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门风的根本意义在于传递德行品行,在于先人对后代人格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家教门风,特别是对官员来讲,通过家教传递的德行将直接体现为做人为官的品性修养。
古代经典中有很多关于家教的案例,有亲为教诲的,也有先世语录或专门编成家训传之于世的。如孔子过庭训、曾子杀猪教子,以及诸葛亮、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的教子,还有颜氏家训、包拯家训、朱子家训等。这些案例成了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体现了美德的传递,并在社会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古代名官对后代德行的重视。他们不仅在家训格言中简练概括了自己做人为官的价值追求与操守,还将其转化为对后人的期望,以维持崇高的家声。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儿子孔鲤的一次教育。有一次孔鲤从庭院路过,碰到父亲站在那里,被叫住问:学诗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就说:不学诗,就不懂得说话。孔鲤就开始学诗。又一次,同样的场景,孔子问:学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就说:不学礼,就不懂得立身。在教育儿子时,孔子并不说太多的话,而是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将自己所看重的德行品行、人格操守等通过“学诗”“学礼”传递下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言传身教,培养了后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孔子家族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绵数千年而声名不落、礼法昭彰的家族。
孔子的弟子曾子生性鲁钝,但极重视道德操守,自身行为不肯有一毫差错,他对后代的教育也是这样。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门,为防止幼子哭闹,就跟孩子说,等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后来曾妻回来,曾子就要去杀猪,妻子阻拦说:那是跟孩子开玩笑的,不能当真。曾子说:跟小孩子不能开这样的玩笑。小孩子没有知识,都是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育。你现在欺骗他,是教他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正确的教育啊。于是就杀猪煮了吃了。曾子杀猪教子,是为了告诉儿子以后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现在有一些父母在教育小孩时不注意,随意许诺,但不兑现,口惠而实不至,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形成欺骗、说假话的坏习惯,这样的人如果为官,是很难以诚待人、秉公执法的。
孔子是圣人,曾子是贤人,他们对后代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特别是饱读圣贤书的士人官员以及略有志向者,无不把门风家教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无不希望后人成为顶天立地、人格健全的君子。
草原畜牧业是将草原作为生产主体,通过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实现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并进一步突出草食动物在食物生产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展草原畜牧业,能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减少养殖户经济成本投入,对改善牧区粮食结构、畜牧养殖结构有重大现实意义。但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由于农牧民群众饲养管理粗放,养殖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低,草原开发利用不合理,草原超载放牧等,使草地生产能力逐步下降,严重威胁草原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认真分析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将其解决。
双创评估报告显示,缺资金、缺管理、缺市场是大学生创业普遍面临的障碍。在广东,从以前的专业镇到现在的特色小镇,只有空空的噱头“提供用地扶持、资金扶持、产业扶持、人才扶持”,但没有确切的鼓励机制,例如设立创业基金以提供扶助,创业提供当地技术支持以便与大学生发挥创新让技术与个性融合。据调查,沙湾旅游特色小镇也没有确切的鼓励大学生创业机制,大学生在此创业的话可尽可能地利用当地特色和优势,结合创新进行创业,以及由大学生为主体开展一些节日性的活动并做好宣传以带动人流及消费,尽量避免出现资金、管理问题。
《资治通鉴》的编纂者司马光也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一度做宰相,反对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但他一世的行为不愧于君子之名,当代后世俱有所称。司马光与范仲淹一样,在“俭”字上要求很严,他严以律己,抵制奢侈铺张,看轻个人财物,并将这一重要德风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康。
北宋显宦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望的一位贤臣,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廉节俭,爱民如子,所到之处官声甚盛。范仲淹十分重视家风,他一生为官清廉,以俭持家,最看不惯奢侈浪费。在他儿子范纯仁结婚的时候,女方知其节俭,无其他要求,只是希望能使用罗绮作为幔帐,却被范仲淹一口否决,他说,绝对不能因此坏了家法,如果女方送来这样的幔帐,也一定要将它烧掉。但节俭并不意味着吝啬,而是把东西用在该用的地方。一次,范仲淹让范纯仁到外地给家里运麦子,范纯仁在途中遇到老朋友因无钱葬亲在外逗留,于是他将所有的麦子都给了老朋友,回家后因这件事受到了父亲的表扬。可见,范仲淹把对儿子品德的培养放在了首位。他一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佑、范纯仁、范纯礼和范纯粹,他们都延续了节俭的家风、中正的品格,在为官时以天下为己任,皆成名臣,这与范仲淹成功的家教有很大关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是诸葛亮的《诫子书》,短短八十余字,精练地表达了自己所看重的价值追求和修身做人的方法。“静”“俭”“接世”,宁静简约并建立功业,这岂不就是诸葛亮自身的写照?诸葛亮青年的隐居修学,待时后举,茅庐朴素,不求闻达,不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吗?后来经刘备“三顾茅庐”,凭着忠心广才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不就是“接世”之行,对“悲守穷庐”的反对吗?他以自身的德行训诫后人,希望后人能够以宁静淡泊修身修学,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并建立功业的君子贤人,其中价值和方法的传递,可以说是古人家教的典范。
司马光曾为文《训俭示康》,专门强调“俭”的重要性。他说:“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且还分析了节俭和奢侈对人的不同影响。他教育司马康一定要从节俭做起,不然为人会有贪心,招致祸端,做官也一定不会清廉,会走上贪赃枉法的道路。他还求要把这个家训传承下去:“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可见司马光对子孙的家教何等重视。而司马康也秉承父亲的教诲,为人节俭,做官清廉,史书上说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连皇帝所赐财物都不要,并评价他“济美象贤”,可说是很好地延传了司马家风。
1.2.2 外植体灭菌。对预处理的外植体用75%乙醇擦拭,然后拿到超净工作台上用紫外灯消毒30 min,接着用0.1%升汞消毒处理5~10 min,每种处理用20个外植体。将外植体接种于MS培养基中,45 d后统计外植体的污染率、存活率,筛选龙血树外植体最佳消毒时间。污染率指污染芽数占总接种芽数的比例;死亡率指未污染芽中死亡芽数占总接种芽数的比例;存活率指未污染芽中存活芽数占总接种芽数的比例。
北宋还有一位名臣包拯,他清峻正直,官声卓著,深得百姓爱戴,时至今日,各地仍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包拯一生清廉节俭,处事公正严明,大公无私,不畏权贵,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甚至屡次顶撞皇帝。他平常言容庄肃,不苟言笑,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他曾留下几十字的家训,深刻传达了他以自己为道德标杆而对子孙后代的要求:“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包拯对贪赃枉法之事深恶痛绝,绝对不能忍受后世子孙有如此作为者,乃至于将他们赶出家门,实在是十分严格的家教。时至今日,包氏子孙依然因有如此祖先而倍感光荣,因有如此家训而互相训诫,可谓家风之传,千百世矣。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18期)
位于安徽合肥的包公祠
标签:孔子论文; 家训论文; 节俭论文; 草原论文; 家教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 家庭论文; 婚姻道德论文; 《月读》2019年第6期论文;