶体的迁移,穿透曲线峰值增高,胶体的吸附率减小。在中等离子强度条件下(IS=30、50 mmol·L-1)流速对胶体的这种影响比在更低的离子强度(≤10 mmol·L-1)或更高的离子强度(≥300 mmol·L-1)条件下更为显着;相反地,同一流速条件下,离子强度从10 mmol·L-1升高到300 mmol·L-1时,胶体的吸附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从胶体和介质相互作用势能来看,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胶体和砂表面的相互作用增强,有利于胶体吸附在介质表面,增加介质堵塞的概率。但是,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流速的增加产生的水动力剪切力有利于促进胶体的迁移,不利于胶体的吸附或阻塞,减少了微小颗粒堵塞的概率。模拟结果显示吸附速率系数k、最大固相沉积量Smax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从整体上来看,回灌过程中胶体微粒的迁移滞留行为主要受控于离子强度,但水流因素会干扰离子强度的控制作用。在实际的人工回灌过程中,有效的预防堵塞需要将化学(降低离子强度)和水动力(增加回灌水流速)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肖俊峰,靳太强,焦卫平[10](2017)在《输气管道强度试压介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压是输气管道建设投产前的重要工序,关系到确定管道的实际忍耐操作压力。现国际范围内主要采用水和气体作为试压介质,而每一种试压介质均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环境,其中水试压相对安全而最为广泛引用,但是不是所有的环境均能简易的采用水介质强度试压。因此,在遵循相关规范的基础上,从试压的敏感环境出发,分析气体试压的可能性,以及必须采用水试压时的解决方案,对于指导输气管道试压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7年10期)

介质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本征光纤法-珀(F-P)传感器置于电力设备内液体绝缘检测局放声信号面临灵敏度低的问题。由于不同介质结构的声压分布影响灵敏度,采用声场有限元方法分析声波机械能在液-固复合介质中的暂态传递过程,对比超声波经液-固-液介质与单一液体介质传播后的声压大小,并分析固体物性参数对声压的影响,提出利用复合介质结构增强声压提高局放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分别采用PZT和板-板电极为连续超声源和局放声波源,对比F-P传感器在液体介质和液-固-液介质中的响应幅值。结果表明,液-固-液声耦合结构对声压有增强作用,且增强大小与传感器和固体介质的距离、固体介质物性参数相关;F-P传感器在液-固-液耦合结构中的局放响应幅值约是纯液体中的2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质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黄青丹,刘静,曾炼,王勇,张亚茹.气体介质临界击穿电场强度计算方法综述[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2].张伟超,董青青,赵洪,张立永.液-固复合介质对光纤法-珀局部放电超声响应强度影响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9

[3].姚明博,李镜培.硫酸盐介质腐蚀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与强度演变[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徐建源,刘振祥,夏亚龙,孙岗,谭盛武.1100kVGIL快速接地开关分闸过程C_4F_7N/CO_2混合气体介质绝缘强度计算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8

[5].郅彬,王永鑫,邓博团,刘伟.基于二元介质模型的高应力结构性黄土强度准则[J].煤炭工程.2018

[6].刘建,赵国彦,梁伟章,吴浩,彭府华.非均匀岩石介质单轴压缩强度及变形破裂规律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8

[7].黄叶.高电击穿强度TiO_2基介质陶瓷的制备及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

[8].林莘,王飞鸣,冯凯,隋玉秋,钟建英.高压SF_6断路器介质绝缘强度恢复机理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

[9].冶雪艳,杜新强,张赫轩,崔瑞娟.回灌过程中离子强度和水流流速对胶体粒子在多孔介质中堵塞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7

[10].肖俊峰,靳太强,焦卫平.输气管道强度试压介质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

标签:;  ;  ;  ;  

介质强度论文-黄青丹,刘静,曾炼,王勇,张亚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